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路線是保證政治路線貫徹落實的。解決組織路線問題已經提到我們議事日程上來了。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我們見不了馬克思。老同誌在,問題比較好解決,如果我們不在了問題還沒有解決,就要天下大亂。你們不要以為中國亂不起來,林彪、‘四人幫’幫派體係的人,就是不聽黨的指揮,他們唯恐天下不亂。中國的穩定,四個現代化的實現,要有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要有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黨性強的人來接班才能保證。”

(七)

30日上午,鄧小平一家來到嶗山參觀下清宮。他徜徉在古木參天、茂林修竹的環境中,十分愜意。三皇殿前,有一株漢代古柏,粗大的樹幹中,一棵碗口粗的淩霄盤繞而上,直達樹頂,名曰“漢柏盤龍”。古柏樹洞裏還寄生著一棵五倍子,枝繁葉茂,形成了三樹一根的奇觀。鄧小平饒有興趣,拍了拍那碩壯的樹幹,仰觀那遮天蔽日的樹冠,說道:“這個地方很好,就憑這麼幾棵大的古樹,就可以招來很多的人。”他對陪同的人員指示:“應該照原樣加以修複,有條件安排開放,發展旅遊事業。”

13天前,鄧小平在黃山專門講到了發展旅遊的問題。今天,他又談及,而且一來青島,就說過幾次。

嶗山勝地,在過去不僅不對遊客開放,連當地人也不能一覽其麵目。鄧小平這次講話後,嶗山辟為旅遊景點,加以修整開放。每到旅遊旺季,中外遊人如潮。

在青島,鄧小平多次與當地領導談及經濟建設問題。他的口吻中總是充滿了一種緊迫感。他說:“搞現代化建設就是要加快步伐,搞富的社會主義,不是搞窮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優越於資本主義,是最大的政治。有人說社會主義不如西方好,不如台灣、香港好。如果那樣,你這是什麼社會主義?是‘四人幫’的‘社會主義’。生產力不發展,有什麼社會主義優越性?如果我們平均每人達到1000美金,就很不錯,可以吃得好,穿的好,用的好,還可以增加外援。”這些尖銳、大膽的觀點令當地的幹部十分震驚,也使他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膠東半島11天的日子裏,盡管日程安排得很滿,但工作之餘,鄧小平也不忘休息。說起休息,也許遊泳是他休息的一種最佳方式。

鄧小平酷愛遊泳,尤其喜愛在大海中搏擊風浪。這次在膠東,他幾乎每天下午都到海裏去遊泳,不管風浪多大,都堅持1~2個小時、1000多米的遊程。

但是有一點鄧小平交代得非常明確,那就是不能因為他去遊泳而趕走群眾。山東省委秘書長李子超萬般無奈,便從青島市公安局挑選了一些政治上可靠、水性又好的武警換上便衣在浴場遊泳。鄧小平第一次來後,見有人在遊泳,他很高興。但過了一會兒,他似乎察覺出了什麼,就問李子超:“那些遊泳的都是群眾?”

李子超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隻好含含糊糊地說:“都是些可靠的人。”

從李子超的表情和語氣中,鄧小平已經判斷出是怎麼回事了。他看了李子超一眼,滿臉的不高興。

很多年以後,李子超回憶起這件事說:“小平同誌一貫主張實事求是,在他麵前說假話,心裏都發虛。可我們也是沒有辦法才這麼做的。”

這天午後2點,鄧小平來到青島第二海濱浴場。他下水後,三五下涉過淺灘,直接向深水遊去。一排排的浪濤時而將他托起,時而將他吞沒,他全然不顧,間或變換一下姿勢,依然奮力劃水,一直向前。

離岸越遠,海麵越顯得平靜了。在浴場最遠處,鄧小平悠然地踩著水,指點流雲飛鷗,顯得非常暢快。

上岸休息時,鄧小平坐在沙灘上,與青島市委書記劉眾前談起青島市淡水水源緊張的問題,探討解決的辦法。

“鄧小平同誌非常關心群眾,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在青島參加接待過鄧小平的同誌感慨地回憶說。

那一年鄧小平來青島,劉愛敏是服務人員之一。她回憶說:“鄧小平同誌待我們很和氣,每次見麵他都主動打招呼,同我們拉家常、聊天。”

一天下午,鄧小平在住所院子裏散步,正好劉愛敏也在院中,於是鄧小平就走過去與她攀談起來。他問劉愛敏多大了?念過幾年書?家裏生活好嗎?小劉一一作了回答。鄧小平還問她願意不願意幹服務工作。劉愛敏說:“願意。”

鄧小平點了點頭,囑咐她好好學習,好好工作,並說:“將來沒有文化不行,要趁年輕多學一點東西。”

不隻與劉愛敏,鄧小平幾乎與所有的服務員都拉過家常,而且幾乎都能叫出他們的名字。鄧小平特別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一有空,就把幾個服務員招呼到他的客廳去玩。

服務員任誌強回憶說,每次他們一進客廳,小平同誌就招招手,說:“來,來,隨便坐。”他們幾個年輕人就圍坐在小平同誌身邊,或打橋牌,或下圍棋。當時任誌強他們對橋牌、圍棋不太精通,鄧小平就教他們,告訴他們這張牌該怎麼出,那步棋該怎麼走。

任誌強回憶說:“在小平同誌身邊,我們無拘無束,很隨便,心情舒暢。那時候,我們全忘了在我們麵前的是一位‘大人物’,隻覺得他是一位慈祥善良、和藹可親的長輩。”

按照日程安排,鄧小平將於8月1日離開青島。前一天,山東省和青島市的負責人經過反複考慮,想請鄧小平吃頓飯,以盡東道主之誼。因為鄧小平此次來,輕車簡從,不吃請,不給地方添麻煩,一次也不讓地方的同誌陪同進餐。

李子超把省委的這個意思轉告了鄧小平的秘書。秘書請示回來後說:“小平同誌不同意。”

李子超不肯就此罷休,又說:“小平同誌來了好幾天了,我們做東道主的,不請小平同誌吃頓飯,心裏過意不去啊!”於是,秘書又再次請示,把李子超的話轉告給他,並反複說明情況。鄧小平這才同意一起吃頓飯,但指示就在他的住處,人不要多。就這樣,白如冰,李子超和劉眾前三3個人與鄧小平一家吃了頓飯,隻加了幾個菜,簡單而又熱鬧。

李子超事後說,他忙活了半天,至今也沒搞明白,究竟是誰請誰?

(八)

8月1日下午,鄧小平一家與住處的警衛、服務人員合影、道別後,登上了去煙台的火車。除了山東省委有關負責人之外,海軍第一政委葉飛、第二政委杜義德等陪同前往。

車上,葉飛、杜義德等向鄧小平彙報了1979年夏海軍領導實地考察西沙群島的情況及海軍的有關工作。

葉飛說,西沙群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需要重點設防,過去的防衛體製有些問題……

鄧小平當即表態,這個地方一定要堅守!你們回去研究一下,如果由海軍來守,要給編製。

當彙報到海軍裝備建設規劃時,鄧小平再次強調,要頂用,有戰鬥能力。不頂用,就是浪費國家財產。

當彙報到落實幹部政策、解決海軍在“文化大革命”中遺留下來的問題時,鄧小平說:“懲前毖後,治病救人,這個好,這是得人心的。要曆史地看問題,有錯誤的改了就好。”

8月2日上午,鄧小平由山東省、濟南軍區和北海艦隊的負責同誌白如冰、肖望東、饒守坤等陪同,在海軍煙台基地檢閱了艦艇部隊。

鄧小平首先檢閱了“101”驅逐艦,接著登上了我國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的第一艘國產導彈驅逐艦“105”艦。在1號艙室,他聽取了驅逐艦支隊領導關於驅逐艦性能、裝備和使用等方麵的情況彙報,聽得非常認真。

出海之前,鄧小平登上艦指揮所,看望在那裏工作的幹部戰士。在上舷梯時,水兵們都圍上來要扶他,他抬頭看了看陡立的舷梯,笑著說:“不用,不用,自己來,謝謝!”說著,就手扶舷梯,敏捷地登了上去。

8時整,軍艦徐徐碼頭,駛向登州水道、長山水道、磯水道,開始了長達6個多小時的出海視察。鄧小平興致勃勃地登上艦的最高處——指揮台信號燈座,舉目遠望。海風陣陣,吹拂著鄧小平的頭發,掀起了他的衣角。北海艦隊司令員饒守坤怕鄧小平著涼,就讓艦上送來了衣服和帽子。鄧小平擺了擺手,微笑著謝絕了。

頃刻間,海上風雲突變,濃霧滾滾,細雨綿綿。鄧小平好像沒有察覺,仍在注視著前方。風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在同誌們的勸說下,鄧小平走下指揮台,回到1號艙室。他看到戰士們都在關舷窗,便走過去,和大家一起把舷窗關好。

坐定之後,鄧小平從衣兜裏拿出一盒熊貓牌香煙,遞給饒守坤一支,自己也點了一支。吸完煙,鄧小平起身就要出艙室。饒守坤看到他放在桌子上的香煙,就提醒說:“鄧副主席,你的香煙忘帶了。”鄧小平回頭笑道:“我看你也很愛抽這種香煙,那些就給你了。”

軍艦破浪前進,鄧小平向在身邊的海軍負責人葉飛、杜義德等詢問海軍各級領導班子的建設情況。這時,艦上一名負責人拿著題詞簿走進來說:“全艦官兵有個願望,想請鄧副主席題詞。”鄧小平爽快地答應了。他接過紙筆,揮毫寫下了“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化戰鬥能力的海軍”的珍貴題詞。

上午10點多鍾,海上雨停了,霧也散了。鄧小平來到前甲板,開始對周圍島嶼和海域進行詳細觀察。他一會兒低頭看海圖,一會兒站起來指著一個個島嶼詢問,一會兒又舉起望遠鏡久久地眺望。

觀察了一會兒,鄧小平向饒守坤問道:“你們封鎖渤海海峽,兵力是怎樣布置的?”

饒守坤告訴他,要增加多少兵力,布置多少道水雷。

“這些道水雷需要多少枚?”

“需要上萬枚。”

鄧小平轉過身來,問站在他身後的葉飛、杜義德:“海軍有這麼多水雷嗎?”他們倆點了點頭。

鄧小平接著又問了海上需要多少艦艇,都需要哪些種類的艦艇,怎樣打法等,問得非常具體,非常細致。

饒守坤一一作了回答。鄧小平連聲說:“你們的方案很好!”

略微沉思了一會兒,鄧小平接著又問:“守坤同誌,萬一敵人從塘沽突破,怎麼辦?你有什麼想法?”饒守坤說:“需要北京軍區增加抗登陸兵力,加強攔截。”

鄧小平馬上又問:“那時你們海軍怎麼辦?”饒守坤說:“海軍可以從海上打擊敵人的背後,造成水陸夾擊之勢,把敵人消滅。”

鄧小平連連說:“你的設想很好,很好!”

艦艇破浪前行,水麵上泛起道道浪花。鄧小平走上前甲板。幾個水兵圍攏過來,似乎想對鄧小平說什麼,又不太好意思。鄧小平看出了大家的心思。“想照相吧,”他向官兵招了招手說,“誰要照相就來照。”聽鄧小平這麼一說,大家一陣興奮,朝他圍了過去。見大家都過來了,鄧小平笑著說:“這地方太小,我看咱們分批照吧!”說著,他用手梳理一下被海風吹亂的頭發,在前炮甲板的凳子上坐了下來,先和艦上的負責人合影,又分別與技術能手、立功受獎的優秀軍官、水兵合影,然後同其他水兵們合影。當與最後一批水兵合影完畢以後,鄧小平在甲板上已經坐了一個小時。

消息傳到在1號艙室值班的水兵盛立中那裏,他為沒能與鄧副主席合影深感惋惜。情急之下,他想出個主意,請鄧副主席簽名留念。但當鄧小平進來後,他又猶豫了,心想,自己是一名普通水兵,他能答應我的要求嗎?

盛立中猶豫不決的樣子,被站在鄧小平身邊的杜義德政委看見了。他問道:“你有什麼事嗎?”盛立中壯著膽子把自己的心願告訴了他。

鄧小平看見他倆嘀嘀咕咕,就問道:“有什麼事嗎?”

杜義德說:“他想請您簽個名。”

“簽個名?”鄧小平笑了,對盛立中說:“好,拿本子來。”盛立中趕快把本子和筆遞過去。鄧小平在扉頁上認真地寫下了“鄧小平

一九七九年八月二日”幾個字,把本子還給盛立中,問道:“這樣寫行不?”

“行,行。”盛立中接過本子,激動得不知如何是好,連給鄧小平敬禮都忘了,隻是看著本子嘿嘿地笑。

這次巡海,由煙台港出發,經扁擔島和芝罘島,繞南北長山島一周,曆時6個多小時,直到下午2點多才返回。

8月4日下午,鄧小平即將踏上返京旅程之前,又來到煙台海軍海水浴場遊泳。這一天風大浪急。但他仍然堅持遊了近千米才上岸休息。他披上彩條浴衣,顯得有點疲憊。

這時,一群孩子一邊戲水,一邊打打鬧鬧地擁了過來。

鄧小平看到此景,笑逐顏開,主動走到孩子們中間,伸出兩隻手,撫摸著一個個可愛的頭頂,拍打著一張張天真的臉蛋,一下子就融入了孩子們歡快的氣氛中。

“哢嚓”一聲,鄧小平的警衛秘書張寶忠拍攝下這一瞬間。

(九)

8月7日,鄧小平來到天津。第二天,他參觀了天津大港油田等地。

8月9日,他聽取天津市委常委的工作彙報。參加這個彙報會的市委常委有17位。當市委第一書記陳偉達給鄧小平一一介紹時,鄧小平說:“這是全國性的問題,都是隊伍大,大的都成災了。”

陳偉達等開始彙報,彙報過程中,談到有關問題時,鄧小平作出了許多重要的指示。

陳偉達談到目前天津存在的問題不少,首先提到天津市的不少輕工產品質量低,老是湊湊合合的,不行。

鄧小平說,產品質量不好,寧肯少生產,甚至可以停產整頓。質量不好,這是最大的浪費,產量增長有什麼用?把風氣搞壞了,把作風搞壞了。

“不少輕工產品都是老樣子,群眾不滿意。”陳偉達說。

“你們的廠裏、局裏應該有科研機構,掌握情報,創造新品種。沒有科研機構,不掌握經濟情報不行。要搞一批人,建立研究機構,知識不夠,慢慢學嘛。商業收購要嚴一點。要靠定貨,不靠分配,哪個好要哪個,不好的就淘汰,逼著你幹。過去靠分配,好壞一個樣。以後改成生產定貨,訂合同,生產要根據市場的需要,不然還是調動不了積極性。最近有個情報說,蘇聯也在搞改革,匈牙利老早就在搞,偷偷摸摸搞的。可我們還是老樣子,我們也要搞。”鄧小平說。

“我們一輕局搞權力下放,局裏不管計劃,讓公司管理,結果影響了生產。”陳偉達反映了一個問題。

鄧小平說:“建立公司的目的是用經濟辦法管理經濟,是為了企業化,實行獨立核算。現在一建就是行政機構,設好多處科,安排好多人,還是老樣子,搞那個幹什麼,習慣勢力很不容易改呀。”

“我們要搞市場調節。”陳偉達表示。

鄧小平聽後非常高興。

要搞市場經濟,是鄧小平近來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今天地方工作的同誌也提出了這個問題,雖然他們還沒有敢提出市場經濟這個名詞,但從他們的思想上不難看出這一點。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要強化市場的作用,看來是得人心的。三個多月後,鄧小平在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林達光時,有一段精彩的對話:

林達光說,您是不是認為過去中國犯了一個錯誤,過早地限製了非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方麵限製得太快,現在就需要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指引之下,擴大非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作用?

鄧小平說,說市場經濟隻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隻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為什麼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說是資本主義。我們是計劃經濟為主,也結合市場經濟,但這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雖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製之間的關係,當然也有同集體所有製之間的關係,也有同外國資本主義的關係,但是歸根到底是社會主義的,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市場經濟不能說隻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在封建社會時期就有了萌芽。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同樣地,學習資本主義國家某些好東西,包括經營管理方法,也不等於實行資本主義。這是社會主義利用這種方法來發展社會生產力。把這當作方法,不會影響整個社會主義,不會重新回到資本主義。”

鄧小平接過陳偉達的話題說,天津的市場要麵向全國,而不是光麵向全市。昨天在大港油田參觀時看到的20萬次電子計算機,是好的,你們要打開銷路,可以發廣告,全國定貨嘛。

“我市生產的130電子計算機質量有了改進。”陳傳達介紹說。

對這種計算機,鄧小平也有了感性認識。8月8日,鄧小平在參觀大港油田時,已經看到用這種計算機控製20幾口井采油,不用派工人到現場,油井的壓力、溫度等通過計算機,一按電鈕就顯示出來了。但是,鄧小平仍不忘記補充了一句,不能搞一台可以用,成批生產就不行了。日本鬆下是搞電子工業的,最近要來,你們可以合作。

去年10月,鄧小平出訪日本,參觀了鬆下等公司,他對什麼是現代化有了一個深的了解,在他的心中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中外合資也已經運籌良久了。

鄧小平還說,多搞一點合資經營,好處是可以拿到最好的技術。

陳偉達說,上半年市委召開了一係列會議,貫徹三中全會和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精神,解決幹部思想認識總是過程中,有人對三中全會政治路線有不同意見。

“持反對意見的多不多?反麵意見講出來沒有?”鄧小平問,“肯定有人反對,反對的人還有相當一部分。”

“這種人就是要調開。”鄧小平的表情很嚴肅,語氣也很堅決。

陳偉達彙報了天津市的幹部隊伍存在的問題,他舉了一個例子:一輕局領導班子有十幾個人,有的同誌身體差,真正頂著幹的隻有4個人。化工局比較好,領導班子能有8個人。

說到幹部問題,鄧小平語重心長地說,一個局有七八個人也多了。日本鬆下公司一個經理,五個副經理,有管財務、有管技術、有管市場交易等,一個人頂一件事,都是幹實事的。工廠裏也是五個副廠長,或五個副經理,董事在外,每個人必須管一件事,出了差錯,由他負責。“幹部搞萬金油不行,都管都不管,我們是萬金油幹部多,萬金油能治百病,又百病不能治。要培養專業人才。”

談到大港油田的發展問題,鄧小平有了感性認識。他說,要把大港油的利用作為專項來研究,搞個規劃報上去。這裏很特別,油的質量好,要充分利用起來。

當彙報到資金不足的問題時,鄧小平接過話頭說,國家分配資金不是好辦法。今後可以搞銀行貸款的辦法,不搞國家投資。搞國家投資那是懶辦法。貸款,要拿利息,他就精打細算了。還有,材料也是國家分配。鋼材每年進口800多萬噸,放在那裏,這個部要多少,那個部要多少,不出利錢,放在倉庫裏積壓起來。

市委的負責同誌在彙報中提到,搞補償貿易條件太嚴,現在批一個項目很難。

鄧小平說,你們要考慮天津的發展方向,搞一個總體規劃,把大港和沿海養殖業包括進去,然後到國家幾個委、財經委員會研究一下,哪些同意,哪些否定,搞活一點,搞個總體規劃。把大的方針定了,就比較容易了。零零星星的、一項一項的不好批。

接著,鄧小平又談了他的設想:全國要搞幾個地方,天津北京最好搞一個統一規劃,北京、天津一片,上海、江蘇、浙江一個片,統一規劃,搞協作,怎麼搞活一點、快一點。

彙報到天津市的住宅建設時,鄧小平十分關注。

他說,建築材料怎麼搞,到處都提這個問題。要搞輕型建築材料。我們對這個問題重視不夠。農民富裕起來以後,除了買幾大件,買家具外,都要蓋房子,也缺少建築材料。我們這樣的國家100年還要搞建築材料。建築材料很重要,要解決好。

鄧小平指著會議室說,你們這所房子很漂亮,但水管漏水,鏽得很厲害,質量粗糙得很。在場的人聽了這一段話後,無不為偉人的細致感動。

彙報過程中,鄧小平對天津市的工業產值明確地表示了不滿意。

陳偉達說:“去年我市的工業產值160億,今年計劃172億”。

“太少了,還不如北京多。天津有一個幹部反映,這些年天津始終在中下遊擺動,你們條件不壞,有港口、有油田,樣樣都有。”鄧小平說。

彙報結束後,天津市委第一書記陳偉達請鄧小平作指示。

鄧小平說,我要講的還是那些,還是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剛才你們提的問題,中央各部門需要解放思想,地方也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能量可大了。你發展生產力,不解放思想是不行的。一個生產隊解放思想就要因地製宜,對一小塊地、一小塊水麵如何利用,都有解放思想的問題。從全國來講,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已經確定了,但反對的大有人在。我們會遇到阻礙,但阻礙一年、兩年慢慢會排除的。當然一兩天不行。政治路線確定以後要靠組織路線來保證。現在的問題就是要解決組織路線問題,就是組織問題,幹部問題,人的問題,就是接班人的問題。盡管有反對的人,政治路線是確立了的。沒有思想路線的基礎,不可能提出四個現代化來。搞四化,搞合資經營,過去帽子很大,什麼洋奴哲學,賣國主義,都可以扣。現在還有人說我們不搞階級鬥爭、不搞社會主義,隻搞資本主義。道理很簡單,我們是社會主義全民所有製,集體所有製,都是公有製。我們在座的房子、汽車都是公家的。有的人有兩間小房子,我們連小房子也沒有。將來如果有錢,可以買房子,分期付款。過去蘇聯斯大林時期就搞過。我們是公有製,人民收入增加了,這沒有危險。關鍵是發展生產力,人民增加收入,這樣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否則講過來講過去窮得很,有什麼優越性。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問題不是我提出來的。關於檢驗真理標準和“兩個凡是”的爭論,是在《光明日報》登的,開始我沒注意。後來越爭論越大,引起了我的興趣。解決了這個問題,實現四個現代化,才有真正的思想基礎。這個問題意義太大了。現在反對的還大有人在,反對我們的人不管從左的、右的,都是“四人幫”的思想體係。他們那些東西公開拿不出來,就打著擁護毛主席的旗幟,說我們反對毛主席。他們反對我們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這恰好證明,我們確定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是很重要的。這兩個問題解決了,但組織路線還是個大問題。這個問題擺在我們麵前,我們這些老家夥時要解決,不解決,我們不放心。組織路線是一係列問題。包括幹部組成不合理,專業人員少,懂行的少,需要的方麵沒人幹。大中小學的教員需要增加200萬人,現在有些人不願意考師範,不願意當教員。管理服務行業也需要增加200萬人,科研人員500萬也不夠。現在我們共有1700萬幹部,科技人員少。大廠都要搞科研機構,還有專門的科研機構,專業人員缺乏得很,這是組織建設必須解決的問題。要培養幹部、培養專業人員。現在人多嘛,工廠每個班人也多。人多的工廠,三班可以改四班。可以減少工作時間,不要大家堆在那裏不幹事,要組織學習,培養專業人員。幹部路線、機構臃腫,都是組織路線問題。要建立集體辦公製度,許多問題很快就可以解決了,可以避免官僚主義,一個文件圈來圈去幹什麼。標準是頂著幹八小時工作的。

還要注意組織建設中的一些製度的規定。更大的問題擺在我們麵前是誰接班的問題。讓反對我們的人接班,這樣不變才怪呢,當然經過教育是可以變好的。現在老同誌還在,不管怎樣麵貌是清楚了,當然個別人不能說,但基本看清了。現在選接班人,要從四十歲左右、五十歲左右的人中選。標準好多條,主要是兩條,一是擁護三中全會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一是搞黨性不搞派性。黨性問題很重要,過去踢開黨委鬧革命,現在黨說話不靈了。還可以有其它條,但主要是這兩條。新的政治機構一定要精幹。不搞榮譽職務,可以搞顧問,要頂著幹八小時。其實,那些六四、六五年的大學畢業生,也就是四十歲左右。文化大革命中都參加派了,有保字號,也有革字號的,以後又轉變了,現在看人要看轉變、真正把那些表現好的同誌用起來,培養幾年,親自看他成長,選不準還可以換嘛!這是百年大計,是基本建設。前一段落實政策、把老同誌請回來也是必須做的。現在擺在我們老幹部麵前,最大的責任是選好接班人,要選得好。這件事情不做,葉帥講了,見不了馬克思。這是根本性問題。

我就準備幹到八五年,那時八十歲了。腦子不清楚了,使自己少犯錯誤,人要有自知之明,還是自己早點退出政治舞台的好。這是自然規律,誰也違背不了,頭腦就是不管用,性格也不同了。現在,盡管有人反對,但全黨全國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已經確立了。可是組織路線還沒解決,包括一些製度,這不是一次會議能夠解決的。把組織路線解決好了,才能保證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的順利貫徹執行。這是最大的問題,你們提出的那些問題,我看兩年可以解決。盡管皮還是要扯的。因為方針定了,這也是解放思想的問題。我回去以後要提這個問題。請在座的各位同誌研究一下,現在完全解決決不可能,可以解決一兩個問題。現在你們可以做的是,下邊各企業,都要注意選好接班人,選好第二、三、四把手。接班人的條件。一是擁護三中全會政治路線、思想路線;二是搞黨性不搞派性;再加上第三條,能堅持八小時工作。一定要抓緊培養。這些話都是老話,我一路上講這個問題,確實是帶根本性的問題。總之,不要太天真了,認為三中全會、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以後,天下太平了,沒那回事。要注意一下思潮。一是組織上選好接班人,一是政治路線、思想路線要繼續進行教育。對一些人要作好轉化工作,有些人還是老框框。三中全會以後,接著是自衛反擊戰,三中全會精神沒有很好地貫徹,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問題沒有很好討論,因此,必須加強政治思想路線方麵的教育。階級鬥爭問題不是不提,《政府工作報告》中不是講了嗎?但政治運動要慎重,一個運動下來,幾年恢複不起來,成災呀!為什麼說安定團結呢?團結大家理解,沒有安定的條件不行。培養接班人的問題要提高到自覺的高度。我就頂不了八小時,政治局的班子也太老了。

會議結束時,鄧小平站起身,最後說了一句話:“有人寫信說天津總是在中下遊擺動,當然,這裏是重災區,你們更要努力。”

當天,鄧小平回到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