第二百七十八章 儒商(上)(3 / 3)

做生絲的深加工,少不了這些工藝技術,這些東西,靠大成公靠桂順也不一定能做得成,孟洛川一家在山東素有善名,若是有他出頭,許多事情也好辦的多。

“二爺,孟某心力有限,今年又是天命之年,精氣神大減,隻怕難以襄助二爺了。”

聽了孟洛川的婉拒之言,李大成暗歎一聲果然如此,也就不在強求了,孟洛川名下有瑞蚨祥、慶祥、瑞生祥三大產業,作為魯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基地還是在山東的。

未來的大成公將吃掉整個山東縣以下的布市,膠州府那邊囤積了至少五整船的坯布,很短的一段時間之內,孟洛川的產業就要受到大成公的衝擊,到那個時候,或許兩人之間還能再談一次的。

“哦……讓四爺為難了,此事就當李二沒有說過,不知四爺此次前來,所謂何事啊?

若能出點綿薄之力,也算是李二的榮幸啊!”

在商業方麵,孟洛川嗅不出在膠州府發端的大成公對他有多大影響,這也是眼界使然,對於孟洛川的為人,李大成還是佩服的,前年山東大災,孟洛川是出了巨資的,現在他身上還掛著山東平糶局總辦的職司呢!魯北糧荒時,由魯中、魯西調到魯北的糧食,也有他的手筆在裏麵,這些李大成也聽王茂齋說過的。

“孟某乃亞聖後裔,山東要建醫府,自然不能讓二爺專美於前的。”

李大成揭過了合作的事兒,孟洛川這邊也是灑然一笑,自然而然的把話題轉到了醫府之上。

“此事我還真能幫得上忙,醫府這邊也有仰仗孔孟二府的事情,不知四爺是否想聽一聽呢?”

現在籌建醫府,還真不是李大成一個人的事兒了,當然以後醫府運營的費用,還得讓大成公來挑擔子的。

孟洛川提到了亞聖,李大成這邊也就把主意打到了孔孟二府的身上,要學中醫必須解文意通句讀,沒有相當的古文造詣,很難讀得懂醫書,如今的那幾萬學童,九成以上是不識字的,儒教開蒙還是不錯的,在這裏遇上孟洛川,也算是正巧。

“願聞其詳!”

對於麵前這位李二爺,孟洛川在心裏還是有些抵觸的,因為他是山東本鄉本土的人,自然知道義和團的根底兒,許多事兒不好說的,孟洛川也認可一些義和團之中豪傑,但大多數義和團居心還是不良的,李二爺出身義和團,其形象自然而然的要在孟洛川這邊打折扣的。

“那李二就獻醜了!

醫府未來的學生,一多半都是我在直隸一帶召集的直魯難民之後,這些孩子多半出身窮苦,識字的不多,想要學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我的見解就是,讓四爺出頭,召集天下間的名士,共同籌建醫府蒙學。

在山東,既然分孔孟二府,咱們不如這樣,孟四爺您是孟府子弟,就召集人員在這邊建一座小孟府,過後我再召集孔聖後裔,建一座小孔府如何?”

李大成的主意在他看來不錯,但在孟洛川這邊就有些不妥了,孔孟雖說一脈相連,但孔孟終是兩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有些東西不可分的太清,醫府之外再建小孔府、小孟府,這不是要區分高低上下嗎?

“合則兩利分則損耗,二爺的主意,孟某是認可的,隻是一地兩座蒙學,不好吧?”

有些話孟洛川不好明說,但李大成也會察言觀色的,看到了孟洛川的表情之後,李大成明白了他不快的所在。

“孟四爺說的不差!

我的想法正是要這小孔府與小孟府別一別苗頭。”

李大成這話,若是換了一個人聽,隻怕要立馬翻臉的,孔孟別苗頭,這話大不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