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桂園樓上的燈光還亮著。深圳的許多幹部群眾還站在賓館外,遠遠地望著那扇窗前的燈光。他們在想,鄧小平此刻在做什麼?是在處理國家事務,還是已經休息?深圳,在他心中是怎樣的一個印象?
局外人也許很難理解此刻深圳人的心情。因為明天,鄧小平將要去蛇口,據說隨後要去珠海,然後經過廣州回北京。在深圳的這兩天時間裏,他看了不少地方,但每到一個地方,都是隻看不說,如果他對深圳一句話也沒說,如果幾年來深圳人一切“大膽的嚐試”都得不到肯定,結果將如何?深圳人都期待著鄧小平能對深圳有個“說法”,但直到第二天離開,鄧小平一直沒有打破這個“沉默”。
1月26日上午8時30分,當汽車的發動機聲響起,鄧小平乘坐的小轎車緩緩滑過桂園的林蔭道駛向蛇口時,鄧小平也許不會想到,他此時留給深圳人的是一串沉重的問號……
1個小時後,車到蛇口,鄧小平一行來到瀕臨深圳灣海濱的招商局蛇口工業區。這裏是香港招商局主辦的一個新興工業城,隻有4年多的曆史。寬闊的道路,綠樹成行,現代化的標準廠房,鱗次櫛比。已建成的47個獨資和合資企業,已有30個開工生產。
在工業區辦公大樓七樓會議室,工業區董事長、總指揮袁庚向鄧小平彙報蛇口工業區的建設情況,他說,1979年,蛇口是一片荒灘,路麵坑坑窪窪,連廁所和洗臉水都沒有,如今道路四通八達,廠房林立,一個現代化工業區已初具規模。然而建成這樣一個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工業區,共花去人民幣1億5千萬元。但卻沒用國家投資一分錢,完全靠自己籌資或貸款解決問題。可見中央的改革開放政策在蛇口確實發揮了巨大威力。
袁庚談到這裏,覺得鄧小平年事已高,聽彙報時間不宜過長,便說:“再談5分鍾結束彙報。”
鄧小平說:“沒關係。”
袁庚又繼續講了20多分鍾。他說,這幾年蛇口工業區冒了點風險,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如人事勞動製度實行了招聘製和合同製,工業區領導班子實行民主選舉和企業經理聘用製。除此之外還實行了工資、住房和體製等方麵的改革。他說,工業區有很大的自主權,辦事不需左請示右請示,看準了就可以拍板定案。想當廠長、經理的人也沒有什麼後門可走,全部實行招聘製,靠本事吃飯,靠群眾民主選舉產生。說著,袁庚把36歲自學成才的工業區黨委副書記喬勝利介紹給鄧小平。鄧小平高興地要喬勝利坐到他身旁,問他的學曆、年齡、工資收和生活等情況。他說,現代化沒有年輕人不行,要鼓勵年輕人挑起重擔,多幹工作。
聽完彙報,鄧小平走到窗前,指著一派繁忙景象的蛇口港碼頭,問袁庚:碼頭是什麼時候建成的?能停多少噸位的船?袁庚一一作了回答。鄧小平稱讚道:“你們搞了個港口,很好。”
接著,鄧小平參觀了蛇口工業區的一家中外合資企業華益鋁材廠。在軋製鋁薄板的機器前,廠長指著一批包裝好的產品說,這是準備發運美國的鋁薄板。鄧小平聽了,走上前去,仔細地看了看木箱上的英文字,又拿起自動衝床剛衝壓出來的圓片稱讚說:“很薄,很光。”
結束鋁材廠的視察,鄧小平一行登上微波山,從山頂俯瞰整個蛇口工業區,他還向企業負責人了解了資金和設備引進、產品銷路、職工收入和人才培訓等情況。
10時30分,袁庚請鄧小平到即將在春節期間開業的“海上世界”作客。這是一艘法國建造、戴高樂總統曾乘坐過、後來由中國遠洋總公司購進的退役客輪——明華輪改裝的海上遊樂中心。
登上九層高的明華輪,大家都有點累了,陪同人員勸鄧小平到“總統房”休息,可鄧小平的精神特別好,在女兒毛毛的陪同下,來到頂層甲板上。鄧小平一會望望蛇口工業區,一會轉身遠眺碧波蕩漾的深圳灣景色,一會兒又移眸伶仃洋海麵上的艘艘豪華快艇,臉上不時浮現出舒心的微笑。
在中午的午宴上,鄧小平特別高興,連飲下三杯茅台酒。應明華輪主人的請求,鄧小平揮毫題寫了“海上世界”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鄧小平離開“海上世界”時,自發而來歡送的人群熱烈鼓掌,並以深情的目光注視著鄧小平一行的車子朝蛇口港口駛去。
車上,梁湘問鄧小平:“您還有什麼指示?”
鄧小平說:“沒有什麼,就是綠化還不夠。”
梁湘回答說:“今後我們一定按您的指示,盡快把深圳綠化好。”
1月26日下午2時45分,鄧小平結束了對深圳的視察,乘坐海軍炮艇朝著珠海經濟特區駛去。
鄧小平滿意地離開了深圳。但是,這“滿意”是人們從他的笑臉上感覺到的。因為在深圳的這幾天裏,他自始至終沒有說多少話。
26日下午,鄧小平乘炮艇渡過伶仃洋到達珠海。住進了中山溫泉賓館。鄧小平要在這裏休息三天,然後再到珠海市去看看。
1月27日,鄧小平和家人正在賓館散步。忽然,聽到對麵的遊人向他高喊:“鄧伯伯好!”“小平同誌好!”“鄧爺爺好!”他馬上停了下來。走在最前麵的是廣州荔灣區寶盛沙地小學的吳慧明一家三口,見鄧小平停下來,他們都爭著告訴他:我們是廣州來的教師,是來旅遊的,鄧小平聽後高興地笑了。
稍後,鄧小平在參觀賓館的商場時,又一次與吳老師一家三口邂逅。這一次,吳老師8歲的女兒譚誌穎掙開媽媽的手,蹦蹦跳跳地跑到鄧小平跟前,立正、鞠躬,然後甜甜地叫道:“鄧爺爺好!”
鄧小平馬上彎下腰,和藹地與小姑娘交談起來,小姑娘告訴鄧爺爺:我是廣州荔灣少年宮學書法的學生,作品還拿到國外展出過,很想送幅字給鄧爺爺。鄧小平認真地問:“你寫什麼字呢?”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我祝您長壽,就寫“長壽”兩字好嗎?鄧小平聽後笑著連說:“好,好,好!接著又彎腰去親吻了另一位老師那個隻有3歲的小男孩,才向他們揮手道別。
溫泉賓館背靠羅三妹山。28日上午9時,鄧小平到山上散步,一直登上山頂,下山時,道路崎嶇不平,警衛人員建議原路返回,鄧小平斬釘截鐵地說:“我從來不走回頭路。”說完繼續向前走去。
隨後,他在賓館會見了港澳知名人士霍英東、馬萬祺和澳門南光公司總經理柯正平等人。
鄧小平說:“辦特區是我倡議的,不曉得成功不成功?”
霍英東說:“這政策是對頭的。”
鄧小平說:“看來路子走對了。”
29日上午,珠海市委書記吳健民和市委的幾位負責人如約來到中山溫泉賓館,接鄧小平到珠海市參觀。
途中,鄧小平一邊觀看市容,一邊聽取市委負責人的工作彙報。吳健民知道鄧小平的耳朵有點背,所以一直是靠在他耳邊向他介紹情況。鄧小平極少插話,隻是仔細地聽著。
當吳健民談到珠海經濟特區創辦5年間引進的投資項目時,鄧小平問:“為什麼在特區的項目那麼少?”
“因為特區的範圍劃得小,才15平方公裏多一點,特區投資環境的條件,在建設中隻能逐步完善。開始引進的項目,多放在各個公社中去了。”
“嗯……”鄧小平聽後,仿佛在思索著什麼。但他沒有發表意見。
車子很快就駛進了拱北,先後經過了拱北工業區、通澳門的口岸、珠海度假村、九洲港口、直升飛機場和南山工業區。鄧小平雖然沒有下車,但在車上看得很仔細,很認真,有時還向坐在他身邊的吳健民了解有關情況。一路上,鄧小平看到的是縱橫交錯的大道,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廠房,川流不息的車輛,看到這些,鄧小平欣慰地笑了。他對珠海的規劃格局表示滿意。
不一會兒,車子開到了香洲毛紡廠。年輕的廠長黃國明是珠海人,改革的洪流把他從一名普通的漁家子弟推到了中國第一批補償貿易型中外合資企業的經營者崗位上。1978年冬,香洲毛紡廠正式簽訂了中外合作辦企業的合同。這是我國步入改革開放曆程後第一批中外合資辦企業的合同。這個廠從基建到投產前後不到一年。
鄧小平參觀了該廠的洗毛、混合、梳毛、走錠、紡紗、合股、成件、包裝各個工序。
“這些設備是哪裏的?”鄧小平看得十分認真,邊看邊向黃國明提問。黃國明按每個工序的運作作了簡要的介紹。
“是從西德、瑞士、日本引進的。”
“原料是哪裏的?”
“是從澳大利亞進口的。”
“產品銷往哪裏?”
“全部出口。我們是一家‘三來一補’的企業。”
“三來一補”,這是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後,出現在工業經濟辭典中的一個新名詞。盡管這是一種比較低層次的吸引和利用外資的經營模式,但對工業基礎幾乎是一窮二白的珠海經濟特區而言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由“三來一補”創造原始積累的財富,繼而向自主經營的外向型企業方向發展,香洲毛紡廠“借雞生蛋”,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成為由中方獨立經營的外向型企業。
在香洲毛紡廠看了20分鍾之後,鄧小平一行乘車來到了獅山電子廠。這是一家珠海市自行設計、生產收錄機、音響的替代進口型企業。見前來接待他的廠長李振是個年輕人,鄧小平高興地同他握手。
接著,李振向鄧小平彙報了建廠的情況,他帶著鄧小平沿著整條作業線,一邊走,一邊看,一邊作詳細的介紹。珠海工業從幾乎是一片空白起步,在這麼短時間裏就能生產出自己設計的收錄機、音響等電子產品,這畢竟是一個可喜的變化。
在參觀過程中,電子廠的副總工程師王兆全介紹了目前國外對電腦軟件的生產如何重視、如何供不應求,而我們中國人多,市場大,隻要大膽引進樣機,然後加以學習、消化、創新,完全可以做到大量生產電腦軟件,滿足國內需要,還可以出口,作為一種智力輸出。對此,鄧小平點頭讚同。他說:“搞軟件生產,咱們中國有這個條件。”
臨走前,鄧小平興致勃勃地觀看了電子廠的產品展出櫥櫃,認真地聽著介紹,然後他打量著這位年輕的廠長,問:“你是哪個學校出來的?”
“我是自己學習的。”李振回答說。
鄧小平顯然沒有聽清楚,側耳問身邊的人。女兒毛毛說:“他是自學的。”
鄧小平笑著說:“是自學成才的啊。好!”
這時,吳健民插話說:“我們大膽使用這批年青的幹部。”
鄧小平問李振:“你多大年紀了?”當這位廠長回答28歲時,鄧小平連聲說道:“好!好!年輕人管理工廠好,年輕人辦事好!”
10時左右,鄧小平到剛剛落成的珠海賓館休息,賓館總經理張倩玲領著鄧小平一行參觀了賓館,鄧小平說:“這裏發展旅遊的條件比深圳好。”
中午,鄧小平在珠海賓館用午餐。席間,吳健民對鄧小平說:“中國舉辦特區,同時充分利用港澳,是難以分開的一個統一的問題。深圳和珠海,感受尤深。這也許算是中國的特色。”鄧小平微笑著點點頭。突然,他問吳健民是不是大學生。吳健民回答說,我沒有上過大學,1956年8月至1957年12月,我曾到中央高級黨校學習,與卓琳同誌是同一期的同學,我年紀大了,已決定退下來。鄧小平聽後略轉過頭,用慈祥會意的目光望著吳健民,點了點頭。
按照接待方案,考慮鄧小平第一次到珠海來,機會難得,希望他能給珠海題詞,總經理張倩玲特意準備好桌子和筆墨紙硯,擺在鄧小平用餐後的休息室裏。
當鄧小平用完餐,稍事休息後,張倩玲走過來,懷著企盼的心情對鄧小平說道:“請您給題詞留念,好嗎?”心情愉悅的鄧小平欣然接受,在人們的簇擁下,站起身來往桌子方向走去,他拿起筆蘸了蘸墨汁問道:“寫什麼呢?”隻見他沉思片刻,興致勃勃地揮筆題下了令珠海人民永遠難忘的7個大字“珠海經濟特區好”。
這是他到廣東後首次題詞讚揚特區。這不由又一次使人們聯想到:他在深圳為什麼既不明確表態,又不揮筆題詞呢?深圳人的心情當然更為複雜。當深圳人得知鄧小平為珠海題的消息後,才恍然大悟。是啊,深圳這幾年究竟怎麼樣?外麵的爭議一直不斷。能不能也請他給深圳題個詞,打個“分”,看“及格”“不及格”?於是,深圳市領導經過商量,決定委派市接待處處長張榮趕往廣州,請鄧小平題詞。
1月29日下午,鄧小平乘車離開珠海前往廣州,路經順德時,鄧小平下車參觀。在清暉園,順德縣委書記歐廣源向鄧小平簡要彙報了三中全會以來順德市發展商品經濟的情況,他說,順德人養魚、種蔗、種花,發展商品生產,正逐步富裕起來。
在聽取彙報時,鄧小平插話說:“塘魚產量高,值錢,各種糠皮可以喂,我在泰國看到很便宜。”“日本人一個人有100斤魚,所以體質好。”“山和水能解決大問題,我們的山利用的還可以,水不行。”
到達廣州後,鄧小平下榻廣州珠島賓館。
此時,鄧小平還不知道,深圳的同誌已趕到廣州,在等待他的題詞。
張榮1月29日接受任務,30日一早趕到廣州。他通過有關方麵將深圳人的請求向鄧小平彙報了。鄧小平說:回北京再題吧。
第二天是陰曆的大年二十九,深圳人還在焦急地盼望著……
梁湘對紛紛前來問訊的人們說:“這說明我們的工作離黨中央的要求還有距離,珠海題了,好,應當向別人學習,氣不能泄!”
1月31日,鄧小平參觀了白天鵝賓館,稱讚這是搞得較好、賺錢的大飯店。鄧小平在看了總統房後說,美國賓館的總統房比這裏的差得遠了。就那麼幾個房子,要900多美元。他問賓館的負責人:“這個多少錢?合美元是多少?”聽完報價,鄧小平說:“按這麼算,這裏的總統房值3000美元。”
在白天鵝賓館,霍英東請鄧小平吃西餐。服務員問鄧小平,喝什麼酒?茅台酒?鄧小平說,威士忌。到這裏就是喝洋酒。席間,鄧小平的外孫、外孫女在餐廳玩耍,高興地到處跑,鄧小平看著他們和藹地說,你們要精神文明,不要闖禍。
2月1日,時間已到了大年三十,人人都準備過年了。羊城的太陽分外明媚。花城的“花市”已經開了幾天了,到處花氣襲人。早飯後,鄧小平領著外孫在珠島賓館內的小花園散步。
鄧小平的女兒鄧楠看到遲遲不肯回去過年的張榮,想了想說:“那,就這樣吧,將他一軍,我們把紙、筆都準備好了,他一回來,我就同他說。”
鄧小平散步回來,看見桌上擺著紙、筆,連墨都研好了,便問:“啥子事?”
鄧楠把張榮介紹給他:“這是深圳來的張榮同誌。”
鄧小平笑笑說:“認識,認識。還沒回去過年?”
鄧楠說:“你沒給題詞,人家哪有心思過年。”
鄧小平聽後笑了笑說:“這麼嚴重,還要等著過年?”
於是在沙發上坐下來,問道:“你們說,寫什麼好呢?”
張榮趕忙遞上幾個準備好的字條:有“深圳特區好”,“總結成績和經驗,把深圳經濟特區辦得更好”等,鄧小平拿起字條念了一下,隨手擱到一邊。然後拿起筆,在硯中蘸上墨,幾無思索就俯下身去,在紙上一字一字地題寫:
“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鄧小平。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六日。”
題詞剛寫完,墨跡還未幹透,張榮已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和喜悅,趕忙上前將題詞折疊起來,匆匆走出一號院。他完全忘記了和鄧小平及其家人道別的禮節。
大年三十中午時分,電話鈴聲急響——廣州長途!一直守候在電話旁的副市長鄒爾康拿起話筒。
“題了!副市長,題了!”話筒中是張榮激動的聲音。
“題了些什麼?喂,你說慢點!”鄒爾康說。
張榮說:“好,比我們想象得要好得多。”他題的是:“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鄧小平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六日。”
值得說明的是,細心的鄧小平在落款時,沒有落在廣州下筆時的時間,而是把時間稍稍提前了一點,落的是他離開深圳的日子。也就是說,他對深圳的結論是在實地考察時就形成了的。也許,當他踏上深圳土地的第一分鍾,就已經在考慮如何評價深圳了。但是,他不說,在心中反複醞釀,最後才一下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