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被這世界溫柔相待04(1 / 3)

PART 3:總有些無傷大雅的淚花,是生活的笑意

現在我相信了,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自我成長。所以,謝謝你們,我的孩子,以生生不息的姿態,製造新命題,督促我成長。未來,必然還有形形色色的困擾此起彼伏,但我有勇氣直麵一切困擾——因為,所有那些困擾,總不會比愛長。

所有那些困擾的長度

我最近突然很困擾,咚咚,你知道嗎?這主要是來自於三周歲的你。

三周歲……我該怎麼形容呢,似乎在我還沒有組織好措辭的時候一切就突然爆發了:

早晨7點半,你不肯起床,即便起來了也哭著喊著不肯上幼兒園,我先後用“闡釋幼兒園之工作重要性”、“必要的獎勵”、“某藍顏小知己已經到教室了”等若幹方式吸引你,通常一個辦法隻能用一次,逼急了甚至有一次是奶奶先抱你下樓,然後在樓梯間裏給哭哭啼啼、放棄抵抗的你穿上了外套。

好不容易送你進了教室,為此特別答應你“媽媽爭取下午早點來接你”,但當我真的專程請假半小時以便早早接你的時候你卻又和小朋友們哈哈大笑難舍難分,以至於要跟我商量“媽媽讓我再多玩五分鍾吧”,而五分鍾後等待我的還是各種摔摔打打不情願。

終於等到你穿好衣服、背好書包,戀戀不舍地跟我上車回家,進門看見弟弟在玩你的玩具,叫囂著衝上去抓他的腦袋,大人們的勸阻你全當聽不見,禦姐氣場強大無比。在弟弟的號啕聲裏我頭疼地想,按照“天將降大任”的理論,單看你弟那滿頭包,估計也能成大器。

然後我們開始吃晚飯了,作為一個一歲開始就能自己吃飯,而且胃口一直很好的孩子,在三歲這年你神奇般地開始抗拒自己吃飯。你會要求“喂喂我吧”,一旦被否定,你就呼嘯著跟弟弟跑來跑去,視飯菜於無物。我屢次想要索性餓你一次長長記性,但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極度不配合,所以我用兩年多給你培養出來的好習慣還沒用上兩個月就功虧一簣。

晚飯後,你和弟弟開始玩玩具,早先還知道“從哪裏拿的要放回哪裏去”的你,現在卻突然開始不收拾玩具、到處亂放,不僅如此,你還率領弟弟把爸爸抽屜裏的名片撒得滿屋子都是,不知道的還真以為我們家是遭了劫。我和顏悅色地與你商量,用講故事的方式希望你頓悟,裝作不要再跟不講衛生的寶寶玩……全都不中用,你的倔強啊,真是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生動範例。

然後,時鍾轉到晚上9點多,我開始試圖說服你們兩人上床睡覺。可是在你的帶領下,弟弟都困得打哈欠了,也仍然強打精神玩下去。寂靜的夜裏,你們尖叫,你們大笑,你們像《葫蘆兄弟》裏的蛤蟆兵一樣排著隊、扛著掃帚走來走去,每次路過我身邊時還齊齊扭頭奉送一個露出起碼十二顆牙的笑容……我給你們跪了啊!大哥大姐,你們是永動機嗎?!

11點,你倆終於決定睡覺了,可是咚咚你不要洗臉,不要刷牙,不要洗腳,哪怕看弟弟都洗完上床睡覺了你也仍然不肯妥協,梗著脖子大吼“我不洗”。我已經累得頭都大了,咚咚你曾經不是這樣的啊,如今這是怎麼了?我萬般無奈,筋疲力盡,最後隻好把自己獻給你——我陪你洗了鴛鴦浴,給你講完三個故事,慢慢哄你睡覺……謝天謝地,你終於,睡著了。

深夜,看著你的睡顏,我的大姑娘,你不知道我有多崩潰——我完全想不明白是哪裏出了岔子,曾經那個喜歡上幼兒園、能自己吃飯、自己刷牙洗臉洗腳的咚咚,她去哪兒了?

三歲……我親愛的咚姑娘,你的“叛逆期”,就這樣來到……

所以,咚咚,你並不知道,每天,在你睡著後,我早就沒有時間寫作,因為我要翻閱大量書籍,想從中找到陪你長大的合理方式——我為此潛心研究蒙台梭利、瑞吉歐等早教方法,認真研讀《兒童發展心理學》,關注若幹個育兒微博,學做各種好看好吃的營養餐……可是最後得出的唯一結論竟然是:總有這麼一個階段,總要慢慢陪你走過。

簡單說就是:別著急,等著吧!

我終於忍不住跟幾個媽媽抱怨:早先那個省心的孩子,她怎麼會在三歲這個小小的年紀就開始叛逆?我要什麼時候才能擺脫這種困擾?我不求她多麼優秀,隻要做個懂事明理、樂觀積極的孩子就好。我一直為此努力,卻仍然無法避免各種艱難險阻……

媽媽們卻都笑了,然後,她們說了幾段話,瞬間點醒我——或許,也是瞬間砸蒙我。

媽媽A說:“怎麼可能擺脫困擾呢?其實就算是在孩子小時候,也是有各種各樣困擾的呀,你是因為咚咚小時候身體好,才少經曆了許多事。比如我女兒從出生後就長濕疹,一直到快兩歲,臉上都是各種紅腫和疤痕,看著別提多心疼了。又因為是過敏體質,大米、雞蛋、奶粉、海鮮……全都不能吃,孩子瘦得像排骨。那時候我就想著,隻要她能身體健康,擺脫濕疹困擾,我就謝天謝地了。”

媽媽B說:“再嚴重的濕疹到兩歲多基本都會痊愈,當然到這時候也就該上幼兒園了,我兒子在最初上幼兒園的那一年裏,基本上每上一周幼兒園就要因為感冒、咳嗽而休息三周。冬天的時候還容易轉為肺炎,天天都得在醫院守著打針,為了掛專家號淩晨四點就去排隊。大人孩子都遭罪,簡直是一場噩夢。那時候我就想,如果這世上沒有冬天就好了,那樣,我們也就不會有肺炎的困擾了。”

媽媽C說:“等年紀大點倒是不容易有肺炎的困擾了,可是該上小學了,擇校吧,名額少咱搶不著,買學區房吧,那價格貴得讓人想搶銀行,好不容易進了個還不錯的學校,結果那作業多得寫不完,常常都得我和他爸幫忙寫。老師們今天布置孩子回去畫幅油畫,明天說讓做個燈籠,後天竟然讓我們去買小學生專用的化學實驗材料,觀察鎂條燃燒。每個步驟家長都要拍照、衝洗、簽名後交給老師,以證明孩子們真的完成了素質教育的項目——我殺人的心都有了啊,你說這培養的是孩子的素質還是家長的素質?我的願望就是趕緊讓孩子上高中吧,最好還寄宿,自己的作業自己做,自己的前途自己奔,我這老胳膊老腿的陪不起了。”

媽媽D說:“你以為上了高中就省心了?現在你們一個個都說‘孩子成績不好也無所謂’,真到了高中階段,我就不信你們還能這麼灑脫!成績不好怎麼辦?考不上像樣的大學,又沒有去職業院校學本事的那份踏實,除了送出國,還有別的辦法嗎?可是出國,那是要錢的!”

媽媽E說:“我兒子倒是出國了,現在學成回國了,麻煩一樣多——三十歲的人了,女朋友還是一個接一個地換,不過就這樣也沒有他換工作的次數多。你都不知道他到底喜歡什麼,到底想幹什麼。出國花了上百萬,回國年薪五萬,二十年,他不吃不喝才能賺回來,這還沒算通貨膨脹的因素。人家口口聲聲說了堅決不‘啃老’,可是不啃老的話怎麼買房子、娶媳婦、養孩子?我都替他愁啊!我都恨不得說‘兒子啊,我心甘情願被你啃,求求你啃老吧,趕緊買房結婚生孩子行嗎’?”

……

我瞠目結舌。

看,未來的道路那麼長,擺在母親們麵前的挑戰那麼多,困擾……它不是過去時,而是進行時、將來時,是一輩子的如影隨形。

究其根源,不過是因為:愛。

是的,這一代母親,絕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開始接受西方先進的育兒理念,並試圖與上一代人的老觀念作鬥爭。她們不約而同想要成為孩子的朋友,想要陪孩子長大,想要給孩子更寬廣自由的成長空間……可是,就是因為在乎,就是因為投入了更多精力卻仍然要麵對種種變數,所以走著走著,再和顏悅色的媽媽也終於忍不住發脾氣,再講究科學理念的媽媽也常常會困惑無力。

偏偏,除了咬緊牙關,堅持著,用更多耐心去觀察、去思考,別無他法。

所以,我隻能更加仔細地觀察你,拿出更多時間來陪你,我的咚咚。

托“觀察”的福,我漸漸發現,咚咚,你的改變,或許真和弟弟有關。

因為弟弟長大了。

他再不是那個隻曉得躺在床上要奶吃的娃娃了——他會走路了,會奔跑了,會追著你喊“姐姐”了,會用崇敬的目光仰望你了。或許,對你而言,幼兒園裏最吸引你的不過是有人陪你玩,而如今,弟弟可以更好地勝任這個工作,那麼家裏當然是要比幼兒園更誘人一些的。

於是,伴隨他對你種種的模仿,你也開始模仿他——他喝奶粉,你便也想喝奶粉,為此你甚至放棄了本來很喜歡的鮮牛奶;他要大人喂飯,你便也想要大人喂,這或許是你獲取安全感的方式,也或許隻是為了強調你和弟弟一樣受重視;你向天空撒一把爸爸的名片,在弟弟的尖叫與歡笑聲中低下頭,剛好看見弟弟崇拜的目光,這極大鼓舞了你,於是家裏被你扔得亂七八糟;當然你更喜歡的還是說“叮叮跟上我,跟在我身後”,然後帶著他四處亂竄、各種翻揀、不斷折騰,而你弟弟,他偏偏還就吃這一套,哪怕前腳剛被你揍過,擦幹眼淚仍舊要跟著姐姐混;以及,當媽媽說“如果你不喜歡這個小牙刷,不妨送給叮叮”時,你才會搶過來,認真刷牙,緊接著用專屬於你而叮叮沒有的漂亮小盆洗臉洗腳……其實,承認吧,咚姑娘,你隻是為了彰顯自己更重要一些,更了不起一些,更神氣一些。

弄明白這些之後,我終於鬆口氣。

我笑了——親愛的寶貝,謝謝你,給我一個新命題,因為這是有弟弟的人才能製造出來的新麻煩,因為這是兩個寶寶的媽媽才必須麵對的新困擾,所以我無處借鑒,隻能一力承擔,但沒想到,當我克製住自己的怒火,真的憑著更細致的觀察找到你“叛逆”的根源時,才發現,麻煩的源頭,竟如此溫暖。

因為你在乎弟弟,所以你的一舉一動,才會與他有關。

你或許不記得了,就在你三周歲生日前一天,我在家陪你玩拚圖。見你拚得興致勃勃,我學CCTV采訪你:“咚咚,你幸福嗎?”

“幸福呀!”你頭也不回地告訴我。

“你覺得什麼是幸福?”

你略思考一下,扭頭看著我,認真答:“幸福就是有弟弟!”

我瞬間失語。

你回過頭去繼續拚圖,咚姑娘,你一定沒看見我有點濕潤的眼眶。

現在我相信了,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自我成長。

所以,謝謝生活,苦樂參半,才會餘韻悠長;謝謝自己,更多耐心,才能豁然開朗。

以及,謝謝你們,我的孩子,以生生不息的姿態,製造新命題,督促我成長。

是的,未來,你們知道的,必然還有形形色色的困擾此起彼伏,但我有勇氣直麵一切困擾——因為,所有那些困擾,總不會比愛長。

我現在也終於理解了,對很多男孩子的媽媽來說,不是她們不用心,不是她們疏於管教,而是隻要她們還不想束縛兒子希冀自由的天性,就必然要麵對一個在相當長時間內都焦頭爛額的自己。那就讓我們一起一點點摸索下去吧,隻為未來的某一天,能交給這世界一個值得被溫柔對待的孩子。

給男孩子做媽媽

某天,我發表了這麼兩條微博——

#論一歲半男孩的破壞力#我在床上看小說,聽見叮叮踢踢踏踏的腳步聲漸近,但他沒進來,而是一拐彎進了主衛,隨後就聽乒乓兩聲坐便器蓋子的響聲,繼而“嘩啦嘩啦”……我突然意識到不妙,從床上一躍而起直奔衛生間,果然看見我兒子正拿著加濕器噴霧嘴上的小圓蓋子,伸長手臂從坐便器裏舀水玩……我給你跪了啊!少爺。

#再論一歲半男孩的破壞力#就在我去洗手的兩分鍾裏,叮叮夠到桌上沒吃完的酸奶,倒在我臥室爬爬墊上用手塗抹。我趕著去救災,這一分鍾裏他已經跑到姐姐身邊,把手裏剩餘的酸奶倒進姐姐的粥碗。姐姐一愣,叮叮已在粥碗裏洗了洗手,我再去救那碗粥,叮叮已經飛快舉起勺子,把勺裏的粥倒在桌上和地上……

讀者們樂翻了,回複如下——

A:作為兩歲半男娃的媽,負責地告訴你,“好日子”剛剛開始啊!剛剛開始啊!

B:我以前跟你說我兒子一歲多就能拆散所有遙控器和下水地漏,你不信,還是馬克思老爺爺說得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C:這還隻是開始,到了五六歲狗都嫌的年紀,你就等著吧……

D:坐等萱姐揍兒子續篇!

E:我給你點正能量,因為都一樣!你心理平衡了吧?哈哈,給我一百萬我都不再生了,估計你要是先有叮叮,也不會再生了啊!

F:唉,每次我看到可愛懂事的咚咚,都特別羨慕你這個媽媽,我家兒子和咚咚差不多大,我經常處於既生氣又無奈的地步,現在暑假了,我已經快要發瘋了!所以作為雙獨夫妻,我們兩口子總也下不了要老二的決心。

G:我表示這幾日我已然感受到兩歲多男孩的威力,叮叮還好一點,再長大點估計還有更多突發狀況,我已經受夠我那兩歲多的小侄子的破壞力和永久精力了,為什麼大學生的暑假就要被用來帶小孩呢!!!再“醬紫”下去,我會倒地啊!娃不是我的,沒有母愛的力量支持啊!!

H:嗬嗬,你要有思想準備啊,我兒子都能把我媽家的狗折騰得尿血啊!他去遛狗,遛到最後狗都罷工自己跑回家了,我兒子就抱住狗頭給拖出門……現在的情況是狗在家隻要不聽話,我們就說要讓兒子帶狗上街,狗狗馬上安靜了!

I:淡定啊,我兒子小時候用剪刀把我一條剛鋪上的新床單剪成了草裙,這一條條的床單我留著呢,待他十八歲生日時拿給他看,人家沒準說:“這種事情能是我做的嗎?”我準備把這作為禮物送給將來的兒媳婦呢。

……

頭暈目眩的暗黑未來撲麵而來,我“亞曆(壓力)山大”地看著這些留言,最後看到這麼一條:哈哈,這場景太熟悉了哇!我那養閨女的同事都覺得是因為我沒教好,兒子才這麼皮的哇!這樣看來,我家不是特例啊!

記憶之門轟然打開!

大約在我十歲的時候,姑姑生了個兒子,於是從此,我就有了個比我小十歲的表弟。

話說表弟這種生物,如果跟表姐們年紀差得小,在獨生子女家庭中間,還是很容易互相做個伴的。可若年紀差得大了,姐姐們就不像是姐姐,而像是天然老媽子——我們一群小學高年級女生,帶著一個走路跌跌撞撞的小男孩,拖油瓶一樣不說,還動不動就哭。某次家庭宴會上,這個小拖油瓶一直不肯乖乖吃飯,隻顧到處亂跑,大吼大叫,而且還扒在別人椅子後麵打擾別人吃飯,我企圖嚇唬他,他就惡人先告狀地咧嘴哭……我被他吵得頭疼,恨恨地罵:“×××,你真是沒教養!”被我姑聽到了,她很傷心,可在那時候的我看來,這分明就是不嚴格管束孩子的自作自受。

直到多年後,我也有了兒子。作為一個自詡在家庭教育上還算比較用心的媽媽,我看看乖巧的女兒,再看看那個調皮到恨不得飛簷走壁的兒子,然後再看看我那如今已經器宇軒昂、在銀行係統獨當一麵的表弟,頓覺每個男孩的媽媽,上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這麼說真不是誇張,因為作為一個已經有一定育兒經驗的媽媽,按理說,在對待叮叮這件事上,我應該更加胸有成竹才對。但隨著叮叮漸漸長大,我發現,他完全是在不斷刷新我的底線!我想,上天賜我一個兒子,大概就是用來補充完善我的育兒知識體係的吧……

比如,咚咚長到兩歲半,上幼兒園之前,包括生嬰兒急疹的時候,都沒有吃過退燒藥,偶爾感冒,喝水自愈;腹瀉一次,吃了一點媽咪愛,不是很好用,又在補充糖鹽水的同時吃了一小包思密達,痊愈!所以後來某次,當朋友問我“你家寶寶感冒時都吃什麼藥”的時候,我真是很迷茫地反問:“需要吃藥嗎?不是多喝點水就可以嗎?”朋友瞪著我啞口無言,我也很無言……我有說錯嗎?

然而那年冬天,叮叮他從天而降,先是乳糖不耐受,然後是腸胃易罷工,再然後整個冬天肺炎三次住院一次,再再然後春天他又咳嗽,據說是因為受不了太髒的空氣,所以他小人家敏感了。再再再然後我們帶他去稍遠處一家醫院求醫時,發現這位親他竟然暈車!竟然坐車超過兩公裏就會吐得昏天黑地痛不欲生……我說兒子你這到底是隨誰啊?

直到某天在《兒童發展心理學》裏看到這樣一句話:“男孩從受精開始就顯示出身體成長的脆弱性……男子的一生對疾病都比女子更敏感些。”好吧,必須承認,盡管我們也知道有很多男寶寶身體強壯,也不乏女寶寶身嬌體弱,但理論書籍最大的好處就是它作為對絕大多數人共性的總結,會讓看書的我們有一種“原來大家都是這樣的”或“原來不止我家寶寶是這樣的”類似恍悟,並瞬間緩解我們的焦慮。

畢竟,既然大家都是這樣的,既然那麼多寶寶都仍然健康長大,那麼一步步往前走就好了,隻要愛在、信念在,隻要幫寶寶強健體魄的決心在、行動在,總會一天天好起來——我這樣想,希望時光你手下留情,少給我點磨礪,我將感激不盡。

可是,除了生病這事兒以外,還有調皮。

比如出門遊玩的時候,姐姐安靜地走在媽媽身邊,拉著媽媽的手,上車坐在寶寶安全椅上後會提醒媽媽係安全帶,到了飯店坐在寶寶餐椅上自己吃飯,媽媽說不能到外麵亂跑就隻在店裏溜達……

可弟弟呢?

當我在廚房做飯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一轉身,發現這個昨天還不會走路的小男孩已經咧著嘴巴在我身後笑,一邊笑一邊搖搖晃晃撲過來。我被嚇一跳,趕緊關火,就轉身的工夫,他已經蹣跚到櫥櫃旁邊,拉開微波爐的門,往裏麵放了一把小手電筒。等你好不容易把他抓住往臥室走,路過餐桌時他飛快地伸長胳膊,嗖地一下就抓到一根筷子揮舞,那身手敏捷得讓你恨不得自毀雙目,而且,他還能一天比一天更敏捷!

或者我在桌邊看書、寫字,這個小男孩在我身後先是試圖摳下電源麵板上堵著的安全插頭,無果後便脫了短褲當抹布擦地板,擦完地板再擦床單。我去拯救自己的床單時,這個才剛滿十四個月的小男孩已經逮著機會爬上小椅子,再踩著小椅子爬上床頭櫃,再踩著床頭櫃爬上窗台……我回轉過身的時候差點嚇得斷氣:隻見他站在窗台的邊緣“咯咯”笑著跺腳!盡管我以防萬一已經給家裏所有窗戶裝了防盜網,但窗台距離地麵一米多,就算麵朝室內摔下來也不是鬧著玩的!

再大點,他十八個月,我們帶他出門閑逛。路過一家大型商場時,我停下步子,低頭找紙巾給吃完冰激淩的咚咚擦手,呆哥幫我拎包。不過十幾秒鍾時間,再抬頭,叮叮就不見了!我和呆哥嚇得魂飛魄散,扯著咚咚四處搜尋,終於在幾十米開外的商場大廳裏找到正在歡樂奔跑的叮叮大俠——時至今日我都沒想明白他是怎麼做到在那麼短時間裏跑過一個小廣場、跑進商場大堂,且毫不畏懼地四處閑逛的呢?

直到又是某一天,我看一本家教書,裏麵解釋,絕大多數男孩子比女孩子調皮,是因為一種叫作“睾丸素”的神奇物質,它讓男孩子有更豐沛的體力、更旺盛的精力,讓已經被事業、家務累得團團轉的媽媽們越發感到精疲力竭。我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否科學,且我知道有很多女孩子也很調皮,但我還是願意相信這種理論所產生的“慰藉”效力——我寧願相信調皮是天生的,是從你在產房裏第一眼迎接那個神奇的“小雞雞”開始,就必須麵對的未來。

這樣的未來,是辛苦的、吵鬧的,是家裏動不動就亂七八糟的,是各種物品常常神奇般變得支離破碎的(有無意間摔壞的、有故意拆毀的)……可是怎麼辦呢?夜深人靜,你看著那張安然沉浸在夢鄉中的小臉蛋,還是忍不住湊上去,輕輕親吻。

所以,到這時,我終於明白,哪怕我為了這兩個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細心,搭上更多的時間、精力,閱讀更多的書籍、資料,我都無法完全預料那些“成長的煩惱”。我現在也終於理解了,對很多男孩子的媽媽來說,不是她們不用心,不是她們疏於管教,而是隻要她們還不想束縛兒子希冀自由的天性,就必然要麵對一個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更加焦頭爛額的自己。

且,我們誰也沒有資格對別人的家庭教育指手畫腳,因為那不是我們熟悉的家庭,那盞燈火背後有太多我們所不了解的細節與牽絆:老人是否搶奪話語權、孩子的父母之間是否意見統一、家庭物質條件與文化環境……太多因素會影響家庭教育的走向。何況,作為一個母親,同時還是一個妻子,每個女人在教育子女的同時,又不忍因為和老人、丈夫間的分歧而辜負了自己的婚姻,所以常常,在麵對一個越發調皮、日益逆反的孩子時,隻覺舉步維艱。

就讓我們一起一點點摸索下去吧——既然天意如此,就讓我們付出更多的耐心與勤勞,收拾種種亂七八糟的“戰場”,習慣他們橫衝直撞的呼嘯,培養一個更具有前瞻性的大腦,爭取更多預見他們所可能遭遇的風險,提前防範。比如,調整飲食、補充水分、增加運動、強健體質,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就不必再“談感冒色變”。以及當這個小男孩學會爬行,所有抽屜都裝上安全鎖、門上裝上防閉門器、電源處插上安全插座保護蓋、桌角包上防撞角,所有危險物品瓶瓶罐罐都要放在高處,出門拴上寶寶防走丟器……問題總會層出不窮,書上沒有永恒真理,我們唯有“認真觀察+不斷摸索”,才能在未來的某一天,交給這世界一個值得被溫柔對待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