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養生還須養心(2 / 3)

如果按上述十二條嚴格對照,很難找到心理完全健康、完美無缺的人。古人雲:“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隻能說,講究並注意精神衛生,可以大體符合上述標準。在以上這十二條之中,最重要的是前三項,因為這三條是最常用,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最易引起人們注意和識別、影響最大的內容。因此,有必要將這三條作較詳細的介紹:

①關於較好的社會適應性。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麵:一是各種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即一個健康人在不同的氣候、溫度、地理環境如春天、秋天、嚴寒、酷熱、南方、北方、高山、平原、城市、農村、國內、國外等都能適應;二是人際關係的適應能力,即作為社會性的人,生活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與各種各樣的人都要打交道,並能產生一種互相影響的能力。

②性格健全,沒有缺陷。我們知道,性格是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和對社會所持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健全的性格表現在上述態度和行為方式合乎社會規範、要求、社會道德,並對現實社會具有良好的適應性。性格脆弱、不穩定、極端的內向或外向,與社會和他人的關係格格不入則是性格的缺陷。

③關於情感和情緒的穩定協調。“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內心體驗的反應;“情緒”是人的一切體驗和行為在一定時間內總的感情狀態的體現。這兩者是密切相關的,是有目的地、有對象地表露心理的活動,而情緒波動,喜怒無常,或對任何事物冷漠無情、麻木不仁,則是情感、情緒缺陷的表現。

上述三條,實際是相互關聯的。性格和情感、情緒缺陷的最終結果都是社會適應能力的缺陷。

不良情緒的排解

情緒與免疫力

醫學界越來越重視情緒對健康的作用和影響。人在生病之前把積極的腦信息送到免疫係統,可以加強身體的免疫反應。研究人員對受試者進行催眠,告訴他們想像自己的白細胞像鯊魚一樣凶狠地攻擊弱小的有害細菌。試驗結果,接受催眠最好的人的白細胞數量增加了,加強了免疫防護係統。此外,腦信息還能刺激白細胞更有效地工作。

德薩斯州大學研究人員對一組在生活中受壓力很大而免疫功能低的人,進行放鬆和生物反饋試驗,結果使他們身上的白細胞加快吞噬細菌和有毛病的細胞。

目前科學家們正進一步研究腦信息對癌和過敏等與免疫有關的疾病的影響。

學會消氣

每個人往往都會遇到不遂心的事兒,生氣難免,隻不過有些人生氣時情緒波動不顯著或過程十分短暫,別人不易察覺罷了。生氣和消氣是人類情緒正常的代謝,每個人都是通過不斷地生氣和不斷地消氣來維持心理平衡的。有涵養的人,不是不生氣,而是會自我排遣,迅速消氣。常生氣又不傷身的人,就正是會消氣的人。如果不會消氣,氣不能及時地發散出去或消散得過慢,將氣憋在心裏生悶氣,對健康勢必造成損害。鑒於此,心理學家首先告誡人們少生氣,同時勸導大家要學會消氣,要學會掌握這種自我心理調節的本領。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消氣呢?

生氣時,先問問自己“此氣該不該生”。有人專門對生氣作過研究,結論令人吃驚,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是不該生的氣。

以下不妨略舉數例。

①他人無意或粗心或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冒犯”了你。如在馬路上被撞,公共汽車上挨踩,飯店用餐時服務員失手弄髒你衣服……這些都屬於不該生的氣。

②非正常人或非正常情況下的某些事。如人在患病或心理不健全時,或酒後,或極度憤怒時,言行容易反常,常會“出言不遜”損害他人自尊心或做了危害他人的事。

③微不足道,雞毛蒜皮般的瑣事。如愛人燒糊了飯,孩子失手打壞了東西等等,這類事情都不值得生氣。如為這些小事生氣,你應該平心靜氣意識到自己度量太小的缺點。

④流言、傳言、小道消息,不必去聽它,聽到了也不可輕信,更不該因之而生氣。對傳言首先要冷靜對待和思考一下,向你傳播小道消息的人出於何種動機?他與被告發者何種關係?可靠性有多大?再說,皇帝還有人背後罵三聲呢,即使背地被人議論幾句又有什麼大不了的。為它生氣,純屬“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是很傻的,為智者所不為。

上述種種都是不該生的氣。如果每個人在生氣開始時就按以上分類認真地思索一下,一定會發現,絕大多數是不該生的氣,這樣,氣自然會很快消除。

消氣要越快越好。有人提出一個很好的建議,生氣不超過3分鍾。消氣越早越快越好。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因為,人在生氣時,氣往上升,心胸變得狹隘,好鑽牛角尖兒。這是消氣的主要障礙。為克服這一障礙,可積極主動采取下列方法。

①立即離開生氣的現場和激惹你生氣的人,找個清靜的地方去看書或做別的事。此謂“回避法”。

②找知心朋友或其他自己信賴的人,向他(她)訴說自己內心的不平,求得他(她)的安慰、疏導與調節,這就會加速消氣的進程。此謂“宣泄法”。

③到室外散步,到附近的公園溜溜,或打開錄音機,聽幾首自己喜愛的歌曲或樂曲,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心裏的氣自然會漸漸地消除。此謂“轉移法”。

④幹脆立即從事自己心愛的技藝,唱一陣卡拉OK,揮灑一幅書畫,拉一曲琴……此謂“升華法”。消氣隻是使自己內心平靜,注意不能損害他人,不要遷怒。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人在工作單位受了委屈,回到家裏便打孩子、罵老婆,或者在氣頭上摔東西、毀家具,這種做法叫“遷怒”。將心中的怒氣向第三者或物品上發泄,這不僅是無能的表現,也不利於自己精神世界的升華、道德修養的提高,反而會使自己的心境和處境每況愈下,應該絕對避免之。

因此,消氣不僅是種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精神修養。一般說來,一個善於體諒他人和平心靜氣的人都是道德高尚、寬宏大度、涵養很深的人,所謂“宰相腹中能撐船”,這度量是平日注意涵養的結果。因此,學會消氣,首先應該努力加強自身修養,開闊心胸,心懷大誌,培養堅強的意誌,才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使自己成為少生氣和快消氣的樂天派。

心情好轉法

音樂喚醒

鈴聲大作的鬧鍾會讓神經受傷。一個輕鬆的起床儀式很有必要,比如選張喜歡的CD,用上音樂定時,美妙的音樂會在耳畔輕輕柔柔地喚醒你,帶給你一天的好心情。

床上伸展操

也許你不相信,隻要幾個簡單的步驟,戀床的毛病就會一掃而空。在穿衣服之前,不妨坐在床上做簡單的伸展操,鬆鬆緊繃得肌肉和肩膀,慢慢地轉轉頭、轉轉頸,深深地吸一口氣再起身,會有種舒暢感。

為自己做頓早餐

有人寧願多睡半小時也不肯讓自己吃一頓可口的早餐。其實一天三頓飯早餐最重要,早餐是一天活力的來源,為了多睡一會兒而省掉早餐是最不劃算的,一來健康大打折扣,二來失去了享受寧靜早餐的美妙感覺。下決心明天早起半小時為自己做頓可口的早餐吧!它會帶給你精力充沛的一天。

洗個舒緩浴

淋浴或泡澡要看你的時間充裕與否。如果泡澡,水溫不宜太高,時間也別拖太長,選一些含有柑橘味的沐浴品,對於振奮精神是最好的。如果是淋浴,告訴你一個消除肩膀肌肉酸痛的小秘方,在肩上披上毛巾,用可容忍的熱度,用蓮蓬頭水柱衝打雙肩,每次10分鍾,每周3次以上,效果佳。

嚐嚐自己做的點心

研究證明,吃甜食有助撫慰沮喪情緒。其實,品嚐自製的小點心不但有成功的喜悅,同時在烹調的過程中,也有意想不到的樂趣。如果你的廚房設備很簡單,就做一道好吃的米布丁吧。其作法是,在小鍋中加入適量米和水同煮,接著加入適量牛奶繼續煮至米糕熟軟;待牛奶汁略收幹時加入糖,再加上一個蛋黃;享用時,撒上葡萄幹就可以了。

撣撣灰、吸吸塵

廚房的碗筷難得快溢出水池,窗上積了一層灰,髒衣服滿地都是。與其惹得自己心煩意亂,不如花點時間吸吸塵、擦擦灰,整理一下。當你環視四周時,心情會無盡地暢快。

遠離電視

研究顯示,以看電視為生活重心的人,比較不快樂。是的,有時候躺在沙發上,盯著電視一整天,最後感覺好像什麼也沒看到,什麼也沒記住,然後就開始懊惱後悔,不該讓電視占了那麼多的時間。

出門遛遛

陽光和煦、春風徐徐的日子,最適合出門,抖掉一身關在家中、悶在城市的黴味。

靜下心來看本書

還記得書本散發的濃濃墨香嗎?還記得手指翻動書頁的溫柔觸感嗎?還記得上一次被書中的情節深深感動是什麼時候嗎?找個時間,衝杯咖啡,再一次回味那種感覺吧!

買件禮物送自己

可能是一束花、一條披肩、一雙昂貴卻十分舒服的鞋,甚至是一頓講究的可口菜肴。偶爾寵愛自己,足以治愈高壓緊張所帶來的壞心情。

快樂處方

“想”出健康來

想,就是思維,具有保健功能的想叫做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一種心理現象。它在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關鍵階段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生命活動、延緩衰老的重要保證。國內外一些專家經過研究與實踐,總結出來一些有意識地訓練和培養直覺思維用以養生的有關方法。

鬆弛

把右手的食指輕輕地放在鼻翼右側,產生一種正在舒服地洗溫水澡的感覺或仰麵躺在碧野上凝視晴空的感覺,以此進行自我鬆弛。這有利於右腦機能的改善。

回想

盡量形象地回想以往美好愉快的情景,這對促進大腦中負責貯存記憶的海馬的功能有積極效果。訓練時間以2~3分鍾為宜。

想像

根據自己的心願去想像所希望的未來前景,接著聯想通過哪些途徑才能得以成功。開始閉眼做,習慣之後可睜眼做。以上3種方法,應一日一次地堅持3個月左右。

聽古典音樂

聽莫紮特的曲子,直接接觸他的感情,會使直感力變得敏銳。我國的《梁祝協奏曲》、《平湖秋月》等樂曲,最適合於鎮定暴躁的心情和作為思考問題時的伴音。

進行自由聯想

將空中飄浮不定的朵朵白雲,想像成各種形象,這能提高進行邏輯思維和記憶貯藏的功能,進而提高思維的集中能力。

挑戰困難

向似乎辦不到的事情挑戰。

有時,靈感是在被逼得走投無路時突然產生的,簡直是絕路逢生,不要懼怕艱難的工作,要勇敢地去挑戰。

在書店立讀

即使忙得不可開交,也要抽空逛逛書店,牢牢地盯著書目來推想書中寫著什麼。

回到童年

回想幼兒時期唱過的歌、玩過的遊戲,並曆曆在目描繪出當時的情景,有助於增強記憶功能。

消除敵視情緒

美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威廉斯博士認為:敵視情緒就像吸煙和高血壓一樣對心髒有害。早在1958年,威廉斯博士就開始對2000名醫科大學生進行追蹤研究,經過25年之後,發現其中“敵視情緒”強或較強的人,死亡比例高達14%,而性格隨和的人,死亡比例僅2.5%。更有趣的是,在這批人的心髒病患者中,“惡人”人數竟然是“善人”人數的5倍。

敵視情緒包括對他人的厭惡感和不信任感。這種人常因易生氣而導致心髒受損,人如果越充滿敵意,就越會阻礙他心髒冠狀動脈的活動。

與此相反,為別人做些好事,助人為樂則有益健康。美國流行病學專家詹姆斯·索斯和他的同事對密歇根州9000多人進行了長達14年之久的研究後認為,幫助別人,會得到對方熱情的感激、喜歡,其結果會有助於自己避免因緊張壓力而造成的傷害。

笑的心理功能

笑是一種有益人體健康的運動。笑一笑,可使人體內的膈、心、肺以至肝髒及胸、腹都得到短暫的體育鍛煉。笑得有力,能使臉、臂及腿的肌肉鬆弛,使動脈擴張、毛細血管充血,引起臉部、頸項發紅。

笑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生理現象,據研究,笑一笑可牽動13塊肌肉。外國一位專家認為笑的作用不少:增加肺的呼吸量;清潔呼吸道;抒發健康的感情;消除神經緊張;使肌肉放鬆;有助於散發多餘的精力;驅散愁悶;減輕各種精神壓力;有助於克服羞怯情緒、困窘的感覺和各種煩惱,還有助於增加人際間的友誼;使人淡忘往日的不幸,向往美好的未來。

音樂的妙用

欣賞音樂必須要有選擇,有關專家開列了一個“對症聽樂”的方子:

①入靜催眠。《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燭影搖紅》、《軍港之夜》、《楊翠喜》、《出水蓮》、《春思》、《銀河會》、《仲夏夜之夢》。

②鎮靜安神。《塞上曲》、《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仙女牧羊》、《小桃紅》。

③解除憂鬱。《喜洋洋》、《春天來了》、《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春風得意》、《江南好》。

④促進食飲。《花好月圓》、《歡樂舞曲》。

⑤振奮精神。《金蛇狂舞》、《步步高》。

⑥消除疲勞。《假日的海灘》、《水上音樂》。

春天“神補”法

隨著春天的到來,為了補充精力,有人用藥補,有人用食補,也有人提出藥補不如神補的道理。所謂神,就是人體生命活力現象的綜合與概括,也就是一個人的精神麵貌。神補就是通過精神的愉悅,而使大腦皮質血管舒張,皮下中樞及自主神經係統功能協調,各種腺體分泌正常,從而促進身體健康,是任何藥物和營養品都不能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