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鐵的丟失或消耗過多。牛奶過敏可以慢性失血,長期腹瀉等胃腸疾病影響鐵的吸收,反複感染會使鐵的消耗增多而發生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表現為皮膚、黏膜逐漸蒼白,易疲乏、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應減慢、智力減退、機體抵抗力降低,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等,嚴重的患兒可出現貧血性心髒病,甚至發生心力衰竭。
女青年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也是女青年的常見病。據有關資料統計,青春期的男女中有10%患有缺鐵性貧血,50%患有缺鐵症,其中大部分是女青年。女青年之所以易發生缺鐵性貧血,主要是由於:
①鐵需要量增加而攝入量不足。女青年因生長發育迅速,組織、細胞的合成需要大量的鐵。據研究,正常時,每日膳食中鐵的供給量應為10~15毫克,而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達不到此要求。因此,長期食物中鐵的攝入不足很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②鐵損失過多。女青年月經量過多是缺鐵性貧血的常見原因,其他如鉤蟲、蛔蟲感染、反複鼻出血和潰瘍病等也可引起體內慢性失血和消耗體內的鐵貯存量而引起貧血。
③有些女青年為了保持身體纖細、苗條而少食或忌口。有些女青年還有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也是貧血的原因之一。此外,慢性腹瀉和長期飲濃茶可影響鐵的正常吸收而導致貧血。
女青年缺鐵性貧血的表現是臉色蒼白或萎黃,皮膚幹燥,毛發幹枯無光澤,易脫落,指甲變成扁平,脆薄易裂。運動後出現心悸、氣喘、無力和耳鳴。平時學習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女青年患缺鐵性貧血若不及時糾正,以致婚後懷孕、分娩、哺乳時很易發生貧血或使貧血進一步加重,影響下一代的健康。
孕婦缺鐵性貧血
據有關資料統計,妊娠後半期貧血的發生率高達25%~50%,其中主要是缺鐵性貧血。
孕婦發生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後半期的需鐵量增加。為了擔負妊娠和分娩,單純一次妊娠額外需鐵量為1克左右,其中包括孕婦因血容量增多,紅細胞增加需鐵約500毫克,胎兒胎盤需鐵約300毫克;分娩時陰道失血需鐵約200毫克。根據計算,額外需鐵係從妊娠4個月開始,而到分娩時達到高峰。因此,早孕期額外需鐵量為每日0.8毫克,中孕期為每日4毫克,晚孕期為每日6毫克。一般從食物中攝取鐵的能力為10%,上述這樣多的鐵無法從食物中補充,隻能動用體內的儲存鐵,而婦女體內的貯存鐵量為200~300毫克,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發生缺鐵性貧血就不足為奇了。
孕婦缺鐵性貧血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一般認為輕度貧血對妊娠、分娩並無多大影響。但是,如果血紅蛋白降到70~100克/升可引起一定程度的胎兒缺氧,甚至發生早產。血細胞比容每下降2%,嬰兒體重下降100克。當母親血紅蛋白低於70克/升,胎兒圍生期死亡率顯著增加,30%的胎兒可因缺氧死亡。此外,孕婦重度貧血可引起心肌損害、貧血性心髒病,影響母子生命。貧血容易並發妊娠中毒症,產時及產後即使失血量不多,由於貯備不足,易導致休克。貧血也降低了機體抵抗力易引起產後感染。
老年人缺鐵性貧血
據有關資料統計,老年人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約為20%。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新陳代謝已遠不如青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造血的紅骨髓容量減少。青年人在應激情況下黃骨髓可轉變成能製造血的紅骨髓,使機體盡快地恢複造血功能,而老年人的這種應激能力明顯減少。此外,老年人牙齒脫落,咀嚼困難,進食固體食物少致使鐵攝入不足及老年人胃黏膜萎縮,30%~40%胃酸缺乏會影響鐵質的吸收。加上老年人營養不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和痔瘡慢性失血都會造成缺鐵性貧血。且一旦發生缺鐵性貧血會造成消化道缺氧,使胃腸黏膜進一步萎縮,形成惡性循環。
老年性缺鐵性貧血除了麵色蒼白、乏力和頭暈等一般貧血症狀外,可有吞咽疼痛,舌黏膜萎縮及口角皸裂等症狀和體征。一般無皮膚黏膜出血和肝脾淋巴結腫大。
缺鐵性貧血的防治
缺鐵性貧血是個世界通病,男女老少均易發生。缺鐵除引起貧血之外,還可影響胃腸、肌肉和免疫功能,甚至影響小兒的行為、體格和智力發育。所以,一旦確診為缺鐵性貧血就應積極地進行治療。
①去除病因。年齡不同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原因亦可不同,而缺鐵性貧血的治療關鍵在於去除病因。因此,對於不同年齡的缺鐵性貧血首先應查明病因,如果是單純的膳食中鐵的攝入不足,就應增加含鐵豐富的食物攝入;若是慢性消化道失血,如鉤蟲病、腹瀉、經常鼻出血和月經過多的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②飲食療法。缺鐵性貧血患者飲食療法是首選的。要選擇既富含鐵質,又容易吸收的食物。如動物血和動物肝不僅含鐵量高,而且為血紅素鐵,能直接從腸黏膜吸收,其吸收率高達33%左右,其次為雞鴨肉、牛肉和魚等。蛋黃中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僅為3%,並非補鐵理想的食物。植物以大豆、海帶、紫菜、黑木耳、紅棗和菠菜等含鐵量較多,但吸收率最高的為大豆,約7%;而菠菜中鐵的吸收率僅為1%。家庭炒菜最好采用鐵鍋,可以增加鐵的來源。現已證明,維生素C、蛋白質、氨基酸、果糖、脂肪等可促進鐵的吸收,而茶、咖啡、植酸、磷酸鹽、草酸鹽、鞣酸和含纖維素高的麥片等食物可抑製鐵的吸收。因此,從食物補鐵的角度上講,多吃動物血和動物肝等動物性食物,有助於防治缺鐵性貧血。
③鐵劑治療。為糾正貧血和恢複鐵的貯存,應盡量采用口服鐵劑,以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為佳。口服鐵劑治療缺鐵性貧血應重視以下幾個問題:避光保存:因二價鐵較三價鐵易吸收,因此,鐵劑應置於暗處,避光保存,否則二價鐵易氧化成三價鐵,如補鐵藥物放置時間過久,其二價鐵也可氧化成三價鐵而不易吸收。劑量:應按元素鐵計算,每日每千克體重4.5~6毫克元素鐵為最佳劑量,如硫酸亞鐵含元素鐵約20%;富馬酸亞鐵含元素鐵約33%;葡萄糖酸亞鐵含元素鐵為11.5%。服藥時間:從鐵劑吸收的角度上講,飯前或兩餐飯間服藥吸收最佳。飯後服藥者,由於食物中植酸、磷酸鹽、草酸鹽等的影響,吸收率較少。但服藥後胃腸反應較重者改在飯後服藥,可減少胃腸道反應。
療程:服鐵劑治療缺鐵性貧血一直要服到血紅蛋白恢複正常後,再繼續服用6~8星期,以增加鐵的貯存量,以備後用。否則,血紅蛋白恢複到正常後即停藥,因體內貯存鐵不足,不久又會發生缺鐵性貧血。
補鋅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盡管全身隻含有2.0~2.5克的鋅,但這參與了100多種酶的形成。因此,鋅缺乏將會對孩子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
缺鋅的表現20世紀60年代初期,有人在伊朗和埃及的鄉村地區,發現一些18~21歲的男子,由於長期缺鋅,導致食欲極差,喜歡吃泥土,體格矮小(身高僅118~150厘米)而且都沒有性發育,給他們吃了鋅劑以後,食欲倍增,生長明顯加快,3個月內全部出現了性發育,6個月後身高平均增加10厘米。
我們曾對158名4個月到6歲的營養不良孩子作了檢查,發現有3/4的孩子伴有鋅缺乏,他們食欲差,生長慢,容易反複感冒,不少人還有反複的口腔潰瘍,對這些孩子作了味覺測定,發現有一半的孩子味覺敏感度很差,吃東西味同嚼蠟,按照相同的條件把這些孩子分成兩組,2個半月以後,補充鋅劑的小兒比吃複合維生素B的孩子身長平均增高1.12厘米,體重平均增加585克。後來對照組孩子也改吃鋅劑,生長速度也明顯加快,說明缺鋅確實是造成小兒納呆、生長遲緩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3年1月曾對北京市3所幼兒園中51名缺鋅小兒進行智力檢查,發現這些孩子的韋氏智商平均隻有94,明顯低於同年齡的健康小兒(其平均智商為103.5),缺鋅的孩子中有不少人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理解力低、記憶力差等症狀,補充1個月的鋅劑後,這些孩子的平均智商提高到100.4,多動表現也有明顯的好轉,說明缺鋅還會影響幼兒的智能發育,值得引起注意。研究還表明,缺鋅還會削弱人體的細胞免疫功能,引起抵抗力低下。我們對34例反複呼吸道感染的小兒補充2個月的鋅劑以後,細胞免疫功能明顯提高,呼吸道感染次數則相應減少。
由於孕婦缺鋅會引起流產和胎兒生長不良及畸形,孕期暫時的缺鋅也會影響胎兒出生後的智力發育,因此不少學者都主張給孕婦適當補充鋅劑。
缺鋅的原因和碳、氫、氧等元素一樣,鋅在自然界也是普遍存在著的,我們曾經測定過北京地區的自來水樣品,每100毫升自來水平均含鋅10.5微克,略高於國外水平。正常人對鋅的需要量並不多,6個月以下的嬰兒,每日3毫克,7~12個月每日5毫克,1~10歲的孩子每日10毫克,成人每日15毫克。因此,正常孩子中缺鋅並不多見。曾對北京地區1800多名6歲以下的小兒進行血樣測定,發現隻有6%~8%的孩子缺鋅,但2歲以下的孩子因生長速度較快,每日對鋅的需要量相對較大,再加上嬰兒的膳食比較單調,所以缺鋅率高達28.5%~35%,經常吃零食或有偏食、挑食習慣的小兒缺鋅率高達50%,而在營養不良的小兒中,缺鋅率則達到74.68%。發現孩子們每日從食物中攝入的鋅隻有規定量的60%,故缺鋅的主要原因是飲食不當,攝入不足,由於汗液中含鋅量不少,因此多汗的孩子更容易缺鋅。
缺鋅的防治
合理調配膳食,是預防缺鋅的關鍵。據測定每100克動物性食物含有3~5毫克的鋅,而且動物蛋白質分解後產生的氨基酸還可促進鋅的吸收,故其吸收率可達40%~50%,植物性食物含鋅不多,每100克僅含1毫克左右,而且其中所含的植酸和纖維素可與鋅結合成不溶於水的化合物,故其吸收率僅10%~20%,水果含鋅極微,因此為了防止缺鋅,應鼓勵孩子多吃瘦肉、豬肝、魚類和蛋黃等動物性食物,並養成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的習慣。一旦證實是缺鋅,也不必緊張。除了多吃富含鋅的動物性食物以外,還可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葡萄糖酸鋅,一般2~3星期後,食欲便可明顯改善,整個療程需2~3個月。由於鋅劑對胃略有刺激,故少數患兒服藥後偶有惡心,隻要改在飯後服用,便可使消化反應顯著減輕而功效不變。
補雌激素
據調查,我國婦女絕經的平均年齡為49歲。絕經通常意味著女性生命中的最後一次月經,標誌著卵巢合成雌激素明顯減少,隻有育齡期的10%~30%,並繼續迅速減少。伴隨著卵巢功能的衰退,婦女將出現一係列影響生命質量的變化,既涉及生理變化,又涉及心理變化,隨後發生的是長期的功能失調,最終導致疾病的發生。如何保護絕經後婦女身心健康,已成為醫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雌激素缺乏引起的心理上的不平衡
絕經是人生中必經的階段,屬於生理過程,傳統的觀念認為,絕經就是衰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壽命的延長,絕經後的歲月將是婦女生命曆程中的1/3,甚至更長。有相當一部分婦女每當出現月經稀少、絕經、記憶力減退、皺紋出現時,就會產生焦慮的心態,怕衰老、怕記憶力減退,再加上更年期綜合征的一係列症狀出現,更增添了煩惱,產生悲觀情緒、抑鬱、煩悶,久而久之出現個性與行為改變,如多疑、嘮叨、恐懼、急躁、感情不穩定等。有的人出現明顯心理不平衡,鬧得家庭不寧,有的甚至產生輕生的雜念等。
雌激素缺乏引起的生理上的變化
①生殖係統方麵的變化。停經是最明顯的改變,說明卵巢功能已經衰落,卵巢分泌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由於腎上腺分泌的雄激素能在脂肪組織中轉化為雌激素,所以,絕經後生殖器官不會立即萎縮,大約在絕經10多年後,才出現生殖器官的萎縮。
②心血管係統的變化。由於雌激素分泌減少,影響血脂代謝,高密度脂蛋白減少(高密度脂蛋白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而不利於心血管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冠心病的發生隨著絕經的出現而升高,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絕經前的女性很少患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絕經後的女性冠心病發生率則增高。
③骨質疏鬆。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明顯的骨丟失。現知婦女35歲開始骨代謝出現負平衡。據調查,婦女在50~60歲時,已有30%的女性出現骨質疏鬆。60~70歲時,有60%~70%發生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是一種危害老年婦女致命性疾病。
④泌尿係統變化。泌尿係統與生殖係統來自同一胚胎組織,都是雌激素的靶器官,絕經後即出現無菌性膀胱炎,反複發作,單純抗感染治療難以治愈,必須加用雌激素才能收到效果。絕經後婦女常發生尿道黏膜脫垂和尿道膨出、尿道位置和膀胱尿道後角發生改變,常不能控製小便,有溢尿現象,直立或大笑、咳嗽時腹壓增加,尿液流出,醫學上稱為壓力性尿失禁。高齡婦女還會出現膀胱出口梗阻,導致排尿困難與尿瀦留等,這都與雌激素減少有關。
⑤大腦及神經係統變化。現知大腦與神經係統中也存在著雌激素受體,特別是大腦的記憶係統,在缺乏雌激素的情況下,大鼠前腦基底部關鍵性細胞數目減少,記憶力減退。當移植雌激素後有助於保護腦細胞,保護腦內關鍵性細胞。經實驗證明,攝取雌激素的絕經後婦女患早老性癡呆症的風險也可能減少。
⑥皮膚、黏膜變化。絕經期的婦女,最為煩惱的是麵部的皺紋、皮膚幹燥、缺乏彈性,陰道黏膜抗炎能力減弱,容易發生老年性陰道炎,嚴重時會影響性生活。
低雌激素水平會給婦女帶來一係列不良影響,補充雌激素能明顯改變更年期綜合征的症狀,糾正與預防由於低雌激素所造成的心血管、骨骼、泌尿生殖係統的疾病,以及早老性癡呆的發生。但是,這項工作還沒有被更多人所接受,需要廣泛宣傳大力推廣激素替代治療。
激素替代治療的意思即缺什麼激素補充什麼激素。雌激素治療的有利方麵有:
①20世紀50年代已知雌激素對心髒的保護作用是明顯的,相對危險度(RR)為0.2~0.7,服用雌激素的絕經婦女患心髒病者可減少50%,因為雌激素能擴張血管,降低血流阻力,增加心髒血流量,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改善血液流變量。
②降低骨質疏鬆與骨折發生率,絕經後婦女骨折發生率高達25%~40%,若持續服用雌激素6年,股骨頸骨骨折與腕骨骨折發生率可降低50%,美國自推廣雌激素後骨折的老年婦女(60~75歲)死亡率從55/10萬降到22/10萬。
③更年期綜合征症狀明顯控製,老年性陰道炎與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下降,治愈率提高。
④雌激素可穩定絕經期婦女的精神狀態,能預防早老性癡呆症的發生。長期服用雌激素可使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上升,乳腺癌的發生率可能增加。血栓的形成,在我國的發生率不高。為此目前已把雌激素替代治療改為雌、孕激素聯合應用,故稱謂“激素替代治療”,它既具有雌激素的有利一麵,加孕激素後又可保護子宮內膜,不使之癌變,也不增加乳腺癌的發生率,提高了激素替代治療的安全性。
補人參
人參為山草類五加科多年生植物,人參的宿根,由於其產地及加工方法不同,其作用也因之稍異,大致分為下列幾種:野生者,名野山參,效用最佳;人工移植粗壯者,名移山參,與野山參相近;產於朝鮮者,名高麗參,又名別直參,加工法與紅參相同,其補益之力較強,振陽功能較好;產於北美、加拿大等地者,名西洋參,性寒涼,具有滋陰功能,並具有一定的補益扶正作用。目前較受歡迎的產品,如鷹牌洋參衝劑、洋參丸等服用方便,且療效佳。紅參(蒸熟曬幹或烘幹者)性偏溫,兼能振奮陽氣,適用於氣弱而兼陽虛者,或用作急救之品;白參(將人參用糖汁浸漬而成,又稱糖參)性最平和,效力較弱,多用於脾肺氣虛或氣陰不足之證;生曬參(將人參洗淨後用硫磺熏過,然後曬幹者)性較幹和,不溫不燥,既可補氣,又可養津,適用於氣虛或氣虛兼有陰津不足者;大力參(將人參用沸水浸煮後曬幹)與生曬參功用相似,但補益之力略為遜;條參(人參的支根)、參須(人參的須根)則作為一般補氣之品。
傳統醫學認為,人參具有大補元氣,補肺益脾,養心寧神,生津止渴,益智明目,扶正祛邪之功效。現代醫學藥理學研究證實,人參有強壯、強心、鎮靜及激活消化係統功能的作用。是既能補虛,又能治病的一味理想的進補、防病、養生首選中藥。
據現代藥理學研究,人參含有30種人參皂苷、人參烯、人參醇、人參炔醇、人參氧炔醇和20種揮發油、16種氨基酸、12種微量元素、9種糖類、7種維生素,以及黃酮類物質、脂肪酸、膽堿、酶等人體需要的物質。現代藥理證明,人參有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和保護神經細胞的功能,能延緩腦細胞萎縮,對中樞神經係統有調節興奮與抑製過程,縮短神經反射的潛伏期,加快神經衝動的傳導,增強條件反射的強度,增強學習和記憶功能,人參還能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從而增強對外界不良刺激的防禦能力,增強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力。同時還具有促進性腺激素樣作用,促進性腺功能。人參的類似強心苷樣作用,能使心肌耗氧量降低,減少心髒負荷。對心髒病患者還有通過改善心肌營養代謝而使心功能改善,並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少量人參又能使外周血管收縮,血壓輕度上升。人參能促進蛋白質和RNA合成,防止乳酸與丙酮酸的堆積,起到抗疲勞功效。人參能與胰島素協同作用,降低血糖、調節膽固醇代謝、抑製高膽固醇血症的發生。人參提取物能增強免疫活性細胞功能,促進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作用,促進實驗動物抗體和補體的生成,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此外,人參還有刺激造血器官,使造血功能旺盛及抗利尿和抗過敏等功效。
提高機體免疫力,延年益智
人參能全麵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多種動物單核-巨噬細胞係統吞噬功能均有明顯激活作用,並能增強其對血流中惰性膠體炭粒、金黃色葡萄球菌、雞紅細胞等的吞噬能力,誘生幹擾素,增強對病毒的抵抗力,增強機體對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各種有害刺激與損傷的非特異性抵抗力。如人參有明顯的抗疲勞、抗寒冷、抗缺氧及抗高溫作用,對老年人的疲勞、頭暈、胸悶、氣短、失眠、多夢、納少、畏寒、夜尿及感染等症狀有明顯的減輕作用,使紊亂的功能恢複正常,還能促進中樞神經係統內乙酰膽堿的合成和釋放,提高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在腦內的含量,促進腦內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和提高腦的供血、供氧,對老年人智力減退,記憶力下降及思維遲鈍有一定的益智作用,並使記憶力增強。
改善循環功能,延緩衰老
人參皂苷、人參提取物和紅參中的麥芽醇,均可清除體內致衰老的自由基和保護生物膜免受自由基的損害,使老年人心肌、腦、肝組織脂褐素含量均可明顯減少,血清過氧化脂質也顯著降低,並能提高奧古蛋白的活性,口服紅參3~5克可有效地使心排出量增加,收縮力增強,外周血管擴張,後負荷減少,其作用與強心苷相似。人參皂苷通過抑製氧自由基產生,以保護缺血心肌,減輕心肌缺血的損傷。以生脈散為主治療心肌梗死並發心源性休克、克山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均有療效,尤以氣陰兩虛證候者為佳。對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能促進膽固醇的排泄,防止高膽固醇血症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使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而使低血壓或休克患者血壓上升,高膽固醇患者,應用人參濃縮浸膏可有較好地降膽固醇療效。口服紅參粉,可使動脈硬化的指數明顯減少,對整體動物的冠狀動脈、腦血管、椎動脈、肺動脈均有擴張作用,改善這些器官的血循環。人參皂苷能增強單核-巨噬細胞係統的吞噬功能,對內毒素及休克時所產生的多種毒性物質增強其吞噬廓清作用。如獨參湯、參附湯、生脈散、人參注射液等常可用於搶救危重症患者。
保肝降糖,益氣活血
人參皂苷Ro的苷元齊墩果酸片,可抑製CCl4及硫代乙酰胺中毒小鼠ALT的升高和肝中P450、RNA及糖含量的降低,能增強肝髒解毒功能,退黃及降低ALT作用明顯,人參多糖可改善肝炎患者症狀,降低ALT,恢複肝細胞功能,還能對正常血糖及因注射腎上腺素和高滲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均有降血糖作用。有資料報道,1次頓服紅參粉3~6克或總皂苷部分,對輕症糖尿病可降血糖。人參皂苷對健康人血小板聚集有抑製作用,有防止血液凝固,促進纖維蛋白溶解作用,其提取物能促進骨髓造血功能,使血中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及骨髓中有核細胞數量顯著增加。
調節內分泌,改善腫瘤患者症狀
人參總皂苷或各種單體皂苷,對垂體—性腺軸功能及腎上腺皮質功能均有提高,可使腺垂體的促性腺激素釋放增加,從而加速性成熟過程,並能使其動情期明顯延長。促進白細胞增加,蛋白質和RNA合成,而不增加癌組織中的DNA,改善胃癌、肺癌患者的自覺症狀,用後可增加體重,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能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命。
人參是百補之王,但是,服用人參不是多多益善,可以隨便大量服用。虛弱的身體,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轉弱為強。服用人參應當猶如涓涓細流,量少而長期,以逐漸增加的方式,循序漸進,方可見功效,切忌貪功多服。而傳統的人參炮製方法,無論是蒸服,還是嚼服、吞服,一是麻煩、費時,難以持久;二是人參有效成分不易被人體吸收,難以充分利用。至於其他補品,應根據醫生囑咐,缺啥補啥,萬萬不可盲目聽信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