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一諾千金
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時,受到鄧小平熱情款待,他邀請鄧小平回訪美國時參加他的家宴,沒想到這樣一位大國副總理到美國後第一件事竟是踐行自己的這個諾言。
鄧小平一行稍事休息後,便來到美國總統顧問布熱津斯基的郊外住宅,參加一次別有風味的家庭晚宴——吃烤牛肉。
這次晚宴是在去年5月就預訂好了的。那時,布熱津斯基奉卡特總統之命來北京商談兩國關係正常化問題,鄧小平為他舉行了一次豐盛的宴會。在品嚐了可口的中國菜後,布熱津斯基邀請鄧小平有機會到美國品嚐一下美國家庭的飯菜。今晚,鄧小平就是來踐約的。
為了辦好這次宴會,布熱津斯基一家幾天來一直忙個不停。他的夫人精心選擇了菜單,親自烹製了具有濃鬱美國風味的烤牛肉、蟹肉、蔬菜、水果色拉等等。他則負責選購了滿滿一櫃各色美酒。宴會開始前幾個小時,他忽然想起中國人好飲烈性茅台酒,因而擔心自己這一櫃酒不夠客人暢飲,便又星如急火地打電話到白宮,讓他的部屬馬上再捎一些來。布熱津斯基還別出心裁,讓他的三個孩子——伊恩、馬克和米卡充當宴會的服務員。
宴會開始後,觥籌交錯,笑語聲聲。酣暢之間,布熱津斯基當眾發表自己的高見說,中國人和法國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認為自己的文明優於所有其他國家。
鄧小平反應很快,接過話頭道:“我們可以這樣說,在東亞,中國的飯菜最好;在歐洲,法國的飯菜最好。”
這話自然獲得了一片讚成。其實,在座的人們中間,恐怕再沒有誰能像鄧小平那樣,同時對這兩個國家都有那麼長時間的真切了解。
在談到兩國關係時,布熱津斯基對鄧副總理說:“卡特總統由於決定和中國關係正常化,他在國內已碰到一些政治上的困難。你在政治上也碰到了不少困難吧?”
鄧小平哈哈一笑,隨即答道:“是呀,我也碰到了困難,在台灣省,有一些人就表示反對。”這一機智的回答,引得在座的人都笑了起來。
去年春天,由於萬斯抱怨布熱津斯基的一些公開言論妨礙了他有效地發揮國務卿的作用,因此卡特總統一度降低了布熱津斯基的形象,要他躲在幕後,這種情況直到布熱津斯基參加了中美建交談判後才有所改變。這次鄧小平的到訪,分明是在公開讚揚布熱津斯基對促進中美關係正常化所作出的積極貢獻,這給布熱津斯基一家帶來了極大的榮耀。幾天後,他在辦公室會見記者時,還異常激動地說:“在你想到這件事的時候,你就會感到驚奇,一個十億人的領導人到達美國後僅兩小時就到我家裏赴晚宴!”“我是說,這的確相當令人驚奇!”
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令人驚奇的。凡了解中國傳統,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人,都有這樣一種強烈的感受:中國人永遠都不會忘記自己的老朋友。
後來,布熱津斯基在他的回憶錄中動情地描述了這次家宴的情形。他寫道:
“鄧小平的訪問一開始就具有濃厚的人情味兒。這是他第一次訪問美國,1月28日是星期天,他和夫人以及主要的隨行官員驅車從賓館來到我在弗吉尼亞州麥克林鎮的家裏吃飯。這是鄧小平在北京招待我的宴會上商定的,他在席間對我說,希望有一天訪問美國。我很高興能以家宴來招待他。我請了我的部屬奧克森伯格,以及萬斯、伍德科克、霍爾布魯克等出席作陪。那天的家宴完全是非正式的,由我的幾個孩子端菜服務。吃的是美國飯菜,喝的是上等的蘇聯伏特加酒,這酒是多勃雷寧以前贈送給我的。我對鄧小平說,我用勃列日涅夫所喜歡的佳釀向他敬酒。鄧聽了哈哈大笑。
“可是那天晚上一上來就遇到一場虛驚。鄧小平一行人的車子已經到了我家門前,我正走出去迎接時,起居室壁爐的煙道堵塞了,屋裏頓時濃煙彌漫。我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向鄧及其一行表示歡迎,用雙手同他們一一握手,而我的妻子,穆斯卡和奧克森伯格等手忙腳亂地把幾台電扇搬來放在窗旁,把煙扇出去,同時把起居室的門緊緊關上,不讓煙擴散到房子的其它部分。鄧小平夫婦不顧旅途勞頓,整個晚上都興致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