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馬友誼新的裏程碑
鄧小平一行訪問馬來西亞取得圓滿成功。馬來西亞輿論稱,鄧小平的訪問是馬中友誼發展的新裏程碑。
11月12日,吉隆坡沐浴在早晨溫暖的陽光下。鄧小平副總理在侯賽因總理陪同下驅車前往蘇邦國際機場。沿途電燈柱上懸掛著的中馬兩國國旗迎風招展。
鄧小平副總理到達機場後,同馬來西亞副總理馬哈蒂爾、上議院議長翁毓麟,下議院議長賽義德·綱西爾、內閣部長等以及外交使團的成員告別。
在專機的舷梯前,鄧小平副總理握著侯賽因總理的手說:“非常感謝閣下、馬來西亞政府和人民對我們的熱情接待。在北京再見。”馬來西亞總理說:“接待您,我們感到莫大的榮幸和愉快。”
在裝飾著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國旗的機場上舉行了熱烈的歡送儀式。鄧小平副總理和夫人卓琳在侯賽因總理和夫人娜汀·蘇哈伊拉的陪同下登上致敬台時,軍樂隊演奏了中國和馬來西亞國歌。接著,儀仗隊隊長請鄧小平副總理檢閱儀仗隊。然後,軍樂隊再次奏兩國國歌,歡送儀式到此結束。
鄧小平副總理和夫人卓琳在馬來西亞總理侯賽因和夫人、外交部長裏陶丁、勞工和人力部長何文翰和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葉成章的陪同下走向飛機的舷梯旁時,兩國領導人再次相互祝賀和握手告別。
當鄧小平副總理登上飛機艙口時,鳴禮炮17響。鄧小平副總理滿麵笑容,向機場上的歡送群眾揮手告別。
這裏的觀察家指出,鄧小平副總理對馬來西亞的訪問雖然是短暫的,但是訪問非常成功和富有成果,因為這次訪問加深和增進了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關係。
馬來西亞報紙連日來紛紛發表社論和評論,讚揚鄧小平副總理對馬來西亞的訪問,標誌著馬中兩國關係的新發展,對東南亞的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星洲日報》9日的社論說:“鄧小平副總理的訪問是馬中關係史上的一件大事,標誌著馬中友誼的一個新的裏程碑。”社論說:“我國是‘東南亞和平、自由與中立’概念的倡議者,而中國是這個概念的積極支持者;這是兩國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共同點,也是兩國加強關係的基石。”社論說:“隨著鄧小平副總理訪問我國之後,侯賽因總理也將於明年應邀到中國進行訪問。兩國領導人的互訪必將加強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
《南洋商報》9日的社論說,具有聲望與影響力的鄧小平副總理在訪問泰國之後前來馬來西亞訪問,這將“促進馬中兩國的良好的親善關係,對彼此間的問題,達致更佳的諒解,及鋪平兩國更加密切聯係的道路”。
《馬來使者報》在9日的社論中說,鄧副總理來馬訪問,將更加促進中馬兩國關係,並說馬來西亞和整個東盟都對中國承認東盟是這個地區的一個經濟組織的政策感到欣慰。中國政府的聲明,受到所有東盟國家的歡迎。馬來西亞重視中國的誠意。
《光華日報》11月9日的社論說:“盡管馬中兩國的社會、經濟和政治製度不同,但兩國都屬於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彼此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一致的目標。”“馬來西亞倡議東南亞和平、自由及中立地區的概念,獲得中國一再支持和讚賞。從而加強了北京同東盟個別與整體的關係。”
《星檳日報》11月11日的社論說,鄧小平副總理訪問馬來西亞,“標誌著馬中關係又向前邁進一步”。“中國宣布支持東南亞的中立化概念和重視東盟展開的經濟合作,表達了中國和我國在這方麵的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