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薛駒回憶這次談話時說,這次談話時間不長,但留給我的印象是深刻的。小平同誌時刻關心著全國包括浙江在內的經濟發展,時刻關心著改革開放在沿海城市包括寧波在內的落實和進展。他目光遠大,胸懷全局,總是從大局著眼來考慮如何開拓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同時,他又尊重實踐,崇尚務實,重視從實踐中出現的新事物和人民群眾的新創造中來研究和確定方針政策。特別是他深刻地總結了國際國內的曆史經驗,反複思考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等重大問題,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製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是他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指引我們不斷前進的指路明燈。
2月5日上午,鄧小平遊覽了西湖的三潭印月和花港觀魚。
2月10日,鄧小平離開杭州前往上海。這時的上海甲肝肆虐,很多人都不願去上海。鄧小平執意要去,顯然是有他的考慮的。
20世紀80年代,我國先後建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5個特區作為中國沿海開放帶的排頭兵,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根據當時國內外的條件決定的。因為這些地區容易受海外發達地區經濟的影響和產業的梯度轉移,起步快,陣痛小。同時,它們可以為全國的開放提供經驗和模式。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沿海地區發展戰略,成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支撐點。
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上海肩負著支持全國改革開放的重任,處於“後衛”的位置。上海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的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諸如經濟發展與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城市發展與城市基礎設施落後的矛盾、加快發展與傳統觀念以及和集權型管理體製之間的矛盾等等,使得上海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曾獨領風騷幾十年的地位趨於下降。20世紀80年代上海經濟發展的總體速度僅為74%,低於全國9%的國民生產增長總值速度。上海產品在外地市場的占有率從20世紀70年代的“三分天下有其一”,下降到80年代的17%。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上海市委、市政府為重振上海國際大都市的雄風,對上海發展的北上、南下、西擴、東進等多種方案進行了探索。北上是指往北部的寶山地區發展,南下和西擴指向鄰近江浙兩省的郊縣發展,東進即是跨越黃浦江,開發浦東。1984年,上海在製定《上海經濟發展戰略彙報提綱》和《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時,確定
了“東進”的基本構想。浦東瀕臨東海,背倚物阜人豐的長江三角洲及流域腹地,扼長江而連接中西部內陸,處於我國“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的交彙點,通江達海,具備得天獨厚的國際經貿區位優勢與國內輻射當量優勢。有識之士關於開發浦東的設想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然而由於曆史的原因,當黃浦江西岸已是國際著名大都會的時候,浦東除沿江部分地區外還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農村化地區。
到80年代後期,經濟特區在經曆了風風雨雨之後,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經驗,鄧小平開始把他的目光投向了上海。這是他整個實行開放大格局戰略的第二步。
1988年1月23日,鄧小平在一份關於加快沿海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報告上批示:“完全讚成。特別是放膽的幹,加速步伐,千萬不要貽誤時機。”
鄧小平認為,現在就是加速上海發展的時機,不能錯失了。他要到上海去,他這一去帶給上海的將是一個新的天地。
上海,這座既古老又煥發著朝氣的城市,同鄧小平有著不解的緣分。
1920年,鄧小平第一次踏上上海的土地,從這裏登上法國郵輪“盎特萊蓬”號,踏上了留法勤工儉學的旅途,也邁出了他成為革命家的第一步。
1927年,23歲的鄧小平隨中共中央機關從武漢遷到上海,開始做他後來稱之為“吊起腦袋幹革命”的“秘密工作”。在這裏,他被任命為中共中央秘書長。為了在白色恐怖的上海站住腳跟,開展工作,他當過雜貨店老板,當過古董店的老板。他熟悉當時所有中央機關的秘密接頭地點,熟悉上海的街道和弄堂。
1949年,鄧小平在上海指揮部隊解放了這座城市。
建國後,他多次到上海參加中央在這裏召開的會議,在上海的廠礦、企業、商店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鄧小平熟悉上海,了解上海的工人階級,今天,他要讓上海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騰飛。以浦東開發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設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城市之一。
1988年2月16日,在喜迎龍年的除夕之夜,鄧小平出席了上海市各界春節聯歡會,與上海人民共慶中國人民的傳統佳節。這是鄧小平第一次在上海過春節。
這一天,上海下著紛紛揚揚的大雪。上海人已經很少看到這樣的大雪了。人們期盼著這場“瑞雪”能夠給上海帶來好的“兆頭”。
此時的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內春意融融。鄧小平在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市長江澤民的陪同下進入會場,出席聯歡會的700多位上海各界人士起立熱烈鼓掌,鄧小平頻頻向大家招手致意。這時兩條彩龍從會堂兩邊昂首擺尾“飛”上舞台,以“龍燈舞”揭開了聯歡會的序幕。
聯歡會主持人首先衷心祝願鄧小平同誌健康長壽,新春快樂。全場再一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對政治一向敏感的上海人看到鄧小平到上海過春節,就預料著上海將會有大的動作了。這一點,成為春節期間走親訪友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上海的文藝工作者在聯歡會上演出了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其中有鄧小平愛聽的京劇“言派”戲,言興朋演唱的《讓徐州》,據說,這是鄧小平點的節目。有張南雲、關懷演唱的京劇,有歌唱演員徐小懿、舞蹈演員董智芝、蔡一磊、陳雁等的歌舞、雜技,還有莫非仙演出的魔術。
演出結束後,鄧小平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丕顯、周穀城,在江澤民、朱鎔基陪同下走上舞台,與演員們親切見麵。盡管演員們內心熱切盼望能與小平同誌握手,但由於上海甲肝傳染麵很廣,從老人家的健康考慮,以掌聲表達崇敬。不料,鄧小平主動伸出手來,與每一位演員握手,祝他們演出成功,新春快樂。演員們緊握他老人家的手,激動喜悅之情難以言表,不禁熱淚盈眶。目睹此情此景,在場的人無不激動萬分。黃菊後來撰文說:“小平同誌是那樣的平易近人,把自己完全融於群眾之中,與群眾心連心,正是這種崇高風範,在人民心中鑄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