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像劉傑、張亞楠這樣患有拖延症呢?你的拖延症又有多嚴重呢?

做了下麵的測試題再說吧。

測試如下:

(“是”得1分,“否”不得分)

1不到最後期限工作完不成。

2上班時間在網上瞎逛,即將下班才開始忙工作。

3沒工作計劃,不懂時間管理。

4總是“偽加班”,明明白天就能做完的事,非得拖到下班後加班做。

5總是認為時間有的是,不著急。

6懶散,總想著明天再做。

7每次領導詢問工作進展的時候,總是回答“讓我再看看”。

8辦公室裏零食一大堆,上班時間經常吃零食。

9要幹活時,腦子裏能冒出各種理由:先幹其他的,這個待會兒做。

10自我麻痹:時間還來得及,大不了熬夜做。

11做事不分主次,忙了半天,最重要的事沒做。

12常常因為時間過於緊迫,草草交差,結果被領導訓斥。

13厚臉皮,就算催得再緊,也定力十足,習以為常了。

14從不主動彙報工作。

15團隊合作時,同事都麵露難色,不想跟你共事。

結果分析:

0~4分:輕度拖延症,要當心了,趕緊找出原因,將拖延扼殺在萌芽中。

5~11分:中度拖延症,它可能已經成為你的一種工作習慣,改變需要時間和耐心。

12~15分:重度拖延症,建議重新進行自我審視,進行新的職業定位,找一份自己感興趣能發揮特長的工作。

那麼,親愛的,你屬於哪一種拖延症呢?

7這樣做,你可以和拖延症說拜拜

“先放一下,待會兒再行動”,這是拖延者最大的思想毒瘤,但隻要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如果你想改變現狀,想跟拖延症說拜拜,現在就開始行動,一旦你開始了,就無所畏懼。

你是不是經常這樣:上周就下決心要洗的衣服,這周已經堆成一座小山了,可人卻還在朋友圈裏;一本書老早以前就開始看,可半個月過去了,書打開了無數次開頭還是那個開頭;前年就計劃休年假去遠遊看看大海,可兩個年假都休完了,大海卻依舊止於想象裏。

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裏,我們在做事前會製定出一個完美的計劃,然後再漂亮地執行下來。可是在現實生活中,這一切卻變得難上加難。紙上談兵非常簡單,每個人都能製定出一個很好的計劃,可當真正做的時候,我們腦海裏便閃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種種借口讓我們把本該今天就完成的任務拖延到了明天。

難道說拖延症真的不可戰勝嗎?NO!克服拖延,事實上就是和自身懶惰的習性相抗衡,我們要養成馬上行動的習慣,才能戰勝拖延。

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的小目標。許多人的心裏都有一張清晰的目標地圖,但由於前麵的路太長,無處著手,以至於躊躇不前。所以,為了不讓自己在忙碌中失去信心,可以把目標進行分解,通過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來不斷激勵自己,把長距離劃分成許多個距離段,一一跨越。羅伯·舒樂博士就用這種方法募集資金,建了一座教堂。

1968年的一天,羅伯·舒樂博士想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建築設計師菲利普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希望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而是一座人間的伊甸園。”

菲利普問舒樂預算多少,舒樂博士告訴他:“其實,現在我一分錢都沒有,因此對我來說,100萬美元和500萬美元根本沒有區別。最重要的是,這座教堂要有足夠的吸引力,吸引捐助者的到來。”

教堂需要的資金預算為700萬美元。這遠遠超出了舒樂博士的承受能力,朋友們都對舒樂博士說“這根本不可能”。

但舒樂博士卻想到了一個方法。他在一張紙上寫著“700萬美元”,然後在這個目標下麵寫道:

1找1筆700萬美元的捐款。

2找7筆100萬美元的捐款。

3找14筆50萬美元的捐款。

……

9找700筆1萬美元的捐款。

10賣出教堂10000扇窗戶的署名權,每扇700美元。

這個化整為零的方法確實很神奇,舒樂博士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募集到了足夠的款項。據說,水晶大教堂最後耗資2000萬美元。但是舒樂博士卻籌集了足夠的資金,這確實是一個奇跡,現在這個大教堂成了加州勝景。

盡可能切斷一切幹擾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幹擾源,比如電腦、網絡、手機等,當我們想要專注做某件事情時,特別是在做一件很想拖延至明天的事情時,別人的一條信息就足以轉移我們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情,以至於很難回到最初的狀態。我們要盡可能地排除一切幹擾,將所有有可能會打斷我們注意力的東西通通切斷。這種保持專注的狀態非常重要,本來磨磨蹭蹭要兩個小時完成的事情,可能不到一個小時就做完了。那麼節省的時間我們可以用來徹底地放鬆。這樣不僅完成了任務,還能好好地休息。

給自己設定專注時間。當我們不想做一件事情時,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專注時間,比如半個小時,告訴自己在這半個小時內必須專注於眼前的任務,沒有任何借口推脫,直到鬧鈴響起。當半個小時過後,可以休息5分鍾,然後設定下一個半個小時。當給自己定下倒計時後,我們的心理上就會有一種急迫感,這會促使我們更加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務。

單線程操作更高效。雖然我們可以進行多任務操作,比如我們可以一邊聽音樂一邊做飯,一邊唱歌一邊洗澡。但麵對一件急需完成的事情,單線程工作會讓我們保度高度的注意力,更快地完成任務。

放棄完美主義。努力將事情做到最好是人的天性,但如果沿著這條思路我們往往會產生反應過度的企圖,於是乎就變成了完美主義者。如果我們想把一件事情做得盡善盡美,這需要很多的工作,最終導致遲遲不敢著手去做,於是就導致了推遲延期。對此,我們不妨把起點放低一些。要知道,今天完成的不完美的工作要遠遠優於無限期拖延的完美的工作。

讓拖延症為我們服務。在我們沒有戰勝拖延之前,我們不妨利用這個壞習慣為我們服務。安易就為此創建了一個拖延任務列表,讓拖延為他服務了一把。

我的朋友安易一直都有拖延的壞習慣,為了改掉這個壞習慣,他做了各種努力。他為自己創建了一個拖延任務列表,在這個列表裏麵,許多都是很有意義而且令人不反感的小事。每當安易實在不想繼續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就會打開拖延列表挑一件事情去做。這樣,不僅滿足了他想要拖延的心理,還做了一些平時沒時間做的事情。他的口頭禪就是“拖延我也要拖得很帥”,在與拖延戰鬥的同時,還學習到了其他的東西,對此他非常享受。

“先放一下,待會兒再行動”,這是拖延者最大的思想毒瘤,但隻要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如果你想改變現狀,想跟拖延症說拜拜,現在就開始行動,一旦你開始了,就無所畏懼。戰勝拖延症,你的人生就會脫胎換骨。

8爆發吧,把你的每一天當作“末日”來過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在短暫的生命麵前,我們能做什麼?答案非常簡單:我們最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並且是現在、立刻、馬上,把每一天當作“末日”來過。

有人說:“要活得好像明天就要死去一樣。”這樣的活法乍聽起來有些消極的意味,其實不然,相反的是讓我們把握當下。因為人生很短,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允許我們浪費,我們誰也不知道哪一天是自己生命的終點站。

許多人都預計自己能夠長命百歲,所以在二三十歲的時候,還在那裏渾渾噩噩,不慌不忙。隻有那些認真生活的人,才懂得把握好當下才是他靠得住的壽命。所以他盡可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去充實自己。

從前,有位富翁買了一幢豪華的別墅。從他搬進去的第一天開始,每次下班回來,他都會看到有個人從他的花園裏扛走一隻箱子,搬上卡車拉走。

每次富翁來不及追,那人就走遠了。這天他決定開車去追,那輛卡車開得很慢,最後停在城郊的峽穀旁。

陌生人將箱子從車上卸下來扔到了山穀裏。富翁下來一看,發現山穀裏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箱子。

他走過去問:“剛剛我發現你從我家扛走一隻箱子,箱子裏裝的是什麼?這些箱子又是做什麼用的?”

那人打量了他一番,笑著說道:“你家還有很多箱子要搬走,你不知道?這些箱子都是你浪費的時間。”

“浪費的時間?”

“對。你虛度的時光。你一直期待美好的日子,可美好的日子到來後,你又做了些什麼?你過來看看,它們個個完美無缺,根本沒有用,不過現在……”

富翁走過來,順手打開了一個箱子。箱子裏是一條暮秋時節的道路。他的妻子踏著落葉慢慢走著。

他打開第二個箱子,裏麵有一間病房。他的哥哥躺在病床上等他回去。

他打開第三隻箱子,是他原來住的老房子。他那條忠實的狗正臥在柵欄門口眼巴巴地望著門外,一直在等他回去,等了兩年了。

看到這些,富翁心裏非常難受。陌生人像審判官一樣,一動不動地站在一旁。富翁痛苦地說:“先生,能把這三隻箱子還給我嗎?求求您了。我有錢,您要多少都行。”

陌生人斷然拒絕道:“太遲了,已經無法挽回了。”說罷,那人和箱子一起消失了。

時間總是不知不覺溜走,當我們覺醒的時候,已經遲了。因此,我們要善用時間,善用生命,不要像故事中的富翁一樣,想追要回時間的箱子時,已經不可能了。

我們不是神仙,僅有幾十年的壽命,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增加生活的密度。生命不能重來,時光不能倒回,隻有把握了每一個當下,人生才算是了無缺憾。史蒂夫·喬布斯就這樣做了,他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後一天去生活。

在喬布斯17歲的時候,他讀到了一句話:“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後一天去生活的話,那麼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是正確的。”這句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那個時候開始,過了33年,喬布斯在每天早晨都會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當答案連續多天是“No”的時候,他知道自己的生活需要有一些改變了。這個內省法幫喬布斯在很多重大的決策中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用他的話說,在人即將死去的時候,哪裏還會用自己的生命時間去做一些無關緊要、自己並不真正想去做的事情呢。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在短暫的生命麵前,我們能做什麼?答案非常簡單:我們最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並且是現在、立刻、馬上,把每一天當作“末日”來過。

隻是所謂的“把每天當作‘末日’來過”,並不意味著我們每天都要很著急、很焦慮。對於最想做並且能做好的事情,我們依舊淡定從容。一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一生過去了,不管我們的人生達到了什麼樣的驚人高度,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爆發吧,親愛的朋友,不要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