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1975年:山西大寨之行。農業學大寨會議和江青短兵相接。毛澤東斥責江青的講話:“放屁,文不對題。”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1號文件,任命鄧小平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8日至10日,中共十屆二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補選鄧小平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鄧小平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13日至17日,四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在這次會議上,任命鄧小平為國務院副總理。在毛澤東、周恩來支持下,鄧小平實際上開始主持黨中央和國務院日常工作。
當時,“文化大革命”的狂風已經肆虐了近十個年頭。全國政治經濟形勢非常混亂,國民經濟瀕於崩潰的邊緣。鄧小平臨危受命,開始對幾近癱瘓的國民經濟進行全麵的整頓。經過幾個月的整頓,各方麵的工作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這年的9月,黨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召開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是討論建設大寨式的縣、農業機械化和整頓社隊等問題。
實際上,召開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早在1972年就提出來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會議被一再延期。1974年7月,農林部召開了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預備會,研究了農業學大寨和農業機械化會議的準備工作,確定把兩個問題結合起來,作為會議的主題。1975年8月13日,由華國鋒、陳永貴領導的會議籌備小組向國務院提出《關於召開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的請示報告》,確定這次會議的內容是:“交流農業學大寨,特別是建設大寨式縣的經驗,研究進一步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和迅速改變窮隊麵貌的問題。同時,交流農業機械化經驗和討論1980年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問題。”1975年8月16日,鄧小平批示了這個報告。
毛澤東對這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十分重視,他提議,凡能去的政治局委員,都要參加這次會議,並委托鄧小平代表中央作重要報告。
1975年9月15日,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在山西省昔陽縣開幕,參加會議的有國務院有關單位負責人,各地方省、地、縣負責人,農業、科技、財貿等許多單位代表,共3700多人,這是中共中央在山西召開的一次規模最大的會議。
會議分兩段進行:9月15日至28日在昔陽,參觀大寨等先進單位,聽取經驗介紹;9月29日到北京,參加國慶活動,繼續開會,10月19日在北京閉幕。
鄧小平是9月15日會議開幕的當天趕到大寨的。他先從石家莊乘火車到陽泉,然後轉乘汽車到昔陽。到陽泉站迎接鄧小平的有陳永貴、山西省委第一書記王謙及主持昔陽縣委工作的王金籽等。
這是鄧小平第二次到大寨。兩年前,他曾陪同馬裏國家元首兼總理穆薩·特拉奧雷上校參觀大寨。
鄧小平走下火車,環顧一下陽泉車站,感歎地對陳永貴說:“這裏太古舊、太古舊了!”他轉身又對王謙說:“不要怕別人說什麼,最重要的是把領導班子整頓好。關鍵是用好人!”。
江青懷著她個人的目的,於9月8日提前到了大寨。她帶了50多個隨行人員,還從北京運來四匹馬、一卡車評《水滸》的印刷品和電影、電視片以及放映設備等。昔陽縣委和大寨大隊不得不興師動眾地為她舉行了歡迎儀式。
9月12日,江青在大寨禮堂接見大寨全體幹部、社員,並作了長達2個多小時的評《水滸》報告。她在講話中,對評論《水滸》的意義大加發揮,她說:“《水滸》的要害是架空晁蓋,現在中央就是有人架空毛主席。”
她說:“不要以為評《水滸》隻是一個文藝評論,同誌們,不能那麼講。不是,不單純是文藝評論,也不單純是對曆史,對當代也有現實意義。因為我們黨內有十次路線錯誤。今後還會有的。敵人會改頭換麵藏在我們黨內。”“宋江上了梁山,篡奪了領導權。他怎麼篡奪的領導權呢?同誌們,他是上山以後,馬上就把晁蓋架空了。怎樣架空的呢?他……把一些大官,大的將軍、武官、文吏,統統弄到梁山上去,都占據了領導的崗位。這是他的組織路線。”她惡狠狠地叫喊:“我們不僅承認階級鬥爭不是熄滅了,而且要看到我們黨內有兩條路線的激烈的鬥爭。”
她還說:“黨內有溫和派,有左派,左派領袖就是鄙人。”“最近,有那麼一些人,把主席批評我的一封信——江某人向政治局傳達的——政治局沒有討論,給傳出去了。”“我這個人天天挨罵,修正主義罵我,共產黨員還怕罵嗎?”“在北京我跟他們鬥了半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