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什麼比塞爾人走不出來呢?肯·萊文十分鬱悶,最後他隻得雇一個比塞爾人,讓他帶路,看看究竟是為什麼?他們帶了半個月的水,牽上兩匹駱駝。10天過去了,他們走了數百英裏的路程,第11天的時候,他們的眼前出現了一片綠洲。他們果然繞回到了比塞爾。這一次肯·萊文終於知道了比塞爾人走不出沙漠的原因,原來他們不認識北鬥星。
在漫無邊際的沙漠裏,一個人倘若僅僅憑著感覺走,他會走出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走出的足跡就如卷尺的形狀一樣。比塞爾村地處撒哈拉沙漠中間,方圓上千公裏沒有一點參照物,如果沒有指南針,又不認識北鬥星,想走出沙漠,的確不可能。
臨走之前,肯·萊文告訴一個叫阿古特爾的青年,隻要白天休息,夜晚朝北麵那顆最亮的星星走,就可以走出沙漠。阿古特爾跟著肯·萊文,三天後果然來到了大漠的邊緣。
這位青年也因此成了比塞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底座上刻著這樣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邁出下一步的方向開始的。
不管你如何足智多謀,不管你浪費了多少心血,不管你做了多少努力,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終歸會迷路。就像比塞爾人一樣,沒有目標,漫無目的的徘徊最終會迷路。
一個人不管他多大年齡,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邁出下一步的方向開始的,以前的日子,隻不過是在繞圈子而已。因此人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方向。你的起點在哪裏並不重要,關鍵是你有沒有明確的目標,隻要目標明確,努力就不會白費,你的聰明才智也就不會枉費,大好的青春年華也不至於荒誤。
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的成功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馬雲曆經三次高考才考入杭州師範大學,畢業以後,他進入杭州電子工業學院任教。1995年,還是講師的馬雲出訪美國,這時的他第一次接觸了互聯網,他依靠敏銳的商業直覺選對了方向:當時中國還沒有互聯網,沒有電子商務,於是他就開始做他的中國黃頁。
很顯然,中國黃頁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後來雅虎、新浪等迅速崛起,盡管馬雲黯然地離開了北京,但他依然堅持做電子商務,依舊向著這個方向堅持不懈。事實證明,馬雲的選擇是正確的,阿裏巴巴帝國的迅速崛起,淘寶網站的迅速普及讓人們見證了電子商務發展的新紀元。
馬雲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正是他邁出下一步的方向,決定了他一生的成就。的確,人生重要的不是你的起點,就算你現在沒有經驗、沒有錢、沒有人際關係、沒有閱曆,這些都不重要。沒有經驗,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去總結;沒有錢,可以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去賺取;沒有人際關係,可以一點一點去編織;沒有閱曆,可以一步一步去積累。但是,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才是最可怕的,會讓人感到恐懼、絕望。
不要再去埋怨社會的各種不公,隻要你那顆進取的心保持不變,你努力的方向沒有改變,你也會像馬雲那樣取得輝煌的成就。雖然我們大部分人都來自於普通甚至是貧民家庭,但我們要知道許多成功者也都是貧民出身的。
盡管我們沒有很好的背景,但是隻要我們擁有正確的方向以及一顆進取的心,隻要我們堅持走下去,我們就能取得預想的成功。
4人不逼自己一把,真的不知道自己有多厲害
當我們的能力長時間得不到提升的時候,適時地逼自己一把,給自己一個沒有任何退路的懸崖,激發出自身的巨大潛力,逼迫自己向生命製高點發起衝鋒。
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大聲啼哭,逼迫肺呼吸新鮮的空氣。接著,發生的許多事情,都逼著我們去適應,去爭取。
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是環境所逼、社會所逼、生活所逼,麵對各種壓力、各種無奈,我們隻能不斷向前衝。換個角度來看,逼迫又何嚐不是一次機會,當我們被逼到絕境的時候,我們的手中其實多了一把征服世界的利劍。
所以,被逼不要無奈,被逼也是一種福氣,是一種幸運。
曾經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利用課外的時間在一家餐館打工。一天,他看到報紙上登出了一則招聘啟示。
這位留學生選擇了去應聘線路監控員這一職位。過五關斬六將,眼看年薪三萬五的職位就要到他的手中了,沒想到招聘主管卻出人意料地問他:“你會開車嗎?你有車嗎?這一份工作要經常外出,沒有車可不行。”
為了得到這份極具誘惑力的工作,留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會!有!”
主管說:“4天後,開著你的車來上班。”
為了生存,留學生準備豁出去了。他先是從朋友那裏借了500澳元,接著去舊車市場淘了一輛外表醜陋的“甲殼蟲”。
第一天,他跟華人朋友學習簡單的駕駛技術;第二天,他在朋友屋後的那片大的草坪上練習開車;第三天,他歪歪斜斜地駕著車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開著這輛“甲殼蟲”去公司報了名。
時至今日,當初的那位留學生已經是“澳洲電訊”的業務主管了。
往往阻礙我們前進的最大障礙,不是困境,也不是對手,而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要敢於向自己發起挑戰。倘若這個留學生做事畏首畏尾,不敢向自己挑戰,那他也不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
有時,當我們的能力長時間得不到提升的時候,適時地逼自己一把,給自己一個沒有任何退路的懸崖,激發出自身的巨大潛力,逼迫自己向生命製高點發起衝鋒。
比如,在交通事故中,麵臨死亡的威脅時,不管是誰都會全力以赴,努力從險境中掙脫出來。在災難麵前,經常看到柔弱的女人執行艱巨的任務。平常我們會覺得她們承擔不起來,但是麵對困境的時候,她們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被喚醒了,使她們化身為巨人。
潛力,是一種神賜的力量,不可言傳,它好像不在普通的感官之中,而是潛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當處於絕境的時候,這種力量就會爆發出來,創造生命的奇跡。
有一個農夫在山上揀到一隻小鳥,這隻鳥長得非常醜陋。農夫覺得它很可憐,就將它帶回了自己的家,讓它跟其他小雞一樣,由雞媽媽喂養。慢慢的,醜陋的小鳥長大了,農夫這才發現它原來是一隻鷹。為了避免鷹吃雞,農夫決定把它放飛。可是由於小鷹從來沒有學習過如何飛翔,怎麼也飛不起來,這下把農夫急壞了。
就在這個時候,來了一個智者,他把小鷹帶到懸崖邊上,用力把小鷹往懸崖下摔去。起初的時候,小鷹急速下落,當快要落到崖底的時候,小鷹終於飛了起來。
可以想見,如果不是逼到絕處,小鷹恐怕一輩子也飛不起來。有危機才會有動力。隻有將自己逼到絕路上,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成功,是逼出來的。
如果你想要成功,那你就必須逼自己一把,否則你真的不知道你自己有多厲害。當遇到困境的時候,要相信自己,能把事情處理好。當你有壓力時才會有動力,窮則變,變則通,時勢造英雄。要想得到成長,你就要經過千錘百煉。
有時候,不要對自己太好,對自己狠一次,逼自己一把。
5永遠不要說不,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人生數十春秋,不可能永遠都一帆風順。當遭遇困境的時候,要不怕其難,永不退縮,這樣的人生才不是黯淡的。如果一個人敢於冒著風雨前進,而且毫不畏懼地全力以赴,就能事過境遷,悠然見南山。
有人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一種非常愚昧的行為,勢必失敗,而明明知道不會成功,又為什麼不繞道而行呢?換個角度來說,這又何嚐不是一種不畏困難的精神呢?
我們都知道武鬆打虎的事情。當得知山上老虎為患時,武鬆就揚言要把老虎打死,當時許多人都認為他必死無疑了,可最後呢?才智過人、武功高強的武鬆真的把老虎打死了,而且自己還毫發無損,大家稱他為“打虎英雄”。
事實上,在曆史的長河中,“打虎英雄”並不僅僅隻有武鬆一個人,在影視界也有這樣一位“打虎英雄”。
他,窮困潦倒,100美元是他的全部資產,他之所以來到好萊塢就是想成為一名電影明星,因為他太喜歡當演員了。
來到這座城市的第二天,他就開始挨家挨戶地敲電影製片公司的門了。沒想到,全城500家電影公司都拒絕了他。麵對500次的拒絕,他並沒有灰心,他決定從頭再來——再挨家挨戶地敲一遍,結果還是遭到了500次的拒絕。
為了鼓勵自己堅持下去,他將這1000次拒絕當成了人生的一次絕佳的體驗。然後他又挨家挨戶地自薦了。不過這一次,他在爭取當演員的同時,還向對方推薦自己苦心撰寫的劇本。
第三輪拜訪完畢了,此時的他已經遭到1500次拒絕了。怎麼辦?這樣的情況下,估計沒有人會堅持了,但固執如他還是選擇再來一遍。
在經曆了1885次冷酷無情的拒絕之後,終於有一家電影公司答應采用他的劇本了,並由他出演男一號。這部影片的名字叫《洛基》,其中男一號的扮演者,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席維斯·史泰龍,也就是後來轟動全世界的好萊塢動作巨星。
史泰龍憑借著堅強的意誌以及不懈的努力,完成了一個窮小子到國際巨星的蛻變。可見,知難而上並不是愚蠢的行為,恰恰相反,它是史泰龍陷於山重水複疑無路時最重要的一種信念。
天下的美事,沒有一件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有的時候甚至需要鼓起勇氣,從虎口拔牙。看似是不可能做到的事,隻要咬定青山不放鬆,迎難而上,就能創造奇跡。
每個人與成功隻是隔著一扇門,有勇氣推開這扇門,你就成功了;而停留在原地思考、猜測、質疑的人,永遠不會取得成功。
一天,某公司總經理向全體員工發布了一條禁令:“誰也不能走進8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但是,他沒有說明原因。在此之後,沒人違反這條禁令。
三個月後,公司來了一批新員工。在全體大會上,總經理又一次重申了這條禁令。這時,隻聽一個新來的小夥子在下麵小聲嘀咕了一句:“為什麼?”總經理聽到後並沒有因這位新人的不禮貌而生氣,隻說了一句:“不為什麼!”
回到座位上,那個年輕人還是想不通,想不明白總經理為什麼要這樣做。其他同事勸他隻要做好自己分內事,別的不用瞎操心,因為總經理說的就是對的。可這個小夥子的強脾氣上來了,非要把事情弄個明白。於是他決定冒總經理之大不韙,去那個房間探個究竟。
這天,他爬上8樓,輕輕地叩了叩那扇門,沒有反應。小夥子不甘心,輕輕一推,原來門是虛掩著的。這個房間裏沒有多餘的擺設,隻有一張桌子。小夥子來到桌子旁,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張紙,上麵寫著幾個醒目的大字——“請將此牌送給總經理”。小夥子拿起那張已落滿灰塵的紙,乘電梯直奔15樓總經理辦公室。當他將紙交給總經理時,仿佛等待已久的總經理一臉笑意地宣布了一項讓小夥子感到震驚的任命:“從今天起,你被任命為銷售部經理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