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運動健身(2 / 3)

清晨鍛煉能使機體從睡眠的抑製狀態,轉為積極的興奮狀態,改善晨醒時全身各器官在短期內機能活動處於較低水平的狀態,提高神經係統的興奮性和靈活性,對外界刺激能作出更快、更準確的反應,使體內各器官、係統的活動更靈活和協調,長期堅持不僅對健康有益,還可延緩衰老,延年益壽。

晨練原則

晨練時間

晨練不能貪早。因為越早,外麵越黑,氣溫也越低,不僅易跌跤,而且易受涼,誘發感冒、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心絞痛、心肌梗死和腦卒中(中風)等疾病。

據專家測定,每日上午9~11時、下午2~4時是一天中空氣質量最好的時間段,人們可以在這段時間內多做些戶外活動。當然,晨練的最佳時段,還取決於季節、年齡和人體生理活動的規律。如初秋日出早,早晨6~8點鍾時空氣新鮮、氣候涼爽,有利於舒展筋骨,增強肌力。到了深秋至翌年早春,氣溫較低,則宜在太陽升高後再外出鍛煉。

晨練前的注意事項

①晨練前飲食。晨練不宜空腹,空腹血糖偏低,人體血液黏滯,加上氣溫低、血管收縮等因素,若空腹鍛煉就可能使人因低血糖和心髒疾病而猝死。專家建議,較合理的飲食是先喝一杯白開水,少吃一點糖類(麵包或餅幹),運動後再正式吃一頓營養均衡、有足夠水分的早餐。

②晨練中可以喝點水,一般不需要吃東西。1小時以上的長跑、騎車、登山等,可適當地補充能量,如喝運動飲料(堿性飲料),吃巧克力、香蕉等。

③高血壓患者應在晨練前服降壓藥。人的血壓一天之內不是恒定的,有兩個高峰期,分別是6~9點和15~18點。如果晨起後外出鍛煉,待回來吃過早飯後再服藥,這時血壓已經升高,藥物發揮作用還需要一段時間,故很容易發生意外。所以晨練前服降壓藥控製血壓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有效地預防卒中。晨練時的注意事項

①運動項目。應根據自身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如步行、慢跑、氣功、太極拳、八段錦、廣播操等。體力許可,還可參加保健操、中速跑、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車、遊泳等活動。

②運動場所。室外鍛煉應選擇在向陽、避風的地方進行,室內鍛煉時要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③運動量。晨練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都不宜太大,鍛煉時間(加上準備和整理活動)為1小時左右。

④運動前一定要做準備活動,如伸展、彎腰、下蹲等,否則容易引起肌肉拉傷、扭傷和骨折等。在早春、深秋和寒冬,如沒有充分的熱身運動,一些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因外周血管收縮,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⑤鍛煉時不宜用嘴呼吸,應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因鼻子裏有很多毛,它能濾清空氣,使氣管和肺部不受塵埃、病菌的侵害。

⑥不宜做倒立,較長時間的低頭、後仰動作;不宜驟然前傾身體;不宜長時間屏氣,做快速反複下蹲、起立動作;不宜疾跑疾停等;不宜帶病鍛煉,出現咳嗽、多痰、咽痛、鼻塞、流涕、發熱或胸悶等,都不宜再進行劇烈的活動。如果老年人在運動中出現眩暈、胸悶、胸痛、氣短等症狀,應立即中止運動,必要時應到醫院進行檢查。

運動保健法

運動的種類和內容

應根據運動者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工作性質等選擇適合勞動特點、生活方式、個人特點和興趣的體育活動。年齡大或身體有病者不宜從事劇烈的對抗性運動,以及對力量、技術等要求較高的項目;女性可選擇適合女性生理特點的一些項目,如健美操等;體力勞動者應考慮勞動時的主要負荷部位,運動時注意不要再次加大這部分的負擔。

運動時的強度

要收到很好的鍛煉效果,就必須進行一定強度和持續一定時間的運動,使體內各個髒器的功能充分得到鍛煉。判斷運動強度比較簡易的方法可以用心率作為指標。有條件者可事先做一下功能測試,然後確定運動強度。一般而言,老年人運動時每分鍾心率以不超過120次為宜。另外,可根據自我感覺來判斷是否合適。

每次運動時的持續時間

每次運動時間過短沒有效果,時間過長機體容易過度疲勞,應根據具體情況決定。一般體育鍛煉每次持續20~30分鍾即可。減肥鍛煉一次運動持續時間不能少於30分鍾。

每星期運動次數

作為保健運動,有條件者最好能天天堅持鍛煉。在我們的機體內有一座無形的主宰生命活動的生物鍾,如果每日能夠有規律的生活,遵守日常作息製度,合理安排和規定睡覺、飲食、勞動、休息和個人衛生的時間,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機體的抵抗力就會大大增加。而作為治療康複手段的運動,應遵醫囑進行鍛煉。

運動必須包括三大項,即心髒運動、伸展運動和肌肉運動,才能擁有真正健全的體格,少了其中哪一項都美中不足。如在家打理家務的家庭主婦和體力勞動的工人,以活動量來說算是足夠了,但他們的運動卻局限於心髒技能的鍛煉,肌肉和關節運動,可能就凸顯不足了。

心髒鍛煉運動

①步行。隨時隨地可進行,持續時間從10分鍾到1小時不等,每天進行。速度可慢可快,但不是散步;不要穿高跟鞋,運動鞋最理想,否則穿宜步行的鞋子。運動開始先慢走5分鍾,才加快速度。

②爬樓梯。比較激烈,運動前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運動以慢速度開始。

伸展運動

可伸展的部位很多,包括頸項、肩膀、胸部、背部、腰部、大腿和小腿。每天做,每個動作持續10秒,可作為肌肉運動前的熱身運動。

①頸項。雙手垂直,站立地上,頭左側、右側、前傾,還原。

②肩膀。雙手垂直,站立地上,左手貼胸伸直,右手作90°彎曲,托住左手,換邊做,還原。

③胸部。雙手垂直,站立地上,挺胸,雙手垂直向後,手掌交叉向上,盡量向下拉,還原。

④背部。雙手垂直站立地上,挺胸,雙手向前伸直齊肩高,手掌交叉向外,盡量向前拉,還原。或兩人麵對麵雙手垂直站立地上,拉住對方雙手,屈膝,往外拉,還原。

⑤腰部。仰躺地上,雙腿彎曲胸前,雙手環抱雙腿,還原。

⑥大腿。雙手垂直,站立地上,向後彎曲左腳,以左手捉住腳背,換邊做,還原。

⑦大腿後部。雙手垂直,站立地上,左腳向前伸直,腳跟觸地,右腳稍微向前下彎,雙掌重疊,壓在左腳膝蓋上,換邊做,還原。

⑧腳部。雙手垂直,站立地上,左腳向後伸直,腳板貼地,右腳向前下彎,雙掌重疊,壓在右腳膝蓋上,換邊做,還原。肌肉鍛煉運動包括的部位很多。重要部位包括胸部、手臂、背部、大腿和小腿。每星期做2~3次,隔天做,以便肌肉充分休息。每個動作做10~20次,每次持續時間1~2秒。開始時以步行5分鍾,並做些伸展運動作為熱身運動。

①大腿。雙腳張開與肩膀齊寬站立地上,雙手叉腰,膝部前彎至半蹲姿勢,還原。

②胸部。男:雙臂伸直壓在地上,雙腳往後伸直,腳趾觸地,彎曲雙臂,使身體接近地麵,還原。女:雙臂伸直壓在地上,雙膝觸地,小腿離地,彎曲雙臂,使身體接近地麵,還原。做動作時可在膝蓋處加一薄軟墊。

③上臂後部。男:坐在凳子邊緣,雙手向後,掌心向下按在凳子上,雙腳向前伸直擱在凳子上,手臂作90°彎曲支撐著身體,臀部離凳懸空,還原。

女:坐在凳子邊緣,雙手向後,掌心向下按在凳子上,雙膝彎曲,腳板貼地,手臂作90°彎曲支撐著身體,臀部離凳懸空,還原。

④上臂前部。站立地麵,身體前俯,左手伸直,掌心向下按在凳子上,右手提起5千克物品(女2千克),至手臂呈90°彎曲為止,還原,換邊做,各做10~20次。

⑤手臂。雙腳張開與肩齊寬站立地麵,兩手各提起5千克物品(女各2千克)。在胸前彎曲,至手臂呈90°彎曲為止,還原。

⑥肩膀。雙腳張開與肩齊寬站立地麵,兩手各提起5千克物品(女各2千克),向左右張開與肩高,還原。

⑦腹部。仰躺地上,雙腳作“V”字形彎曲,腳板貼地,雙手放腦後,以腹部的力量使上半身離地,還原。可在腰部加一薄軟墊。

步行保健法

養生專家認為,大多數人能進行的最好的活動就是步行。步行,就是以適度有力的步伐(每小時5千米)每天走上半小時左右,每周3~6次,可以起到防治諸多疾病的作用。

步行預防疾病

①預防心髒病。有規律的走路能增強血管的彈性,降低血壓,減少三酰甘油及膽固醇在動脈管壁上沉積的機會,增加血液中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從而使心髒病發作概率減少50%。

②降低高血壓。步行可以減少荷爾蒙分泌(因荷爾蒙可促使血壓上升),因而減少血壓上升的機會。此外,步行會增加牛膽酸的分泌,而牛膽酸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③避免老年癡呆。保健專家認為,60歲以上人士,一周有3天,

每次步行45分鍾以上,可以使全身血液活絡、腦循環通暢,預防健忘與癡呆。

④預防卒中。科學家對7萬名醫院護士過去15年健康習慣的分析發現,那些走路最多的人……每周在20小時以上,卒中的比率降低了40%。

⑤預防動脈硬化。持續20分鍾以上的步行,有助分解體內中性脂肪。

⑥預防糖尿病。造成中老年人罹患糖尿病的原因多半是飲食過量、運動不足和壓力。步行運動可把葡萄糖大量消耗掉,降低血糖值。醫學專家認為,一天輕快步行1小時,便可改善身體使用自己胰島素的能力,避免患上糖尿病或對第二型糖尿病有50%的預防效果。

⑦遠離乳癌威脅。據美國保健專家一項長達20年的統計研究指出,1周運動7小時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癌罹患率,而最理想的運動就是步行。

此外,步行走路,還可使人的大腦神經細胞活躍,有利於預防神經衰弱、婦女更年期綜合征,還可以加強肺的吐故納新,對老年肺氣腫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步行強身健體

①走出好骨質。研究表明,老人多走路,可防止肌肉萎縮,減少或延緩骨質增生、增強骨骼。預防骨質疏鬆症,除了多攝取含鈣食物外,步行是最理想運動。

②改善腰、肩、頭部及關節疼痛。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步行。步行時,抬頭挺胸、雙臂大幅擺動、大跨步前進,自然拉直背肌與肩胛肌,並可保持關節的靈活性,鍛煉附近的肌肉,從而減輕疼痛。

③消除壓力、改善睡眠、抗憂鬱。多用雙腳,能改善體內自律神經的操控狀態,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切換更靈活,有助於消除壓力,更容易入眠。

④控製體重。輕快地走上半小時不僅可以消耗熱量,還可以在接下來的一天中加快新陳代謝速度,防止發胖。步行是健身良方,但步行不能治療所有的病痛,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見影。隻要持之以恒,其益處是會顯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