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我把最美的世界,放在你掌心
寶貝,閱讀最大的意義,就在於獲取快樂。而倘若這個過程中又能獲取知識、力量、友誼……那便是最幸福的事了。願你,願你們,能永遠擁有如此簡單、溫存的幸福。
扉頁上的期待
一直以來,我和呆哥的共同理想,是有一間大大的書房,以及書房裏頂天立地的書架、塞得滿滿的書。等書籍多到一間屋子四麵牆的書櫃都放不下的時候,就定製帶搖柄和軌道的書架,平日裏將書架合攏,需要查找的時候就按照分類標簽找到相應的架子,搖動手柄滑動軌道直到合攏的書架分開,人走進狹窄的夾縫,仰頭,天花板變成書籍峭壁中的一線天……
隻可惜,我們至今都沒有一間獨立的書房。為了安置那些書,我們隻好定製書櫃裝滿客廳的每一麵牆,再在這間二手房的每個臥室裏都預留幾組書櫃。不過這到底是比剛結婚那會兒與他人合住一套房子的時光要好得多,我還是帶著一種“窮人乍富”的心情分配那些書櫃——這四排,給呆哥放美學、哲學類專業書;這四排,給我放文化藝術類專業書;這四排,給呆哥放馬列著作、政治理論;這八排,給我放經典文學、暢銷小說、家教育兒……
我煞有介事地給呆哥講:已經看完的書放客廳書櫃裏,沒看完的書放主臥室書架上,孩子們的繪本和各類識圖手冊放兒童房,大開本專業雜誌或孩子們暫時還看不懂的兒童文學作品放客房書櫃……
說這些話時我剛搬完家,正站在一排排整齊的書籍前做著自己“家庭圖書館”的夢。我完全沒有想到,沒過多久,一歲多的咚姑娘就開始像一隻不知疲倦的土撥鼠一樣每天執著於把自己能夠得著的櫃門都打開,一本本抽出那些書,在地上摞一堆,研究一番,再一本本東倒西歪地放回去。
滿室狼藉中,我瞠目結舌地看著我的小姑娘,她樂嗬嗬地翻開每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煞有介事地念著上麵的字:“哥哥咿呀一都大許些庫呀些突突……”
此時此刻,我的腦海中自然浮現自己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動畫片的名字:《天書奇譚》!
但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九個月後這隻“土撥鼠”有了一個弟弟,並且很快,弟弟成長為一隻更加不知疲倦的“土撥鼠大神”——大神說話早,熱愛那套繪圖可愛的《識圖手冊》,自從十四個月學會走路起就每天搬著到處跑,所有屋裏各扔一兩本。高興了,隨處坐下來,拽過一本圖冊指著上麵的草莓、木馬、瓢蟲、書包、褲子、牛奶依次道:“莓,馬,蟲,包,褲,奶……”有時候翻到玫瑰花那一頁,還會伸手抓一下那朵花,再攥住拳伸到我麵前,佯作獻花一樣對我說:“媽媽,花!”
那張可愛的、真摯的小臉蛋啊,真讓人愛到心裏去……哪怕是房間的地墊上、書架上都被兩隻土撥鼠扒拉得亂糟糟,也瞬間都忽略了。
就是這樣繁茂的溫情,一點點滋潤出四周姹紫嫣紅的花園,花園裏是兩個小朋友歡聲笑語的吵鬧,以及蹦蹦跳跳的腳步。那些腳步踩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小草彎下腰,露出蜿蜒的路徑——好的園林設計師會根據草坪上行人的足跡修出最便捷的小道,就像天真爛漫的孩子們,會用土撥鼠一樣的方式重新規劃我們本以為再合理不過的生活。
比如,我那“家庭圖書館”的整飭夢想在這個春天發生了更實用的變化:我嚐試著,取出孩子們本來集中在兒童房的童書,轉而分散到每個房間裏貼近地麵的那一兩層書櫃或書架上。
是的,到這時,住緊湊型小三室的我們還是沒有集中陳列書籍的區域,這很遺憾。可是最妙的地方也恰恰在此:當孩子們從一個房間跑進另一個房間,跑累了,坐下來,手邊永遠有一層書架,上麵有色彩斑斕的繪本!
這可真是個美好的改變,我的孩子們,或許你們現在還無法理解書籍真正的意義,而媽媽也無法預估你們的未來,但媽媽清楚地知道,書,這種看似簡單的物件,卻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不信嗎?那我講個故事給你們聽呀!
那大約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那麼個普通人家出生的女孩子,天資算不上聰穎,家境也未必多麼富裕,可是她的爸爸媽媽很寵她,他們寵她的方式就是用自己微薄的薪水買好多好多書給她看:她的爸爸每月隻有一百多元薪水,卻每星期都要帶她去一次新華書店,買至少十元的書;媽媽負責幫她訂閱雜誌,每年要訂二十幾種;無論爸爸還是媽媽,出差到陌生的城市,帶回來的禮物一定是從這座城市的書店裏買回的一套書。
有一次,她的爸爸出差到一個小縣城,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書店,便在旅館樓下的舊書攤上買了一本七成新的書,帶給女兒做禮物。那時,爸爸媽媽都沒有想到,那本叫作《綠山牆的安妮》的書,無意間帶給當時學習成績並不算好的女孩子以神奇的力量——那個叫安妮的紅頭發又囉唆的孤女,她並不聰明,也不漂亮,但她夠堅韌,有百折不撓的勇氣,有真摯純良的情懷。她被人嘲笑過,也被人欺辱過,但憑著永不放棄的努力,她漸漸成為小鎮上最優秀的女孩子,而到了這時,美麗的愛情翩躚來到。
多麼巧,看書的這個女孩子也不漂亮、不聰慧,但她敏感又喜歡想象,她的文筆還不錯,也算看過很多書,在青春期裏最寂寞的時候,她開始模仿那些書上、雜誌上的文字,一個人偷偷地練筆。她沉默地練了五年,直到有那麼一天終於鼓足勇氣謄抄工整,然後忐忑地塞進信封,寄給自己喜歡的校園文學雜誌。她並沒有想到,幾個月後,這篇文章居然就被發表了!從此,她的文章開始在媽媽給她訂閱的那些雜誌上遍地開花,她因此走進大學,看見更大的世界。她更加快樂地讀書、寫作,在研究生畢業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隨筆集。是的,她當然還算不上是什麼有名氣的作家,但她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因此更加樂觀積極。
也是在這時候,她遇見了一個男孩子,對方看了她寫的文章,然後沿著文字的表象看見她心裏的話。他說她很漂亮,她不信,但心裏總是偷偷歡喜的。每次約會,他們談談喜歡的書,再說說仰慕的作家,他給她很多鼓勵,直到她因此鼓足勇氣,寫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並獲獎。再然後,他們結婚了,有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此時,昔日那個缺乏底氣的女孩子已經因為生活的圓滿而對未來充滿信心,她每天都滿懷著好奇與滿足注視著自己的孩子們,觀察他們的習慣,反思自己的應對。她發誓,後半生,她全部的文字,都將寫給孩子和孩子的父母們,她將盡己所能,把幸福、樂觀、積極、感恩這樣的情懷,執著地傳達。
……
好吧,故事講完了,聰明如你們,一定知道,那個男孩子是爸爸,而這個曾經多麼自卑的女孩子,你們叫她“媽媽”。
你們的媽媽,她很愛你們。
雖然,她至今無法給你們敞亮的花園洋房,可是,興許正是因為你們的家足夠緊湊足夠小,所以你們才像是生活在書海中,被油墨香氣環繞——她愛你們的方式之一,就是把書籍中那廣闊斑斕的世界,徐徐打開在你們麵前。
她早早地為你們在書牆裏存了一些小秘密。
那是一些真誠的、日記一樣的小秘密——在如列兵一樣佇立的一排排書籍中,有那麼一些扉頁上,藏著給叮叮和咚咚的悄悄話。
這事源自你們那喜歡囤書的媽媽,從你們還沒有出生的時候,便已經開始四處搜羅好書。那些彼此間八竿子打不著的自然科學、人文藝術、金融管理、軍事戰爭、漫畫繪本甚至鬼神誌怪……隻要讀後覺得有特點的都會被收藏,且書籍內頁上還常常附帶五顏六色的批注。尤其,她喜歡在打動自己的那些書籍扉頁上記錄彼時的閱讀心情,希望有一天,你們於偶然中看到,會因為這份隱秘的分享而覺得喜悅。
她甚至這樣想過:如果,那時她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那麼,這些陳年的文字,會不會讓你們覺得,其實媽媽一直都在你們身邊?
她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感謝自己有書籍作為朋友、有寫作作為愛好——因為這些扉頁上的期待,才是她所有深愛的延長線。
比如,有幾本你們或許能早早看到的書籍扉頁上,她這樣寫——
《爸爸的木朵》
2012年9月16日,媽媽去北京參加讀者見麵會,在雨楓書館,爸爸陪同。活動結束後,我們逛該書館,在一個書架上發現了這本書。
這是一個父親眼中、心中、筆下的女兒,是一個叫“木朵”的小姐姐,也是你,我們的咚咚。
你也是這般長大,大笑、哭泣、360度無死角睡眠,各種能吃、調皮、欺負弟弟,然而,我們仍如此愛你。
正如我們深知,兩歲半的你,內心深處一定也是那麼那麼愛你九個月的弟弟。
願你們終生有愛,幸福和樂。
——永遠愛你們的媽媽、爸爸
2012年9月20日在你們睡後
《點點點》
必須要記錄咚咚你在看這本書時的興奮:我告訴你這是一本可以變魔術的書,兩歲半的你好奇地隨我開始翻閱。你那麼認真地按那些紅點、黃點、藍點,看它們在下一頁變得散亂,又因為你“吹氣”而飛到邊緣,你發出“哇”的驚歎聲,瞪大眼睛看著我,臉上全都是欣喜。你將這本書視若珍寶,卻也第一次願意帶到幼兒園去與小朋友們“分享”。後來這本書被很多小朋友喜歡,甚至被摸得有點舊,但你告訴我:“沒關係,不要緊!”你的眼神篤定,你的語氣真誠,你真的開始漸漸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大寶!
所以你看,寶貝,閱讀最大的意義,就在於獲取快樂。而設若這個過程中又能獲取知識、力量、友誼……那便是最幸福的事了。
願你,願你們,擁有如此簡單、溫存的幸福。
——叮叮和咚咚的媽媽
2012年10月24日於“我們的家”
《爸爸愛喜禾》
以前,聽某位教授的演講,總喜歡用“悲憫”這個詞,實話說,我不太能接受。
畢竟,要如何感天動地,才算得上“悲天憫人”呢?
然而,看過這本書,我卻突然發現,隻能用這個詞來修飾、形容此刻的心情。
我是那麼後怕——我的咚咚和叮叮,幸而你們健康,幸而你們是爸爸媽媽的孩子,而不是“星星的孩子”。
原來,真正的悲憫,不是同情弱者,不是憐惜失意,而是未曾體驗卻感同身受。是因為愛而理解,是因為理解而後怕,然後喚起尊敬。
每一種親情的堅持都是無條件的,我的寶貝,將來你們會懂得,因為你們的笑臉,媽媽再累都覺得幸福。希望你們永遠平安健康喜樂,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幸運,要緊緊抓住,不放手。
——咚咚和叮叮的媽媽
2012年11月24日10:45PM
《蝕心者》
兒子,今天你撕壞了媽媽這本剛買的新書的封麵,媽媽順手拍了一下你的小屁股,你哇哇大哭,媽媽頓時很心疼地原諒了你……唉,兒子,雖然媽媽原諒了你,但你要知道,書籍是寶貴的東西,不能輕慢。哪怕你將來並不從事寫作或出版行業,哪怕總有那麼一些書籍是你看不懂或不喜歡的類型,也要對他人的智力成果、潛心創作以及為此忍受的寂寞辛勞心存敬畏……
——媽媽 寫在叮叮一歲零二十一天
……
以上,不是矯情,因為做了媽媽的人自會理解,字裏行間,是最真摯的期待。
期待你們變得豐富,期待你們有所寄托,期待你們始終保持求知的熱情,期待你們在複雜的成長中仍能在心底存一方淨土。
期待你們,與我一樣讚同這個簡單的道理:隻有當我們的靈魂不孤獨時,我們才有力量,把所有困難踩在腳下!
願書籍,成為你們一生的朋友。
媽媽和女兒的這場旅行,就像我想象中終有一天,長大後的兒子會和爸爸單獨出門旅行一樣,都將漸漸成長為男人和男人之間、女人和女人之間的對話——那是對彼此成長的私密分享,更是相同性別基礎上,感同身受的影響。
兩個人的旅行
我和咚姑娘的人生,總是從突發奇想開始。
比如七月天,下午睡醒了覺,叮叮被奶奶抱到樓下乘涼去了,空虛的我們娘倆吹著空調看著天花板發了會兒呆,然後我建議:“明天媽媽調休,帶你出去玩好不好?”
咚咚樂了,“好!”
她爬過來,橫在我身上問:“遊樂場,挖沙子,媽媽!”
我先沉默一分鍾,搜索了一下內心深處那熊熊燃燒的小宇宙,最後確定自己雖然已經是生了兩個寶寶的“歐巴桑”,但仍然對所有沒嚐試過的事情充滿好奇!比如,獨自帶女兒旅行!
可是看看趴在我身上像蟲子一樣動來動去的那隻……我隻好低下頭,默默回憶一下京滬高鐵沿線城市,排除掉車程三小時以上的城市(因為這麼小的孩子坐三小時以上高鐵二等座會很無聊),排除掉可能要去做簽售的城市(等有人報銷差旅費的時候再去才符合我勤儉持家的本性),再排除掉本省一些較小的站點(公共設施配套略有欠缺的城市還是等孩子們自理能力夠強的時候再去吧)……最後腦海中的地圖上就剩下一個城市:天津。
我扭頭看咚咚,“咱不去遊樂場挖沙子了,那東西天天挖有什麼意思啊!咱去天津吧,媽媽帶你去天津怎樣?”
彼時兩歲零三個月的咚咚完全不知道“天津”是什麼,但血液裏畢竟遺傳了她媽那種敢想敢幹的革命樂觀主義情懷,頓時斬釘截鐵,“好!”
一拍即合!
於是,隨後的那個傍晚,咚媽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之勢去樓下的火車票代售點買到第二天濟南到天津之間的往返車票各一張,然後上網給天津的朋友、多年未曾見過麵的芳姑娘發微博私信:親,我要去天津啦!
微博上沒反應,估計是沒看見。我轉身去了咚咚房間,先拽出一個媽咪包,然後冥想一下咚咚這小人兒一天的生活習慣,在腦海中列了張必備物品清單:兩個備用紙尿褲、四條替換小內褲、一件替換小裙子、一雙替換小襪子、兩本巴掌童話書、一個U型枕、一個小水壺、幾包紙巾、幾包濕巾……當然,一小時的火車旅途和N小時的逛街過程中,還得拿上輕便寶寶推車一輛,以及寶寶防走丟器一套。
說到這個“寶寶防走丟器”,可真是個旅行神器,請允許我占用篇幅介紹一下——說起來這東西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主機拴在媽媽包上,一個定位裝置拴在寶寶身上。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美國那款卡通造型的設計,憨憨的小熊趴在咚姑娘的腳踝上,說不出的可愛。
我指揮咚咚,“走遠點,去廚房。”
咚咚正新鮮著自己腳踝上捆著的那個塑料小熊呢,聽到指令後一步三低頭地往廚房走,剛走到餐廳門口,距我十幾米的樣子時,嗶嗶嗶,我手裏的主機響了。
BINGO!我愉快地按一下主機上的小按鈕,嗶嗶嗶,這下咚咚腳踝上的小熊發出了響亮的提示音,似乎是告訴我——寶寶在這兒呢!
咚咚樂了,她低頭摸摸自己腳踝上的小熊,告訴我:“媽媽,它叫了。”
“所以明天去天津的時候就乖乖戴著這個東西好嗎?”我走到咚咚麵前蹲下來,看她的眼睛,“這樣媽媽就知道你在哪兒了。你可千萬不能走丟啊,那樣媽媽會很傷心的,媽媽不能沒有咚咚……”
咚咚憂傷了,她伸手攬住我的脖子,糯糯地答:“好的,媽媽。”
餐廳裏的燈光真和暖,我親親大寶貝,再看看旁邊搖椅裏坐著的隻會嗬嗬笑著看熱鬧的叮小寶,頓覺旅行的溫暖已經從這一刻開始。
正在這時,電腦上咕唧一聲響,我回頭,看見有私信。
芳妹子一如既往地熱心:咱倆八年沒見了啊,抗戰都結束了。意式風情街、天津最具民俗特色的古文化街、水上公園、曹莊熱帶植物園,遠一些的有小外灘之稱的塘沽,再遠點兒的需在天津本地報團的薊縣。你打算去哪兒玩……BALABALA,兩個女人開始進入對具體遊樂項目的討論,隻不過最後的討論結果就是沒有結果——“既然帶著孩子,就先去古文化街看熱鬧,剩下的根據孩子的體力隨機應變吧!”嗯,當然,帶著小寶寶旅行,親子的終極目的決定行程必然以寶寶的喜好為準。
第二天早晨7點多,鬧鍾響,我把咚咚從被窩裏挖出來,“走了走了,去坐火車玩!”
聽到“玩”這個字,咚咚一骨碌爬起來,十分自覺地去洗臉吃飯,然後戴上小熊防走丟器和太陽帽,坐進小推車。媽媽背上背包,最後檢查一下兜裏的火車票和身份證,嗯,齊備!出發!
也是這雄赳赳氣昂昂的娘倆兒運氣好,很快招到出租車,四十分鍾後到達高鐵站,無障礙電梯什麼的真是有愛。因為預留的時間比較多,我們娘倆很從容地先在車站內的商場裏逛一圈,再去麥當勞坐了坐,然後去超市買點小零食,這才高高興興去檢票——所以說,帶著行動慢又拖拉還喜歡東張西望順便問無數個“為什麼”的小朋友出發,把握好時間上的提前量才是關鍵啊!
直到上了火車,看到我們的座位靠窗戶,這才發現百密一疏——靠窗戶的座位雖然看上去好像要安靜一些,但因為被擠在內側,又是二等座,媽媽抱寶寶的組合便顯得很擁擠;窗外雖有風景,但車速快,風景飛速掠過,以兩歲小寶的視覺發育來講也實在看不到什麼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