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常見病的防治(1 / 3)

第九篇常見病的防治

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動脈血壓增高亦稱為高血壓病。通常安靜狀態下,舒張壓超過11.2千帕者,即可視為高血壓;40歲以下的健康人,收縮壓不超過18.66千帕,以後年齡每增加10歲,即上升2.66千帕。如超過此生理限度,同時舒張壓亦超過10.66千帕,亦認為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病人早期大都無自覺症狀,偶爾體格檢查時才發現血壓增高。少部分人有頭痛、頭暈、眼花、失眠、煩悶、乏力、記憶力下降等表現,還有些人表現為頭脹、頭部壓迫感和跳動感、注意力不集中。原發性高血壓的後期,常可並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腦動脈硬化,腦血管意外(卒中),腎小動脈硬化和腎衰竭等心、腦、腎髒疾病。

盡管有許多降壓藥和利尿藥問世,但隨著對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和發病機製的深入研究,飲食營養在原發性高血壓的防治中起著重要作用。

飲食防治的原則

①控製總熱能。飲食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吃飯以八分飽為宜,因為飽餐後可使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管調節功能降低,從而引起血壓的顯著波動。

②提倡吃複合糖類。如麵粉、玉米、小米、燕麥等植物纖維較多的食物,可促進腸蠕動,有利於膽固醇的排泄;少進食純糖類食品。

③限製脂肪的攝入。尤其是動物脂肪的攝入,烹調時,最好采用植物油。

④適量攝入蛋白質。多食用大豆類食物,如豆腐、豆漿、豆腐腦等;每周應吃2~3次魚;平時應養成喝奶的習慣,尤其是去脂奶、酸奶等。

⑤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物。含鉀豐富的食物,如土豆、芋頭、茄子、海帶、萵筍、冬瓜、西瓜、柑橘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酸牛奶、芝麻醬、蝦皮、綠色蔬菜等。以上食物可增加血管彈性,有利尿作用,並能改善心肌的收縮能力,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

⑥選用含鎂豐富的食物。如綠葉蔬菜、小米、蕎麥麵、豆類及豆製品,這些食物富含鎂,能舒張血管達到降壓作用。

⑦膳食宜清淡。適當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的鈉水瀦留。每日食鹽的攝入量應在5克以下。

⑧多吃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這些有利於心肌代謝,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環,促進膽固醇的排泄,防止原發性高血壓的發展。

⑨少吃肉湯類含氮物多的食物。因為它們會促進體內尿酸增多,加重心、肝、腎的負擔。

⑩忌食興奮神經係統的食物。如酒、濃茶、咖啡等,吸煙者應戒煙。

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

原發性高血壓又稱高血壓病,沒有根治的辦法,隻有通過藥物和非藥物結合的方法予以控製。而非藥物治療是降壓藥物治療的基礎,也是全麵治療計劃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紀律一:減肥。肥胖是原發性高血壓獨立的危險因素,原發性高血壓病人中50%~60%都肥胖。

紀律二:低鹽。每天少吃1克鹽,平均血壓可降低133.3~266.6帕(1~2個毫米汞柱)。

紀律三:增加鉀鹽。多吃蔬菜、水果、瘦肉,可增加鉀鹽的攝入。

紀律四:少酒,尤其是白酒。男子每天不能超過30毫升,女子則不能超過15毫升。過量飲酒特別是飲烈性酒會使血壓升高,老年人的肝功能解毒能力較差,也易引起肝硬化及心肌疾患。胃黏膜萎縮易引起炎症和出血,故不可貪杯暴飲。

紀律五:戒煙。戒煙能降低血壓。

如果是輕度高血壓,單純用這些非藥物療法就可以控製血壓水平。除此以外,還應注意自身的生活方式:

①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避免刺激食物,如辣椒、生薑、胡椒、濃茶及咖啡,以免興奮神經,刺激心髒。

②低鈣易使血壓上升。脫脂牛奶中含鈣量較多,因此,每日飲用2~3杯脫脂牛奶有利降壓。

③避免過度疲勞。過度疲勞可使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加重,而老年高血壓病人一般體質較差,抗病能力弱,應科學安排生活,做到勞逸結合,防止因文娛活動、家務勞動或外出旅遊等造成過度疲勞而加重病情。

④接待朋友時應掌握節奏,與他人談話應放慢說話速度。據醫學專家對病人測試結果表明,凡說話速度快的,其血壓上升快,若放慢說話速度血壓明顯下降。

⑤情緒應樂觀。退休不存失落感,生活水平不攀比,既戀晨曦,又愛夕陽,對人生充滿希望,並要控製情緒,不宜情緒過於激動,如大怒大喜,都可使交感神經興奮,血液中兒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質增加,引起全身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甚至可引起腦出血。

⑥運動鍛煉。從娛樂中得到歡樂,並廣泛尋求業餘愛好,從中尋找精神寄托,自我平衡心理,陶冶情操。

⑦休息時可采取半臥式。由於人體半臥時,下肢、腹部的血液會發生淤積,使血液流入心髒的數量和壓力減輕。

⑧禁忌飲食過飽。老年人消化機能減退,飲食過飽易引起消化不良,發生胃腸炎和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同時因吃得過飽使膈肌位置上移,影響心肺的正常活動。加之消化食物需要大量血液集中到胃腸道,心腦供血相對減少而誘發卒中。對於飲料,也應緩進,一次喝大量的水、茶、湯、果汁、汽水時,也會迅速增加血容量,加重心髒負擔。

⑨注意大便秘結。大便秘結時要憋氣使勁,這樣血壓就急劇升高,鬆勁時血壓又急劇下降,特別是以蹲的姿勢大便更容易出現這種大幅度變化,以致在大便時引起腦出血和心肌梗死,故應保持大便通暢。

⑩防止血壓驟降。血壓驟降會使全身各組織器官的供血量不足,尤其腦、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可因缺血缺氧而發生機能障礙,引起頭暈,甚至昏迷(稱為缺血性腦損害)。心肌血流量不足會引起心絞痛、心肌損傷,嚴重者可引起心肌梗死。

高血壓的日常保健

①緩起床。早晨醒來應該緩起身,從容不迫地穿衣;穿好上衣後先在床上坐5~7分鍾,同時用雙手掌揉搓兩側麵頰,由額至頜下,做25~30次。

②溫水洗漱。除三伏天以外,均應用40~50℃的溫水,並用熱毛巾搓臉1分鍾左右,使頭麵部毛細血管舒張,以降低血壓。相反,寒冷天氣用冷水洗漱,可增高血壓。

③晨練半小時。洗漱後到空氣清新的地方去做適宜的運動,持續半小時左右,可舒筋活血,亦可降低血壓。

④早飯後小坐10分鍾。早飯後不要急於做其他活動,而是要在沙發或椅子上小坐10分鍾左右,既可助胃腸消化,又有益於血壓保持穩定。

⑤以步當車。每天走4~5千米路,常年堅持可取得滿意的降壓效果。

⑥避免勞累過度。減輕勞動強度可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下降1333.0帕,正常人的血壓下降666.5帕。尤其清晨要避免過度疲勞。因為在上午11時前,人的血壓至少比其他時間高出666.5帕。

⑦午睡半小時或打盹兒。堅持午睡或打盹可使血壓下降。

⑧多聽少說,勿高聲連續講話。醫學專家研究認為,高血壓病人多聽少說可降壓,而連續高聲說話可升壓,尤其要少爭吵,避免爭吵時使人心煩意亂,血壓驟然升高。聽音樂時,音量宜小,選曲調優美、輕鬆、歡快的樂曲。噪聲可增高血壓。

⑨環境安靜。處在喧鬧環境中,人的血壓會平均上升533.2帕,即使嘈雜聲持續時間短,血壓同樣也會上升。

⑩科學飲食。堅持科學飲食,平衡膳食營養,可降低血壓。

冠心病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硬化性心髒病的簡稱,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痙攣使管壁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不齊、心衰及猝死等的統稱。它的形成與精神、神經、內分泌、全身代謝(特別是脂代謝)、血液凝固等多種因素有關;多見於40歲以上者,男子發病率高於女子。飲食防治的原則

研究證明,科學的飲食可顯著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

①首先要控製總熱能,以維持正常體重。減少糧食類食物的攝入,多吃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以控製總熱能。高脂血症和肥胖者更應適當減少總熱能,以免超重過多。

②要嚴格限製脂肪的攝入,適當吃些瘦肉、家禽、魚類。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吃海魚越多的人群,患冠心病的人數越少。因為海魚的脂肪中含不飽和脂肪酸多,它能夠影響人體脂質代謝,降低血清膽固醇和血清三酸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與極低密度脂蛋白,從而保護心血管,預防冠心病。另外,膳食中還應適當控製膽固醇的攝入,每日的攝入量應少於300毫克,相當於一個雞蛋所含的膽固醇量。如已患冠心病,應進一步減少膽固醇的攝入量,一般為每天半個雞蛋,不能一天吃幾個雞蛋。還要少吃動物的內髒,因其含膽固醇較高。

③蛋白質是維持心髒必需的營養物質,它能夠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但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對冠心病人不利,因蛋白質不易被消化,加快新陳代謝,增加心髒的負擔。所以,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以每千克體重不超過1克為宜。多吃些牛奶、魚類、豆製品等對防治冠心病有利的食物。

④飲食應清淡、低鹽。減少食鹽的攝入量,食鹽的攝入量每日應控製在5克以下。

⑤多吃蔬菜和水果有益於心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無機鹽、纖維素和果膠。綠色蔬菜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它具有抗氧化的作用;維生素C能夠影響心肌代謝,增加血管韌性,使血管彈性增加。

⑥冠心病患者應當戒煙戒酒,否則會並發高脂血症。並應忌用或少用全脂乳、奶油、蛋黃、豬肥肉、羊肥肉、肝、黃油、豬油、牛油、羊油、椰子油等油性大的食物。保健食物有燕麥、玉米、蕎麥、大豆、花生、洋蔥、生薑、大蒜、甘薯、茄子、胡蘿卜、芹菜、韭菜、食用菌、藻類、山楂、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