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圖謀不軌(1 / 2)

["主座下一階新設一條矮幾,供東宮使用。每次皇帝聆聽奏報做出裁決的時候,就中抽取兩三件詢問東宮的意見,也算是指導他的意思。

而下麵,左右分別列了三張案陳,左麵三張烏色的,後麵依次端坐內閣三輔:商輅、呂原、李賢;右麵三張紅色的,則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所用,金英,懷恩,以及升遷不久的蕭敬。

近日太平,多為瑣事,對內閣票擬皇帝多無異議,很快通過了十之八九,眼看快結束的時候,皇帝忽然問:“太子,昨日紀妃來跟朕說,你無緣無故打死了她一個太監,是怎麼回事呀?”

太子聞言,躬身行禮:“稟父皇,兒臣並非無緣無故。”

“怎麼?”

“事情緣由是太監們不守規矩,原該走旁門,卻非正門不走,為此還打了守門將領。”

“此事劉永誠應該知悉,父皇喚他前來詢問,即知一二。”皇帝沉吟不語。

“另外,兒臣根據此事深入一查,想看看是否所有太監都不把祖製放在眼裏?結果發現。”太子頓一頓,“紀妃娘娘之兄、禁軍副統領紀明,去年十二月前後,曾有兩次不明原因擅入宮門。”此話一出,在座之人無不變色。

大圈中的小圈圈,小圈圈中的黃圈圈。宮禁森嚴,事關皇家安危及體麵,除了極個別情況外,並不是句白話。單以外臣入宮門來算,若無宣詔無令牌無對點,三無之中隻要犯一,就可按擅入宮門的名頭來定罪。此罪小看不得,試想假若混進禦膳房,是否有食物中下毒的陰謀?混進坤寧宮以內,莫非要敗壞後宮?而大駕所至之處,更是警蹕之地,擅自混入,難道要行刺要改朝換代?這種事情,如果宣揚出去。駭人聽聞,所以一般隻要犯了,一律死罪,且判絞不判斬。因為斬決要綁赴法場,而絞決在監獄中行刑,以為保密。

而十二月更是個讓人敏感的日子,曹欽造反,就在十二月。更讓人懷疑的是,曹欽試圖奪門,本意就是約定禁軍做內應,如果不是馬亮告密,逯杲提前約製了禁軍,後果不堪設想。

“事關重大。”隱約間屏風後的皇帝起身,問:“你從何處探知的消息,有何證據?”

太子早有準備,從袖中抽出一份文紮:“這是供詞,請父皇過目。”

裴當轉出,將供詞接進去,皇帝看了兩頁,累了,仍叫裴當拿出,命金英念給他聽。一字一句,金英吐字方正,大家都聽得很清楚,先是紀明驟然結交了好些來曆不明的人,接著,七月初五及二十兩日,本都不是他值班的日子,卻以紀妃娘娘有命相召為由。因當時的守衛也知道紀妃娘娘是常派人出宮送東西給兄長家的,沒敢多攔,放他進來了。至於進來後做了什麼,暫時不知。

“父皇,身在禁軍,不應不知出入之規,明知而故犯,且又非常時期,論其居心,實在不測!”殿角的香爐嫋嫋散發著鬱鬱的檀香。此時在場的眾人,未料事態發展,不知今日怎生收場,無不屏聲息氣,全神貫注在皇帝、以及可說是未來皇帝的身上。

在靜得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的沉寂中,隻聽皇帝道:“金英,你現在管著東廠,這等大事,一點消息都沒有?”

“這……”金英跪下,心中快速盤算,打定主意後道:“稟萬歲,東廠為萬歲耳目,各方一舉一動,不敢虛報。紀副統領之事,雖得之卻未敢證實,故此……”

“為何不敢證實?”

“因、因看在紀妃娘娘麵上……”

“她的麵子大還是朕的麵子大!”皇帝道:“著令,將紀明押交北鎮撫司,到底真相如何,盡快審來。”

“是!”行過大禮,眾人退出殿閣,太子道:“金公公請暫留步。”金英彎腰:“老奴在。”

太子笑一笑,靠近,“聖躬不豫,一切以求安定為主,所以我建議公公,不宜多問。”問,自然是審問之意。

“為什麼?”

“問起來必興大獄。”

“必興大獄?”金英搖搖頭:“老奴愚鈍,請殿下明示。”

“類此擅入禦在所情形,又是涉及到曹氏一事,試想,曹氏一案已經牽連多少人?久聞公公禮佛,必不忍多造殺孽。假如紀明供詞中牽扯太多,如果仔細查問,一來影響人心諸多不便,二來,本該可以消弭於無形的隱患,重新激出,說不定激出許多變故,所以此案,最適宜的做法,乃速即處決,以免多所牽連。公公以為是也不是?”金英抬頭看一看眼前的少年。

一身朝服,金冠玉帶,英姿勃發,流轉的桃花眼中,此刻墨瞳異常幽亮深邃。生來立於頂端的人呐!

作為內廷太監,不像外廷的大臣,是時時刻刻依附皇帝而生存的,一旦皇帝倒台,寵信的太監立即失寵,一文不值。像興安,他選擇了景帝,他就必須得大力支持,不支持不行,換了皇帝,腦袋不丟就不錯了。而外廷大臣不一樣,他們可以繼續憑本事混飯吃……金英看一眼不遠的王綸,思索,他以後代替的是自己的位置呢,還是裴當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