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1992年:發表南巡講話。視察武昌、長沙、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重要談話,科學地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從理論上深刻地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對開好黨的十四大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1992年1月17日,一列火車從北京開出,向著南方奔馳而去。
這是一趟沒有編排車次的專列。恐怕誰也不會料到,這趟專列的南方之行將會載入史冊,並帶動新一輪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加速發展。
熟悉鄧小平的人都知道,他向來重視天倫之樂,喜歡和家人在一起。這次南下,正值寒假,他把全家都帶上了。
第一站,武昌
車輪滾滾。專列穿過華北平原,越過中原大地,過黃河,跨長江,於18日上午10點31分到達武昌,穩穩地停在1號站台上。車門打開,在站台上所有的人期待的目光中,一位老人走下車來,他就是鄧小平。鄧小平頭戴鋁灰色鴨舌帽,身穿深灰色呢大衣,圍著一條白色圍巾,步伐走得是那樣的堅定、有力。
中共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湖北省省長郭樹言,湖北省委副書記兼武漢市委書記錢運錄等幾位領導人快步走上前去,代表湖北省和武漢市人民向小平同誌問好。鄧小平把手向前輕輕一揮,說:“我們邊散步邊談吧。”
鄧小平這次南行,出發前沒有向沿途各省打招呼,也不想驚動地方負責人出來迎送。這一天經停武昌,是因為鄧小平有話要講。
武昌火車站的站台隻有短短的500米。他們走走停停,邊走邊談,這是一次信息高度濃縮的談話。小平同誌一邊走一邊聽著關廣富的彙報,時而插上幾句話,時而停下腳步。關廣富後來回憶說,他們就這樣來回走了四趟,一共停下來六次。
鄧小平說,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太多。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複,新的語言並不很多。重複的話要講,但要精簡。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毛主席不開長會,文章短而精,講話也很精煉。周總理四屆人大的報告,毛主席指定我起草,要求不超過5000字,我完成了任務。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嗎?我建議抓一下這個問題。
鄧小平還說:“多搞點三資企業不要怕,隻要我們頭腦清醒就不怕。我們有優勢,有國營大中型企業,有鄉鎮企業,更重要的是政權在我們手裏。”
他還一針見血地批評了“左”的言論和表現,指出: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鄧小平諄諄告誡省委、省政府負責人關廣富、錢運錄等:“發展才是硬道理”,“能快就不要慢”,“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辦事情正確與否“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低速度就等於停步,甚至等於後退”。同時,他也繼續強調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他強調,中國的事情關鍵在人,關鍵在黨。他還對培養年輕幹部提出了要求。他說,現在還要繼續選人,選更年輕的同誌,幫助培養。不要迷信,我二十幾歲就做大官了,不比你們懂得多,不是照樣幹?我們這些老人關鍵是要不管事,讓新上來的人放手幹。鄧小平語重心長地對湖北的負責人說,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不要驚惶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我堅信,世界上讚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學馬列在精,要管用的。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我讀的書並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過去我們打仗靠這個,現在搞建設,搞改革也靠這個。”
鄧小平的這番話,是有所指的。當時,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正處於重要的曆史時刻。在國際政治風雲急劇變化,國內也發生了一場嚴重政治風波之後,黨內外有些人對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發生動搖,有些人把改革開放說成是引進和發展資本主義,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同時,懷疑和否定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潮仍然存在。
時間過得真快。29分鍾過去了。小平與湖北省的負責人握手告別,走上專列。上午11點零2分,火車開動,向南方駛去……
關廣富、郭樹言、錢運錄走進武昌火車站貴賓廳,他們三個人憑著記憶,將小平同誌29分鍾的談話記錄下來,由錢運錄作筆錄。當夜,湖北省委將這份小平同誌的談話記錄傳至中共中央辦公廳。
第二站,長沙
18日下午4時,鄧小平專列徐徐駛進了長沙火車站。按計劃,專列要在這裏停留10分鍾。湖南省委書記熊清泉和湖南省的負責人一同上車迎接和問候小平同誌。鄧小平與熊清泉等人一一握手。熊清泉請鄧小平下車散步,看看長沙火車站。鄧小平高興地應允,隨即健步下車。
長沙火車站始建於1911年,到70年代已經陳舊不堪了。1975年7月開工興建新火車站,1977年6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這個京廣線上的一等客運站,就是1975年全麵整頓期間搞起來的。熊清泉介紹後,鄧小平說:“這事,我知道。那年,萬裏當鐵道部長。”說完,又舉目望了望站台、軌道,神態是那樣怡然。
熊清泉陪鄧小平在站台上漫步,同時簡要地彙報了湖南的工作。
他說,1991年,湖南的氣候反常,多災並發,損失相當大。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全省黨政軍民千萬餘人參加搶險救災,危急關頭都有共產黨員站在前頭,因而大災之年奪取了大豐收,糧、棉、油創建國以來湖南最高紀錄,農業產值首次突破200億元。
鄧小平聽後滿意地說:“不錯嘛!這樣的災害,不說第三世界國家受不了,就是發達國家也受不了。隻有我們中國,依靠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依靠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才能戰勝這麼大的災害。”
接著,熊清泉又把湖南改革開放的戰略、思路、目標等作了簡要彙報。
鄧小平聽了高興地說:“構想很好。實事求是,從湖南的實際出發,就好嘛!”他還特別強調:“要抓住機遇,現在就是好機遇。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點,經濟發展要快一些,總要力爭幾年上一個台階。”
開車的時間快到了,熊清泉依依不舍地懇請鄧小平返回時能在長沙住些日子,鄧小平微笑著說:“不麻煩了。”站台上歡送的人們都祝願他健康長壽。鄧小平高興地說:“大家都長壽。”接著又高興地向大家一邊招手一邊說:“來,一起照個像。”攝影師舉起照相機,留下了珍貴的紀念。
第三站,深圳
1月19日上午9時,專列抵達深圳火車站。車停穩後,身穿深灰色夾克、黑色西褲的鄧小平健步走出車門,在車站靜候多時的廣東省委書記謝非、深圳市委書記李灝、深圳市長鄭良玉等立即迎上前去。鄧小平親切地和大家一一握手。
謝非握著鄧小平的手說:“我們非常想念您!”
李灝說:“我們全市人民歡迎您的光臨。”
鄭良玉說:“深圳人民盼望您來,已經盼了8年了!”
出站後,鄧小平同省市負責人一起登上一輛中巴,前往深圳迎賓館。住進了他8年前住過的深圳迎賓館桂園。經過裝修後的桂園天頂比原來矮了些,工作人員擔心鄧小平不習慣,鄧小平說:房子還是小點的好。一句話消除了大家的擔憂。
市委副書記厲有為、市委常委李海東同鄧小平握手寒暄後,考慮到小平同誌長時間乘火車比較勞累,需要先休息,上午沒有安排活動。大家都勸鄧小平好好休息,同小平同誌道別後就走了。
市委書記李灝來到小平同誌的秘書王瑞林的房間,與他商量小平同誌下午的行程。時間不長,卓琳同誌也來了。省委書記謝非想會不會還有什麼事,就留在門口沒有走。果然,剛過一會,鄧小平就走出來,說要出去看看。謝非考慮他畢竟是88歲高齡了,旅途又這麼勞累,就勸他說,您還是先休息一下吧。
鄧小平卻毫無倦意,興奮地說:“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處去看看。”
聽了這句話,謝非頓時心頭一熱。這位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創辦經濟特區的倡導者和決策者,對特區的探索實踐,對廣東的建設發展,心裏是多麼惦念啊!於是,他隻好一邊叫工作人員準備車輛,一邊陪著小平同誌在院子裏散步。散步時,鄧小平的二女兒鄧楠提起1984年爸爸為深圳特區題詞的事,鄧小平一字不漏、一字不錯地將8年前的題詞念了出來:“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在場的人無不為他那驚人的記憶力所折服。
接著,謝非向鄧小平介紹了深圳和珠海在城市建設中不同的地方,他稱讚說:“好嘛,各有特色。”
車準備好了,謝非等人就陪同鄧小平乘車遊覽市容。
一上車,鄧小平就說:“坐車出去走,不會招搖過市吧。”
陪同的人們說:“不會,不會,你放心。”
車子緩緩地在市區穿行。車窗外,景色一一掠過,街寬路闊,高樓聳入雲端,到處充滿了現代化的氣息。而8年前,這裏有些地方還是一汪水田、魚塘、羊腸小路和低矮的房舍,對此,他記憶猶新。目睹眼前繁榮興旺、生機勃勃的景象,鄧小平十分高興,他一邊觀光市容,一邊同省市負責人親切交談。
李灝彙報說,這些年來,除個別年份外,深圳的發展速度都很快,平均增長超過20%。利用外資情況也比較好,國有經濟和其他經濟成分增長也很快。小平同誌問外資在經濟總量中占多大比重,李灝回答說,約占25%。在總量中不到四分之一。鄧小平聽後頻頻點頭。他說:“對辦特區,從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擔心是不是搞資本主義。深圳的建設成就,明確回答了那些有這樣那樣擔心的人。特區姓‘社’不姓‘資’。從深圳的情況看,公有製是主體,外商投資隻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資部分,我們還可以從稅收、勞務等方麵得到益處嘛!多搞點‘三資’企業,不要怕。隻要我們頭腦清醒,就不怕。我們有優勢,有國營大中型企業,有鄉鎮企業,更重要的是政權在我們手裏。有的人認為,多一分外資,就多一分資本主義,‘三資’企業多了,就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就是發展了資本主義。這些人連基本常識都沒有。”
這時,車行至火車站前。這個火車站規模宏大,現代化水平很高,是深圳市的標誌性建築。大女兒鄧林指著火車站大樓上那蒼勁有力的“深圳”兩個大字對父親說:“您看,這是您的題字。人們都說寫得好。”鄧楠在一旁說:“這是您的專利,也屬知識產權問題。”說得鄧小平開心地笑了起來。
接著,鄧小平問謝非,廣東省多少人口,謝非回答說,有6300萬人,麵積178萬平方公裏。鄧小平說,亞洲“四小龍”發展很快,你們發展也很快。廣東要力爭用20年的時間趕上亞洲“四小龍”。停了一會,他補充說:“不僅經濟要上去,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也要搞好,兩個文明建設都要超過他們,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加坡的社會秩序算是好的,他們管得嚴,我們應該借鑒他們的經驗,而且比他們管得更好。”
鄧小平認為,在市場經濟方麵,香港、新加坡做得好,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他說,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在參觀市容的途中,李灝在彙報深圳市經濟發展的情況時說,深圳這幾年之所以發展得很快,主要得益於對外開放。我們不僅從國外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我們進行的土地有償使用、發展股份製、建立證券市場,以及公務員製度和廉政建設等許多改革和做法,也是借鑒了香港和國外的經驗。當談到股票市場時,鄧小平說,也有不少人擔心股票市場是資本主義,所以讓你們深圳和上海先搞試驗。看來,你們的試驗說明社會主義是可以搞股票市場的,證明資本主義能用的東西,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所用。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開放;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
不知不覺中,車子到了皇崗口岸,鄧小平站在深圳河大橋的橋頭,深情地眺望對岸的香港,然後察看皇崗口岸的情況。皇崗邊檢站站長熊長根向鄧小平介紹說,皇崗口岸是1986年初籌建,1989年12月29日開通的。占地1平方公裏,有180條通道,最高流量可達5萬人次,是亞洲最大的陸路口岸。最近每天約通過7000輛車次和2000人次。鄧小平聽了很高興,不斷點頭,露出滿意的笑容。
這天晚上的晚餐也是在十分熱烈的氣氛中進行的。大家談笑風生,無拘無束。鄧楠對爸爸說,給你準備了你喜歡的家常菜,知道你已不吃辣椒,這盤辣椒是給我們吃的。
鄧小平風趣地說,這好,各取所需,不強加於人。
鄧楠又說,對深圳人民來說,你是一朵大牡丹花,大家愛你!
鄧小平說,我可不能一花獨放。紅花要有綠葉扶,沒有綠葉花不好看。再說,綠葉還要接受陽光照射,通過光和作用給鮮花提供營養。
這時,女服務員小曾崇敬地說,鄧爺爺,你是我們心中的太陽,沒有你,深圳哪有這麼好的今天!你的理論思想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使我們走上了一條發展、富裕之路!
鄧小平指著小曾說,你也成了小理論家了。
不一會兒,鄧小平又若有所思地對大家說,做人不能處處突出個人。智慧來自集體。好的領導能把群眾的智慧彙集起來,充分運用。他指指鄧楠說,你現在也是領導,要注重調查研究,不要脫離實際。科技發展要多聽專家意見,你才是個明白人。
晚飯後照例散步半小時左右,鄧小平一邊散步,一邊同市負責人交談,當散完步往回走時,市領導建議從原來的路上走回去,鄧小平卻堅持走另一條路,並風趣地說,我不走回頭路!
1月20日上午9時35分,鄧小平在省、市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深圳國貿大廈。
國貿中心大廈,樓高160米,高高聳立,直插雲端,是當時國內第一高樓。這是深圳人民的驕傲。深圳的建設者們曾在這裏創下了“三天一層樓”的記錄,成了“深圳速度”的象征。到深圳的中外人士,總要登上樓頂的旋轉餐廳,遠眺深圳的景色。
鄧小平每到一地,總喜歡登高望遠,縱覽全貌。這天,鄧小平登上53層樓,來到了旋轉餐廳。臨窗而坐,俯瞰深圳市區全貌。他先聽市委書記李灝介紹眼前的市容。望遠處,高樓林立,馬路縱橫,全是新建築,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看近處,老寶安城已變得巴掌般大,矮房窄巷湮沒在高樓大廈之中。上次來深圳曾經登臨的國商大廈,如今成了“小弟弟”。鄧小平看了後很是高興。
接著,李灝打開一張深圳市總體規劃圖,簡要彙報了深圳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情況。
李灝說,深圳的經濟建設發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84年,人均收入為600元,現在是2000元。改革開放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他說,這些年來,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是同步發展的。深圳人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堅定不移,並且充滿信心。
聽完彙報,鄧小平充分肯定了深圳在改革開放和建設中所取得的成績。接著說,對辦特區,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這是正常的。不隻是經濟特區問題,搞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廢除人民公社製度,開始的時候隻有三分之一的省幹起來,第二年超過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開始搞並不踴躍呀,好多人在看。我們的政策就是允許看。允許看,比強製好得多。我們推行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搞強迫,不搞運動,願意幹就幹,幹多少是多少,這樣就慢慢跟上來了。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
鄧小平望望窗外,談興更濃。他語氣堅定地說:“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李灝彙報說,我們這些年接待了不少國家首腦級外賓,特別是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先生幾次來過深圳,並發表過不少意見。概括起來是三句話:一句是中國不能沒有深圳,因為它是改革開放和試驗場;第二句話是深圳進行的改革如果成功,說明鄧小平先生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子走得通;第三句話講廉政建設,他說他當了多年新加坡總理,培養了不少百萬富翁,但他自己不能做百萬富翁。這實際上表明了一個領導者應具備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
鄧小平當即接過話題說道,廣東20年趕上亞洲“四小龍”,不僅經濟要上去,廉政建設、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也要搞好,兩個文明建設要超過他們,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加坡的社會秩序算是好的。他們管得嚴,我們應當借鑒他們的經濟,而且比他們管得更好。
在國貿大廈,鄧小平還強調,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要多幹實事,少說空話。他說,會議太多,文章太長,不行。談到這裏,他批著窗外的一片高樓大廈說,深圳發展得這麼快,是靠實幹幹出來的,不是靠講話講出來的,不是靠寫文章寫出來的。
鄧小平縱論天下事,從特區談到全國,從國內談到國際,足足講了30多分鍾。
這時旋轉餐廳轉完一圈,鄧小平起身乘觀光電梯下到一樓大廳。大廳的音樂噴泉,隨著優美的樂曲,噴出圖案多變的水柱和水花,蔚為壯觀。
這時,早在鄧小平下車走進大廳時就發現他的正在國貿中心商場購物的人們,早已聚集在環繞大廳的三層回廊上,從一樓到三樓,站滿了人,黑壓壓一片。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好不容易才擠在了人群的前麵,當公安人員要他們後退時,他一邊順從地後退,一邊央求說:“我當了幾十年右派,是鄧小平解放了我,我讓我看看他老人家吧!”這番話感動了大家,也感動了在場的公安局長梁達均,他作了一個手勢,示意給老人個方便。
不一會,鄧小平從電梯下來了,群眾以雷鳴般的掌聲來表達他們對倡導改革開放政策的小平同誌的愛戴和崇敬之情,表達他們對身受其惠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擁護和支持。
鄧小平也滿麵笑容地頻頻向群眾招手致意,呈現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同人民群眾融洽無間的動人情景。
在國貿大廈參觀時還發生了一件趣事:參觀時,謝非原是有準備的,他帶了一個小錄音機放在口袋裏,當小平同誌講話時,他隻按下了放音鍵,沒有同時按下錄音鍵,結果,沒錄下音來。謝非說:“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政治錯誤。”幸好,他的秘書陳建華也錄音,而且錄得很完整。
離開國貿大廈,鄧小平一行乘車去深圳先科激光公司參觀。先科激光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業,它引進荷蘭飛利浦公司的先進生產技術,是當時我國惟一的生產激光唱片、視盤和光盤放送機的公司。
據先科集團原董事長葉華明先生介紹,早在1991年7月的一天,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李灝曾親自向先科打招呼,說將有“重要外賓”來深圳,當時葉華明就預感到可能是鄧小平。12月中旬,幾個市領導又開了一次會,與會的葉華明聽取了有關準備工作的要求。那次會議確定了“重要外賓”的參觀路線。在先科的參觀程序是從展示廳走到生產車間,最後是負責人作簡短彙報。1月10日的晚上,有關部門到先科檢查安全工作時發現從展示廳到生產車間的台階不便於老人行走,提出要另修通道。這樣,先科人用了3天的時間修了一條平坦的走廊,走廊上鋪了紅地毯,兩旁擺上了鮮花。1月16日,先科通過了有關部門的再次檢查。
車子到達先科激光公司時,該公司董事長葉華明等人迎上前去,同鄧小平熱烈握手。葉華明是葉挺將軍的兒子,1946年4月8日葉挺將軍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葉華明和弟弟葉正光曾先後生活在聶榮臻元帥家裏。鄧小平常去聶帥家,見過葉華明和他弟弟。
此時,鄧小平握住葉華明的手親切地問:“你是葉老二吧?”
“不是,我是老四。”葉華明激動地握著這位慈祥的老人的手,並伸出四個手指回答說。
“嗬,我們快40年沒見麵了。”鄧小平深情地說。接著,鄧小平又關心地詢問了葉華明弟弟的情況。此情此景,十分感人,充分體現了鄧小平對革命後代的關心。
在公司貴賓廳,鄧小平聽取了葉華明關於公司情況的介紹,並興趣盎然地看了激光視盤的特性、音響效果、功能和檢索能力的表演。在這裏,當鄧小平看到傳記資料片《我們的鄧大姐》時,對坐在身旁的廣東省委書記謝非說:“我今年88歲,鄧穎超同誌和我同年,都是1904年生的。我是8月出生,她比我約大半歲。”隨後,鄧小平還和二女兒鄧楠就鄧穎超的籍貫究竟是河南還是廣西進行了一番對話。先科的一位四川籍歌手還當場用先科生產的音響唱了一首歌《在希望的田野上》。鄧小平聽完後,高興地帶頭鼓掌說:“聲音很好,我聽得很清楚,音響效果也不錯。”
從貴賓廳出來到激光視盤生產車間,經過30米長的過道,許多職工在過道兩側熱烈鼓掌歡迎鄧小平。
“這些職工多大年紀?”看著歡迎的人群,鄧小平問葉華明。
“大多數是25歲到30歲,由全國各地招聘來的,大部分是科技人員。”
鄧小平聽後高興地說:“很好,高科技項目要讓年輕人幹,希望在青年的身上。”
在激光視盤生產車間,當葉華明介紹他們每年要生產一部分外國電影激光視盤時,鄧小平關切地問:“版權怎麼解決?”
葉華明回答說:“按國際規定向外國電影公司購買版權。”
鄧小平滿意地說:“應該這樣,要遵守國際有關知識產權的規定。”
鄧小平邊看邊仔細詢問公司的情況,從職工待遇到產品原料來源到生產質量,無不涉及。走到一個正在檢查視盤效果的女工麵前,鄧小平停下了腳步,親切地問她叫什麼名字,哪裏人,每月拿多少工資,生活習不習慣,等等。這位女工正巧也是從四川來的,不知不覺中,鄧小平已與這位老鄉聊了好幾分鍾。
臨離開車間前,鄧小平問到公司今年的生產目標。葉華明介紹說:“今年要生產50萬張激光視盤,250部激光視盤電影,國產片和外國片一樣多,其中還有科教片和一部分卡拉OK。總產值可達3億多元,利潤8000萬元。”鄧小平聽後高興地說,很好,希望你們努力實現這個目標。
從車間出來,許多員工仍在等著歡送鄧小平。葉華明代表先科公司向鄧小平贈送了10張激光唱片,內容包括革命歌曲選曲和京劇。10時40分,鄧小平一行離開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