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熟慮,不露聲色,而作出的決定往往出乎常人的預料。這,就是鄧小平!

1984年春節,淩晨。當歡樂的第一枚爆竹呼嘯著在深圳的夜空中炸響時。全城立刻沉浸在一片喜慶和歡樂之中。杜鵑開得格外火紅,金桔黃得格外耀眼。許多人見麵的第一句話,竟不是“拜年”、“恭喜”,而是興奮地說:“題了,他題了!”

這個春節,有了鄧小平這份厚重的禮物,深圳人過得何等快樂,何等踏實,何等充滿喜悅啊!

2月7日,鄧小平在王震的陪同下,從廣州乘專列來到了廈門。這一天,是農曆的大年初六,人們還沉浸在歡樂的新春佳節的氣氛之中。

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項南、福州軍區司令員江擁輝、福建省省長胡平、中共廈門市委書記陸自奮、廈門市市長鄒爾均等省市黨政軍領導到車站迎接。鄧小平一行下榻在廈門賓館5號樓。

廈門有“海上花園”之稱。廈門春暖花開、陽光明媚,木棉、玫瑰、茶花、薔薇爭芳鬥豔。鷺島一派生機。

8日上午,鄧小平和王震在省市有關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已建成投產的東渡港五萬噸位碼頭1號泊位。鄧小平身著銀灰色中山裝,神采奕奕,邁著穩健的步伐朝駁岸走去,他關心地詢問工程負責人:“工程進展好嗎?”

工程負責人答道:“首期4個泊位已經建成,現在正抓緊儲運倉庫和港區道路建設。”

“好!好!”鄧小平連聲說道。

接著,他又了解了泊位的堆場建設情況,當他聽說1號泊位已由雜貨碼頭改為集裝箱碼頭時,讚許地說:“要得,這一步有遠見嘛。”

工人們正在安裝集裝箱裝卸橋吊。鄧小平幾次手搭涼棚仰首觀看,頻頻揮手向工人們致意。當他向2號、3號泊位走去時,看到數台10噸級龍門一字排開,他微笑著對身旁的有關領導說:“就是要按現代化港口標準來建設。”當他得知這樣規模的岸式雜貨碼頭當時是國內最大時,臉上露出喜悅的神情,他對前來陪同的有關負責人說:“發展經濟特區,一定要基礎設施先行。”

當鄧小平同港區的同誌們揮手道別時,深情地望了望東渡港區,囑咐大家:“形勢很好呀,希望你們紮實幹,幹得更好些。”

離開東渡港,鄧小平登上了“鷺江”號遊艇,項南坐在他身邊。鄧小平一邊遊覽海上風光,一邊聽取項南彙報工作。

項南把一張廈門市區圖在鄧小平的麵前攤開,指著地圖對鄧小平說,小平同誌,廈門特區現在實際上隻有25平方公裏,應當擴大到全島。

“為什麼?”鄧小平問。

項南回答說:“25平方公裏麵積實在太小了,太束縛手腳了,即使很快全部建成也沒有多大意思。”

鄧小平一邊聽彙報一邊看著地圖,聽項南彙報到這裏,他扭頭看了看身邊的王震,問道:“你說行不行?”

王震說:“我完全同意。”

鄧小平肯定地說:“我看可以,這沒得啥子問題嘛。”

在場的省市負責人聽了這番話,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接著,項南又說,廈門島四麵是海,是天然的隔離帶。廈門全島建成特區,這對開展對台工作也有利。廈門離金門最近的距離隻有1000多米,一開放,再搞一個落地簽證,“三通”不通也通了。所以廈門工作做好了,對將來祖國統一也有利。

聽到這裏,鄧小平讚許地點著頭說:“對了,就是應該這樣考慮問題嘛。”

項南又說:“現在台胞到大陸,都不是直來直去,而要從香港或日本繞道來,這太麻煩了。如果把廈門特區變成自由港,這對海峽兩岸人民的交往會起很大的促進作用。”

王震插話說:“應該考慮這個問題。”

鄧小平說:“可以考慮,”並關切地問:“自由港實行哪些政策?”

項南回答說,可以參考香港的做法,一是貨物自由進出,二是人員自由往來,三是貨幣自由兌換。

鄧小平聽後,靜靜地抽著煙,望著窗外的大海,仔細地思考了一會兒,說,前兩條還可以,可後一條不容易,但沒關係,在這個問題沒解決之前,可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在遊艇上,項南建議把正在建設的廈門機場改稱廈門國際機場。項南說,建廈門機場就是為了飛新加坡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將來還可以飛台灣,叫國際機場有利於對外開放。

鄧小平對項南的考慮極表讚同地說:“就是應當飛出去嘛!就用國際機場這個名字。”

遊艇環鼓浪嶼一周後,鄧小平一行登上了鼓浪嶼碼頭。時值春節,鼓浪嶼和廈門島一樣喜氣洋洋,鼓浪嶼碼頭遊人如織。

忽然,鼓浪嶼從未有過地歡騰起來了。擁擠的人群自然而然地騰出一條路。舉國上下無人不識的小平同誌出現在人們麵前,群眾歡呼著,用勁地鼓掌,人們爭先恐後地奔走相告,用敬佩的目光注視著眼前這位給他們帶來好日子的慈祥的老人。

鄧小平一路走也一路鼓掌,不時向人們揮手致意。不少人向他伸出手,他微笑著一一握手。當鄧小平笑容可掬地來到一群小朋友身旁時,一個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向他傳來問候:“鄧爺爺好!”鄧小平慈愛地走上前去摸摸他們的頭,拉拉他們的手,拍拍他們的小臉蛋。

在音樂廳路口,一位婦女抱著一個小男孩兒站在那裏,鄧小平停下來,伸手摸摸小孩的臉腮,抱過小孩,在他臉上親了親。80高齡的鄧小平用這些無言的舉動對祖國的花朵、對特區未來的建設者們表達了無限的深情。

隨後,鄧小平緩步登上了日光岩,領略鼓浪嶼的自然風光。他情不自禁地對隨行人員說,這裏風景好,我們合影留念吧。

接著,鄧小平接見了鼓浪嶼好八連和廈門水警區官兵代表,並分別和他們合影留念。

2月9日上午,鄧小平到廈門大學視察。廈大的校、係、部門的負責人、著名教授、先進工作者和學生代表200多人懷著激動喜悅的心情,早早地彙集在建南大禮堂。9時左右,鄧小平乘坐的中巴駛入廈大的校園,師生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鄧小平的到來,廈大的幾位負責人迎上前去,鄧小平親切地同他們一邊握手一邊說:“同誌們好!”並在師生的簇擁下走到禮堂前,同他們合影留念。其他沒有參加會見的學生們聞訊也趕來了,鄧小平頻頻向他們招手致意,並連連說:“同學們好!同學們好!”學生們興奮得直鼓掌。

懷著對這座著名海濱學府的美好印象,鄧小平又匆匆地前往正在建設中的湖裏工業區。

來到湖裏工業區的建設工地,舉目望去,除了特區管委會辦公綜合樓外,區內的建築物隻有一座印華地磚廠的廠房和兩座通用廠房,印華地磚廠也未正式投產。

當時的廈門市市長鄒爾均後來回憶說:“中央是1980年批準辦特區的,但湖裏到1981年還是一片荒地,沒有動工。那時我們心裏很著急。因為深圳、珠海進展都很快,而我們還在同土打交道,解決基礎設施問題。”

市委書記陸自奮也說:“廈門真正地動起來,是在1982年以後,這樣在時間上差距就比較大。小平同誌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到了廈門。”

在這裏,鄧小平明顯地看到了廈門特區與深圳特區的距離。在特區管委會接待室,鄧小平站在廈門特區遠景規劃模型旁邊,一邊認真聽取廈門市長兼特區管委會主任鄒爾均關於廈門特區建設情況的彙報和講解,一邊陷入了沉思。廈門是我國天然良港和東南門戶,與台灣隔海相望,與金門近在咫尺,具有獨特的區位和人文優勢。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對發展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對發展海峽兩岸關係、促進祖國統一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廈門經濟特區必須上得快一些,應當辦得好一些。鄒爾均回憶說,小平同誌1984年來的時候,我向他彙報說,我們比較慢,我們現在才抓這些事情。他說講了一句話,對頭。接著,鄒爾均又說到,當時最苦惱的就是兩個問題。一是特區太小,隻有25平方公裏,一眼就望穿了,要求擴大到全島;二是在經濟特區方麵,賦予自由港政策。當時小平同誌我向他彙報時,他點頭微笑不答複。後來,他告訴我一句話,就是你的要求,我轉告第一線的領導同誌,讓他們去作決定。當鄒爾均市長拿出筆墨請小平同誌題詞時,他欣然應允,在鋪開的宣紙上滿懷深情地寫下了“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題詞。

當天,鄧小平還視察了廈門國際機場和陳嘉庚先生生前傾資創辦的集美學村。

在集美學村,鄧小平懷著對被毛澤東同誌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的敬意,先後參觀了集美鼇園、陳嘉庚故居和歸來園,並在歸來堂聽取集美校委會負責人關於集美學村發展過程和今後規劃的彙報。鄧小平讚揚廣大華僑支持祖國四化建設的愛國愛鄉精神,並指示有關領導要進一步貫徹好任務政策。

在廈門的幾天裏,鄧小平每天都外出視察。沒有外出時,就在下榻的賓館接見黨政軍領導幹部、民主黨派代表、台胞代表、華僑人士和港澳人士。

2月10日,鄧小平一行結束視察工作,將要離開廈門。臨走之前的計劃是在廈門種下幾棵樹。

想不到前一天還是陽光燦爛,當天一大早雨卻沙沙地下個不停。省、市負責人建議取消這一活動。可鄧小平——這位全民義務植樹的倡導者卻堅定地說:“下這點小雨怕什麼,上山吧!”

大約10點來鍾,鄧小平和王震乘車來到萬石植物園。他們一下車,就冒著綿綿細雨,踩著泥濘的草地,步入植樹區,掄起鐵鍬幹了起來。鄧小平種下了一棵大葉樟,項南說這是一種千年樹、南國佳木。王震則選擇了一棵南洋杉,他說這也是一種千年樹,也是南國佳木。不多久,鄧小平、王震和省市負責人一共種了12棵樟樹和南洋杉。

臨近中午,雨又沙沙地下了起來,鄧小平望著灰蒙蒙的天空說,這棵樹這一下保活了。種完了樹,鄧小平的鞋子還沾著泥巴,就同王震等人一起,直接到火車站,登上了北去的專列。

2月11日,鄧小平到達上海觀察。2月15日,9時30分,一輛乳白色的麵包車徐徐駛進寶山賓館。鄧小平在王震、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陳國棟、第二書記胡立教等負責人的陪同下,健步走下車來。冶金部副部長、寶鋼工程總指揮黎明以及寶鋼總廠的領導迎上前去。鄧小平同他們一一握手。

在休息室裏,黎明首先向鄧小平彙報了寶鋼一期工程的進展情況,同時,簡要彙報了寶鋼二期工程前期準備的情況,他說,已做了大量工作,需要抓緊時間盡快決策。

這時,陳國棟插話說:“看來寶鋼二期非上不可。”

“寶鋼二期上是肯定要上,問題是什麼時候上。”鄧小平說。

接著,鄧小平向在座的寶鋼工程指揮部和寶鋼總廠的主要負責人詳細詢問了如果決定立即上寶鋼二期工程,哪一年可以幹完?1984年、1985年兩年行不行,每年要多少投資,投資高峰在哪一年?

寶鋼的同誌一一作了回答。

聽了寶鋼同誌的彙報,鄧小平心裏有底了。他說,原來國家計委考慮寶鋼二期工程在“七五”期間上,如果1985年隻要2億元,還要以上得快一些,不要耽誤時間。

王震也接著說:“對,還是要爭取時間。”

鄧小平在詳細聽取了寶鋼同誌的彙報後,十分高興地為寶鋼集團親筆題詞:“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並和寶鋼工程指揮部、寶鋼總廠的主要領導幹部及勞動模範代表合影留念。

隨後,鄧小平在黎明等人的陪同下興致盎然地驅車巡視了寶鋼縱橫13平方公裏的廠區。在延伸到江中1600米的寶鋼主原料碼頭上,鄧小平眺望著滾滾東流的浩翰江水,關切地詢問了碼頭水深、航道疏浚,以及能停泊幾萬噸級的貨輪等情況,並饒有興致地觀看了卸船機的高效率工作。鄧小平邊看邊與陪同的寶鋼領導同誌交談說:“我們要把日本的技術都學過來。”

在高爐工地,鄧小平詳細詢問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爐是多少立方米?在哪個國家?他還關切地詢問在場施工的職工是哪個省市,哪個建築公司的。當聽說承建高爐的是冶金部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許多職工是四川人時,鄧小平慈祥地笑了,並親切地說,是我們家鄉的,同誌們辛苦了。鄧小平親切的鄉音博得了工人們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他還頻頻招手向廣大建設者們致意。

在寶鋼自備電廠視察時,鄧小平登上了12米高的中央控製室,通過電視屏幕圖像觀看了兩台35萬千瓦發電機組的運轉情況。他詢問這兩台機組發的電,寶鋼自身夠不夠用。當他了解到電廠年發電量是49億度,寶鋼每年自用隻需36億度,多餘的電都輸入華東電網時,他非常滿意地點了點頭。

在觀看電子計算機自動控製的儀表時,鄧小平詢問正在操作電子計算機的職工是什麼文化程度,陪同的電廠廠長當場介紹了幾位上崗操作的同誌都是大專畢業時,鄧小平微笑著說,掌握電子計算機的應該是大學生。

鄧小平一行還參觀了微電子技術及其應用彙報展覽。在參觀時,曾在上海市少年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中獲一等獎的初中學生李勁和小學生叢霖,用自己編製的程序,在電子計算機上為鄧小平、王震等表演了機器人唱歌、眨眼睛、下棋。鄧小平問了兩個孩子的年齡,對在場的上海市幹部說,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

16日上午,鄧小平親切會見了探索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的上海交通大學的主要領導幹部和部分教授。

回到北京後,2月24日,鄧小平同幾位中央負責同誌談話說:“最近,我專門到廣東、福建,跑了三個經濟特區,有了點感性認識。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的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對於深圳,鄧小平的印象是“一片興旺發達。深圳的建設速度相當快,蓋房子幾天就是一層,一幢大樓沒有多少天就蓋起來了。那裏的施工隊伍還是內地去的,效率高的一個原因是搞了承包製,賞罰分明。深圳的蛇口工業區更快,原因是給了他們一點權力。500萬美元以下的開支可以自己作主。他們的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鄧小平說,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開放的窗口。

在鄧小平的倡議下,3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會議根據鄧小平的建議,提出將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並實行某些自由港的政策。會議建議: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4個沿海港口城市。5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批轉這次座談會《紀要》的通知中強調:“鄧小平同誌2月24日關於對外開放和特區工作的重要談話,以及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就此提出的貫徹落實的意見,是發揮沿海大中港口城市的優勢,開創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的新局麵,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步驟;是關係到爭取時間,較快地克服經濟、技術和管理落後的狀況,實現黨的十二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的一項大政策。”

鄧小平的這次特區之行,對特區的建設和發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5月31日,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關於海南行政區建置的決定》,決定設立海南行政區,海南經濟特區的籌建工作也開始了;

6月9日,國務院宣布,批準深圳赤灣碼頭正式對外開放;

7月4日,國務院宣布,批準將珠海市灣仔碼頭辟為向澳門開放的客運口岸;

11月2日,國務院宣布,將沙頭角辟為深圳經濟特區口岸;

11月29日,國務院批準將汕頭特區的麵積調整為526平方公裏;

1985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開辟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為沿海經濟開放區。繼而又開辟了遼東半島、膠東半島沿海經濟開放區。

6月29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了廈門特區製定的擴大特區的實施方案。要求廈門特區應建設為“以工業為主,兼營旅遊、商業、房地產的綜合性、外向型的經濟特區”,並逐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凡世界上通用的自由港政策及其管理體製機構以及措施,均可供廈門經濟特區借鑒或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