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馬拉鬆式的談判(2 / 3)

鄧:就這些?

基辛格:是的,這是基本的。

鄧:嗯,實際上這條法律是由你自己製定的,對嗎?

基辛格:哪條法律?

鄧:你們就是那些製定法律的人。就是你們對台灣防衛承諾的法律,那是你們自己確定下來的。

基辛格:當然,這完全是真實的。

鄧:好,既然你們可以製定法律,那自然你們也可以廢除它。

基辛格:這也是真實的。我們的觀點不是那不能做,我們的觀點是我向你解釋的那些原因。

鄧:我已經注意到了博士剛才說到的這些考慮。我懂了博士10月在紐約同外長討論過的所有這些想象出來的事情。

基辛格:對的。

鄧:我相信,外長原則上已經告訴了你我們這一方對這些主要問題的答案。在本質上說,你的想象——你的考慮——根據日本模式,是不能被考慮的。

我們感到,在本質上,它還是一中一台的變種。

基辛格:為什麼是這樣?

鄧:主要是你們的立場倒退了,改變了聯絡處的立場。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在北京建立了聯絡處——我們在華盛頓建立了我們自己的聯絡處,你們在北京也建了一個。你們在台灣還保持著大使館,這本身即表明,還不存在關係正常化的必要條件。

換句話說,如果你顛倒一下位置,在北京設立大使館,台灣建立聯絡處,這不是改正問題的方式。人民會得出一個結論,這實際是一中一台的翻版。因此我們發現難於接受這個方案。

你剛好談到防衛條約問題,也就是你們與台灣蔣介石的防衛條約。當然,如果我們實現了兩國關係的正常化,遵守上海公報的原則,那麼,和台灣的防衛條約就必須廢除。

實際上剛才博士自己已經講了原因。

基辛格:關係正常化以後,防衛條約就不可能有國際(法)地位了。

鄧:但它還有實質上的意義。

所以很明顯,現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機還不成熟,因為根據你們的方案,我們不可能接受這樣的關係正常化。它看起來像是你們仍然需要台灣。

基辛格:不,我們不需要台灣。這不是問題。我們希望實現的,是一步一步地同台灣分離。

鄧:另外的問題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方式。就解決台灣問題而論,假定你們斷絕同台灣的外交關係。台灣問題應該留給我們中國人自己來解決。至於我們用何種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我相信毛主席在他的談話裏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基辛格:如果我理解正確的話,毛主席聲明了兩點:一個是他相信問題最終要由武力來解決。但他也說,中國可以等一百年使問題得到解決,如果我沒有誤解他的話。

鄧:是的,他是那樣說的。

當然,一百年這個數字是象征性的。

基辛格:當然,我理解。我要說的是,一百年後我將不再是國務卿了。

鄧:毛澤東主席已經把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內部事務、它應該留給中國人來解決講得很清楚了。

基辛格:我同意。這也正是我保存的談話記錄。

第三次會談。1974年11月27日9時45分,釣魚台國賓館

(這次會談涉及了廣泛的國際問題,它們包括從核武器、緩和問題以及中東衝突,到中蘇關係、歐洲共產主義、柬埔寨問題以及能源危機等。在美國的評論家看來,談判並不順利。因為鄧小平對美國與蘇聯的談判始終持批評態度。基辛格對此作了辯解。在此之前周恩來總理在醫院同他進行了30分鍾的禮節性會見。同時,基辛格得到肯定的答複,由於毛澤東不在北京,“不方便”安排會見。美國評論家普遍認為,基辛格受到了“冷落”)

基辛格:現在,我想告訴你另一件事,當我10月份在莫斯科時,勃列日涅夫向我們建議製定一個新條約,確定雙方在其他國家發動戰爭時,兩國可以互相防衛,或兩國互相防衛他們的盟國不受其他國家的核打擊。……我們認為,這有兩個或三個一般的目的:第一是削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因為它迫使我們在核武器介入時同蘇聯合作反對我們的盟友;第二,它會逼迫那些害怕以色列使用核武器的阿拉伯國家,進入一個同蘇聯結盟的關係;第三,我想,是針對中國。

我們沒有接受對這個建議進行認真的討論將來也不會接受。

鄧:他們的目的也是清楚的。我們認為,他們的目的隻能是這些:首先,利用同你們這樣一個協定,去發展他們自己的核武器,以便在標準上與你們拉平或超過你們。他們對簽訂這樣一個協定所表現出來的興趣,很自然地說明他們從這樣的協定中已經嚐到了甜頭。如果我記憶不錯的話,你們兩國在1963年簽署了一個關於核問題的條約。當時我正在莫斯科,進行我們兩黨的談判。就在你們簽署條約的那一天,我回國了。

基辛格:當時我們不知道所有你的行蹤。

鄧:應該說,當時蘇聯的武器水平大大落後於你們。但這11年來,我必須說,他們已經同你們達到了相同的水平。

基辛格:這非常正確。

鄧:我還沒有說完。我剛剛說了蘇聯的第一個目的,他們第二個目的是,正如基辛格博士所說,是力圖把美國同它的盟友分離開,這是你們發現或覺察到的。可似乎雖然你們公開了這一點,他們卻從來沒有放棄這個目的,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第三個目的是,維持你們兩國在核武器領域的壟斷地位。

他們不僅將試圖用這個東西同你們作比較,而且恫嚇那些隻有少量核武器的國家,從而達到他們的霸權目的。

所以,我們對這種條約的總的看法,是更看重他們的政治意義,一如既往的,我們對這些事情的態度是:我們相信它們並不特別重要,我們不受任何條約和協議的束縛。正如博士多次提到的,你們的目的也不是要捆住別人。

但即使他們那樣做了,甚至也成功了,這條約又起什麼作用呢?不可能起很大的作用,如果簽了這個協定,他們仍然會揮舞指揮棒,如果他們沒有簽下來,他們仍然有核武器。至於我們的核武器,毛主席說過了,它們隻能是“勾勾小指頭”。

至於我們對付蘇聯的問題,我們不依靠核武器。我們最高明的辦法,就是深挖洞和小米加步槍。

我想提一個問題,我們聽博士說,目前的會談和簽署目前這個協議,是一個巨大的突破,是這樣的嗎?更具體一點,它有多可靠——10年的緩和與停止軍備競賽的前景,是可靠的嗎?

基辛格:……對你所提問題的回答是:我不相信這可以保證十年的緩和——不是一分鍾的緩和,但我們相信,如果緩和被破壞了,或這樣的事發生時,我們將可以更好地動員公眾輿論,盡一切力量保衛和平,而不是譴責他們招惹是非。

鄧:在我們一方看來,想達到真正緩和是不可能的——就別說維持10年緩和了。我們也不認為有什麼協議可以束縛住俄國人的手腳。

關於你們的限製戰略武器談判(SALT),我還想問一些問題。它是否指戰略武器?它隻適用於核武器嗎?

基辛格:是的,它的範圍隻限於洲際導彈。

鄧:那意味著隻包括這些戰略武器,而不包括其它的武器?

基辛格:那要根據協議的規定。

鄧:但在協議之外,戰略武器是什麼意思?比如說,常規武器是否也可以認為是戰略的?

基辛格: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