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領導心理學:領導要有“一呼百應”的領袖魅力1(1 / 3)

第一章領導心理學:領導要有“一呼百應”的領袖魅力1

00

001雷尼爾效應:製造具有親和力的文化氛圍

西雅圖位於太平洋沿岸,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羅棋布地分布在各處。每當天氣晴朗的時候,抬頭便能望見美洲最高的雪山——雷尼爾山峰。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們留戀這裏的宜人景色,即使領著低廉的工資,也不願意接受高薪到其他大學任教。

華盛頓的教授們戲稱這種行為是“雷尼爾效應”,即願意為了美好的景色而犧牲更高的薪資待遇。風光旖旎的自然山水是大自然的寶藏,也是一種無形的財富,它能讓一群教授們安貧樂道。那麼,管理者是否也可以用“雷尼爾效應”來留住人才呢?

美麗的西雅圖風光留住了華盛頓大學的教授,企業同樣可以用“美麗的企業風光”留住人才。當然,管理者要創造的不是自然風光,而是良好的企業氛圍和人際關係——用溫馨舒適的企業環境來吸引人才的不斷湧入,為企業發展壯大貢獻力量。

人們普遍認為,隻有高額的薪資待遇才能留住人才,但是有些公司並沒有能力承擔這樣的薪酬,卻依然擁有眾多的人才,可見金錢並不是唯一的籌碼。研究發現,這些公司依靠自身的優勢,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關心他們的成長,並沒滿足其心理需求,為每個人提供施展身手的舞台。

為了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實現人性化的管理目標,IBM公司在組織內部建立了自由交流和相互平等的管理文化,在多年的實施中不斷完善,而後成為業內效仿的典範。為了獎勵優秀的企業員工和銷售人員,IBM公司“100%俱樂部”會舉辦一場為期數天的聯歡會,公司的所有員工都會受邀參加,而那些表現出色的員工會榮獲“金圈獎”。為了顯示活動的重要性,公司在選擇舉辦地點上頗下了一番功夫,最終敲定了具有異國情調的百慕大。

一位獲得過“埃米”金像獎的電視製片人也參與了此次活動,他說IBM公司組織的每日“輕歌劇表演”具有“百老彙”的專業水平。沒有人會拒絕榮譽,對於那些多次榮獲“金圈獎”的員工來說更是難掩喜色,有幾個人甚至20次被評選進入“100%俱樂部”。在頒獎之前,公司精心製作了關於這些獲獎人的家庭紀錄片,並在頒獎活動上把這些高質量的短片播放出來,每個人約占五分鍾左右。獲獎者看著這些短片,欣喜之情難以言表。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高級領導自始至終都全程參與,在現場與員工一起互動,這極大地調動了大家的熱情,把晚會推向了高潮。

為了增強公司的凝聚力,IBM公司所做的遠不止此,他們時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決定,給公司員工無限的驚喜。一次,為了獎勵一名在公司工作25年的老員工,領導層為他特別印製了一些藍顏色鑲金邊的名片,這是他25年工齡榮譽徽章的複製圖樣,同時名片上還印有燙金的壓紋字“國際商用機器公司”“25年的忠實服務”。

IBM公司用一些看似微小卻意義重大的小事情凝聚了員工的歸屬感,並用這種方法感謝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員工,讓大家能深切地感受到來自公司的關懷,也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試想一下,員工拿著這樣的名片示人,內心一定是欣喜的,必然加倍努力工作,並與每一位朋友分享這種喜悅。

對一家公司來說,做這樣的小事情不在話下,但是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情卻能在員工的內心深處激起巨大的波瀾,讓每個人為之動容,從而認同公司的價值理念,增強整個團隊的凝聚力。良好的企業氛圍是公司的成長之本,也是組織文化的體現。因此,從管理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營造出“企業是我家”的良好氛圍有利於從根本上凝聚人心,穩定人心,留住人心。

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有利於幫助企業成功,這也是一家企業能否留住人才的關鍵所在。如果一家企業缺少自身的文化氛圍,不懂得關心體諒員工的日常生活,隻知道讓他們拚命加班,幹出業績來,那這樣的公司遲早會倒閉。營造出“企業是我家”的軟環境,是許多優秀企業的成功之道。

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親和的文化氛圍是企業文化內涵的重要體現,通過關心員工、愛護員工、尊重員工以及承認員工的勞動和成績,構建企業自上而下的良好溝通係統,有助於讓每一個員工都參與到公司的決策中來,貢獻自己的才智。在一個團隊中,如果每個人都能積極參與決策,同時又是堅定的執行者,就能極大地增強員工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忠誠感。顯然,這會從根本上穩定人心,留住優秀人才。

管理心理學啟示

管理是企業的永恒主題,我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企業如果缺少合理的管理體製是不可想象的。一個企業用製度管人,就要加強製度建設,用完善、健全、可行的方式去統一員工的思想,規範員工的行為。但製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製定規定的時候,必須以人為本、以人為先,將親和力融入到公司管理中來。

搞好企業文化建設,對員工進行“企業為家”的教育,是提升企業親和力、凝聚力的關鍵。經驗表明,隻有事事處處都為員工著想,為員工服務的企業,才能讓大家真正產生“企業就是家”的感想,感受到家的溫暖,體會到家的溫馨。也隻有這樣,企業才能真正提升實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00280/20法則:用關鍵的少數帶動整個團隊

創業、辦企業要有一定的基礎,否則就像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注定不能長久。具體來說,把企業做成功所憑依的條件就是當事人手中掌握的資源。對領導者來說,在各種要素中,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具備一支有戰鬥力的團隊。而在一個團隊中,少數的精英是帶動整個團隊的重要力量。

眾所周知,一群羊必須有一隻領頭羊,一群大雁也需要一隻帶隊的領頭雁。在人類社會中,同樣存在這種現象。卓越的團隊主要存在於軍政領域,比如我們熟知的“嶽家軍”、“戚家軍”等,在這些著名的軍政團隊中,往往都有幾個精英最廣為人知——嶽飛、戚繼光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領袖人物。他們憑借超群才能和人格魅力集聚了一群誌同道合的英雄人物,組成了一個戰無不勝的超級團隊。顯然,用關鍵的少數帶動整個團隊,是成功的法寶。

同理,在企業團隊中也需要有少數關鍵性的人物來帶動整個團隊的運轉。擁有一個較強的團隊,並不是要求團隊中的所有人都能力出眾,隻需要有幾個佼佼者便能實現整個團隊的高效運行。在一個團隊中,總是會有幾個關鍵時刻拖後腿的人,或者執行不力,或者思想落伍。這時候,就需要優秀的人來帶動這些落後的人前進,通過發揮榜樣的力量感化這些落後者,促進整個團隊的人都團結一心、共同奮進。

華人首富李嘉誠曾經是一個卑微的打工仔,但他獨具慧眼,且善用人才,從而將一個破舊不堪的小廠發展壯大為跨國集團公司,而他本人也變身為華人首富。這個巨大而成功的蛻變自然離不開他出色的領導才華。李嘉誠曾經說過:“如果不是有眾多的人才為我辦事,就算我有三頭六臂,也難以應付這麼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業的關鍵就是要擁有一支高效的團隊,協助你的工作,這便是我的成功哲學。”

創業之初是艱苦的,李嘉誠深深地明白這個道理。為了給員工樹立榜樣,他身先士卒,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1980年,李嘉誠提拔盛頌聲為公司副總經理;1985年,委任周千和為副總經理。盛頌聲負責生產,周千和主理財務,擁有了這樣的左膀右臂,李嘉誠的企業迅速擴展壯大。在兩位優秀人才的帶領下,其他員工紛紛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輔佐李嘉誠創業,從而使公司在短時間內發展壯大。

有人說李嘉誠的內閣結合了老中青三代的優點,又兼備中西方色彩,是一個極佳的合作團隊。另外,令李嘉誠驕傲的是,在團隊協作奮鬥的十多年時間裏,公司的高層人員流失率不足1%,這樣的人員流失率比香港任何一家公司都要少得多。

與李嘉誠一樣,聯想集團總裁柳傳誌也深深明白精英團隊成員的重要性。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他就聘請科學家倪光南加入聯想,提升團隊的科技實力,最終研發出“聯想漢卡”和“聯想微機”,帶動了聯想的起步。企業的發展永遠沒有盡頭,柳傳誌謀劃著聯想未來的發展道路,他多次南下香港,利用呂譚平的資源和人脈,為聯想構思出合適的製度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