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1988年:第一次在上海過春節。鄧小平在關於加快沿海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報告上批示:“完全讚成。特別是放膽的幹,加速步伐,千萬不要貽誤時機。”這一年,他去了浙江,談得最多的是寧波的對外開放;他去了上海,第一次在上海過春節,帶給上海的是新的騰飛。他視察了高能物理研究所,大聲疾呼:中國必須在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1988年1月29日,鄧小平來到了杭州。
5年前,他曾在這裏和浙江省的領導同誌談“翻兩番”的問題,5年後的今天,他要親眼看一看浙江發生了哪些變化,“翻兩番”的目標到底能不能實現。
鄧小平一行下榻在西子湖畔的汪莊。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薛駒、省長沈祖倫陪同鄧小平到達住地之後,鄧小平隨即問起浙江的發展情況。
薛駒彙報說,過去的5年中,浙江的工農業總產值增長了一倍多,城鄉人民的收入水平也翻了一番多。
鄧小平聽後非常高興,他說,5年之間,一個浙江變成三個浙江。
“我們浙江經濟的發展首先得益於鄉鎮企業的大發展,在全省的工業產值中,鄉鎮企業已經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薛駒繼續說。
鄧小平接過話頭說,這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是農民自己的創造。他進一步說,鄉鎮企業很重要,要進一步發展和提高。
當薛駒彙報到浙江的商品市場、農貿市場發展得很快,這也是農民和基層幹部的創造時,鄧小平肯定地說,把市場當作一種手段,也可以搞社會主義經濟嘛!
在隨後的談話中,鄧小平對寧波的對外開放十分關心。他問到寧波北侖港的建設情況,問到包玉剛先生投資辦寧波大學的情況,還問到包玉剛先生投資辦鋼廠的進展情況。
寧波是浙江省的沿海城市,在曆史上也曾是我國最為發達的港口城市之一,商品經濟和現代工業起步較早。在上海成為全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後,許多寧波工商界人士又從寧波轉到了上海發展,後來又從上海轉到海外繼續發展。經過近百年的艱苦創業,逐步形成了一個有強大經濟實力和管理人才隊伍的海外寧波幫,分散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人數約30萬人左右,其中有許多是工商巨頭、文化教育科技名人和社團領袖。1984年香港10家首富中就有4家是寧波籍人士。針對寧波在海外的知名人士多的情況,鄧小平在與中央負責同誌談話和會見海外寧波籍頭麵人物時,多次指示,要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
1984年8月1日,鄧小平在北戴河與中央負責同誌談話說:“寧波的民用機場要解決,附近的軍用機場可以拿出來,交地方使用;要派盧緒章(原外經貿部副部長)去寧波,幫助那裏搞對外開放,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兩個多月後,經國務院批準,設立了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同年,寧波還被國務院列為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1985年1月4日,鄧小平在與穀牧的談話中說,關於寧波的對外開放工作,先解決寧波的機場問題。軍民合用。“辦寧波大學包玉剛願意出錢,這是一件好事,我答應給題校名。你們應該督促有關方麵把這件事辦好。”此後不久,鄧小平在與三位中央主要負責同誌的談話中,著重談了寧波方麵與外資合作的情況。鄧小平還熱情支持包玉剛先生利用寧波港的優勢,與外商合資在北侖港區建設大型鋼廠,發展重化工業的倡議。鄧小平說:“包玉剛先生說,寧波可以進25萬噸的輪船,是個少有的理想港口,25萬噸輪船運輸成本可以降低30%。所以發展金三角,如果把上海、寧波連起來,就可以解決上海的許多問題。”“凡是搞這類投資的人,我們都要使他們有利可圖”。“如果有風險,國家要與投資者分擔”。也就在這一年,國務院正式把北侖港確定為全國建設的4個國際中轉港之一。
鄧小平率先垂範,親自和寧波幫的頭麵人物交朋友,時常會見寧波籍知名人士,親自做海外寧波幫上層人士的工作。鄧小平關於把全世界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的指示,在海外寧波幫中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香港的包玉剛、邵逸夫、陳廷樺,在日本的孫中利,在美國的應行久,在台灣的應昌期等海外寧波籍人士,都紛紛回到家鄉,探親訪友,捐資、投資,支援家鄉建設。
包玉剛先生就是鄧小平多次會見過的海外寧波幫的人士之一。
1981年7月6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包玉剛和他的父親包兆龍以及包氏環球航運集團一行;同年12月8日,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包玉剛和他的父親包兆龍;
1982年9月14日,鄧小平以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的身份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包玉剛;
1984年5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包玉剛;同年12月17日,包玉剛應邀來到北京。18日,他作為港澳101人代表團成員,前往北京機場迎接前來簽署《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19日,出席了聯合聲明簽字儀式。也就是在儀式結束時,包玉剛接到通知,鄧小平明天要單獨會見他。12月20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包玉剛。會見中,包玉剛告訴鄧小平說,他最近訪問了家鄉寧波,這是他40年之後首次回家鄉,並介紹了寧波的情況,順便提及向家鄉捐款5000萬人民幣,準備創辦一所寧波大學。
鄧小平聽後很高興說:“你很熱心啊!”對包玉剛為中國、為家鄉做了許多事情表示讚賞。包玉剛還以寧波家鄉人的身份邀請鄧小平去寧波,並表示他可以當“導遊”。鄧小平愉快地接受了邀請,說:“很想去寧波看看啊!”會見後,鄧小平還設午宴招待包玉剛和他的家屬。
1985年10月,鄧小平為包玉剛投資1000萬美元在北京建造的兆龍飯店題寫了店名,並親自出席兆龍飯店的剪彩儀式。
1986年4月19日,鄧小平會見包玉剛、王寬誠、霍英東、李兆基等;4月21日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並宴請包玉剛。
當薛駒說到包玉剛先生主張利用英國、德國幾家外國公司的投資來辦鋼廠時,鄧小平說,可以利用外資,要學會利用外國的資金和技術。二次大戰後,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都是利用外資發展起來的。人家來投資,隻要是好的、能帶動我們工業發展的,我們應該使他們得利多些,才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