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不但使個人受惠,它還會像池塘漣漪一樣蕩漾出去,超越個人,惠及社會;超越時空,惠及未來。
健康是成就事業的本錢
很多胸懷大誌者,努力追求事業的成功,奮發圖強。在同等條件下,誰的身體好,誰的精力旺盛,付之於學習、工作的時間就多、效率就高,事業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成績就大。特別是工作量大、需要付出巨大勞動的事業,更需要好身體,健康是事業之本。
很多有誌者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就離開了人間,這是人生一大悲事,一大遺憾!過去我們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現在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健康是事業發展的本錢。當你要完成一項事業時,一定要倍加愛護自己的身體。正如俗話所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且又製約著人際關係,特別是信心和勇氣兩種心理狀態,直接關係到事業的成敗。一個身體不健康的人,常常是思想消極、悲觀,缺乏信心和勇氣的,難以產生創造性思維。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具有健康的體魄才能經受得起各種挑戰和挫折,成就一番事業。
然而現實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就是有些人拚命賺錢,然後再用金錢去換健康和生命。可這種交易是不平等的,生命和健康可以換很多錢,而用錢買健康和生命卻是有限的。
本固枝榮,根深葉茂。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要有健康的支撐。
健康是家庭幸福之源
人們把健康比做金子,能鍍亮生命的歲月年華,說健康是智慧的條件、快樂的標誌;更有人直言健康是福;現代人還把健康說成是人生的第一大財富,一旦丟掉健康,一切就會毫無意義。
沒有健康,家庭必然缺少笑容和熱情,也不可能有幸福溫馨的生活。日常生活中,如果夫妻任何一方身體失去健康,就不會有好情緒,臉上也不會有笑容。如果經常處在這種狀態中,夫妻雙方再缺乏理解,必然會影響感情,導致矛盾激化。
夫妻之間很重要的還有性生活,可調節身心平衡。沒有健康的身體,不可能有協調的性生活。當一方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煩躁不安的心態,久而久之,矛盾就會不斷激化。有些人發生婚外情,與配偶不能滿足其性要求有重要關係。
夫妻之間還需要思想交流。當一方思維活躍正想侃侃而談時,看到另一方因疾病而痛苦的樣子,哪裏還有興趣談話和交流呢。當一方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時候,聽到另一方痛苦的呻吟,靈感頓時也會煙消雲散。
夫妻相互給予、相互幫助、彼此相愛才能幸福。如果一方患病,即使得到對方的關懷和照顧,感到自己幸福,但這種幸福是建立在對方的辛苦和負擔之上的,不是相互給予的共同幸福,不能算真正的幸福。尤其是夫妻一方長期臥床不起,將給另一方帶來精神、經濟和生活上的壓力。
夫妻健康才能天長地久地彼此相愛、互相照顧,特別是老年夫妻更需相依為伴。中年人健康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關愛子女;老年人健康才能享受子孝孫繞的天倫之樂,又不給子女增添負擔。
瑞士亞美路有句格言:“健康是一種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說得多好啊!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既無能力也無條件享用這種自由,因為他們失去了健康。
失去健康的人們不僅工作上得不到“自由”,生活上也遠離了自由。
在春光明媚的季節登山踏青,一位中年人卻因冠心病心肌缺血,硬是登不上連老年人都能登上的山坡;夏日去南方旅遊避暑,本已約定的朋友卻因犯了腰椎間盤突出症而不能同行;在秋高氣爽的時節去香山觀賞紅葉令人愜意,然而叫人掃興的是一位朋友中途因哮喘發作不得不住進了醫院;白雪皚皚的冬季是鍛煉意誌力與耐寒力的好時節,人們在假日爭先去北山的滑雪場,然而某企業總經理的朋友卻因腦血栓而不得不呆在家裏。
家庭餐會或朋友小聚,已成為現代時尚,既有美味佳肴,又有芳香美酒。然而,在一次老同學聚會中,一位任廳長的老同學卻不吃這、不吃那,原來他患了糖尿病,不僅自己難以盡情享受佳肴,也使聚會者的興致大打折扣。
這些活生生的事例,雖已司空見慣,不為健康人注意,但對患病朋友們的心理,無不是一種巨大的挫傷,使他們自尊心、自信心降低,從而發出內心的傷感:疾病真的使我失去了自由!
正被享用的東西常常不會珍惜,失去的東西才倍覺可貴,世間一切事物莫不如此,健康也不例外。我們要知道的是:失去了健康,便失去了一切。
健康比金錢更重要
如果不懂得愛惜身體,為追逐財富終日勞碌,沒有片刻喘息,那麼總有一天會把氣力用盡,使活力枯竭,健康盡毀。縱然坐擁黃金城又有何用?有人為攢錢、存錢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不肯為自己的健康做些許投資,無疑會貪小失大。一旦身體不適,上一次醫院少則幾十元,多則幾千元。若染上重病,可能會將多年積蓄一掃而光,嚴重者甚至會有傾家蕩產的危險。為此,賺錢、省錢千萬別跟身體過不去,應該在健康上多做些投資,唯有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
沒有健康,人生的追求,無論是事業、財富還是愛情,終將化為泡影。
健全的體魄、樂觀的心態、敏銳的反應是成就一切宏圖偉業的基石,隻有不斷地投身於健康之旅,你的財富才會倍增,否則,一切將化成空中樓閣。
衡量健康的兩把尺子
一個人健康如何,這是誰都會遇到的問題。正在生災害病,自然說不上是健康的,但是,沒有臥病在床,也不一定就是體強魄健。所謂“體”,是指生理健康,“魄”就是心理健康,這可以說是衡量健康的兩把“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