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政委,挺能幹”——黃榮談鄧小平(1 / 1)

“小政委,挺能幹”——黃榮談鄧小平

黃榮,1911年生。廣西巴馬人。壯族。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第三、第七軍團電台報務員。參加了長征。後任第四方麵軍總部二局電台台長、中央軍委二局副科長、新四軍軍部電台總隊副總隊長、華東通訊學校校長、上海電信局局長。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廣西省交通廳廳長,中共廣西省委交通部部長,廣西壯族自治區工交辦公室主任,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至三屆政協副主席和第五、六屆人大常委會主任。是中共八大代表、中紀委委員、第一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我是19歲參加了地方的農民協會,大概是1927年我到了東蘭縣武篆參加了韋拔群的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三期學習,畢業以後就回到家鄉做宣傳員、交通員、地方部隊的指導員。以後韋拔群讓我帶一部分賬,到百色去送給紅軍,幫助紅軍收一筆錢。我是1927年10月到了百色把錢交給了軍部,後就留在了軍部工作,就參加百色起義了。以後,由於我有一點文化,我上過兩年高小,就讓我當了文書。

我在百色時經常能看到鄧小平,當時鄧小平同誌是黨代表,他經常深入基層,搞調查研究,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他下連隊,搞擴編,宣傳紅軍是什麼樣的隊伍。他說,紅軍是老百姓的部隊,是為群眾打天下的,是為了保護群眾的。讓大家來參加紅軍。他還到農村,了解基層的農民協會工作,宣傳一切權力歸農會,減租減息,組織建立政權。

鄧小平的威信很高,他說的話總是和群眾的生活緊密聯係,說到群眾的心裏去了。他說,為什麼要搞百色起義?為什麼不搞南寧起義?因為,百色有幾個有利條件,一個有群眾基礎,一個有周圍農民協會,還有很好的武裝,有好的後方,在這裏可以建立一個比較好的根據地。在這裏搞革命是最好不過了,是最好的時機,最好的機會了。

後來紅七軍又把這個根據地給放棄了,這是因為在立三路線的影響下,要我們打到廣州、打到武漢、打到桂林,奪取大城市,迅速地解放全中國。鄧小平不同意這個方針,為什麼呢?我們的力量弱啊!什麼也沒有,你跑到廣州、跑到武漢、跑到桂林幹什麼去?我們沒有那麼多的力量。但傾向於立三路線的人比較多,鄧小平顧全大局,少數服從多數。

以後又打武岡,攻了三次,就是打不下來,敵人增加了一個師,部隊傷亡很大,犧牲了一個團長。這個時候鄧小平聽到群眾的反映後,就果斷地說撤退。鄧小平說:撤,不能打,打不得了。就撤了,撤了以後就這個樣子,不撤啊,恐怕就剩不下多少人啦。後來部隊到了桂林的全州縣,天氣很冷,沒有棉衣,向有錢的人借點錢給每人做件衣服,部隊休整了兩三天。

四把(鎮)戰鬥,當時鄧小平親自上前線,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鄧小平。敵人四麵八方地衝過來,分三四路包圍我們了,好幾千人。鄧小平說,你們要有秩序地向後麵走,後麵由我和李明瑞把他頂住,你們後方部隊先慢慢地有秩序地走,不要亂。結果部隊沒有什麼傷亡。

再一次看到鄧小平是在過廣東的樂昌河。河深水急,隻有兩條船,一次隻能渡過幾十人,在後有敵人的追兵攻擊,前有敵軍的堵截下,形勢非常險惡。鄧小平和李明瑞率領第五十五團和軍部一部分幹部先行渡河,張雲逸率領一部分紅軍斷後。我看見他跟當地縣委負責人穀子元講,你們過不去就到山上去,利用機會再和中央會合。

當時鄧小平很年輕,他比我大幾歲嘛,他非常活躍,腦子很靈活、很清楚、很能幹,他處理事情總是實事求是的,處理問題比較謹慎,總是經過認真思考。他個子矮,大家都叫他小政委,都說小政委,挺能幹。

有一次,部隊到江華,部分士兵不太守紀律,有的部隊就亂了,鄧小平就出來講話了,要整頓部隊。他說,群眾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動,不能侵犯群眾的利益。我們的部隊同國民黨的部隊不同,我們是為了解放老百姓的,是為老百姓打天下的。後來,經過整頓,部隊紀律很快就好了。

我們打下百色以後,鄧小平就利用一段時間到東裏屯、板勉屯、舊州屯一帶山區實地考察。他講,要把農會搞起來,首先要給群眾辦點好事,要減租減息,進一步要搞好“共耕社”。“共耕社”是試辦農業合作社的生產組織和社會組織,是鄧小平創建的。他希望在東部搞好幾個樣板,學習樣板,連成一片。他說這是鞏固根據地的有效方法。我們這裏,農民很窮,有的一家三代都沒有土地,租一塊田來種,收五百斤糧食,二百五十斤交給地主。搞共耕田就不一樣了,除了交公糧其餘都是自己的,基本上都交給自己了。這樣群眾擁護搞土地改革,搞起來以後翻身了,群眾有飯吃,就自願去當兵,參加我們的隊伍,壯大我們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