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澤東的臥室,鄧小平邊看說明詞邊詢問毛澤東少年時的學習、生活情況,中共韶山黨支部的建立、活動情況。他對陳列的一件件原物更是饒有興趣,他親手提了提毛澤東少年時挑過水的水桶,仰望著韶山黨支部開成立會的閣樓,深有感觸地說:“這雖不是中國農村最早的黨支部,卻是較健全、較早作出貢獻的農村黨支部。”
繞過天井,鄧小平步入毛澤覃的臥室。臥室牆上懸掛著毛澤覃的照片。他凝視著這張照片,陷入了沉思。
當年,在中央蘇區,鄧小平和毛澤覃是患難與共的戰友。他十分熟悉這位身材魁梧、嗓門宏亮的青年。1933年,他們被王明“左”傾路線的執行者誣陷為“江西羅明路線”的代表,鄧小平是“毛派的頭子”。所謂羅明路線,就是毛澤東的路線。王明路線的執行者把毛澤東的正確方針說成是“純粹防禦路線”。鄧小平清楚地記得,紅軍長征時,許多王明路線的反對者被排擠,不得參加長征,毛澤覃就是其中的一個。當時,王明心懷叵測地把毛澤覃留在江西,等待國民黨軍隊的“圍剿”。毛澤覃就是在大兵壓境,寡不敵眾的情況下壯烈犧牲的。
此時此地,撫今追昔,鄧小平感慨萬分,他動情地說:“毛澤覃是個好同誌。如果參加長征,也許不會犧牲。”
在參觀毛澤覃的臥室時,工作人員介紹,紅軍長征後,毛澤覃留在中央蘇區任贛南獨立團團長,鄧小平當即糾正說,不是團長,是師長。
毛澤東大弟弟毛澤民的臥室在舊居的盡頭。這裏,窗戶靠山,房間裏光線很暗。鄧小平透過昏暗的光線,仔細打量著照片上的毛澤民。這是一張毛澤民在新疆工作時的照片,他就是在那兒被盛世才殺害的。這位方臉盤、厚嘴唇的漢子憨厚老實,又精明能幹,鄧小平對他有很深的印象。在江西的時候,毛澤民擔任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行長,為蘇區經濟的發展,紅軍的壯大,為粉碎蔣介石的“經濟封鎖”和“軍事圍剿”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鄧小平說,我認識毛澤民,還認識他的妻子錢希均。
參觀完毛澤東舊居,舊居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很想與鄧小平在毛澤東舊居前合影留念,急切地問道:“鄧副總理,您是第一次到韶山,這裏的工作人員都想和您一起照個像,行嗎?”
鄧小平聽後爽朗地說:“照!怎麼不照,大家都來吧!”
工作人員應聲高高興興地跑到鄧小平身旁,一個一個地自覺排列好,照了像,實現了心願。
從舊居出來,鄧小平又參觀了曬穀坪,看了當年毛澤東家的稻田、菜地。離開毛澤東舊居,鄧小平又和大家一道冒雨步行,前往紀念館。
從舊居到紀念館的公路兩旁,是成片的稻田。這時,晚稻已經成熟,微風吹過,陣陣稻香撲鼻而來。金黃色的晚稻與不遠處青蔥翠綠的山峰,交相輝映。接待人員指著雨霧罩著的韶峰,講起了韶山的曆史沿革和民間傳說。這些優美動聽的故事,使鄧小平聽得入神入耳。
鄧小平走路很快,常常走在前麵,將陪同人員甩下一大截。
參觀紀念館時,鄧小平在第一展室對毛澤東的一家6位烈士的事跡陳列看得很仔細,特別在毛澤覃烈士的遺像前佇立良久,沉思不語。
當年的韶山紀念館,同全國各地一樣,受“左”的影響,不能進行實事求是的宣傳。陳列“三大戰役”的版麵,未能如實反映鄧小平的豐功偉績。看完陳列,工作人員請鄧小平作指示,鄧小平笑著說:“沒有什麼指示。你們陳列的是曆史,隻要符合曆史就行!”
當日,鄧小平和工作人員在鬆山一號樓就餐。鄧小平向大家敬酒,他高興地說:“來,讓我們為我們黨,為毛主席幹杯!”這次午宴,他分外高興,連續喝了4大杯茅台酒,吃了4個小饅頭,一小碗飯,而那時,他已經是69歲的老人了。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韶山紀念館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81年,韶山管理局派人到北京,專程來請鄧小平為毛澤東故居題寫匾額。他欣然命筆,書寫了“毛澤東同誌故居”、“韶山毛澤東同誌紀念館”兩塊金匾,這兩塊匾額至今仍高掛在韶山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大門口。
(三)
10月22日,鄧小平返京途中路過河北時,又專程到了戰爭年代他曾戰鬥過的革命老區邯鄲視察。
鄧小平對河北特別是冀南、冀西革命老區有著特殊的感情,從抗日戰爭一直到解放戰爭,鄧小平在這片熱土上戰鬥了近10個年頭。
1938年1月5日,中央軍委任命鄧小平為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18日,鄧小平到職後,就和劉伯承一起,始終把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提出的創建以太行山為依托的晉冀豫根據地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他和劉伯承、徐向前等指揮的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伏擊戰,是抗戰初期華北敵後廣為人知的八路軍三戰三捷。這三次戰鬥的勝利,給予侵入晉東南和邯長線(由河北邯鄲到山西長治的公路)的敵人以沉重的打擊,粉碎了敵人妄圖打通邯長大道的陰謀,對晉冀豫根據地的創建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1938年7月,鄧小平由冀西到冀南南宮,幫助解決冀南抗日根據地的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問題。他根據當地抗日鬥爭形勢和任務,和冀南的主要負責人共同研究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問題,提出了建立統一的冀南人民抗日政府的方案。從而在河北省南部建立起了以南宮為中心,西起平漢鐵路,東抵津浦鐵路,北至滄石公路,南跨漳河的冀南抗日根據地。在這裏,鄧小平還接見了美國駐華大使館海軍武官伊文斯·福代斯·卡爾遜,向他介紹了冀南抗日鬥爭的情況。1938年8月20日,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正副主任在南宮宣誓就職並開展工作後,鄧小平於8月25日離開南宮去延安參加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
1938年12月下旬,鄧小平從延安返回太行山根據地不久,便隨一二九師師部移駐河北威縣張莊。1939年1月,日寇出動3萬餘兵力對冀南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掃蕩”,企圖一舉摧毀根據地。麵對嚴峻的局勢,他和劉伯承、徐向前等采用了“圍城打援”的戰術,在威縣城南香城固附近的沙河故道,全殲日軍安田中隊和四十聯隊補充大隊250餘人,給驕狂的日軍以沉重的打擊。
1939年初,在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前夜,鄧小平和劉伯承分別在南宮和張莊聽取了冀南黨政軍負責人關於鹿鍾麟與我黨我軍搞摩擦的情況彙報,共商對付國民黨頑固派的摩擦政策。
1940年的年底,一二九師的師部搬到了河北涉縣的赤岸村。此後的5年時間裏,赤岸成為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心髒和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