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年會談(五)(3 / 3)

與大成公旗鼓相當的對手,五六年之內怕是不會有的,五六年之後更不會有,張弼士現在擔憂的不是別人,正是麵前的李二爺,若他的製糖業發展起來,再造一個大成公,對他而言輕而易舉,一旦他的羽翼豐滿了,隻怕就是該卸磨殺驢嘍……

“張先生這話又問到了點子上!

今日會談,除了說細項之外,最大的一個話題就是一致對外。

一致對外,或許片麵了一些,團結或許更為貼切一些吧?

如今的大清,無論是官場、商場、民間、軍隊,都缺乏團結。

泱泱華夏,三千裏河山,四萬萬百姓,真的鬥不過洋鬼子、小日本嗎?

在我看來,不是鬥不過,而是人心不齊,若舉國上下能一致對外,堅船利炮又如何?給我幾十萬人,就是沒有槍炮,我也能讓海上的列強們望陸興歎,大清之敗,敗在了人心之上呐!

津沽一戰之後,我無時無刻不在思索富國強民之法,洋務是不錯,但不是富國強民的根本之法,根本之法在於改變人心。

今日咱們談的是商事,不提國民,隻說商事,大成公就是我的一個實驗,聚山東物產,與外洋貿易,山東的一應土產,在對外交易之中,隻能有一個價格,那就是大成公定下的價格。

誰敢在價格上做手腳,那我就用大成公擠垮他!

現在的大成公還不是很成熟,大清的商會、會館,對於咱們而言也是一個借鑒。

往昔的商會、會館對於商家的束縛力太低,咱們幾人不妨先建一個製糖業的商會,生產各自為政,銷售之事,必須由商會來決定。

當年胡雪岩掀起生絲大戰,雖說敗了,但雖敗猶榮,他給咱們趟出了一條路子,合力取利的路子。

這路子就跟當年的十三行差不多,十三行雖說是老黃曆了,但如今的大清,還是需要十三行這樣的商團。

不然商人們各自為政,隻會讓洋鬼子們坐收漁利。

美國的聯合鋼鐵、標準石油,就是咱們的未來,也是世界商業發展的未來,如今的大清,商家太多太多,論總資產,世界上能與大清商家媲美的不多,但論實力,大清的商家這幾十年來,卻總是處於弱勢,為何?不團結呐!”

李大成這邊一下從製糖業說到了商場的團結上,張盛孟三人也沒覺得突兀,團結、合力、共贏,這些三人也在各自的商海浮沉之中經曆過。

商場太大、商人太多、朝廷幹預、洋人幹預,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若商人們真的能夠團結一心,大清的商業或許會更加的繁榮。

“二爺,知易行難!

二爺的想法,繼笙十數年之前就有過,可奈何想得好卻做不成,不瞞二爺,慶祥產業,在山東最大的對手,不是山東之外的商幫,而是山東當地的商家,而且還是繼笙的本家。

有些時候,為了彼此爭利,貨物價格一日數變,其中的無奈,或許盛大人跟張先生也有過切身的體會。

二爺,繼笙要問,這樣的事情該如何處理,本家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無親無故且有利益糾葛的商家?”

李大成的說法,孟洛川也認為很好,但好歸好,實行起來卻是不可能的,在商場的競爭之中,孟洛川是有切膚之痛的,與本家大打價格戰,亞聖後裔為了些許阿堵之物,無時無刻不在互相算計,這在山東也算是孟府的一個笑柄吧?

許多時候,孟洛川都想退讓一下,但手下幾百人的衣食都要靠著三祥來維持,退一步就是滿盤皆輸的局麵,這樣的法子,孟洛川想了十幾年,也沒有一個真正妥當的辦法。

比說法,或許路邊的乞丐也能說上一大籮筐,再好的想法不能實行,就隻是一個想法而已,想法再不堪,但實行的了,就是好法子。

李二爺的說法,高屋建瓴,但實行不了,一切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