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0

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或許隻隔了一層薄薄的紙

1換個角度,你的世界可以變得大不一樣

“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樣一件事情,如果換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黃昏落日常常用來比喻陽光的結束,黑夜的來臨,事物的衰敗,可是又有多少攝影師將這景象拍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照片。

人一生下來,就十分辛苦,前進的道路上遍地荊棘,我們必須時時麵對挫折、坎坷、失敗。反正總要麵對,為什麼不用積極、快樂的心態去麵對呢?這樣不是更好嗎?事實上,事情的好壞,關鍵在於我們怎麼看它,角度不一樣,結果自然也就不一樣。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眼裏看到的總是陽光燦爛的一麵,而有些人眼裏看到的總是灰暗的一麵。要不怎麼會說“有的人是60歲的人30歲的心髒,而有的人則是30歲的人60歲的心髒”。

看到陽光的人心態是積極向上的,生活中到處都是美好,他們的身體與思想永葆青春;而看到灰暗的人,生活中充滿抱怨,總認為生活待自己不公平,身體與心靈會日漸衰老。

據傳,有個寺院的住持,給寺院裏的和尚立下了一個特別的規矩:每年年底,要對住持說兩個字。

第一年年底,住持問新和尚有什麼想要說的,新和尚說:“床硬。”

第二年年底,住持又問他心裏有什麼想要說的,他回答說:“食劣。”

第三年年底,和尚沒等住持問話就說道:“告辭。”說完就離開了寺院。

望著和尚的背影,住持自言自語地說:“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啊可惜!”

和尚選擇了人生的背麵,他看待事情總是用一種悲觀的態度,從沒想過要換個角度看問題,隻是一味地抱怨。也正是因為他的抱怨,讓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機會。

事物在一個人心中好或壞,並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人的心態。就像王國維說的那樣:“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樣一件事情,如果換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黃昏落日常常用來比喻陽光的結束,黑夜的來臨,事物的衰敗,可是又有多少攝影師將這景象拍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照片。牢騷滿腹者,不妨試著衝破局限,換一個角度去欣賞,讓積極的心態主宰自己,定會發現美的存在。

在一個夏天的傍晚,有一位美麗的少婦投湖自盡,被路人救起。路人問:“你年輕輕的,為什麼這麼想不開啊?”

“我結婚才兩年,丈夫就拋棄了我,接著女兒又病死了。你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啊?”

路人聽了沉吟片刻,說:“兩年前你是怎麼過的?”

少婦說:“那時的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

“那時你有丈夫和女兒嗎?”

“沒有”。

“那麼你不過是被命運之神送回到了兩年前。現在你又是那個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你了。還是好好生活吧!”

聽了路人的話,少婦恍如做了一個夢,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就回家去了。從此再也沒有尋短見。

同樣是半瓶水,悲觀者會說:“哎,隻剩下半瓶水了!”而樂觀者卻說:“哈,真不錯,還有半瓶水啊!”半瓶水因角度不同出現兩種心境,如果換種角度就會發現,事情沒有你想象的那樣糟糕。

許多時候,我們的苦惱都是憑借過去生活的“經驗”做出的錯誤判斷。這些“經驗”就像一條無形的繩子,將我們束縛得緊緊的,得不到自由。當我們掙脫開繩子,換個角度看看這個世界,你就會發現,世界不一樣了。

造物主為什麼將我們的頭顱放在肩膀上?或許是想讓我們的思維有一定的高度吧。造物主為什麼將我們的眼睛放在臉的最上麵呢?或許是想讓我們看得更遠一些吧。倘若你的思維達到了某種高度,看待問題時能夠換個角度,你就會從生活的各種小事裏發現更多有趣的道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換個角度,你發現世界無限寬大;換個角度,你會收獲另一個秋天;換個角度,你得到的是另外一個世界……

2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做的那一刻持續累積而成

無論我們有什麼夢想,要想實現這個夢想,唯一的方法就是,每天做一件能夠接近自己夢想的事情,隻要堅持下來,日積月累,當達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我們就能石破天驚,一鳴驚人。

大部分人每周花40~60小時工作。其實你也可以用同樣的時間,去做一些可以改變你人生的事情。在周圍有很多機會在等著你,你也正在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是卻值得你為此奮鬥終生。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等待,這是你的權利,隻是一味地等待,唯一會發生的事,就是你變老了。

很多時候,你缺少的不是夢想,而是身體力行的實踐;你缺乏的不是知識,而是堅持不懈的態度。有時成與敗僅有一線之隔,許多改變就在於下一秒的堅持。當你還能承受的時候,就別輕易說放棄,堅持或許很辛苦,但放棄可能將是終生的遺憾。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兄弟,他們住在80層樓。有一天,他們從外麵旅行回來發現大樓停電了!盡管背著大包的行李,但此時的他們別無選擇,於是哥哥對弟弟說:“我們就爬樓梯上去!”

兄弟兩個背著行李開始爬樓梯。爬到20層時,他們開始感到累了,哥哥說:“行李太重了,不如我們把行李放在這裏,等來電後坐電梯來拿。”於是,他們把行李放在第20層,感覺輕鬆多了。

兄弟倆有說有笑地繼續往上爬,可是好景不長,到了40層,他們實在累了。想到才爬了一半,他們開始互相埋怨,指責對方沒有注意大樓的停電公告,才會落得如此下場。他們邊吵邊爬,就這樣一路爬到了60層。爬到60層時,他們累得連吵架的力氣也沒有了。弟弟對哥哥說:“我們還是別吵了,繼續爬吧!”於是他們默默地爬樓,終於80層了!兄弟二人非常高興,想開門的時候發現鑰匙留在了20層的行李包中了……

這個故事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20歲以前,我們活在父母的期望之下,背負了太多的壓力,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也不夠穩定,所以步履難免不穩。20歲以後,拋卻種種壓力,卸下包袱,開始努力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就這樣愉快地生活了20年。可到了40歲時卻發現青春不再,年華已逝,難免產生很多的遺憾和追悔,於是開始抱怨這個、遺憾那個,就這樣在抱怨中度過了20年。步入花甲之年,發現人生已所剩不多,於是告訴自己不要抱怨了,還是好好珍惜餘下的時光吧!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餘年。當生命即將結束時,才發現自己好像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

原來,我們的夢想留在了20歲,還沒有完成。如果當初在追求夢想的時候,再堅持一下,是不是結局就不一樣了?

傑克·倫敦出生在美國舊金山一個貧困家庭,他從小就立誌當一個偉大的作家。然而不幸的是,傑克·倫敦10歲那年家中慘遭變故,他隻能輟學。小小年紀的他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靠賣報紙掙錢補貼家用。

後來,傑克·倫敦去了一家罐頭廠打工,每天重複著枯燥而又乏味的工作,但這並沒有改變他的初衷,隻要一有時間,他就一頭紮進書海裏。一遇到什麼好的詞句,他就馬上寫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為了方便記憶,他還把這些東西製作成卡片,貼在牆上,插在鏡子縫裏,掛在晾衣繩上。

在24歲之前,傑克·倫敦一直在半工半讀,直到有一天,他覺得是時候專心寫作了。可是,一切並沒有他想象的那般順利,盡管他的作品質量很好,但寄出去的稿子還是被一一退了回來。傑克·倫敦非常納悶,他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得到的卻是一地的衰草。在遭遇了一連串的打擊之後,他開始動搖了,難道自己真的不適合寫作嗎?

一天,傑克·倫敦出門散心時經過一個采石場,看到一個工人正敲打著一塊石頭。那人揮舞著有力的雙臂,一錘接一錘地敲打著石頭。雖然那位工人很賣力,可石頭卻怎麼敲也敲不爛,敲打了十幾下後,他已汗流浹背。傑克·倫敦心想,這個人實在太傻了,就算再敲也不會有什麼結果,幹脆放棄算了。然而,令傑克·倫敦吃驚的是,當工人敲下第三十二錘的時候,石塊“砰”的一聲斷裂了。傑克·倫敦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他忽然想明白了,原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地堅持,就像砸石塊一樣,之前的那三十一錘看似沒有用,實則已經一點點地破壞了石塊的內部結構,換句話而言,他每砸一錘就距離成功近了一步。雖然他的稿子不斷被退回,但這並不能表明自己之前的努力沒有用,隻要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會成功的。

正是因為抱著這樣的信念,傑克·倫敦繼續寫作,每完成一部作品,或是有什麼體悟,他都會有一種成就感,因為他知道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就這樣,傑克·倫敦堅持了一年又一年。

功夫不負有心人,傑克·倫敦在1900年的時候終於衝破了層層迷霧,見到了久違的陽光,他出版的小說集《狼子》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隨後,他又出版了多部作品,成了享譽全球的高產作家,被譽為“美國無產階級文學之父”。

傑克·倫敦的成功告訴我們,無論我們有什麼夢想,要想實現這個夢想,唯一的方法就是,每天做一件能夠接近自己夢想的事情,隻要堅持下來,日積月累,當達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我們就能石破天驚,一鳴驚人。

為什麼有的人成功了?難道他們比我們聰明?比我們有能力?或許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我們應該了解成功者做對了什麼。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不要老是抱怨海不夠寬,天不夠高,要先問問魚有沒有跳躍龍門的誌向,鳥有沒有比雄鷹飛得高的願望。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的!

3人生最關鍵的不是你目前所處的位置,而是下一步邁出的方向

一個人不管他多大年齡,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邁出下一步的方向開始的,以前的日子,隻不過是在繞圈子而已。你的起點在哪裏並不重要,關鍵是你有沒有明確的目標,隻要目標明確,努力就不會白費,你的聰明才智也就不會枉費,大好的青春年華也不至於荒誤。

美國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在《一年致富》中有這樣一句名言:一切成就的起點是渴望。一個人追求的目標愈高,他的才能發展就愈快。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

不管你過去如何不幸,不管你目前所處的位置如何,不管你從哪裏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哪裏,有沒有明確的目標。

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個小村莊,在它被肯·萊文發現之前,當地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沙漠。肯·萊文用手語向當地的人問明原因,結果得到的答案是一樣的:從這兒不管往哪個方向走,最終都會繞回到這個地方來。為了證實這種說法的真偽,肯·萊文做了一次實驗,從比塞爾一直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