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婦幼養生保健(2 / 3)

雌激素促進乳腺小葉的發育,而孕激素則使乳腺導管生長。隻有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協同作用下,並在丘腦下部和垂體功能完整的情況下,乳腺才能充分發育。一般18足歲時乳房發育基本成熟,22足歲時才停止發育。

發育成熟的乳房,外形呈圓盤形、半球形或圓錐形突出。每隻重100~200克,其中1/3為乳腺,其餘為脂肪和結締組織。脂肪就像海綿墊襯,布滿乳腺之間,使乳房顯得豐滿而有彈性,充分顯示出姑娘的青春美。由於乳房大小不但與乳腺的數量、胸肌的緊張性有關,而且更多地與脂肪的多少有密切關係,所以,要想使自己的乳房發育得更加豐隆、挺拔,必須從增強胸肌群的緊張性,乳腺的數量和促進脂肪在乳房蓄積等三方麵來采取對策,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營養

在生活中,姑娘們也許已經觀察到,瘦的人乳房往往較小,胖的人乳房也多半較大,這是由於胖者體內脂肪多,脂肪就像海綿墊襯一般,布滿乳腺之間,使乳房顯得豐隆而有彈性。因此,對處於乳房發育階段的姑娘來說,尤其要注意補充營養,要強調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牛奶、牛肉、蛋類和雞鴨肉等,同時要保證適量的糖類和脂肪,經常食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等。

鍛煉

健是美的基礎。要保持乳房的健美,乳房韌帶的韌性和胸部肌肉群的彈性是十分重要的。姑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和運動,有利於機體內分泌的平衡,這對於保持乳房的豐滿是很重要的。其次可進行一些增加胸肌群的運動,如遊泳,遊泳時上肢活動量大,呼吸深而有節奏,加上水的阻力,就像是胸部肌肉在進行負重練習,使胸部肌肉群的力量和彈性增加,這是使乳房健美的一種簡易的方法。也可進行徒手操、俯臥撐或拉簧站立擴胸等鍛煉來促使胸肌群發達,以保持乳房的挺拔。

按摩

乳房按摩不僅可促進胸部肌肉群的活動,增加其張力,而且可通過皮膚直接地刺激乳腺,使乳腺發達,達到隆胸的目的。具體方法是,用自己的雙手交替按摩乳房。即用右手按摩左側乳房,左手按摩右側乳房,先從乳房下側逐步向上至腋下間的皮膚。因為人體的經絡,如肝經、腎經和胃經等都是通過這裏通向乳房的。按摩一般可在晚上睡眠時進行,也可在早晨起床前或淋浴時進行。每日按摩1~2次,每次10~15分鍾,一般堅持3個月就能收效。

青春期是體質投資的關鍵時期

青春期是長身體,增知識的時期。從青春啟動直到完成體格發育為止,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此時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做保證。因此,青春期是體質投資的關鍵時期。青少年時期不僅心理上,而且生理上都在變化,體格的迅速生長,各個組織器官也不斷地發育成熟。體重每年平均增長2.5~5.25千克,身高每年少則長6~8厘米,多則10~13厘米,第二性征也悄悄地出現了。

從思維器官來說,這個時期的腦和神經基本上和成人一樣,思維能力最活躍、記憶力最強、體力充沛、精力旺盛,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如果這時我們能不失時機地抓緊體質投資,包括經常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和鍛煉,提高飲食中的營養,尤其是保證生長發育急需的某些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的供應,再加上良好的教育,就能夠使各方麵發育良好、身體健壯、思維敏捷,並影響到一生的健康。因此,青春期的體質投資起到一本萬利的作用。

科學地鍛煉身體

生命在於運動,處於發育期的青年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鍛煉身體,有助於增強肌肉的緊張性,提高心肺功能和促進發育。但是,在體育鍛煉時應充分注意自己的生理特點,科學地鍛煉身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全麵發展

處於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體內各個組織器官不僅形體在增大,功能上也日趨成熟。因此,青少年鍛煉身體要注意到自己形體和功能上的變化,鍛煉要多樣化,不僅需要速度、力量,而且也需要靈巧、耐久力和柔韌性的鍛煉,以使身體各組織器官都能充分地發育。

因人製宜

青年人,因性別、體質、愛好及原先鍛煉基礎的差異,因而鍛煉項目應因人製宜,不能等同。

循序漸進

青年人鍛煉,運動量要逐漸增加,不可操之過急。如壓腿運動,它不僅是一個關節的運動,而且包括膝、髖、腰椎等關節共同的活動。如果平時缺乏鍛煉,急於求成,就很容易造成肌肉、韌帶撕裂等損傷。因此,鍛煉開始時,應給自己訂個計劃,循序漸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可達到目標。

持之以恒

鍛煉身體能否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堅持下去,如果隻是高興鍛煉一下,不高興就休息3~5日,這樣是沒有好處的。因此,青年人鍛煉身體的項目最好跟自己的興趣愛好相結合,由被動變主動,就容易堅持下去。

重視衛生

青年人要合理安排鍛煉時間,勞逸結合,臨睡前或飯前飯後不宜運動。女青年在經期不要參加劇烈運動。大量出汗後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著涼,預防感冒。

女性婚育期保健

孕期婦女保健

孕期婦女保健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裏僅就孕期保健問題提出幾方麵意見,以供參考。

注意精神衛生

懷孕期間,孕婦不僅在生理上發生變化,在精神和心理上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大部分孕婦因懷孕而高興,並為孩子的出生積極做好準備。但也有不少婦女缺乏正確認識,如有的厭惡小孩而表現精神憂鬱,有的擔心生畸形兒而忐忑不安,還有的對生男生女顧慮重重;有的對分娩表示恐懼害怕,有的對哺育孩子表示信心不足,也有的對孩子誕生後給生活與工作帶來新的問題而發愁……這些消極的精神心理因素,能改變中樞神經係統的機能狀態,可使孕婦在孕期不得安寧。有資料報道,精神心理狀態緊張的孕婦,妊娠反應比較強烈,難產率也比較高。因此,孕婦的精神衛生是一項不可缺少的保健措施。這些措施包括:

①進行心理保健教育,使她們正確認識妊娠與分娩是婦女的正常生理現象,不會有什麼特殊的困難,消除不必要的或因道聽途說而引起的思想顧慮。

②避免和減少環境中不良的精神刺激因素,使其情緒安定而愉快,精神飽滿而輕鬆。

③積極安排好孕期的文化生活,如逛公園、看電影等有益活動,使孕婦的精神生活感到充實。

生活勞息衛生

在孕期有兩種錯誤的勞息生活態度:一種是懷孕後什麼活也不幹,一種是懷孕後什麼活都去幹。前者,不上班,不幹家務,躺在床上“養肚子”,結果胎兒養得挺大,加之腹肌無力,極易發生難產;後者,懷孕後什麼也不在乎,推車擔擔、登梯爬高,甚至用搓板頂肚子洗衣服,重活累活都幹,往往誘發子宮收縮,引起流產、早產,甚至引起胎盤早剝,導致大出血。因此,孕婦應勞逸適度,掌握科學的生活規律:

①不要幹重活,不幹彎腰活。

②一旦確定為妊娠即應調離有毒工作崗位,農村婦女不要接觸農藥、化肥等。

③勞作之餘要注意休息,作息時間要有規律,每天睡眠時間要不少於8~10小時,中午最好休息1小時。

④從事腦力勞動的孕婦,應適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如工間操、室外散步等。

飲食營養衛生

妊娠期間,胎兒的生長、發育完全依賴於母體的供應。因此,孕婦的飲食營養調劑也是孕期保健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飲食保健上應做到:

①孕婦飲食要多樣化,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及富有營養的豆製品。主食應粗細糧搭配,輔食應葷素適宜。不要忌口,不要挑食和偏食。

②孕婦要少吃鹽和堿性食物,防止水腫,並應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蒜等,應適當增加含鈣和鐵、鋅等元素的食物。

③孕婦應多吃些植物油,植物油中含有胎兒所必需的脂肪酸,是胎兒皮膚、毛發生長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當然也要適當吃些動物油。

④孕婦應多飲白開水,少飲咖啡,不應喝茶。據報道,每天喝8杯以上茶或咖啡的母親,其胎兒易發生多指(趾)、齶裂等畸形,同時喝茶還會影響鐵質的吸收,影響造血。

⑤在飲食上要忌生冷,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防止引起胃腸道疾患。

⑥煙酒對人體的危害是嚴重的,特別是對孕婦影響更甚。因此,孕婦在妊娠期必須禁煙酒。

起居衛生

①穿衣衛生。一是孕婦衣著應寬鬆,過緊的衣著如束胸、緊身褲等,對胎兒發育和乳房增大有壓迫作用;二是孕婦衣著要講究美,能使孕婦從心理上感到美的充實,心情愉快,有利母子健康;孕婦的衣服,特別是內衣要勤洗勤換。

②個人衛生。妊娠期間,孕婦的汗腺分泌旺盛,應該經常擦洗和淋浴。孕婦洗澡最好用淋浴而忌用盆浴,以防細菌進入陰道。產前2個月,尤其是初產婦,應經常用溫水擦洗乳頭,以防哺乳時乳頭破裂而引起感染。假如乳頭內凹陷,應在擦洗時將乳頭向外牽出,或用吸乳器吸出,否則會影響產後哺乳。外陰也應保持清潔,每天宜用溫水擦洗。

③性生活衛生。孕婦在妊娠期間性欲是降低的,丈夫應配合,節製性生活。孕婦在懷孕頭3個月內,由於胚胎發育不久,性交易引起流產,故在此期間要禁止性生活。妊娠末期(妊娠8個月後)性交易引起早產或產褥期感染,也應禁止性生活。在其他期間,性生活也應節製。

以上是孕婦在妊娠期應注意的保健衛生項目,應引起孕婦的高度重視。

孕期婦女的自我監護

妊娠期間,母體的新陳代謝,內分泌、心血管、生殖等係統和乳房都發生相應的變化。所以孕婦本人應該做到自我監護,及時發現問題。

監護宮底高度

腹部有恥骨上緣、肚臍及胸骨劍突3個標誌。妊娠1~2個月時,在腹部還摸不到子宮的底部,妊娠3個月時,可在恥骨聯合上緣摸到一個半圓形的隆起,妊娠4個月時子宮底可上升到恥骨和肚臍之間,妊娠5個月時可在肚臍下麵兩指寬處摸到宮底,妊娠6個月時在臍部水平,妊娠7個月時到臍上3指寬處,妊娠8個月時在臍和劍突之間,妊娠9個月時可達劍突部,妊娠10個月時反而下降一些,此時,胎頭已降入骨盆內,孕婦感到稍舒服些。當自己觸摸判斷宮底高度時,要排空膀胱,平臥床上。如果宮底按月上升達到上述高度,一般來說胎兒大小是正常的。

監測胎心音和胎動

①聽胎心音。聽胎心音可間接觀察胎兒在子宮內生活得是否舒適正常,特別是對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高血壓、腎病以及胎盤功能不全、宮內發育遲緩的孕婦,用這種方法判定胎兒的情況是比較可靠的。正常胎心音較快,晚期則胎心音不規則、減慢或消失。家人可將耳朵直接貼在孕婦的腹壁上,便可聽到如鍾表樣的“嗒嗒”聲。每日聽2~3次,並記錄下來以便比較。

②胎動的監測。胎動是妊娠18~20周的孕婦自我感受到的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胎動是胎兒生命力的一種表現形式,可以反映出胎兒發育的狀況。婦女懷孕後5周,胎兒已初具人形,6周長出肢體和脊柱,18周時胎兒就長到12厘米,開始伸腰踢腿地運動了,這就是所說的胎動。隨著懷孕天數的增加,胎動次數越來越多,到懷孕29~38周時,胎動次數最多,以後稍有減少,每個胎兒運動的次數相差較大,從上午8時到晚上8時,連續12小時的胎動次數,多者可達100次,少者隻有40次,如果經常如此都屬正常範圍。

胎動不僅是胎兒的運動,同時也是胎兒與母親聯係的信號,正常的胎動代表著胎兒安全無恙。如果胎動次數逐日減少,以至減少到12小時才動10次以下,或完全消失,往往是胎兒嚴重缺氧,甚至已經窒息接近死亡。80%的不活動胎兒出生後需要搶救複蘇,這表明胎兒在子宮內早已受損,部分胎兒產後不良。如果胎動在10次/12小時以下,即使胎心能正常聽到,也可在短期內死亡。其原因與子宮內缺氧有關。常見原因有臍帶扭轉、臍帶繞頸、隱性臍帶脫垂、胎盤早期剝離、嚴重胎盤退行性病變、子宮破裂、胎兒畸形、嚴重生長遲緩、水腫、嚴重貧血等。

如果以前胎動良好,孕婦突然感到胎動減少、不活躍甚至消失,即使胎心音正常有力,仍然是一種報警信號,必須進一步檢查,決不可僅以胎心有力而誤報平安。孕婦在懷孕18周以後應每天數一下從早上8時到晚上8時的胎動次數,連續測12小時的胎動比較困難,可以於早、中、晚各測一個小時的胎動次數再乘以4。如果每小時的胎動次數少於3~5次,即為報警信號,必須立即請醫生檢查。

妊娠嘔吐及其預防

妊娠早期部分孕婦於晨起或飯後出現惡心、嘔吐等現象,稱為妊娠嘔吐,多數症狀較輕微,不影響身體健康及工作,為一般妊娠早期反應。但有少數孕婦嘔吐劇烈,反複發作,甚至不能進食,以致產生新陳代謝及水鹽代謝紊亂,稱為妊娠劇吐,它不同於一般妊娠反應。按嘔吐的嚴重程度可分為三種類型:

①晨吐。妊娠早期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在清晨可有惡心和輕度嘔吐,但不影響日常生活。

②中度劇吐。惡心、嘔吐加重,不局限於晨間,但經對症治療、飲食指導和適當休息後症狀多可緩解。

③惡性嘔吐。為持續性惡心嘔吐,導致酸中毒、電解質平衡失調或肝功能異常,需住院治療。妊娠劇吐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認為與內分泌因素和精神、神經因素有關。所以,孕婦應保持平靜的心態,多參加一些感興趣的活動,如聽聽音樂,到戶外散步等;應吃些富含營養、清淡可口的食物,以便容易消化吸收;孕婦進餐以少食多餐為好,一般每2~3小時1次,進食後做深呼吸運動;注意適當臥床休息,保證足夠睡眠。持續妊娠劇吐的患者,由於蛋白質及糖缺乏,以致體重明顯下降,熱量不足,機體轉而動用脂肪,脂肪氧化不全,產生酸性代謝產物而出現酮症。由於水鹽(電解質)及新陳代謝紊亂,還可能出現堿中毒或酸中毒。嚴重者甚至可以出現貧血、黃疸,重度脫水引起腎功能損害。

對妊娠劇吐的患者應采取積極保健措施和治療。主要是調整患者的精神狀態,注意多休息,適當應用一些鎮靜、止吐藥物,糾正脫水及缺鹽等。一般需靜脈滴注葡萄糖、生理鹽水並根據脫水程度及電解質紊亂情況補充足夠的液體,調整好電解質的比例。另外還應補充高熱量合劑以解除患者饑餓狀態及新陳代謝障礙。對個別控製無效或出現並發症的患者除應積極治療外,還應及時終止妊娠。產婦的特殊保健

科學文明“坐月子”

我國民間有一俗語:哪有學會“坐月子”才生孩子的?現在看來,還真要好好學學怎樣“坐月子”。坐月子在醫學上稱產褥期,是指孕婦生過孩子以後,到全身各器官(乳腺除外)逐漸恢複到正常非孕狀態,這一段時期一般需6周左右。在此期間,要搞好產婦的日常保健。

“坐月子”多在家中,“產後真元大傷,氣血空虛”,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疾病。因此,中國人對“坐月子”都是相當認真和講究的。但不少產婦因缺乏保健知識或受傳統觀念和不良習慣的影響,有些方麵過分講究,而有的地方又疏忽大意,這些都影響了產婦身體的正常恢複。所以,產婦有必要懂得一些“坐月子”的知識。

①臥床休息,適量活動。分娩的劇烈運動使產婦體力消耗很大,分娩的當天應臥床休息,以消除疲勞。但並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坐月子”是身不離床、腳不著地。這樣會影響產後惡露的排出及子宮的複原。產後適當活動,有利於子宮複原,使腹肌、盆底肌恢複張力,促使機體複原、保持健康體形。一般正常分娩24小時後,可坐起進食及哺乳,並可下床作短時活動,以後可逐漸增加活動時間。3天後做仰臥起坐運動,10天後可用膝胸臥位。但“月子”裏應避免重體力勞動或蹲位、負重等。

②加強營養,合理飲食。產婦營養不僅補充孕期和分娩時的消耗,恢複身體健康,還要滿足哺育嬰兒的需要,故產婦飲食應營養豐富且易消化。

③注意個人衛生清潔。防止感染,特別注意保持會陰部清潔。月經帶每天要洗換,並消毒。盡早洗澡(淋浴),更換內衣褲,並要常洗頭,每天梳頭,保持頭發清潔,避免頭部皮膚感染。要重視口腔衛生,早晚各刷牙1次。每天用溫水洗乳房1次,性生活不應早於產後2個月。

④伏天“坐月子”要預防中暑。舊習慣認為“坐月子”就得捂著,不能“受風”,即使在盛夏,也戴帽子、著厚衣、閉門窗、進湯食。產後體虛多汗,對高溫適應能力降低,這樣易導致產婦中暑。每到盛夏,因發生嚴重中暑而造成產婦死亡的事例屢有發生。在不讓對流風直吹產婦的前提下,要打開門窗,掛上竹簾,使房間通風。衣著要寬大,以全棉織物為佳,多吃適於消暑的飲食,如綠豆湯、番茄、西瓜等。

產婦的營養膳食

產婦的營養對保證產婦的身體恢複、乳汁的分泌和嬰兒的需要,都是至關重要的。在這段時間裏,產婦既要補充分娩時的消耗,還要適應全身各器官恢複的需要,另外還得供給嬰兒乳汁,因此,產後的營養需要比妊娠時還要高。

①產婦的膳食安排。產後1~2小時可進流質或半流質等易消化的清淡飲食,以後就可進普通飲食。飲食宜多樣化,主副食合理調配,選用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食物,產婦及哺乳婦女每日攝入的總熱量不應低於12554.4千焦。宜少食多餐,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和含纖維素較多的食品,並補充足夠的維生素、鈣劑、鐵劑等,剖宮產的病人在肛門排氣前可進流食,勿用奶及糖類,排氣後則同前,要避免進食過硬、過冷的食物,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適當的鍛煉,以維持合理的體重,避免由於過量的攝入而導致產後肥胖。

②產婦營養素的攝取。在產褥期間,產婦需要多種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可以從下列食物中攝取:蛋白質。瘦肉、魚、蛋、乳和禽類如雞、鴨等都含有大量的動物蛋白質;花生、豆類和豆類製品如豆腐等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質。脂肪。肉類和動物油含有動物脂肪;豆類、花生仁、核桃仁、葵花子、菜子和芝麻子中含有植物脂肪。

糖類。所有的穀類、白薯、土豆、栗子、蓮子、藕、菱角、蜂蜜和食糖中含有大量的糖類。

礦物質。油菜、菠菜、芹菜、雪裏蕻、薺菜、萵苣、小白菜中含有鐵和鈣較多;豬肝、豬腎、魚和豆芽菜中含磷量較高;海帶、蝦、魚和紫菜含碘量較高。維生素。

維生素A:魚肝油、蛋、肝、乳都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菠菜、薺菜、胡蘿卜、韭菜、莧菜和萵苣葉中含胡蘿卜素較多;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

維生素B族:小米、玉米、糙大米、標準麵粉、豆類、肝和蛋中都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青菜和水果中也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各種新鮮蔬菜、柑橘、橙柚、草莓、檸檬、葡萄、紅果中都含有維生素C,尤其鮮棗中含量高。維生素D:魚肝油、蛋類和乳類中含量豐富。

產後婦女的恢複與保健

產後洗浴講科學

女性產後汗腺很活躍,容易大量出汗,乳房脹還要淌奶水,下身還有惡露,形成全身發黏,幾種氣味混在一起,身上的衛生狀況很差,極容易生病,這就要求產婦比平時更需要多注意衛生,多洗澡、洗頭、洗腳。從科學道理上講,產後完全可以洗澡、洗頭、洗腳。隻有及時洗澡、洗頭、洗腳,才可使身上清潔和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保持汗腺孔通暢,有利於體內代謝產物由汗液排出,還可以調節自主神經,恢複體力,解除肌肉和神經疲勞。不過一定要注意產褥期的特點。

產婦應當常洗澡,但產婦氣血虛弱,表衛不固,抵抗力差,易受邪氣侵害,所以產後洗澡應特別注意寒溫得當,嚴防風、寒、暑、熱乘虛侵入。

產後洗澡應做到“冬防寒,夏防暑,春秋防風”。冬天洗澡,必須密室避風,遮圍四壁,浴室宜暖;水熱但不致大汗淋漓,因為汗出太多傷陰耗氣,易致頭昏、暈悶、惡心欲吐等,夏天浴室要空氣流通,水溫接近體溫,宜37℃左右,不可貪涼用冷水,圖一時之快而後患無窮。切記,產後觸冷,將患月經不調、身痛等病。

洗完澡後若頭發未幹,不可辮結,不可立即就睡,否則濕邪侵襲而致頭痛等。饑餓時或飽食後均不可洗,洗後應吃點東西,以補充耗損的氣血。洗浴必須淋浴,不要坐浴。

洗澡時間,夏天產後3天便可以洗浴,冬天宜在產後1周以後。洗澡的次數以比正常人少為宜。

產婦慎防產褥感染

產褥感染是指分娩後生殖道的感染,又稱產褥熱。產褥感染的發病率為1%~8%,是產褥期最常見的嚴重並發症,是引起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