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辱使命

鄧小平圓滿完成任務,率團回國。周恩來抱病去機場迎接,兩位老戰友握手致意。

出席第六屆特別聯大的美國代表團團長是基辛格,在尼克鬆總統第一任期內擔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因忠誠效力,在尼克鬆總統第二任期間,兼任國務卿。

1971年7月9日,他秘密來華,為尼克鬆訪華作安排。1972年2月28日,他陪同尼克鬆總統訪華,簽署了《上海公報》,開始了兩國關係正常化的曆程。

是他,力促尼克鬆總統在第二任期內爭取實現中美建交。美中關係發展順利,基辛格功不可沒。

因此,毛澤東、周恩來對基辛格博士懷有友好的感情。

1973年11月,基辛格博士第六次訪華,毛澤東再次會見他;周恩來同他進行了長時間的會談。

基辛格對周恩來說:“美國政府信守《上海公報》確定的各項原則,包括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反對霸權主義原則。”

基辛格希望中美在聯合抗蘇的戰略上,保持一致。

“博士,我們中國政府讚同你剛才聲明的立場。我們重申,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隻有在確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基礎上才能實現。”周恩來看了基辛格一眼,接著用滿懷希望的語調說,“你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應該為兩國關係正常化發揮較大作用。”

“我希望尼克鬆總統能在第二任期內實現美中關係正常化。總統表示,在任期的頭兩年,解決好與台灣的問題,削弱駐台美軍力量,美中互設聯絡處。在後兩年走類似日本的方式,實現美中關係完全正常化,同中國建交,與台灣保持某些民間往來。”基辛格代表尼克鬆總統向周恩來作出了承諾。

周恩來心領神會,向基辛格點頭微笑。

基辛格回國後不久,“水門事件”爆發,尼克鬆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進程受到衝擊。基辛格也著急了。

4月14日晚上,基辛格團長為中國代表團團長舉行了宴會。

中國方麵出席的有鄧小平、喬冠華、黃華、章含之等。

美國方麵出席的有基辛格、斯考特羅夫特(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溫斯頓·洛德(國務院處長)等人。這些人在後來中美關係中擔負了重要角色。

基辛格安排這次宴會,除一般禮儀外,主要是與中國方麵談兩國關係正常化問題。

主賓不是陌生人,稍微寒暄了幾句,便切入主題。

“我們美國政府正在致力於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努力,研究如何實現‘一個中國’的設想,但一時想不出辦法來。”基辛格故意推托說。

其實,尼克鬆總統早在1973年11月派基辛格第六次訪華時,已為實現“一個中國”的設想想出了辦法,對中國作出了承諾。

鄧小平心裏非常清楚,美國政府並非“一時想不出辦法來”,而是尼克鬆總統被“水門事件”搞得焦頭爛額,一時抽不出時間來。

“博士,中國政府希望這個問題能較快地解決,但也不著急。我們能夠體諒美國政府的困難。”鄧小平笑了笑,很有分寸地說。

基辛格表示:“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第6屆特別聯大還沒有開完,鄧小平就率代表團回到北京。在首都機場,受到了周恩來的熱烈歡迎。

4月19日下午,首都機場人山人海,紅旗如潮。周恩來率領黨政軍主要領導人及首都群眾4000多人等候在機場。

群眾隊伍中打出醒目的橫標:

“堅決支持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的正義鬥爭”

“第三世界團結起來,反對超級大國的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

鄧小平率團從美國勝利歸來,受到周恩來總理的熱情歡迎,兩位老戰友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熱烈歡迎我國出席聯大特別會議代表團勝利歸來”

中國代表團的專機徐徐降落在機場上,鄧小平第一個走出飛機。

頓時,鑼鼓喧天,人群興高采烈,載歌載舞,揮動彩帶與花束,歡迎代表團勝利歸來。

此情此景,不禁使鄧小平想到了“文革”中最艱難的歲月。那時天安門廣場掛著“打倒劉少奇、鄧小平”的橫標,自己挨批鬥、受淩辱,子女也受牽連。要不是老戰友周恩來的暗中保護,何以有今天!

走下飛機,周恩來第一個走上前來,同鄧小平親切握手,祝賀中國代表團取得的偉大成果。

葉劍英伸出手來,李富春、聶榮臻、徐向前……老戰友們都伸出手來,同鄧小平握手致意。

“小平同誌,你率團取得了偉大成果,我們在一塊合影留念。”

“哢嚓”,攝影師照下了歡迎中國代表團勝利歸來時機場合影。其中,江青站在鄧小平左邊,周恩來站在鄧小平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