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毛澤東心目中的二號接班人(2 / 2)

關於“和平過渡”問題,首先在中蘇兩黨討論共同起草宣言草案時發生了爭論,後來兄弟黨參加討論時又發生爭論。毛澤東在和赫魯曉夫的交談中,說到了中國黨對和平過渡問題的看法,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的報告裏就認為和平過渡的可能性越來越增加,無產階級有可能通過議會鬥爭來取得政權。我們是不同意赫魯曉夫的這個觀點的。毛澤東認為,應當提出兩種可能性。從理論上、原則上講,不通過暴力革命是不能奪取政權的,因為資產階級不會自動讓出政權,一定會使用暴力鎮壓無產階級的,這是曆史已經證明的理論原則問題。這是戰略問題。但是,在和平時期,為了爭取群眾、動員群眾,可以提出一個策略口號,就是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議會鬥爭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這是我們的願望,我們並不是拒絕、反對和平過渡,也是希望能夠和平過渡。同時應當強調,究竟是和平過渡還是非和平過渡,與其說決定於無產階級,不如說決定於資產階級,因為資產階級是不會自動放棄政權的。當然,如果它們使用武力的話,我們隻能也使用武力進行自衛,進而奪取政權。但是,這一提法仍不能為赫魯曉夫所接受。最後,毛澤東對赫魯曉夫說,關於和平過渡問題我們的意見都說了,你們堅持不能接受。現在宣言中關於這個問題的寫法不必再修改,但是我們保留意見,我們寫一個備忘錄給你們,把我們的意見說清楚,這樣在會上就可以通過宣言。赫魯曉夫聽後很高興地表示同意。後來毛澤東又寫信給赫魯曉夫說,關於和平過渡的問題,由鄧小平同誌和你們談。鄧小平在和蘇斯洛夫的會談中,代表中國共產黨正式嚴肅地批評了蘇共的“和平過渡”的片麵提法和錯誤危害,隨後還向蘇共提交了關於和平過渡問題的書麵提綱。

最後大家在許多重大問題上都基本上達成一致,12個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簽訂了一個宣言,即《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的宣言》,也稱《莫斯科宣言》。

莫斯科兄弟黨國際會議取得了成功,大家就整個國際形勢,對戰爭與和平問題,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運動的戰略和策略,對保衛和平問題,特別重要的是對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共同規律以及對兄弟黨相互關係中應該遵守的原則都取得了一致意見。各兄弟黨之間完全平等。充分協商,不強加於人,互相尊重,互相諒解,互相讓步,求同存異,使國際共產主義的團結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毛澤東認為,這次會議的成功,是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成功,是集中和民主相結合的成功。

鄧小平作為中國黨代表團的重要成員,在整個會議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於鄧小平的才能毛澤東十分讚賞。還是在召開黨的八大之前的一次中央全會上,毛澤東提出要設立中共中央總書記,並推舉鄧小平來擔任這個職務,還給鄧小平作宣傳:“他比較會辦事,比較公道,是個厚道人。”這次來蘇參加中蘇會談,毛澤東也點了鄧小平的將。在蘇共中央舉行的一次宴會上,毛澤東同赫魯曉夫私下交談說:“我準備辭去國家主席的職務了。”赫魯曉夫並不感到意外,因為半年前伏羅希洛夫已經帶回了這個信息,他問道:“誰來接班呢?有這樣的人嗎?”

“有”,我們黨內有好幾位同誌完全可以,都不比我差,完全有條件。說著,毛澤東就一個一個地點起了名,“第一個是劉少奇,這個人在北京和保定參加了五四運動,後到你們這裏學習,1921年轉入共產黨,無論能力、經驗,還是聲望,都完全具備條件。他的長處是原則性很強,弱點是靈活性不夠。”

“第二個是鄧小平,”毛澤東扳了一下指頭繼續說,“這個人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是我們黨內難得的一個領導人才。”

赫魯曉夫聽後頗有同感。他在同鄧小平打交道的過程中已經深深領教了,後來赫魯曉夫這樣回憶道:“唯一一個毛似乎讚許的同誌是鄧小平,毛曾經指著鄧對我說:‘看見那邊那個小個子嗎?他非常聰明,有遠大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