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雖然天氣還比較寒冷,但風和日麗。鄧小平來到華僑城,興致勃勃地遊覽了中國民俗文化村和錦繡中華微縮景區。
上午9點50分,鄧小平在省、市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中國民俗文化村。
中國民俗文化村,是深圳人按照中國眾多兄弟民族各有特色的生活習慣建設的體現各民族民俗特色的村落,是集民間藝術、民族風情、民居於一園的大型遊覽區。
當鄧小平出現在民俗村東大門廣場時,廣場上頓時一片歡騰。這邊,嗩呐管弦,悠悠揚揚;那邊,威風鑼鼓,鏗鏗鏘鏘;這裏是秧歌隊,扭得熱火朝天;那裏是高蹺隊,踩得多彩多姿。身穿鮮豔民族服裝的各族青年,載歌載舞。鄧小平在人群中走著、笑著,走得是那麼輕盈,笑得是那麼開心。他不時停下腳步向大家鼓掌,招手致意。
在廣場西側,鄧小平登上電瓶車,由徽州石牌坊群,富有民族特色的貴州鼓樓、風雨橋、雲南藤橋、金碧輝煌的西藏喇嘛寺等,又把鄧小平一行帶進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長河中。
根據鄧小平事前的囑咐,當天景區照常開放,此時景區已經有此遊客,鄧小平沿途不斷地向各村寨的少數民族員工、景區工作人員和遊客親切招手。在電瓶車經過陝北窯洞時,正好碰上一個馬來西亞的華人旅行團。當他們發現車上乘坐的是鄧小平時,都喜出望外,許多人高喊:“是鄧小平,鄧小平!”並爭相拍照,鄧小平也高興地向他們招手致意。次日香港一家報紙發表的一張鄧小平坐在電瓶車的的“獨家照片”,就是這個團的一位團員提供的。
參觀過程中,當華僑城建設指揮部主任馬誌民介紹到現在民俗村每天平均有一萬多遊客時,鄧小平風趣地說:“今天可能就要受幹擾了。”
經過海邊椰林時,鄧小平對高大的鑄銅千手觀音很感興趣,他說:“我從來還沒有見到過這樣大的千手觀音。”
在民俗村景區過了陝北窯洞之後,鄧小平下車步行至新疆村寨,抱著小孫子觀看新疆維吾爾族的歌舞表演,興致很高。
遊覽了民俗文化村,鄧小平又步行一段路來到錦繡中華微縮景區。這是集中國內名勝古跡於一體的微縮景區,也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縮微景區。
聽說鄧小平來了,正在這裏遊覽的港澳同胞、外國朋友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不約而同地從遠處、近處,從四麵八方向他湧來,向他鼓掌,表示敬意。有許多人還舉起相機,拍下珍貴的鏡頭。
鄧小平乘電瓶車遊覽了各個景點。
在“天安門”前,他走下電瓶車觀賞了“故宮”景色。然後,他走到“故宮”景點旁邊的小賣部,饒有興趣地欣賞玻璃櫃內的紀念品。
當經過樂山大佛、雲南大理三塔、桂林山水等景點時,鄧小平說:“這些地方我都去過。”在“布達拉宮”前,大家都下了車,鄧小平說:“中國其他地方我都去過了,就是沒有到過西藏。卓琳當即說:“恐怕你以後也去不了了。”於是,一向不愛照相的鄧小平分別同家人、身邊的工作人員及陪同的負責人在“布達拉宮”前合影留念。他還高興地同全家人合影,拍攝了一張“合家歡”。
在驅車回賓館途中,鄧小平和陪同的負責同誌親切談話。
據李灝回憶,當時,我們向小平同誌彙報了深圳支援相對落後地區的有關情況。我提到,深圳市1990年成立了合作發展基金,每年都按固定的比例從財政收中劃出一部分作為這種基金。基金主要為貧困地區開發“造血”型項目,已取得比較好的成效。小平同誌聽後表示讚同,他說,將來,發達地區上繳利潤的方式可以改變一下,用發達地區上繳的錢來補內地。當然現在不變。將來國家要抓這個問題,否則,差額太大。你們好,人家都往你這裏跑,你也受不了。對於這種事情,一方麵當然要控製人口流入;另一方麵特區要多上繳一些利潤、稅金給國家,投向內地。對於這一點,你們要有思想準備。當然,不是現在就要向你們開刀,現在還不是時候,現在主要還要增加你們的活力。但到一定程度,就要向你們開刀。到本世紀末,就要考慮這些問題了。聽到這裏,車裏的同誌都熱烈鼓掌。
鄧小平還說,走社會主義道路,就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構想是這樣提出來的: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後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製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先富起來的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當然,太早這樣辦也不行,現在不能削弱發達地區的活力,也不能鼓勵吃“大鍋飯”。
他說,不發達地區又大都是擁有豐富資源的地區,發展潛力是很大的。總之,就全國範圍來說,我們一定能夠逐步順利解決沿海同內地貧富差距的問題。
當深圳市長鄭良玉彙報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搞好時,鄧小平說,隻要我們的生產力發展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設也可以搞上去。我們完全有能力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搞好。
鄧小平還談到要盡快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他說,有條件的地方要盡可能搞快點,隻要是講效益,講質量,搞外向型經濟,就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
1月22日上午,陽光明媚,空氣清新。鄧小平偕全家到深圳仙湖植物園種樹和遊覽。
在植物專家陳譚清的陪同下,他饒有興趣地參觀了植於室內的各種珍奇植物。
在陰生植物區,當陳譚清介紹到桫欏,說這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距今1億8千萬年的古生植物時,鄧小平立即問他:“我國還有一種古生植物叫什麼水?”
陳譚清說叫水杉。
鄧小平說:“好像長在長江邊不遠的地方是嗎?”
陳說:“是的,長在鄂西,利川縣水杉壩。”
鄧小平說:“水杉現在全國都有引種,這種植物能不能引到其他地方栽植呢?”
沒等陳譚清回答,毛毛在一旁說:“這是南方植物,隻能在南方栽植。”
鄧小平說:“好。”
鄧小平一行邊走邊看,當看到金花茶時,鄧小平問這叫什麼花,陳譚清說叫金花茶,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鄧小平說這不是最好的茶花,雲南有一種茶花,有碗口那麼大,那才好看,叫什麼茶花,毛毛笑著說:“那就叫碗茶。”
在轉彎的地方,鄧小平看到一種十分特殊的竹子,陳譚清介紹說這是悄悄地從四川的宜賓地區引種來的,竹節似人麵,所以叫人麵竹,號稱每株價值一萬元。鄧小平聽後風趣地說:“我是四川人,我有技術產權,你悄悄地從我們四川引種,我要罰你的啊!”聽鄧小平這麼一說,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笑起來。
再往前走,鄧小平看到一片生機盎然的竹芋栽植區。他指著一棵竹芋問陳譚清:“這竹芋長不長芋頭?”毛毛說:“我爸爸最喜歡吃芋頭了。”
陳譚清說,這竹芋不長芋頭,隻是好看而已,摸起來毛絨絨的,有點像天鵝絨毛,所以她的名字叫天鵝絨竹芋。鄧小平順手摸了一下,說:“真是有一點像天鵝絨啊!”
來到一棵“發財樹”前,女兒毛毛風趣地對父親說:“以後咱們家也種一棵。”鄧小平深情地說:“讓全國人民都種,讓全國人民都發財。”
隨後鄧小平和全家一起來到大草坪上,草坪中央已挖好一個樹坑,鄧小平走近坑邊栽下了一棵常青樹——高山榕,拿起鐵鍬一鍬一鍬給樹根培土。夫人卓琳和長女鄧林、三女毛毛在一旁幫忙。長子鄧樸方也推著輪椅過來,拿起鐵鍬培了土。小孫子拎過來小水桶,和爺爺一起澆了水。
人們不會忘記,鄧小平是80年代以來一年一度的義務植樹的倡導者。1982年3月12日,鄧小平帶著三歲的外孫女羊羊,扛著一把鐵鍬到北京西山,與解放軍戰士們一起參加植樹活動。一老帶一小,共用一把鍬,栽種了油鬆。此後連續多年,鄧小平每年都參加植樹活動。如今,羊羊長大了,樹也長高了,現在鄧小平又帶小孫子在深圳種了樹。
栽完樹後,鄧小平領著小孫子在草坪南側的小路上繼續散步。在這山清水秀的環境裏散步,鄧小平顯得格外高興。快到上車的時間了,人們舍不得打擾他,都在遠遠地望著他健步地走呀,走呀。終於,臨近中午了,工作人員不得不告訴他該開車了。鄧小平扭頭對身後的毛毛說:“不自由啊!”說完有些無奈地上了汽車,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仙湖植物園。
22日下午3點10分,鄧小平在迎賓館接見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市紀委的負責人,並同深圳市五套班子的負責人合影。合影後,鄧小平對省市負責人說,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不冒風險,辦什麼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萬無一失,誰敢說這樣的話?一開始就自以為是,認為百分之百正確,沒那回事,我就從來沒有那麼認為。
李灝說,深圳特區是在您的倡導、關心、支持下才能夠建設和發展起來的。我們是按您的指示去闖、去探索的。
鄧小平說,工作主要是你們做的。我是幫助你們、支持你們的,在確定方向上出了一點力。
鄧小平說,現在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經驗一天比一天豐富;在農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中,不搞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我們的政策就是允許看,允許看,比強製好得多。
1月23日,鄧小平在謝非的陪同下準備去珠海特區。
上午8點30分,深圳市委負責人以及警衛、服務人員,在迎賓館依依不舍地同鄧小平握手告別。
車子在寬闊的馬路上向蛇口駛去。在車上,鄧小平和省市負責人親切交談。
李灝向鄧小平簡要地彙報深圳改革開放的幾個措施:調整產業結構;放開一線,管好二線,把深圳特區建成第二關銳區;加強法製,依法治市,加強立法熱法工作;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的三個郊區;等等。
鄧小平聽了後說,我都讚成,大膽地幹。每年領導層要總結經驗,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不斷總結經驗,至少不會犯大錯誤。
李灝說:“您講的非常重要。我們要爭取少犯錯誤,不犯大錯誤。”
聽到這裏,鄧小平嚴肅地指出說:“我剛才說,第一條是不要怕犯錯誤,我們首先考慮的是要敢闖,而不是首先考慮犯不犯錯誤。第二條是發現問題趕快糾正。”
車到蛇口港碼頭,鄧小平下車後,同前來迎接的珠海市委書記、市長梁廣大親切握手。然後同深圳市負責人李灝、鄭良玉、厲有為一一握手告別。
鄧小平向碼頭走了幾步,突然又轉回來,對李灝說:“你們要搞快一點!”把握時機,快一點將經濟建設搞上去,這是鄧小平對深圳的期望,也是時刻縈繞在他心頭的一件大事。
李灝說:“您的話很重要,我們一定搞快一點。”
第四站,珠海
23日上午9點40分,鄧小平結束了在深圳的考察,登上了海關902快艇,啟程到珠海特區考察。
快艇劈波斬浪向珠海疾駛而去。8年前鄧小平由深圳到珠海時也是橫渡百裏珠江口,走的也是這條航線。艦艙內,謝非打開一張廣東省地圖,和梁廣大一起向鄧小平彙報廣東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情況。鄧小平戴上花鏡,一邊看地圖,一邊聽彙報。
謝非說,廣東經濟發展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片是經濟較發達的珠江三角洲,為“第一世界”;一片是粵東粵西平原地區,為“第二世界”。謝非講到這裏,鄧小平說,那餘下的是“第三世界”了?謝非說,是,我省廣大山區經濟還比較落後,為“第三世界”。鄧小平說,要得。他肯定了廣東發展的思路,說,廣東在改革開放中起了龍頭作用,今後還要繼續發揮龍頭作用。廣東要上幾個台階,爭取用20年趕上亞洲“四小龍”。
他說,對於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經濟要發展得快一點,不可能總是那麼平平靜靜,穩穩當當,要注意經濟穩定、協調地發展,但穩定和協調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發展才是硬道理。
他強調,從國際經驗來看,一些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曾有過高速發展時期,或者高速發展階段。現在,我們條件具備,國際條件有利,再加上發揮社會主義製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今後的現代化建設中,出現若幹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階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夠辦得到的。我們就是要有這個雄心壯誌!
快艇已接近珠海市九洲港,鄧小平站起來,望著窗外煙波浩淼的從伶仃洋說,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就是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過去我們打仗靠這個,現在搞建設、搞改革也靠這個。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並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
鄧小平還聯係黨的曆史說到:“現在有右的東西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但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快艇行駛了一個多小時,鄧小平不停地與省市領導交談著。快艇靠岸了,他和艇上的工作人員一一握手,並合影留念。然後在謝非和梁廣大等同誌的陪同下,踏上了闊別了8年的珠海大地。
整整8年,當鄧小平第二次到珠海時,這裏已經成為一座充滿現代氣息的花園式海濱城市。
稍事休息,鄧小平在謝非和梁廣大以及市有關負責人的陪同下驅車遊覽珠海市容。
“我記得以前這裏有一座小橋,一條小路,現在沒有了,變了。”路過吉大村時鄧小平指著景山路說道,“昔日這裏是一條石頭鋪的小路,還有一座小橋(白沙河橋)。”他在回憶8年前的珠海。
當汽車駛近珠海影劇院時,鄧小平又指了一指窗外說:“我1984年來這裏時,記得這裏隻有一座石頭砌的大房子,現在都蓋上新大樓,變化真大呀!”
梁廣大在車上邊陪鄧小平瀏覽珠海城市景觀邊介紹珠海這些年來的建設發展情況。鄧小平邊聽邊看,不斷地點頭表示讚許:“這樣搞很漂亮,有自己的特點。”他幽默地說:“這裏很像新加坡呀,這麼好的地方誰都會來,我要是外商的話,我也會來這裏投資的。”
由此,鄧小平兩次談到這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問題。他說:“經濟發展比較快的是1984年至1988年。這5年,首先是農村改革帶來了許多新的變化,農作物大幅度增產,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這是一個非常生動、非常有說服力的發展過程。可以說,這個期間我們財富有了巨額增加,整個國民經濟上了一個新的台階。”“1989年開始整頓,我是讚成的,而且確實需要。經濟‘過熱’,確實帶來一些問題。比如,票子發得多了一點,物價波動大了一點,重複建設比較嚴重,造成了一些浪費。但是,怎樣全麵地來看那5年的加速發展?那5年的加速發展,也可以稱作一種飛躍,但與‘大躍進’不同,沒有傷害整個發展的機體、機製。那5年的加速發展功勞不小,這是我的評價。治理整頓有成績,但評價功勞,隻算穩的功勞,還是那5年加速發展也算一功?或者至少是一個方麵的功?如果不是那幾年跳躍一下,整個經濟上了一個台階,後來3年治理整頓不可能順利進行。看起來我們的發展,總是要在某一個階段,抓住時機,加速搞幾年,發現問題及時治理,爾後繼續前進。”
汽車由鳳凰路橋轉入即將竣工的海灣大道。這條連接珠海香洲和唐家、金鼎等生活小區的紐帶,全長10多公裏,寬30多米,清一色的混凝土路麵,中間由姹紫嫣紅、綠鬱蔥蘢的綠化帶隔離,猶如青山綠水間的一條漂亮的彩練。
1984年,海灣大道還是廣珠公路的一部分,不足10米寬的柏油路麵到處坑坑窪窪,而公路兩側看不到幾間住房。
鄧小平看出了這一條農民生活的變化,他指著一座座漂亮的村民住宅問道:“廣東的農民收入有多少?”
“去年全省人均收1100元”。謝非回答說。
“我看不止這個數。”鄧小平肯定地說,“如果是這個收入,蓋不了這麼好的樓房,買不起這麼好、這麼多的家當。這個算法不準確,有很多沒有算進去。”
高科技企業,是珠海經濟特區的主要產業之一。在珠海特區的7天裏,鄧小平一連考察了幾個高科技企業。
1月24日上午9點40分,鄧小平來到珠海經濟特區生化製藥廠。迎候在廠門口的廠長遲斌元握住鄧小平的手說:“我們全廠職工盼望您來啊!您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我們能有今天,是您指引的結果。”鄧小平擺擺手說:“過獎了。”
在工廠會議室裏,鄧小平聽取了關於“凝血酶”的研製生產和工廠發展等情況,高興地對廠長說,“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創出我們國家自己的名牌,否則就會受人欺負。這要靠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出把力,擺脫受人欺負的局麵。
接著他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該廠的生產車間。在一個車間門口,他透過玻璃門,向裏麵起立鼓掌的科技人員親切招手。走到一座樓梯的轉彎處,鄧小平看到牆上掛著一塊寫有“不求虛名,隻求實幹”的標語牌時,停下腳步,輕聲地念了一遍,讚許地說:“對,就是要實幹。”
1月25日上午9點35分,鄧小平來到珠海市高新技術企業亞洲仿真控製係統工程有限公司參觀。公司總經理遊景玉向他詳細介紹了公司的科研、生產和科技隊伍等情況。當遊景玉彙報到亞仿公司走的是一條科技、生產、效益相結合的道路時,鄧小平問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你認為站得往腳嗎?”
遊景玉回答說:“我認為站得住腳,因為我們是用實踐來回答這個問題的。我們過去的實踐、現在的實踐和未來的實踐都會說明這個問題。我相信它是正確的。”
隨後,鄧小平又親切地問遊景玉:“你是留美學生嗎?”
遊景玉說,我曾去美國接受培訓,負責引進仿真技術。我們這裏有一批人在美國學習過。他們每天工作10個小時,決心把祖國的高科技事業發展起來。
鄧小平沉思片刻,深情地說:“你們帶頭,希望所有出國學習的人回來。不管他們過去的政治態度怎樣,都可以回來;回來我們妥善安排。起碼國內相信他們。告訴他們,要做貢獻,還是回國好。”
參觀中,遊景玉彙報說:“我們公司投產第一年,人均產值達20多萬元。”鄧小平馬上接著道,更重要的是水平。近一二十年來,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多快啊!高科技領域的一個突破,帶動了一批產業的發展。要提倡科學,靠科學才有希望。近十幾年來我國科技進步不小,希望在90年代,進步得更快。
遊景玉向鄧小平介紹說,他們公司105人中80%以上是博士、碩士和高中級科技人員。鄧小平聽後看著機房內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良好的工作條件,頗有感慨地對科技人員說,你們現在的條件要比50年代好多了。大家要記住那個年代,錢學森、李四光、錢三強那一批老科學家,在那麼困難的條件下,把“兩彈一星”和好多高科技項目搞起來。應該說,現在的科學家更幸福,因此,對我們的要求也更多、更高了。“要提倡科學,靠科學才有希望。近十幾年我國科技進步不小,希望90年代進步更快。每一行都樹立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一定要打贏。高新科領域,中國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計算機房內,鄧小平在遊景玉的陪同下進入機房,參觀了正在研製的兩套火電站仿真機。鄧小平連聲稱讚:“好東西,好東西啊!”
遊景玉介紹說,這兩套電站仿真機設備是追蹤世界最新技術搞起來的。鄧小平高興地說:“我是看新鮮。要發展高新技術,越新越好,越高越好,越新越高,我們就高興。不隻我們高興,人民高興,國家高興!”
他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對國家要愛喲!中國要發達起來,中國窮了幾千年了,現在是改變這種狀況的時候了。全國各行業要共同努力,來證明我們可以幹很多事情。接著又說:“我們社會主義的好處是可以調動人力,統一規劃,集中人才,打殲滅戰。”
機房裏坐在計算機旁的都是年輕人。鄧小平走著看著,臉上露出喜悅的神情。當他走到一台計算機旁時,停了下來,與一位正在操作的複旦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交談起來。他握著這位年輕人的手,高興地說:“我要握握年輕人的手,科學的希望在年輕人。”
在同公司科技人員一起合影留念後,鄧小平轉過身去,望著一大群年輕人說:“我要和大家拉拉手。”霎時間,一雙雙年輕的手伸過來,鄧小平一一同大家握手。
在返回的路上,鄧小平反複對省市負責人說:“要不斷造就人才,隻要有了人才,事業就興旺。真高興看到這樣年輕的科技隊伍,中國有希望啊!”
參觀完亞洲仿真公司,鄧小平一行來到拱北地區的芳園大廈,乘電梯上到29層的旋轉餐廳,他一邊觀賞窗外的拱北新貌和澳門風光,一邊聽取謝非、梁廣大的彙報,一邊同他們交談。
他說,這10年真幹了不少事。我國發展這麼快,使人民高興,世界矚目。這就足以證明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誰想變也變不了。誰反對改革開放誰就垮台。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堅持這個路線方針不變。反對的人讓他去睡覺好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立的章程並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麵都有明確的方針和政策,而且有準確的表述語言。這次十三屆八中全會開得很好,肯定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不變。一變就人心不安,人們就會說中央政策變了。城鄉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長期保持穩定。當然,隨著實踐發展,該完善的完善,該修補的修補,但總的要堅定不移。即使沒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變,不要使人們感到政策變了。有了這一條,中國就大有希望。
當鄧小平下來走出芳園大廈時,誰也沒有料到,周圍大街上站滿了那麼多等候的群眾,足有數千人之多。
鄧小平在芳園大廈門口一出現,人群中立刻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汽車就停在門口,原計劃出來就上車離去。鄧小平一見那麼多群眾等在那裏,便緩步走近馬路,揮手向群眾致意。
人們見鄧小平走過來了,更加興奮。“小平同誌,你好!”“鄧伯伯,您好!”“鄧爺爺,您好!”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廣州話,客家話,普通話,一聲高過一聲。
鄧小平鼓著掌,連聲說:“謝謝,謝謝,大家好!謝謝大家!”
鄧小平上車離去了,但掌聲還久久不息。
離開芳園大廈後,鄧小平乘車前往珠海度假村。當汽車經過景山路時,一座座廠房從車窗外閃過,鄧小平高興地說,現在總的基礎不同了,我們10年前哪有這麼多工廠?幾個工廠都是中等的水平。現在大中型廠子裏頭的設備多好呀!過去我們搞“兩彈”的設備和這些相比,差得遠呢,簡單行很呐,不一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