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軍事學校屬於右任的駐陝聯軍總司令部管轄,按軍隊形式編製和管理。另外還成立了中山學院,兩校的區別是,前者為軍校,主要培養軍事幹部,後者屬政治幹校性質,主要培訓地方幹部。中山軍校於1927年1、2月間開始招生,約2、3月間正式開學。我記得鄧小平是1927年1、2月間到西安的,比劉伯堅晚兩個月到,到後先在國民聯軍總政治部,之後分到中山軍校。鄧小平到校工作的時間為1927年2、3月,正是學校正式開學的日子。中山軍校校長史可軒是共產黨員,陝西人,擔任校長前是國民二軍副官長,駐陝總司令部的政治保衛部部長,轄有政治保衛隊。副校長是李林,學校的工作主要由他抓。鄧小平任校政治部主任。總隊長是許權中。學校沒有專職教育長,可能是由李林兼任。校址在西安市內鍾鼓樓旁邊的北轅門,現在可能是市政府。學校招收學生約六七百人,有黨派來的,也有連排長和進步學生、農民。學生按軍隊編製,學校設總隊,下設三個大隊,一個大隊相當於一個營。一大隊長高致凱(軍人,是鄧寶珊的警衛連長),二大隊長張漢俊,三大隊長楊浪波。他們都是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大隊下設三至四個中隊,一個中隊相當於一個連。全校共有九至十個中隊。到馮玉祥趕走我們時,有黨員約近百名,高崗是一大隊的學員。
學校政治部下設組織科、宣傳科和煥章俱樂部。我是組織科科長兼校黨總支書記。宣傳科科長叫鬱達夫(不是那個著名作家)。煥章俱樂部主要組織文化娛樂活動,負責人姓劉,是黨外人士。
鄧小平在校經常作政治報告。因為1927年的形勢變化非常快,因此鄧小平常常作報告宣講和分析形勢,以安定人心,鞏固部隊。我不記得他具體講述哪門課。鄧小平工作很實際,還親自參加演劇,我記得他扮演過於右任。
我記得鄧小平並未編入支部。學校設有黨團,成員是學校的主要負責人。我參加過一次這樣的會。
鄧小平大約是1927年6月份離開學校的,在校時間總共約三個月。那時蔣介石已叛變革命,馮玉祥也變卦了。馮在6月份於鄭州召開所部政治工作人員會議,實際是把共產黨的幹部“禮送出境”。中山軍校的李林和鄧小平一起被通知去參加鄭州會議。他們沒有去參加會議就離開學校了,是我為他倆送行的。
7月份,中山軍校的全體成員奉命隨史可軒的政治保衛部開往河南整訓。我黨省委決定學校不去河南,史可軒找我和另兩位同誌傳達了省委的決定。我們根據省委的指示,一出西安城就往北,經臨潼到交口,這時史可軒犧牲了,我們就推許權中帶隊,帶領學校繼續往北走,去建立革命根據地。這時全校隻剩二三百人了,這支力量以後成為渭華暴動的骨幹隊伍。
自1927年6月在西安與鄧小平分別後,直到長征結束後我才與他在陝北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