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按摩篇(1 / 3)

第九章按摩篇

軀體按摩常用穴位

此法是自己按摩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有心區或膻中、天池穴按摩;肺部或中府穴按摩;胃部或中脘;肝、脾或期門、章門、腎俞和關元穴等處按摩法,每個部位或穴位正轉揉按27圈,反轉揉按18圈,以上根據病症不同,各單用1~2法,無病健身也可全用。常用穴介紹如下。

中府穴:在鎖骨外端下方,雲門直下1寸處,氣功作用為調理肺經、調養肺氣,經常按摩此穴可治咳嗽、喘息、胸痛。

膻中穴:在胸骨正中線,兩乳頭之間,氣功作用為調氣降逆,經常按摩此穴,可寬胸膈,治胸痛、喘息、乳汁不足。

天池穴:在4~5肋間、乳頭外側1寸處,氣功作用為活血養心,經常按摩此穴,可寬胸理氣,能治胸痛、胸悶、肋痛。

中脘穴:在腹正中線上、臍上五寸處,氣功作用為調養胃腑,經常按摩此穴,可培中養胃,治胃痛、腹脹、納差。

章門穴:在側腹部十一浮肋端下處,氣功作用為培中健脾,經常按摩此穴,可健脾化積,治腹脹、呃逆、頑固不化。

期門穴:在乳中線上,乳頭下二肋間,氣功作用為疏通肝經,經常按摩此穴,可疏肝理氣,治胸肋疼痛、胸悶。

關元穴:在腹正中線上、臍下三寸,經常按摩,可培補元氣,治陽痿遺精,經血不調。

腎俞穴:在第二腰椎脊棘突下,旁開一寸半,氣功作用為滋補腎水,經常按摩,可補腎壯陽,治腰痛陽痿、經血不調。

神厥穴:在臍窩正中,氣功作用為溝通任督二脈,經常按摩此穴,可調理衝任,治脫肛、泄瀉、虛弱症。

湧泉穴:在腳掌心,氣功作用為補養腎水,經常按摩此穴,可補腎養腦,治眩暈、失眠、昏厥。

勞宮穴:在手掌心橫紋中2~3掌骨之間,氣功作用為養血強心,經常按摩此穴,可活血止痛,治心痛、口瘡、癲痢。

外勞宮:在手背中央處,氣功作用為行氣活血,經常按摩此穴,可疏經活血,治手背腫痛、牙痛、咽腫。

頭發健美按摩法

操作方法

指梳頭發兩手五指微屈,用十指指端從前發際起,經頭頂向後發際推進。如此反複操作20~40次,每日早晚各做一次,每次需5~10分鍾。

按揉穴位用雙手拇指按揉頭頂的百會穴、頭後部的風池穴、天柱穴,每穴按揉10次。

按揉頭皮兩手指自然張開,用指端從額前發際開始,沿頭部正中按揉頭皮至枕後發際,然後按揉頭頂兩側頭皮,直至整個頭部,時間約為2~3分鍾,按揉時頭皮要有重脹感。

拍打頭皮以手四指並攏,輕輕拍打整個頭部,約需1~2分鍾。

幹洗頭發用兩手手指摩擦頭皮,如洗頭狀,直至整個頭部,時間約為2~3分鍾,每日1~2次。

提拉頭發兩手抓頭發,不使滑脫,輕輕用力向上提拉,直至全部頭發都提拉遍。切忌過度用力,以免至大量頭發脫落。

功用

烏發護發,防止脫發,提神醒腦,聰耳明目。

現代研究表明,輕輕按揉頭部可刺激頭皮神經末梢,通過大腦皮層,調節頭部的神經功能,鬆弛頭部神經的緊張狀態,促進頭皮和腦部的血液循環,促進頭發的生長和黑色素的形成,調節頭皮的分泌功能。

應用

上述方法對白發、脫發、頭發幹燥枯黃均有良好的預防治療作用。

眼部美容按摩法

曆代養生家均注重眼的保養,有很多值得推崇的方法。特別是在當今眼疾不斷增多的情況下,更有必要積極推薦眼部健美按摩法,使之發揮效益。

操作方法

按揉穴位兩手拇指按揉睛明穴約30次;兩手食指指端按揉同側攢竹穴3次;兩手食指指腹著力按壓在太陽穴上,有酸脹感後再按揉30次;兩手食指指端著力按壓四白穴,有酸脹感時再接揉30次。

運轉眼球端坐凝視,雙眼順時針旋轉10次,然後再向前凝視片刻,逆時針方向旋轉10次,向前凝視片刻,最後雙目緊閉,兩手食、中指輕輕撫摩同側眼皮約1~2分鍾。

分抹眼瞼微閉雙眼,兩手五指並攏,用中指和無名指指腹貼附在睛明穴,向外分抹至瞳子骸穴,重複30~50歡。

分刮眼眶兩手握拳,用食指近側指間關節的撓側緣緊壓眼眶,作自內向外的刮動,分刮上下眼眶各15次,以出現酸脹感為宜。

上述方法可每日早晚各做一次,也可在用眼疲勞時做一次。

功用

清腦明目,增加視力,消除眼疲勞,預防皺紋,健美雙眼。

現代研究證明,按摩眼周可改善眼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調節視覺神經和動眼神經的功能,並能使眼肌疲勞得到緩解,還能延緩眼瞼皮膚下垂和眼周皺紋的出現。

應用

對近視、遠視、散光、斜視、眼底痛等均有防治作用。

注意事項

患眼病(急性炎症)時不宜按摩;眼區比較敏感,手法宜輕柔,按揉時以有酸脹感為度,不可用力過猛;可配合使用美容營養霜等化妝品,先塗於眼周再做手法,更增加效果;每次操作前均應洗手,並清潔眼周。

耳部美容按摩法

耳通過經絡與全身各個部位相聯係,這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述。古代養生家提出“耳宜常彈”,作為聰耳健耳方法,後人至今仍沿用此法防治耳疾。紅潤柔軟、具有光澤的耳廓,是容貌健美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

操作方法

揉捏耳廓將兩手食指分別置於兩耳內側,拇指置於耳背部,揉捏整個耳廓30次。

推擦耳廓將兩手掌麵橫置於兩耳廓上,均勻用力向後推擦耳廓,回手時將耳背壓倒再向前推擦,如此反複10~15次。

擊鳴天鼓又稱掩耳彈枕。兩手掌心緊掩兩耳孔,餘指放在耳後枕部,兩手食指指麵架在中指的指背上,用食指指麵輕輕彈擊後枕部10次。然後,手指緊按枕部不動,掌心驟然離開耳孔,放開時耳內出現“嗡嗡”響聲,如此連續開閉放響10~15次。

指擦耳後將兩手食指指麵置於耳後相當於耳穴降壓溝處,做上下推擦,至耳後出現熱感為止。

功用

益耳助聽,健美耳廓。

研究證明,按摩耳部和擊鳴天鼓可以調整髒腑,保護聽力,使耳廓柔潤光澤,並能恢複機體髒腑的功能。

應用

采用此法可預防聽力減退,防止耳廓出現脫屑、丘疹等皮膚病變。

鼻部美容按摩法

鼻居麵中,位置顯要。鼻形美觀,鼻竅通利,為美麗容貌的重要組成部分。

操作方法

推擦鼻部兩手五指並攏,兩手食指放於同側鼻部,從迎香穴向上推擦至鼻根部,共約30次,使之產生輕微的溫熱感。

按揉穴位用中指指端按揉迎香穴30次,然後再按揉素骸穴30次。

捏壓鼻根用右手拇食指指麵捏壓鼻根部,用力不宜過大,連續捏壓30次。

功用

健鼻利竅,潤澤皮膚,美化外形。

實踐證明,按摩鼻部可以促進鼻粘膜的血液循環,利於鼻內粘液的分泌,並能促進粘膜上皮細胞的纖毛擺動,可增加鼻粘膜的抗病能力。同時又可使鼻根挺直隆起,保護和增加鼻形美觀。

應用

除用於鼻部健美外,還可用於防止各種鼻病,預防感冒。

口齒美容按摩法

牙齒不僅是咀嚼器官,也是控製發聲的重要門戶。牙齒、牙齦的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人體的健康和美容。因此保持牙齒、牙齦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古代養生家很早就提出“齒宜常叩”、“津宜常咽”。

操作方法

叩擊牙齒心靜神凝,口唇輕閉,然後上下齒互相輕輕叩擊30次。

攪拌舌頭先將舌尖抵於上唇之內、門牙之外,舌尖順著牙床向左右方向各攪動10~15次,然後做吸腮動作10~20次,將口中唾液分三次慢慢咽下。

按揉齒齦將手洗幹淨,以食指伸入口內,用食指指腹沿牙齦內外側橫行摩擦,往複10~20次,再以食指指腹對牙齦按揉2~3分鍾。另一法:將手洗幹淨,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腹貼附在牙齦上,做前後方向橫行按揉,同時作豎向移動,約2~3分鍾。

按揉頰車將兩手拇指指腹壓於兩側頰車穴上(咬牙時兩頰部突起處的中點),按揉30~40次。

功用

堅固牙齒,防治牙病,滋潤咽喉,引津助運。

實踐證明,常叩擊牙齒和按摩牙齦可鞏固牙根和牙周組織,保護牙齦,預防牙齒鬆動;又可興奮牙的神經、血管和髓細胞,配合咽津,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應用

除用齒部美容外,還可用於牙鬆、口幹舌燥、咽喉疼痛、消化不良的防治。

頦部美容按摩法

頦和頸位於人體的顯著位置,即頭麵之下,軀幹之上,其與麵部美容有直接聯係。頦頸部健美與否直接關係到容貌美麗與否。頦部肌肉皮膚有彈性,皮膚光潔紅潤,將會使麵容增輝,反之頦頸部肌肉皮膚鬆弛,脂肪積聚過多,皮膚粗糙有皺褶,或有斑點,都會損害影響容貌美。

局部按揉配合適當的運動,有助於頦頸部的保健。

操作方法

按揉頦部牙齒微閉,頭向後仰,用兩手食指和中指指腹從下巴尖部開始,向外側做按揉,直至耳後乳突部,然後再按揉回到下巴尖部,共做5個往返。

拿捏頸部用單手拿捏頸部,用力宜輕,不可過度牽拉皮膚。拿捏約2~3分鍾。

轉動頭頸麵向正前方平視,作向左右各90度角的頭部轉動,左右交替進行,速度不宜太快,左右各轉動10~15次。

按揉頸部牙齒微閉,頭向後仰,單手四指並攏,向後置於對側頸部,從頸部下端向外上頦做按揉,直至耳後乳突下方,左右側交替進行操作,每側做5個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