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1966年:山雨欲來風滿樓。鄧小平來到大西北,為的還是三線建設。他要求科技工作者,別人已經做到的事,我們要做到;別人沒有做到的事,我們也一定要做到。這是他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最後一次視察,回京後時間不長,他就受到錯誤的批判。

1966年3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在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薄一波的陪同下,帶領中央20多個有關部委的負責同誌,如國家建設委員會主任穀牧,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餘秋裏,冶金部部長呂東等來到陝西西安。

這是他“文化大革命”前的最後一次外出視察。

鄧小平到達西安的當天,就聽取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工作彙報。當彙報到西北要搞水土保持時,鄧小平說,水土保持,黃土高原種樹,要搞一百年才行。

中共陝西省委第一書記霍士廉也彙報了陝西的情況。當彙報到陝西工業情況時,鄧小平插話說,工業,主要是配套問題,小工業要多搞一些,這是個方向性的問題。多辦小廠,把城市的剩餘勞動力組織起來,人人都參加勞動,小偷小摸就少了,向市人委鬧事的人就少了,大廠的生產也可成倍地提高。全國都要走這條道路。

在陝西,鄧小平不顧勞累,連日奔波,先後視察了在陝西的航空工業、兵器工業,如三機部的六院第八、第十二、第三零研究所和慶安機械廠等。視察西飛公司時,鄧小平還觀看了我國自行研製的國產戰鬥機的飛行表演。

在陝西,鄧小平還主持召開了有國家三線負責人李富春、薄一波,有國務院一些部委負責人,有西北三線建設負責人及西北局、陝西省委負責同誌參加的重要會議,主要研究了西北特別是陝西的航空、航天等國防工業和三線建設的發展問題。

3月16日下午3時,鄧小平乘專列抵達蘭州。陪同前來的有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薄一波,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劉瀾濤,全國婦聯主席蔡暢,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處書記王林,以及國家計委、國家建委、冶金工業部、水電部、國防工辦等部門的主任、部長、副部長等15人,司局長30人。

從3月16日到4月1日,鄧小平一行先後參觀了蘭煉、蘭化、蘭石、白銀、金川、酒鋼、404廠、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廠礦工程和20號基地等11個部門,接見了甘肅省工交財貿五好、六好會議全體代表和白銀廠、劉家峽、酒鋼、404、金川、20號基地等單位部分職工6835人,並分別合了影。其間,還召開了西北甘、寧、青、新四省區書記會議。曆時18天,行程3350多公裏。

初春的西北春寒料峭,風沙迷漫。鄧小平迎著風沙,踏著塵土,深入到現場視察。

3月18日上午,他來到了蘭化公司,視察了正在新建的砂子裂解爐、聚丙烯、高壓聚乙烯工程、丙烯腈試驗車間及橡膠廠的聚合、橡膠等車間。蘭化公司負責人林華陪同視察。

在視察砂子裂解爐裝置時,鄧小平問,這個裝置是否用來解決五萬噸橡膠?

林華回答說,主要用來解決纖維和塑料,橡膠是解決一部分,但主要用科研成果丁烯氧化脫氫來解決。

“能不能用天然氣?能不能用石油氣?”

“天然氣不能用,石油氣和比石油氣重的如輕油,可以用。”

鄧小平對砂子裂解爐裝置占地小,廠房少,設備露天化很感興趣,他說,這不是高樓大廈,很好嘛。

來到聚丙烯抽絲房時,林華介紹說,抽絲方法與北京合成纖維差不多。

鄧小平問:“生產規模多大?”

“3300噸。”

鄧小平說,這不比北京500噸的大(指占地麵積),這就節約多了。

在去橡膠廠的途中,鄧小平問,合成氨生產多少噸?林華回答說,今年18萬5千噸。鄧小平接著問到,不是說能搞到40萬噸嗎?

在橡膠廠橡膠成品車間,看到鬆香軟膠生產時,薄一波問到,不是說沒有過關嗎?林華回答說,現在已經過關了,隻是我們利用了原設備長網機,成帶不好,但這種鬆香軟膠不要求成帶,不影響質量。這時薄一波向鄧小平介紹說,這是去年國家31項重點科研項目裏邊的。

視察後,對一些問題鄧小平當即拍板

:紡織部西固聚丙烯腈纖維廠改在蘭化公司建設,這是搞綜合利用,是必須這樣搞的。又還能節省投資少占農田,因此,決定該廠改建在蘭化公司內並由化工部管理,毋庸再議,這是最後決定。

3月20日,鄧小平在蘭州聽取了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汪鋒關於甘肅情況的彙報,並就三線建設和農業種樹等問題發表了意見。

3月21日上午,鄧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穀牧、李人俊、林乎加等,和西北局書記處書記王林,甘肅省委第一書記汪鋒、甘肅省副省長馮直,以及中央十幾個部的部長、司局長來到白銀公司視察。

在露天礦,鄧小平一下車,就稱讚說:“你們這裏是艱苦奮鬥。”

當彙報到白銀廠到1970年要生產5萬噸銅、5萬噸鉛鋅時,鄧小平十分關切地問:“5萬噸銅什麼時候能建成?”冶金部部長呂東回答說:“1969年到1970年。”

當聽到現在把黃鐵礦賣出去,每年要少回收1萬噸鉛鋅時,鄧小平說:“很可惜。”

在去選礦廠的路上,白銀公司負責人茅林彙報了白銀廠的綜合利用規劃,鄧小平說,就是要好好抓綜合利用。

茅林說,冶煉廠的設計能力是3萬噸,我們準備發動群眾大搞技術革新、技術革命,把冶煉廠的生產能力提高到4萬噸,在不大擴建的情況下達到5萬噸。

鄧小平聽後點頭說,對嘛,要搞技術革新、技術革命。

當茅林彙報到現在廠裏還有一半的生產班組沒有黨小組,24%的班組還沒有黨員時,鄧小平十分嚴肅地說,這還不行。

在選礦廠,冶金部部長呂東說,這個廠是按蘇聯設計建設的,花了8000萬元,現在建這樣一個廠子,5000萬元就夠了。

鄧小平帶著濃重的四川音說,花學費嘛。

中午12點,鄧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等在冶煉廠的廣場上接見了白銀廠、十一冶和白銀地區的五好標兵、五好職工、各級領導幹部和職工(共1700人),並在一起照了相。

在去火車站的路上,甘肅省委第一書記汪鋒對鄧小平說,白銀廠的職工群眾情緒比過去好多了。過去許多人不安心在這裏工作,現在都安心了。生產秩序也比過去好多了。鄧小平聽後,表示滿意。

西北三線建設酒鋼是重中之重。3月23日,鄧小平來到了嘉峪關地區的酒泉鋼鐵廠。冶金部部長呂東彙報了酒鋼的建設情況。

鄧小平說,酒鋼地處三線,毛主席非常關心,要盡快把酒鋼建設好,不能再動搖了!搞鋼鐵要打殲滅戰,要走大慶道路,要搞工農結合,除了少數技術骨幹外,要搞農民輪換工。

對於酒鋼的建設方案,鄧小平提出了明確的要求:1968年建成鏡鐵山礦,要有一個高爐出鐵,1969年出鋼75萬噸,1970年出鋼坯,把初軋建起來,1971年全部建完。

鄧小平的指示為酒鋼的全麵發展乃至嘉峪關後來建市奠定了基礎。

3月25日至26日,鄧小平視察了酒泉導彈試驗基地,並慰問了職工、解放軍官兵以及家屬,聽取了基地各單位領導的彙報,觀看了地空導彈的發射試驗。鄧小平在講話中說,你們把戈壁灘建設得很不錯,過去是風吹石頭跑,通地不長草,現在有了鐵路、公路、樹木和房子,像個小城市,這是你們辛勤勞動的結果。你們還培養了一支能吃苦、思想過硬的專業技術幹部隊伍,這是我們建設國家、發展國防科技事業的寶貴人才,要關心愛護他們。你們還要多栽樹,樹能美化環境,能栓心留人。樹栽多了,將來完全還會變化得更好。

3月27日上午10時35分,鄧小平乘坐的專列徐徐駛進金川白家嘴車站。在一陣熱烈的掌聲中,鄧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等陸續走下火車。

沒有進休息室,沒有先聽彙報,鄧小平等徑直來到露天礦作現場。鄧小平向工人們揮手致意:“你們辛苦了。”職工們回答說:“首長辛苦。”鄧小平手捧礦石邊掂量邊詢問,從品位到儲量,從剝離量到日出礦量,問得很細,周圍的同誌一一作了回答。

在看完露天采場後,鄧小平等來到金川公司成就展覽室參觀。雖然展覽室比較簡陋,但鄧小平看得十分認真。他肯定金川礦山資源是個不可多得的“金娃娃“,是我國的“聚寶盆”。鄧小平和中央其他領導還指出,金川應當辦農場種糧食,植樹造林搞綠化。

在沙盤模型前麵,金川公司黨委書記田汝孚全麵彙報了金川銅鎳礦床的特點、金川公司的生產流程、生產狀況以及生產發展的前景。

鄧小平邊聽、邊問,時常點點頭。

在選冶廠參觀時,公司領導向鄧小平介紹了廠長王培生,鄧小平握著王培生的手問:“多大年齡了?”王培生回答說:“37歲。”鄧小平高興地說:“好,還年輕呐”。鄧小平對鎳的生產流程、總回收率、資源綜合利用等情況問得十分具體。他稱讚了金川公司剛剛著手的綜合回收鉑、鈀、鈷、硫等副產品的技術開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