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帶著崇高的信仰逝去(1 / 2)

公元前487年秋的一天,孔子正在衛國蒲邑與弟子子路交談,忽然侄兒孔忠來衛都稟報嬸母病重的消息。

孔子拉起侄兒說:“我時常思念你嬸母,她待老人賢善,待我溫柔,待孩子們周到,待鄰裏寬宏。我本想壯年為恢複周公禮製、實行仁政德治多做些事,年老時再與她團聚,共享國泰民安之福。然而,現在她病倒了,我何嚐不想盡快回到她身邊,為她治病,伺候她,安慰她。況且,我也很思念兒女、侄兒、侄女。”

弟子們同聲懇勸:“趕快回家看看師母吧!”

孔忠懇求說:“您老人家如今到這步境地了,還不為家想想?叔父呀!回家吧!快回家吧!”

孔子淚如雨下說:“家,對於一個人、對於一家人來說,太重要了;國,對於一家人、對於千家萬戶來說,更為重要。國與家比,當然是國比家大、國比家重。”

“當初,我離開魯國,是因為國君魯定公、相國季孫斯接受齊饋女樂,荒政拒諫。雖然他們均已作古,但新國君魯哀公、新相國季孫肥並沒派人來接我,這說明他們仍不想以禮治國,不想推行仁政德治,不謀強國之道。我若不請自返,豈不遭世人恥笑和新君、新相鄙棄。”

“對於一個仁人誌士來說,沒有比信仰更高貴的了!我信仰周禮,非禮不行,非仁不就,天塌地陷不動搖!所以,我暫時還不能回國,隻好再等待一下時機!”

公元前482年臘月的一天,孔子巡遊歸來,剛回到距曲阜二十裏的地方,忽見公西華飛馬而來。公西華下馬急報:“稟老師,我原是去武城給您送信,不料在此遇見,師兄孔鯉突發重病。”

“火速回家!”孔子一聽二話沒說,命駕車的顏回快馬加鞭。

走進家門,孔子的獨生子孔鯉已經咽氣了,全家人痛哭失聲。孔子望著兒子蒼白的麵色,放聲痛哭道:“兒啊!你走得這麼急啊!爹竟沒見你一麵!兒啊!你母親臨死時,我也沒能見上一麵!我對不起你們母子啊!蒼天啊!你如此不公啊!我孔丘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人生中的最大苦難怎麼全落在了我頭上啊!”

孔鯉死後不久,他的妻子生下了遺腹子孔伋。孔子看著這個長得虎頭虎腦、滿身靈氣的孫子,悲喜交集,熱淚盈眶。喜的是第三代有兩個男孩,他的香火可以傳下去。悲的是兒子早逝,看不見他自己的孩子了。而孔子自己也已經70歲,感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也無力為亡兒撫養遺孤長大成人。

這個孔伋卻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他的資質比他的父親聰明,祖父的遺傳基因似乎更多地在他身上得到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