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軍事學校的日子——高克林談鄧小平
高克林,1907年生。原名高文敏,字子謙。陝西華縣人。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國民革命軍團支部書記,第五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西安市中山軍事政治學校組織科科長。1928年,任陝軍新編第三旅黨總支書記,參加了渭南華縣起義。後任西北工農革命軍黨委書記。1929年任中共北平市委軍委書記。1930年後,任中共順直省委軍委秘書,中共天津市委軍委書記,中共大名中心縣委書記。1937年後,任中共陝甘寧邊區黨委秘書長,中共洛川工委、特委書記,延安民族學院副院長,中共塞北工委書記、軍分區政委。1946年後,任中共雁門區黨委書記,綏蒙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1949年10月後,任中共綏遠省委書記,綏遠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第二十三兵團政委,中共山西省委書記。1953年8月後,任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製委員會副主任。是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二、五屆全國人大法案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2001年逝世。
1927年2、3月至5月,我和鄧小平一起在西安中山軍事學校工作,了解鄧小平在該校的一些工作情況。
我是1924年入團,1925年轉黨的。當時中國革命形勢正向上發展,我黨已重視抓武裝,派了一些共產黨員到軍隊中去開展工作。我就是這個時候由黨派到馮玉祥的軍隊中去的。1925年馮玉祥脫離吳佩孚後,成立了國民軍,國民一軍軍長是馮玉祥;二軍軍長胡笠僧,駐在河南、山西一帶;三軍軍長孫嶽,駐在河北大名一帶。國民二軍的前身是靖國軍,那是1924年,孫中山派於右任等人到陝西抓武裝,於右任把西安一帶的各種民軍組織起來,成立了靖國軍,孫中山給了番號,大約分為七路,這就是以後成為國民二軍的部隊。
國民軍三個軍起義,脫離吳佩孚,使北方的形勢起了很好的變化。我在1925年秋季由黨派到國民三軍第三混成旅第一團。旅長叫劉月熙,團長叫孫實,是共產黨員,副團長叫李林,也是黨員,我擔任團長差遣,領導我的是李林。該旅第三團也是由我黨控製的。我們先後在河北、北京等地打仗,以後戰鬥失利,丟了北京,又丟了張家口。這時馮玉祥正在蘇聯考察,李大釗動員馮回國,爭取扭轉軍事形勢。當時我們已退到河套地區的五原縣,馮玉祥從蘇聯返回後,舉行五原誓師,將國民軍改稱國民聯軍,馮任總司令,劉伯堅任政治部主任。
五原誓師後我們就去解西安之圍,又繼續打到河南。這時我所在的第三混成旅的第一、第三團改編為國民聯軍第五軍,軍長是方振武。原國民軍第三軍被孫嶽拉走了。第四軍是東北軍,後來失敗了。
西安解圍之後成立了國民聯軍駐陝總司令部,於右任是總司令,所轄部隊就是原國民軍第二軍。這時決定成立西安中山軍事學校。有的材料說是叫中山軍事政治學校,是不對的。可以查看當時的招生布告。這個學校仿效黃埔軍校,因此有“第二黃埔軍校”之稱。負責軍校籌備工作訓練革命軍隊的是李林,我也是其中一員,約有十多人參加籌備工作。其時大概是1926年底、1927年初,鄧小平還沒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