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綜合征
打麻將是一種有益於智力開發、解除疲勞、陶冶性情的時尚娛樂活動。但很多人打麻將成疾,經常通宵達旦,影響休息,妨礙睡眠,擾亂了飲食起居規律,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等一係列病症的出現,並造成失眠、夜寢夢多、精神萎靡不振等情況。不僅對工作學習有影響,還會影響身體健康。如果打麻將賭博,危害更大,會造成人際關係緊張,助長個人私欲,影響家庭和睦。賭博時神經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狀態,贏錢時強烈興奮,輸錢時有思想壓力,還怕被人發現,整天提心吊膽,造成精神負擔,時間長了會引起神經係統和心血管係統疾病。賭博者久坐,臀大肌和坐骨神經持續受壓,下肢血液循環不暢,易引起關節炎和坐骨神經痛,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老人,如果不顧身體條件長期打疲勞戰,大腦皮層整天處於緊張興奮狀態,疲勞加興奮,就很有可能突然出現腦出血和心髒驟停,從而危及生命。
因此,玩麻將牌必須適可而止,時間不宜太長,更不要通宵達旦。同時,切莫用麻將賭博。
肥胖恐懼症
一些人在發生肥胖後,出現了對肥胖的恐懼心理。原因可能由於體型的變化受到別人的評論、譏諷、嘲笑和戲弄後,出現較大的自卑心理。也可能因為肥胖後出現的氣促、疲勞、畏熱、多汗,動輒氣喘籲籲,無法登高,甚至喪失體力勞動能力而感到抑鬱、焦慮,出現癔病、強迫等情緒障礙;當嚴重並發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時甚至出現絕望和恐懼心理;更有一些青年女性,盡管並不肥胖,但擔心將來肥胖而拚命減肥,結果出現了神經性厭食,進而危及生命。這一係列有關肥胖的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即稱為肥胖恐懼症。
對於肥胖恐懼症患者來說,樹立生活的信心,減少對肥胖症的恐懼心理尤為關鍵,因為大多數後天發生的肥胖都可以通過控製飲食、自覺的體育鍛煉、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等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減肥的效果,即使不能達到減肥目的,尚可以采取手術等特殊的治療方式。
另外,有嚴重心理障礙的患者應進行心理治療和谘詢活動,培養良性的心理情緒,注意心理衛生,培養積極樂觀的心理氣質,提高精神健康水平。當然,對於他們來說,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向他們講解肥胖症的原因和治療防治措施,在克服恐懼症的同時進行肥胖的治療也可以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隻有當患者的體重和體型真正出現令人滿意的變化時,患者的不良心理才能得到完全的克服。但強調減肥的艱巨性和持久性的確很有必要,不然若出現反彈就會增加病人的不良情緒。
對於神經性厭食的病人,僅僅靠簡單的心理治療和谘詢活動是不能夠解決問題的,而應該將心理、藥物、飲食療法結合起來。
女性手機病
時下,將手機配上彩貼、吊帶、墜鏈,裝扮成多姿多彩的美麗飾物,掛在胸前,已成為女性追求時尚的一種標誌。然而,手機掛於胸前遠要比手機這個潛在的殺手更具有殺傷力。本來使用手機時貼近腦袋,對大腦的危害最直接,現在又掛在胸前,靠近心髒,又加大了手機對人體的危害。
手機的電磁輻射對人體各係統都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破壞細胞防禦係統,導致引發癌症,特別對腦細胞生長與發育的負麵影響巨大,誘發腦癌的概率很大。
專家認為,手機掛在胸口處,位置靠近心髒,對心髒的負麵影響更加直接;還能破壞內分泌功能,造成月經紊亂,影響生育能力;對乳母,會影響泌乳功能的正常;對孕婦的影響尤其嚴重,手機的電磁輻射對胎兒骨骼細胞具有嚴重影響,可造成胎兒骨骼發育缺陷,導致畸形。因此,為了自己,也為了下一代的健康,女性們千萬不要將手機裝飾成飾物掛胸前,孕婦和乳母更不宜使用手機。
手機與電腦對懷孕的危害
電磁輻射被稱為第4種汙染源,如手機、BP機、電腦、DVD、微波爐等家用電器及信息電器視頻遊戲機、電視機頂盒、PDA等,X射線發生器、激光束也會產生電磁輻射。電磁輻射對婦女、兒童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孕婦,可出現新生兒畸形、白血病增多等。
美國科學家發現手機釋放的輕微波足以令發育中的雞胚致畸。如孕育中的小雞不停地受到手機影響出現畸形比沒有受幹擾的小雞要高出1倍。這提示我們,與雞胚相似的人的早期胚胎也可以受到影響,這與WHO在一項報告中指出的一樣,電腦屏幕工作環境中有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妊娠結果的警告。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懷孕早期的婦女,每周使用20小時以上計算機,其流產率增加80%,同時也增加畸形胎兒的出生率。因此,婦女懷孕早期應盡可能遠離手機與電腦。
卡拉OK的危害
唱卡拉OK已成為現代人休閑娛樂的一種常見方式,特別是女性更是對此樂此不疲。然而,長時間地唱卡拉OK,會因用嗓過度而導致急性喉炎。
喉是聲音言語構成中最重要的部分。正常情況下由黏膜構成的聲帶呈鬆弛狀,吸氣或呼氣時聲帶外展或內移,此過程中聲帶振動便發出聲音。並在大腦皮層的語言、歌唱神經中樞控製下,語言信號通過運動神經輸出,到達各部的發聲器官,以上器官密切配合,就會發出正常的聲音。如果在這些器官中的任何一部分有了病變或配合不當,失去了它的正常作用,都會影響整個發音功能而造成發聲障礙。
發聲過度、持續超負荷用聲,易造成喉部黏膜(特別是聲帶)充血,喉黏膜上皮下水腫。以杓狀軟骨、室帶和聲帶處明顯,聲門關閉不全,聲嘶為此時的主要症狀,並感覺發音困難,喉痛和嗓子如同火燎感。如同眾所周知的物理常識“熱脹冷縮”,過冷過熱的進食,都有害於發音器官,出現炎症浸出,患者有燒灼感等不適,此時若痛飲涼飲料,喉部突然受冷的刺激,猶如燒紅的鐵塊丟入水中,血管遽然收縮而阻礙血流,會加重喉黏膜水腫,出現失音。
此時最必要的處理措施就是噤聲。患者應噤聲休息,並防止以耳語代替發聲,因耳語不能達到聲帶休息的目的。要多飲水,進食流質或爛飯。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生素;聲帶紅腫顯著者加用類固醇激素;局部治療(蒸氣吸入或超聲霧化器吸入)可明顯減輕聲嘶和喉痛的症狀。中成藥可選金嗓開音丸、清音丸等口服;也可用單方穿心蓮、野菊花、地膽頭、五指柑各15克,土牛膝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此方有解表清熱、利喉開音的效果。經以上治療,急性喉炎多於5~7天內可以恢複。患者治愈後,還要節製煙酒,注意休息,不要發音過度,這樣可以預防喉炎的複發;若是治療不當,可轉為慢性,此時治療將更為困難。
電視綜合征
英國的一家健康研究機構在對幾千人進行觀察後,作出報告指出,大約50種疾病與看電視有關,幾乎1/3的人都患有其中一種疾病,比較輕微的疾病有頸部肌肉酸痛、視力衰退等,比較嚴重的有以下幾種:
(1)斑疹:電視熒光屏表麵存有大量靜電荷,其聚積的灰塵借光束的傳遞射擊人們的麵部,如不及時清洗就會生出難看的斑疹。
(2)電視興奮征:此症多見於老人,他們因一些電視節目而產生聯想,引起過度的悲哀和興奮以及失眠,影響身心健康。
(3)眼球征:長時間盯著熒光屏,會使眼球充血,眼球視網膜感光功能失調,還會出現眼球幹燥,甚至引起視覺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4)腸胃病: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會使消化道功能紊亂。據統計,每天看電視在3小時以上的人有40%患有不同程度的胃下垂和潰瘍病。
(5)電視孤獨征:3~7歲兒童經常看電視,會養成一種非常孤獨難與人溝通的性格,這是一種心理性疾病。
(6)誘發癲癇:電視節目可誘發癲癇發作,病人突然不省人事、跌倒在地,口吐白沫、眼球上翻、四肢挺直,繼而抽搐,可持續數分鍾。
(7)感冒:因坐電視機前時間多,戶外活動時間少,缺乏陽光照射,呼吸不到新鮮空氣,人體血液運行不暢,軀體活動不靈,不能適應室外環境,機體免疫力降低,所以很容易患感冒。
(8)肥胖症:看電視使人體力消耗減少,皮下脂肪堆積。看電視時有些人會無限製地吃高能量的零食,電視中的食品廣告有增進觀眾食欲的作用。這些都易使觀眾患肥胖症。
(9)加重心血管疾病:在觀看刺激性強的節目後可誘發血壓升高或心髒病發作等。
(10)電視腿:看電視久坐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產生脹、麻、疼等症狀;因靜脈血管壁薄導致血流受阻,血液流動速度減慢從而促進血凝,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形成電視腿。
(11)尾骨病:長時間坐在電視熒光屏前,會出現程度不一的尾骨部疼痛症狀,有時向臀部和大腿放射,叫“電視性尾骨病”。
(12)頸椎病:看電視使頭頸較長時間地維持在某一姿勢,特別是過伸或過屈位置,使頸部肌肉疲勞受損,椎體或軟組織發生退行性病變,壓迫神經根或脊髓,出現頸後、肩、背疼痛或麻木;或一側上肢感到沉重無力,頸旋轉運行不靈活,頸肌緊張,有壓痛。
冰箱病
(1)冰箱頭痛:剛從冰箱冷凍室取出的食品,若快速進食,可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頭部血管痙攣,產生頭暈、頭痛、惡心等一係列症狀。
(2)冰箱肺炎:冰箱如果平時不經常擦洗,在冷凍機的排氣口和蒸發器中就很容易繁殖真菌。這些真菌隨塵埃散布至空氣中。過敏性體質者和兒童吸入這種帶菌空氣後,極可能出現咳嗽、胸痛、寒戰、發熱、胸悶和氣喘等症狀。
(3)冰箱胃炎:這是一個非正式的醫學名詞,由於飲用過量過冷飲料所致。症狀是飲後半小時後出現惡心、頭暈、腹瀉、全身打顫等症狀;幼、少兒更能造成咽喉平滑肌痙攣,發生喉梗阻、呼吸障礙;老年人可引起胃腸功能下降甚至應激性冠狀動脈痙攣、心絞痛、心肌梗塞。原因是夏天人體全身血管處於擴張狀態,飲用過量冷飲、冷食後,胃腸受到冷的強烈刺激,血管驟然收縮,而流量減少,導致一係列生理功能失調。
(4)冰箱腸炎:很多人不清楚冰箱不具備滅菌功能,隻能推遲食物腐敗變質,而把它錯當成了食品的“消毒櫃”、“保險箱”。盛夏,箱門啟閉頻繁,箱溫驟變,為細菌大量繁殖創造了適宜環境;很多家庭使用電冰箱很少進行過認真的清洗、消毒,更為細菌的繁殖創造了條件。吃了這種被細菌汙染,而又未煮透的食物,就會染上“冰箱腸炎”,其症狀為惡心、腹痛、腹瀉,並伴有發熱,極容易誤診為闌尾炎。
要防止“冰箱病”,必須做到:冰箱內存放的食品一定要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汙染;冰箱內取出的不能再加熱的食品,宜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後再食。老人、小孩如患有慢性胃病、心髒病和高血壓者應慎食或禁食過冷食品;存放時間不宜過長,存放的熟食、瓜果一定要加熱煮沸或洗滌幹淨後再吃。
電熱毯綜合征
電熱毯是冬季很多家庭就寢時取暖的用品。它給人們帶來一個溫暖的被窩,度過一個溫馨的夜晚。電熱毯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因為它的溫熱作用可加速周身血液循環,起到疏通經絡、調經活血、溫潤關節、滋養肌膚的效果。但電熱毯使用不當可引起疾病,稱之為“電熱毯綜合征”,故必須引起重視。
(1)電熱毯有以下特點:
①熱輻射加溫:長時間通電熱輻射加溫使表麵溫度可達40~60℃,極易產生口幹、鼻燥、頭昏、疲乏,甚至鼻出血。這是由於體溫升高、代謝加強、皮膚血管擴張、汗液分泌增加、機體水分失去過多所致。
電熱毯性皮炎:除了因長時間使用電熱毯,持續性散熱,使人體皮膚水分被蒸發幹燥外,還由於熱原體本身對皮膚的刺激,使某些人的皮膚過敏、瘙癢或身上出現大小不等的小丘疹,抓破後可出血、結痂及脫屑等。這種症狀大多先從人體背部開始,然後漸漸延及全身。往往使人瘙癢難忍,徹夜難眠,影響工作和休息。臨床證明,這種症狀多發生在糖尿病、腎病、腸胃炎疾患等體質虛弱者身上,老人、兒童、孕婦也容易發生電熱毯皮炎。
脫水:由於幼兒處在生長發育時期,水的攝入量按體重比例高於成人,而電熱毯使用過熱、時間過長,會使幼兒失水增多而導致喉黏膜幹燥,出現聲嘶、煩躁不安等脫水症狀。
②產生電磁場:電熱毯通電後產生電磁場,人體被電磁場包圍,不利於健康。尤其是懷孕婦女經常使用電熱毯有可能導致嬰兒畸形。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科學家經長期研究發現,生育畸形兒的婦女大多愛用電熱毯,因為電磁場的作用可影響胎兒的細胞分裂,抑製胎兒大腦發育,可引起出生後的嬰兒智力低下或缺陷和畸形。
③內外溫差大:使用電熱毯時睡眠環境的小氣候得不到調節,被窩內溫度自然升高許多,而房間裏溫度依然如故,於是被窩內外溫差甚大,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因人體溫度升高而擴張,作不自主地深呼吸,大量吸入室內的冷空氣,刺激呼吸道黏膜,極易引起咽炎、喉炎、支氣管炎等上呼吸道疾病。
(2)使用電熱毯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凡有過敏體質的人應禁止使用。
②電熱毯最好墊在褥子下麵,不要貼身。
③睡前半小時通電,上床後將它關閉,避免通宵達旦使用。
④年老體弱者使用時,將它控製在最低檔,上麵鋪上毛毯
現代舞綜合征
迪斯科舞、霹靂舞等的現代舞,以節奏明快、活潑奔放、隨興發揮而流行於當今社會娛樂界。然而過於迷戀或跳躍不當,則會罹患現代舞綜合征。發生頭痛、頭暈、頭頸部及上肢皮膚麻木疼痛;四肢關節、手指和腕部關節慢性勞損,軟組織損傷、炎症和變形;大腦皮層功能失調後可致神經衰弱、失眠,各種身心障礙病症。
防治本征應做到以下幾點:
(1)跳舞要有節製,注意適度:跳舞前宜活動一下肢體和頸部,使之有個適應過程,學會在跳舞時調節和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跳舞時間不宜太久。
(2)足部按摩:有頭痛、頭暈、頭頸部及上肢皮膚麻木疼痛者,可重點按摩額竇小腦及腦幹、頸項、頸椎、胸椎、腰椎、骰骨、尾骨反射區;有關節慢性勞損者可重點按摩甲狀旁腺、甲狀腺、肩、肩胛骨、肘、髖關節、膝及肋骨反射區;有神經衰弱症狀者可重點按摩肝、腎、心、脾、大腦、垂體、內耳迷路、胸反射區以及安眠點。
(3)幼兒正處於身體發育時期,跳現代舞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加上幼兒的控製能力差,過分地扭動身子,容易失去平衡而損傷軀體。因此,幼兒應禁止跳現代舞。
(4)老年人跳任何類型的舞都應遵循“6不”:即不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去跳舞,宜在空氣流通、人較少的場地活動,舞曲音量適中,節奏緩慢,做到輕鬆愉快;不長時間跳舞,即不使人的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以防止因呼吸加快、血壓升高而誘發或加劇心血管疾病;不飽腹起舞,以免影響消化功能,導致腸胃疾患的發生;不稍熱即減衣,尤其是在露天舞場更要防止著涼;不穿硬底鞋跳舞,以防滑倒或扭傷;不在酒後跳舞,酒精加跳舞,可加速心跳和血管擴張,誘發心絞痛和腦血管意外。
(5)跳霹靂舞時要有組織有領導地在教練指導下進行,盡可能減少或避免傷害。要有保護和防護設施,最好能在14~15厘米厚的墊子上,或有彈性的木質地板上進行,以減少壓力性骨折。要做好適當的緩衝運動,避免過猛的旋轉彈跳和特技動作。不要盲目效仿電影上的特技和怪癖活動,以免樂極生悲,導致傷殘,飲恨終身。
舞廳病
跳舞是一項有益於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娛樂休閑項目。然而,如果舞廳安排不當,對人體也存在著潛在的危害。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光、聲兩個方麵。
舞廳中大功率的組合音響,一般多在80~98分貝以上。此時,劇烈的奔放節律,高亢的立體聲,震耳欲聾,已不再是音樂的享受,而是噪聲危害。強烈的噪聲反複刺激,可使內耳聽覺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進而導致職業性耳聾。因此,如果舞廳內不注意控製聲響的程度,對經常流連於舞廳的人,無疑會影響聽力。噪聲還可引起疲勞、頭痛、頭暈及睡眠障礙。嚴重者可引起血管痙攣,心率血壓增加,幹擾或影響消化及吸收功能。
除立體聲危害之外,舞廳內所安裝的激光不僅對人的眼睛危害極大,還能引起其他疾病,舞廳激光的特點是光線強烈耀目,高速旋轉,線色及明暗變動,往往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舞廳內密集的光束透過眼睛的晶狀體,再集於視網膜上時,其聚光點的溫度可達70℃,對眼睛產生嚴重的危害。舞廳的激光設備,多數光輻射強度都已超過極限值。這些強光幹擾大腦中樞高級神經功能,使人們出現頭痛、頭暈、心悸、失眠。可以使人食欲下降、精神恍惚。在短時間內即發生頭暈目眩、麵色蒼白、出冷汗,甚至休克。因此,從健康的角度出發,舞廳的開設者把光和聲的強度控製在不危害人體健康的範圍內,立體聲響不宜過大,光線不宜過強。
對於跳舞愛好者,不要經常長時間參加使用激光的舞會和音樂會。注意選擇激光輻射強度符合行業標準、光源柔和、不耀目、刺激性小的場所。
出現症狀後可就地隨手按摩手部第二掌骨側頭穴、肝穴,以酸痛為度,雙手交替按摩30分鍾。
返家後如果症狀依然存在,可將磁珠或王不留行籽放置於橡皮膏中央,直接貼在一個耳朵的腎、肝、脾、眼、目穴位上,以按壓有酸痛感為度,每日按壓5次,每次3分鍾。5天後症狀仍未消除,可更換至另一側耳朵的穴位上,雙耳交替貼壓。此治療可以補肝腎、益精血、清腦明目。
迪斯科綜合征
迪斯科是一種集娛樂與健身於一體的群眾性活動,20世紀80年代在國內許多城市興起,並迅速普及。由於迪斯科舞簡單易學,無須場地,並可即興發揮,是舞蹈的即興作品。加上迪斯科音樂帶有強烈的時代感,且節奏明快,活潑奔放,因此很受人們尤其是青年人的歡迎。對於一些由於職業關係,俯身在寫字台上的人,可以在短暫的休息時間內,原地跳跳迪斯科舞,使全身肌肉得到鍛煉,保持關節的靈活性,大腦得到休息,對健身頗有好處。但對迪斯科舞過於迷戀,經常或長時間參加節奏速度很快的迪斯科舞會,也能對身體健康帶來危害,產生一些疾病,醫學家們稱之為“迪斯科綜合征”。主要可以引起以下一些病症:
(1)“頭顱綜合征”:舞蹈者往往要在快速、強烈的音樂節奏中,迅速地伸縮、扭動頭頸和身軀,容易導致脊髓神經過分緊張,血管攣縮,從而發生頭暈、頭痛、頭頸部和上肢皮膚麻木或疼痛。
(2)“腦缺血綜合征”:在跳迪斯科時,由於頭頸部動脈反複頻繁扭曲收縮,容易造成腦部缺血。
(3)“關節慢性勞損症”:四肢關節、手和腕部在舞蹈時要長時間快速扭動,容易造成關節慢性勞損、軟組織損害,甚至發炎和變形。此外,有些人在隨著迪斯科音樂伴奏時,將手指撚得啪啪作響,以致引起了指關節炎和解鞘炎,即醫學家所謂的迪斯科手指。
(4)“神經衰弱症”:如果長時間處於情緒高漲狀態,會使大腦興奮與抑製功能平衡失調,久而久之造成神經衰弱、失眠和各種身心障礙。
迪斯科舞對於兒童更是不適宜的。因為兒童正處於身體發育時期,各部分肌肉發展不平衡,骨的骨化、骨接合都處於逐漸完成階段,而迪斯科舞對於兒童來說是過量的運動,過分地扭動身子,容易失去平衡而造成扭傷。孕婦跳迪斯科,還會引起胎兒畸形和流產。
因此,奉勸愛好迪斯科舞的人,對於這項活動要注意適度並有節製,跳舞時間不宜過長,避免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以防影響身體健康。
舞廳傳染病
舞廳是跳舞的固定場所,人們多喜歡在舞廳的樂曲聲中翩翩起舞。但是,舞廳中大多微塵飄浮,微塵中帶有多種致病微生物。還有,人體皮膚和雙手也常存在許多病菌、病毒、寄生蟲卵。跳舞時,皮膚與手常有接觸,兩人距離較近,通過飛沫同樣可能傳播疾病。所以,跳舞時,應積極預防舞廳傳染病。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間,舞廳是最好的傳播場所,可出現高熱、噴嚏、全身酸痛、食欲下降、疲乏無力等症狀。也易被傳染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咽炎以及結核病等傳染病。
預防本病應從以下幾方麵加以注意:
(1)流行性感冒期間,不宜去舞廳。
(2)患有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肺結核等傳染病者,應自覺不去舞廳。
(3)舞歇進食時,不要直接用手拿食品,可用刀叉食用或用消毒濕巾清潔手後食用。
(4)跳舞後,要及時用流水洗手。
(5)舞廳應有良好的通風設施,保持空氣新鮮,應每日或每2日進行場地消毒。
電腦視力綜合征
長期使用電腦,會使人身心不適,眼科醫生和驗光師將其稱為“電腦視力綜合征”。美國視力研究協會對電腦使用者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有75%的人視力下降並患有一種或幾種眼疾。為此,研究人員撰文描述了電腦視力綜合征的種種症狀:
(1)臨時性近視:使用電腦達幾分鍾,或幾個小時後視遠處物體模糊不清。
(2)視疲勞:使用電腦時,眼睛容易疲勞。感覺眼皮、額頭部位疼痛。
(3)近處和遠處物體輪廓不清晰:有時出現複視,即重影。有時在轉移視線之後物體的圖像似乎還保留在眼中。
(4)眼睛發幹,但有時則相反,眼睛流淚。
(5)頭痛,頸、肩背酸痛:由於使用者身體位置不合適,容易發生肌肉痙攣。
電腦視力綜合征還和電腦使用者戴雙光眼鏡有關。他們所看目標的最佳位置應該在胸部或胸部以下,距離保持在30~45厘米。如果顯示屏擺放高度不合適,或者距離太近,會使電腦使用者工作時不太舒服地俯身,或者頭部保持一個極不自然的角度,這很容易引起頭昏、頸酸、肩痛或全身不適。使用電腦會減少眼內潤滑劑和酶的分泌。一般來說,如果人每分鍾眨眼少於5次,而且這種狀況持續時間較長,便會使眼睛幹燥、疲勞,出現重影、視力模糊及頭頸疼痛等症狀。
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又名腕管狹窄症。這種病雖常見,卻往往被疏忽而未得到及時治療。本病多發生於手部用力的職業,尤其是中年婦女,如編結工、裝配工、木工、炊事員、屠宰員、打字員、擠奶員,以及經常騎摩托車的人、體操運動員等。美國醫學家稱之為當前最新的職業病之一。
(1)病因:“腕管”,是由腕部掌側堅韌的腕橫韌帶與背麵的腕骨所構成的“骨一韌帶隧道”。腕管中除了有正中神經通過外,還有9根肌腱通過。如果腕管內壓力稍有增高,正中神經受壓而產生以手指麻痛為主的一係列症候群。腕管狹窄導致本征。
(2)臨床表現:患者手指中的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感覺遲鈍、麻木和針刺樣疼痛(小指無此症狀),腕部也可發生,可向前臂、肘及肩部放射。握物或端物時無力,偶爾會有失手的情況發生。工作結束後,局部溫度增高時症狀可加重,或有燒灼樣疼痛,在深夜常被痛醒。寒冷季節患指可有發冷、紫紺等改變。本征患者的疼痛常發生於夜間或清晨,有時拇指無力、活動笨拙,拇指外展力量減弱,大魚際肌萎縮。用針去刺這些患指時,發現其皮膚癌覺減弱或消失;當揮動患手後,手指麻木即可解除。叩擊腕部屈麵正中時也可引起手指麻木。
(3)防與治:
①重在預防:經常用手作業者,要注意正確的姿勢,不要讓自己的手老是偏向一側;要有適當的休息時,不時地放鬆自己的雙手,活動手指,不讓操作的手腕過於疲勞。
②按摩:用紅花油等外搽局部後,按揉外關、陽溪、魚際、合穀、勞宮及痛點等穴位,然後將患手在輕度拔伸下緩緩旋轉、屈伸腕關節,術者左手握住患手腕部,右手拇、食二指提住患手拇指末節,向遠心端迅速拔伸,以發生彈響為佳,依次拔伸第2、3、4指。每天按摩1次。
③中藥外洗:防風、荊芥、川芎、甘草各3克,黃檗、當歸各6克,蒼術、丹皮、川椒各10克,苦參15克,煎水熏洗患處,有祛風散淤、活血通絡之功效。
(4)忠告:運動雙手護手健體是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與精力的,下述三招簡便又有效:其一是雙手用力握拳,然後突然放開,反複做,握拳時吸氣,放開時呼氣。每次20下。這樣運動可以預防手部關節硬化、皮膚粗糙、十指冰冷,還可以增強心血管功能。其二是用右手大拇指、食指壓、按、搓左手的每一個手指和每一個關節。要按摩到手指有溫暖感為止,然後再換手操作。這樣按摩可防止關節變形、變粗、變硬、變大,使血液營養到所有的末梢,同時通過神經反射刺激大腦皮層,使頭腦靈活。其三是右手握拳,無須用勁;用各手指中節關節角按壓左手背,稍稍用力;然後換手重做。這樣操練能使人體經絡和血管得以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