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個性的相對穩定性。人們隻有從這種相對穩定的性格中來互相認識、互相了解,才能實事求是地評價一個人。
③個性的傾向性。人在與客觀環境相互作用之中,必定對與自己相關的事物持一定的態度,有一定的看法,驅使其表現出某種行為。
④性格的可塑性。人的性格形成,先天遺傳素質是前提和基礎,但其發展和結果取決於後天的教育、培養、社會環境的影響和自我鍛煉。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是糾正性格缺陷的理論依據。
(4)基於以上認識,提出以下預防和糾正性格缺陷的方法:
①加強心理防護功能,培養自我調節的能力。培養活潑開朗、興趣廣泛、善於交往的性格。
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確定人生目標和正確的價值觀,奠定塑造健全性格的基礎。
③正確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這是培養性格的重要條件。
④適當的體育運動和文化娛樂活動,進行積極地娛樂性的休息。
⑤增強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麵,具有安全感的人,心情愉快,常言說:“心底無私一身輕。”如果多參加社會活動,多做有益於人民的事,就會增強安全感。
⑥必要時進行心理治療和心理訓練。
這些方法最好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隻要大家都來關心心理健康問題,及時發現和糾正心理缺陷,就可以避免心理疾病的發生。這樣就可以使心理保持在完整的健康狀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維護心身的協調穩定。從而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融洽人際關係,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心理疾病的症狀種類
如果精神活動發生了病理性障礙而不能正常進行,就說明人有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比較常見的症狀有以下幾種:
錯覺
這是一種對客觀事物歪曲的感覺,就是把客觀外界存在著的某種事物,感知為性質完全不同的另一種事物。錯覺一旦產生,病人自己不能察覺、不能認識,更不能加以糾正,而且嚴重影響病人的行為。
幻覺
這是一種沒有現實刺激物作用於相應的感受器官,而出現的一種虛幻的感知和體驗,就是外界環境並不存在某種事物,而主體卻堅持認為感知到該事物的存在,因而是一種無中生有的虛假、空幻的感知覺。幻覺有幻聽、幻視、幻味、幻嗅、幻觸等。病人可能完全受幻覺所吸引,被幻覺命令所支配,出現種種反常的行動。
妄想
這是一種毫無事實根據但是病人卻堅定不移的病態想法,它是一種歪曲的信念、錯誤的判斷和推理。包括疑病妄想、關係妄想、鍾情妄想、迫害妄想、嫉妒妄想等。病人對周圍事物疑心重重,或者誇大自己的能力、地位和財產,盡管這種想法極端荒唐無稽,完全沒有事實根據,但是病人卻堅信不疑。無論旁人怎樣解釋,甚至把無可辯駁的事實擺在他麵前,也絲毫不能動搖或糾正他的錯誤信念和想法,認為已經沒有希望再活下去了。
興奮
這是指病人情緒激動,活動增多,煩躁不安,說話時喋喋不休,騷動不安,有時會衝動起來,出現傷人毀物的破壞性行為。
憂鬱
這是指病人情緒低沉,精神沮喪,整天愁眉苦臉,唉聲歎氣,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絲毫不感興趣。這樣的病人有自責自罪的想法,悲觀絕望,甚至會有自殺的念頭和行為。
木僵
病人幾乎靜止不動,不說話也不動彈,不吃不喝,經常保持一種固定姿勢,整天僵坐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或毫無反應,即使有人在他耳邊敲鑼打鼓,也無動於衷,就像“木頭人”一樣。
癡呆
這是慢性腦損傷的症狀。病人的智力、記憶力明顯減退,喪失正常的理解力、判斷力和計算能力等。
心理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又稱精神治療)是指以一定理論(如心理學、精神醫學、社會學等有關學科理論)體係為指導,通過一係列的方法,達到減輕乃至消除心理障礙和疾病帶來的痛苦。簡言之,心理治療就是用“心靈”的鑰匙去醫治人們的“心病”。分為一般心理治療和特殊心理治療。
一般心理治療
最常用的方法是解釋和指導。即以心理學的原理向病人說明所患疾病的因由、性質、演變規律、處理方案及預防,從而解除其顧慮,指導其如何減輕或緩解緊張、焦急情緒。
心理治療本身含有教育治療的意義。某些心因性疾病是由於患者無知或偏見和錯誤而引起。由於認識上的偏見和錯誤,過分恐懼或內疚,久而久之可能導致神經症。對此應及時幫助、教育其提高認識,消除顧慮,建立良好習慣,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工作等有意義的活動中去,就會不藥而愈。對於受到委屈、內心苦悶痛楚難言者,應以同情、諒解的態度傾聽他們訴說心理上的壓抑、怨氣以及內心難言的隱情,並恰當適時地給予勸慰、疏導和積極評價。有時鼓勵他們把滿腹壓抑之情全部傾訴出來,病情就會大有好轉,就是痛哭一場,也是有利於調整機體平衡的一種防禦方式。
特殊心理治療
特殊心理治療的方法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行為療法這一療法是把各種心理病態和軀體症狀看做是異常行為,通過學習調整和改造它們,建立新的健康行為,所以行為療法又稱做行為改造或行為矯正療法。它的指導思想是使人具有自我調整和自我控製的能力。行為療法包括下列幾個過程:了解病人病態行為產生的原因,確定病人的主要病態行為和治療目標,記錄病人病態行為的嚴重程度和出現頻率,列出治療基線,作為治療的對照;向病人解釋清楚心理治療的方法、意義及所要達到的目的,建立其治愈信念,使之主動配合治療;根據行為改變的情況,有進步時,則給予強化,如表揚鼓勵和物質獎勵,以增進療效,無進步或退步時,則給予批評,撤銷獎勵等,促進改變病人行為。這樣循序漸進,依次遞增。
(2)催眠與暗示療法催眠與暗示是相互關聯、互為滲透、交叉作用的。如在催眠狀態下,有利於進行暗示,暗示性高的情況下也有助於被試者進入催眠狀態。
(3)生物反饋療法將被測試者體內某些自己意識不到的。看不見的生理變化和內髒活動情況(如血壓、體溫、心跳、胃腸蠕動、生物電變化等),通過電子儀器監測係統,以聲、光指針、數據等信號直接、連續地顯示給病人,這些信號稱為反饋信息。根據這些信息,指導病人下意識地調節和自我控製,使之達到理想的水平。這種方法稱為生物反饋療法。它常應用於治療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癲癇、功能性障礙、口吃、焦慮症、恐懼症、心身疾病等。
(4)音樂療法音樂能通過人們的心理作用影響人們的心身功能協調和行為變化。音樂對心理障礙、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早已被實踐所肯定。音樂能夠振奮人的情緒,消除煩惱和不安,使之平靜,引起鬆弛、愉快和舒適的感覺,改善植物神經功能和神經內分泌的功能,從而更好地協調各器官的正常活動,利於健康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5)藝術療法病人參加某些藝術活動,以達到治療目的。藝術活動本身具有自己的魅力,可緩解或消除內心衝突,調節個人與外界的矛盾。藝術活動通常有繪畫、書法、雕刻等,也可以根據病人的不同特點組織一些舞蹈、戲劇,音樂、詩歌、攝影、錄像等活動。藝術治療可適用於老、中、青年、兒童等不同年齡病人。療養院或康複醫療機構、精神病院中的工娛治療都含有藝術治療的性質。
(6)森田療法針對有的患者常為自己的健康狀況、生命安全和精神安寧擔憂,越是過分擔憂“症狀”則越重,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患者要陶冶情操,改變疑病素質,消除惡性循環。病人對自己的“症狀”要不以為然,讓自己習慣。這樣便會解決主客觀的矛盾,改變惡性循環,症狀隨之消失或減輕。
防止心理衰老的措施
夫妻恩愛、兒女情長
如果老人在外人際關係緊張,或遭受委曲和誹謗,精神上遭受突如其來的打擊,蒙受不白之冤,有些老人往往自尋短見。如果家庭美滿、和睦,夫妻恩愛難以離去,兒女情長也不忍死別,他們想到這些,雖然在社會上處境艱難,但回到家中還是感到無限溫暖,這也是精神寄托。不少人對孩子倍加寵愛,許多事看在孩子的麵上,老夫妻之間即使有點摩擦也不解自消了。
經常回憶童年趣事
老年人的記憶力保持良好,對童稚時代的許多趣事往往曆曆在目,不妨經常“看電影”,回憶童年時代捉迷藏、拍蝴蝶、捉蟋蟀、放風箏,隨著父母外出踏青,在外婆家撒嬌討吃、或學唱一段戲曲。這樣腦子裏經常想到昨天我還是個活潑的小孩,現在還不算老嘛,從精神上保持“鶴發童顏”。
和孫輩嬉戲逗笑
離退休後脫離了集體生活,進入家庭,如果身體條件可以,不妨給子女們帶帶孫兒孫女,充當托兒所的阿婆、阿爺角色。老人們往往隔代更喜歡,經常和孩子們逗逗笑,說些俏皮話,做個鬼臉,和孩子們一同玩樂,捉迷藏、堆積木、踢皮球、打乒乓球,和孫兒孫女玩在一起,盡享天倫之樂。當然也可以和青年人結“忘年交”,和他們一起聊天,海闊天空,既可增長知識,青年人的朝氣對老人還富有感染力,使自己感到年輕。
拜訪童年時代的同學、朋友和老師
青少年時代是人的黃金時代,“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是值得人們回憶的,如果童年時代的同學、朋友離自己不遠,不妨經常上門拜訪、聊天時多談一些當年在小學、中學時的學習和生活,找一些相處中有趣的事聊聊,以及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情景,老人還可拜訪學生時代的老師,雖然教師可能已是蒼蒼白發的老人,但是在老師麵前,我們總是學生,總感到自己年輕。
培養一種興趣和愛好
有些老人喜歡賦詩作詞,有的愛好書法繪畫,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則酷愛寫作,許多作家到晚年,仍能寫出傳世佳作。有益的興趣和愛好,還會使生活顯得光明和美好,使人變得積極和開朗,彼時彼刻,一切無聊和空虛,一切心理壓力都無緣拜訪了。
故地重遊
如果身體條件許可,不妨回到童年時代居住過的舊居,或去拜訪少年時代讀過書的母校,故地重遊,可以觸景生情,童心又可再度萌發,仿佛自己又回到童年,回到學生時代。
寫些青少年時代的回憶錄
寫作時需要動腦筋回憶,腦子要冥思遐想,追憶著那逝去歲月中的生活,青少年時代的家庭、學校和社會又仿佛在腦海中重演,仿佛又回到青少年時代,自己會這樣想:別看我現在雙鬢花白,過去我還是個英俊少年哩!
選讀一兩本有益的書
書是最好的精神食糧,一本好書能撫慰老人孤獨的心靈,引人發笑,促人深思,催人奮進。
擴大社會交往
當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妨借訪親探友散散心,朋友是最好的藥,找同事、老鄉、老戰友互相談談心,說說心裏話,誠摯的友情可以治療精神上的創傷,消除寂寞和惆悵,衝淡和消除不良情緒。
參加娛樂活動
如果心中不愉快,不如去看看電視電影,聽聽音樂或戲曲,通過這些活動可減輕痛苦,甚至使自己的痛苦轉而同情藝術角色中的不幸遭遇。娛樂既舒暢胸懷,樂而忘憂,又可作為疾病康複治療的一種手段。古今中外都有用娛樂來防治心身疾病的,故形成一種新型的娛樂康複學和娛樂康複療法。娛樂療法的具體內容很多,包括音樂、舞蹈、智力遊戲、觀看文娛節目,琴棋、詩畫、書法等。
短期外出旅遊
心境不佳時,可在子女陪伴下作短期外出旅遊。祖國山河秀麗,名勝古跡遍布各地,走出家庭小天地,來到大千世界,心胸可為之一振,那巍峨的高山、莽莽的草原、滔滔的江河,遼闊的平原、浩瀚的沙漠。寶石般的湖泊和星羅棋布的島嶼,如能涉足其中,可使你心曠神怡。壯麗的長江三峽、水墨畫似的漓江山水、雄偉的五嶽名山,以及其間的蒼翠的樹木、飛瀉的流泉、爛漫的山花,綠樹掩映在深山圍岩間的禪寺古刹,屹立在山巔的寶塔和高樓,都會使你心醉,叫你傾倒,此時此刻,一切憂愁苦悶早已飛到九霄雲外了。
力所能及地發揮餘熱
從目前大部分離退休的老人看來,身體素質還是不錯的,在老年階段尚能保持一定的勞動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離退休後整天閑著沒事幹,心裏會產生種種不適,不少人總想找點事做。大部分離退休老人都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某些特長,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長處,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通過各種途徑來參與一些社會活動和生產技術指導。這是一種積極、利國、利民、利己的好事,也可使老年人精神上有所寄托。一旦老人專心致誌於某一事業,一切痛苦和憂愁都不會過於放在心上,心境會逐漸變得很好。
精神寄托的方法
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是具有圓滿的精神寄托。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精神寄托和追求應包括八個方麵:(1)良好的自我概念,表明對待自己的基本態度;(2)自尊自重,希望自己的人格和情感一如既往、充實美好;(3)社會交往,希望自己能保持良好的社會交往;(4)親密忠誠的關係,是追求的美好目標之一;(5)獨立自主,希望在經濟上、政治上、社會生活中有自己的獨立地位,不完全依附他人;(6)安靜的生活環境,以便平穩、祥和地度過一生;(7)內在精神生活,為自己一生業績而感到自豪;(8)愛撫和關懷,以便感受社會的溫暖。
老年人保持愛心的方法
愛國家、心係集體
如果一個人在退休以後仍然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對全國各條戰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歡欣鼓舞,對祖國的國際地位和各種國際活動所獲得的成就都十分關心,榮辱與共,那麼,一定會天天閱讀報刊,日日收聽、收看廣播或電視新聞類節目,而且看起來、聽起來都會全神貫注、津津有味。相反,那些認為退休在家、什麼國家大事都不關心、不看報、不聽新聞、基本上自我關閉在一個人的世界裏的人,都會感到生活冷冷清清的,沒味道。有好多人退休後仍心係單位,仍關心自己從事多年的事業的發展,常到單位去走走、看看,與老領導、老同事聊聊,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無疑,這些都會充實和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內容,使自己總感到有事可做而不孤獨,那些把自己與國家、集體完全隔絕、遠離社會的人,當然會感到孤獨寂寞了。
愛大自然、愛祖國的山山水水
如果一個人心中對大自然、對祖國秀麗的山川乃至一草一木,都充滿著愛,一定會經常走出家門,到附近的花園、公園、林蔭樹下、田野、河邊去散步、遊覽,還會每一兩年到風景區去旅遊。平時在家裏,也會喜歡種花養草,生活中充滿情趣,根本就不會孤獨。
愛小動物
許多老年朋友特別喜愛小動物,養狗、養貓、養鳥、養魚,以它們為伴兒,從中獲得許多樂趣,這些小動物可使單身老人遠離孤獨。當然,有過敏體質的人,最好不養狗、貓、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