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老年人的健身器材
搖扇子是老年人一種很好的防病健身運動。首先,搖扇無論是在跳舞時,還是在平常納涼時,都需要手指、腕、肘和肩部的協調配合。經常搖扇對整個上肢的關節、肌肉、韌帶都有鍛煉的作用,它不僅可以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還可增強肌肉的力量,提高韌帶的柔韌性,改善各關節的協調靈活性。對肩周炎也有很好地預防和治療作用。
其次,搖扇可以像品茶、下棋一樣,作為一種娛樂或消遣,借助肢體的運動來轉移人們煩躁的心緒,以達到穩定思維、寧神靜氣的目的。
更為重要的是,搖扇還可以成為一種最簡單的健腦防衰鍛煉。大腦的血液供應是通過頸內動脈和椎動脈兩套血管完成的,它們都分布在頸項部,與上肢鄰近。上肢的運動能間接地改善血管的舒縮功能,加速血液的流動,使腦組織的血液供應更為充足,這對於防止腦功能衰退無疑是有益的。
由於大腦對身體的控製是交叉的,大腦左半球在言語、邏輯思維、分析能力以及計算等方麵起決定性作用;大腦右半球主要負責高級的認知,在音樂、美術、綜合能力、空間和形狀的識別、短暫的視覺記憶和認識不同人的麵容等方麵起決定作用。大多數人習慣使用右手,左手運動較少,以致大腦右半球缺乏鍛煉,不僅各種腦血管意外容易發生在大腦右半球,而且它的上述諸多重要功能也不能得到進一步開發。搖扇沒有明顯的左右手選擇,所以經常使用左手搖扇,借以鍛煉大腦右半球,不僅可以減少腦卒中的發病,還可增強大腦的功能。
老年人健身十二忌
忌負重憋氣
運動時憋氣危險,一是血液循環不暢,血液流回心髒受阻,大腦缺氧出現麵紅耳赤、頭暈目眩或
昏厥;二是血壓升高極易誘發卒中、腦出血等心血管意外;三是老年人的呼吸肌力量減弱,肺的纖維組織增多,肺泡的彈性降低,如果在體育活動時屏氣,易損壞呼吸肌和導致肺泡破裂而發生咯血等現象。因而,像拔河、硬氣功、引體向上、拉力器、俯臥撐、爬繩爬竿、握力比賽等運動項目不宜參加練習。老年人運動應保持呼吸與運動節奏協調一致,適當增加呼吸深度為好。
忌激烈競賽
尤其是一些與他人身體有直接接觸的運動競賽項目更要嚴格禁忌。老年人神經反應遲緩,注意力不易集中,加上骨質脆化,平衡能力和自控能力又差,稍不留神,極易摔倒,以致發生骨折或其他嚴重損傷。同時,激烈對抗性運動,容易激發逞強好勝心理,導致超負荷運動,機體極度疲勞、免疫力下降而患病,甚至發生意外事故。
忌超量負重
老年人常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歎,這是人到老年肌肉開始萎縮,缺少鍛煉,力量素質日趨下滑之故,且靈敏協調能力差,大腦興奮慢,反應遲鈍。老年人在進行力量練習時,可取中等負荷、分量輕、次數多的運動項目,以提高力量、耐力為主。
忌頭位置變換
如前俯後仰、側倒旁彎、各種翻滾、頭低腳高、腳朝上的倒立等都屬於頭部移位的動作。這些動作會使血液向頭部流動,導致腦出血,甚至摔倒。
忌晃擺旋轉
老年人協調性差、平衡力弱、腿力發軟、步履緩慢、肢體移位遲鈍,因而像溜冰、蕩秋千、彈跳板及各種旋轉動作也宜忌諱,否則一旦失去平衡,後果不堪設想。
忌柔軟性練習
老年人骨質增生,關節僵硬,韌帶伸縮性差,靈活性減退,因此,像劈叉、弓腰、壓背等一些柔軟性練習,易發生肌肉、韌帶拉傷,同樣是不適宜的。
忌運動快速
由於老年人的心肌收縮力減弱,血管壁彈性下降,血管腔狹窄,快速運動使血液壓力增大,勢必使心髒負擔加大。再由於呼吸係統功能已經減弱,肺活量和通氣量又會減少而供氧不足。而且快速運動時的耗氧量加大,極易導致缺氧昏暈現象。尤其是患有心髒病和原發性高血壓者,快速運動將促使脈搏和血壓驟然升高而發生意外。
忌運動過累
老年人機體功能衰退,運動承受力有限,消除疲勞時間長,運動者切記量力而行,若運動強度過大,時間過長,長期處於疲憊狀態,能誘發各種嚴重疾病。尤其禁忌突然啟動快速跑跳,以致引發心率劇增,供氧不足,血壓猛升,眼花耳鳴,發生意外傷害事故。衡量運動量是否過度,可用翌日清晨測定安靜脈搏、睡眠質量、食欲好壞、有無厭惡運動心理等方法加以斷定。
忌盲目隨從
運動健身效果與選擇運動內容有關,不宜盲目隨從他人,應根據年齡、性別、興趣愛好、健康狀況和所處環境,選用簡單易行、活動全身、運動量適中、少劇烈對抗多娛樂的項目,如門球、羽毛球、保齡球等。
忌急於求成
老年人全身器官逐漸老化,生理功能消退,掌握運動技能慢,運動負荷適應能力下降快,因此,老年人增加運動強度、難度和運動量,不能急功近利、操之過急,待自我感覺完全適應,數月半年加量為宜。
忌斤斤計較勝負
老年人運動重在參與,愉悅身心,在歡聲笑語中健康長壽,安度晚年。參加比賽能提高興趣,意在持久,不能斤斤計較勝負名次,否則容易產生狂歡傲氣、懊喪生悶氣的不平衡心理,導致精神委靡,厭惡運動,缺乏生活信心,嚴重者患上抑鬱症。
忌欠持久耐心
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慢,學會一套簡化太極拳需數月,容易動搖繼續練習的決心;因生理機能下降,運動初期常有身心疲勞渾身不適的感覺,為再堅持設下層層障礙,不能持之以恒。
老年人應正確認識自己的生理變化,既要服老,又要不服老,前者是指衰老進程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後者則指生命在於運動,隻要因人而異,堅持科學鍛煉,保持樂觀情緒,注意飲食起居,就一定能夠健康長壽。最後送老年人幾句話共勉:動一動好輕鬆,懶一懶一身綿;甩手動腳勝服補藥;起早練練功,一日真輕鬆;早晨走又跑,一天精神好;鍛煉不刻苦,紙上畫老虎;三伏三九不間斷,運動換得身體健。
老年人的娛樂、休閑
所謂娛樂養生,是指通過輕鬆愉快、活潑多樣的活動,在美好的生活氣氛和高雅的情趣之中,使人們舒暢心神、增加智慧、動筋骨、活氣血、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寓養生於娛樂之中,從而達到養神健形、益壽延年的目的。這種養生方法,稱之為娛樂養生。
音樂養生
欣賞音樂不僅可以令人心情舒暢,氣血和調;演奏不同的樂器再伴隨優美的樂曲翩翩起舞,可使人動形健身;吹、拉、彈、撥各種不同的樂器,可以心手並用,既舒發情感,又活動肢體,而且手指的活動還可以健腦益智。在音樂旋律的境界中,舒展身體,輕歌曼舞,使人情動形動,暢情誌而動筋骨,從而達到動形健身的目的。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音樂的活動中樞在大腦皮質右側。
輕鬆、歡快的音樂能促使人體分泌一些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酶、乙酸膽堿等活性物質,從而調節血流量和興奮神經細胞;音樂還可以改善人的神經係統、心血管係統、內分泌係統和消化係統的功能。人體有種種周期性生理節律,如心跳、呼吸、胃腸蠕動等,統稱為生物節律。正常的生物節律,都有穩定的周期,各種生物節律之間構成同步的或協調的關係。人體的這些生物節律時刻保持著與大自然的晝夜、年月、季節、溫度、濕度、氣壓、磁場等自然節律的協調關係。如果這種相互關係遭到破壞,人體就會產生不適或疾病。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在快慢變化起伏跌宕之中,可以起到調節人體生物節律的作用,故而對人體健康有益。
利用音樂養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欣賞音樂要根據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如進餐時聽輕鬆活潑的樂曲有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臨睡前聽緩慢悠揚的樂曲有利於入睡;休息時聽歡樂明快的樂曲,有利於解除疲勞等。
②要結合個人的身體情況選擇風格不同的曲目。如老年人、體弱者及心髒病患者,宜選擇慢節奏的樂曲;年輕人宜選擇節奏感強的樂曲等。
③要根據個人愛好選擇曲目,無論民族樂、管弦樂,還是地方戲曲,以個人喜好為原則,同樣都能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
④練習、演奏樂曲,要在心閑氣靜之時,方能達到養生健身的目的。情緒波動、憂傷惱怒之時,以暫不彈奏為佳。
歌詠風韻
在電視屏幕或舞台上,我們可以見到那些男女歌唱家們顯得格外年輕、瀟灑、漂亮、英俊,容貌似比同齡人年輕8~10歲。道理很簡單,因為放聲歌唱時能夠增加麵部肌肉運動,改善頸肌、麵肌血液循環,提高麵部肌膚細胞的代謝活動,使營養物質供應增加,諸如乳酸、肌酐、肌酸、二氧化碳等麵頰部肌肉運動的代謝廢物能及時隨血液經腎髒,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從而使年輕人更加美麗,老年人顯得年輕而瀟灑。唱歌被譽為“增氧健身法”。專家們研究認為,唱歌可減慢心肺功能衰退。健康人靜止時每分鍾肺部吸入空氣量一般為3~4升,唱歌時可增加至6~8升;唱歌時心髒每分鍾輸出血液量比靜止時增加4~7倍。美國麥克米凱教授把年齡28~65歲的一組歌唱演員同一組不唱歌的年輕人比較,分別測量他們的心肺功能。結果顯示,歌唱家們具有較大的肺活量和更好的心髒泵血功能。歌唱還可以鍛煉胸腹壁肌肉,增強胃腸功能。唱歌時往往運用胸腹式呼吸,使橫膈膜上升;又需要小腹肌肉收縮,將氣息推出。這種鍛煉如同遊泳、劃船和健身操一樣,從而使身體增強。
歌詠能陶冶情操,解除苦惱和悲哀。美國一些醫師提出一項建議:“不要借酒消愁,隻要唱支歌曲,頓時即可解愁。”優美的歌聲能使人體分泌一種有益健康的活性物質,調節血液流動和神經係統的傳導,增加肺活量,使人輕鬆愉快,保持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戰爭年代,歌聲可激勵人民衝鋒陷陣,戰勝凶惡殘暴的敵人;和平時期,歌聲可使人煥發出無比的勇氣,投身於建設事業,挑起建設的重任。老年人的歌聲,不僅使人精神煥發,生活充滿了活力,而且可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從而達到祛病延年。
歌聲和音樂是親兄弟。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歌聲是一種振波,它既可影響人的感情,又可對人體產生諧振。歌曲具有多種不同的節奏,而人體活動對歌聲節奏有明顯的跟隨作用,因此音樂節奏的變化可以調節人的生理節奏。有的醫生精心挑選各種不同節奏的樂曲供不同病人使用,使病人恢複了健康。老年人最好培養自己的唱歌愛好。現代科學家已作出定論:“你想健康、漂亮、富有魅力嗎?就歌唱吧!”不管調門怎麼樣,隻要唱了,就可以達到健身效果。
吟詩賦詞
富有特色的詩詞,堪稱古今中外輝煌燦爛的文字瑰寶和奇妙精靈。詩詞以寥寥數語、款款幾言,把人帶到一個美的意境;或石破天驚,餘音嫋嫋,讓你思緒萬千,心潮澎湃,回味無窮;或理智充分,融抒情、說理於一爐,使人享受到詩的藝術魅力,學到世事哲理,有一舉多得之效。曆代詩人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其神來之筆,詩中有畫,畫中寓情,以情感人,耐人尋味,讓人品嚐到詩中無窮盡的樂趣,體會到吟詩賦詞的魅力、生活的甜美和人生的價值。老年人吟詩賦詞,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生活為之豐富多彩。我國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如毛澤東、陳毅、郭沫若等,酷愛詩詞,且為後人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古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韻詩也會吟。”詩詞讀多了,自然產生創作的欲望和靈感。離退休後,吟詩賦詞作為一種高雅而富有創造性、趣味性的活動,可以寄心養性,穩定心緒。有的老年人認為,詩詞深奧,不敢問津。其實隻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又潛心研究、拜讀過曆代詩詞名句,自己是可以寫出詩詞的。近些年來,全國各地老年報刊上,發表了許多老年人的詩詞作品,讀來朗朗順口,耐人尋味,受到行家好評,即是例證。
吟詩賦詞可抒發豪情壯誌。詩詞中大都體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誌向,可引導讀者迸發出進取向上的心靈。老年人學習吟詩賦詞,要與時代合拍,立意新穎,見解獨特,才能寫出具有晶瑩洗練、溢彩流金的繪畫美,和諧動人、寓意深雋的立體感,蕩胸滌腸、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的詩篇,使讀者得到啟迪和教誨,增進自身健康。
“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為求一字順,耐得半宵寒。句中無餘字,篇外無長語;為求一篇順,耐得百回改”。願老年人豪情滿懷,文思馳騁,寓趣於吟詩賦詞之中。
書法繪畫
以書畫進行養生、治病,有兩方麵的內容:一是習書作畫;二是書畫欣賞。習書作畫是指自己動手,或練字或作畫,融學習、健身及藝術欣賞於一體。書畫欣賞是指對古今名家的書畫碑帖藝術珍品的欣賞,在藝術美的享受之中,達到養生健身的目的。
中國書畫有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書法重在字的框架結構變幻及筆力、氣勢;而畫則重在丹青調配,濃淡布局。但其本質都在於追求意、氣、神,講究章法、布局。所謂意,指意境;氣指氣勢;神指神態。
一幅好的字畫,往往是美好的意境,氣象萬千、氣勢磅礴,作者的情感、思想全在逼真的神態之中。
講意境,即求靜息凝神,精神專注雜念全消,一意於構思之中。
講氣勢,是要求全神貫注,氣運於筆端,使作品在筆墨揮灑之間一氣嗬成。
講神態,是指意境、氣勢的集中表現。
習書作畫及觀賞玩味能夠令人增加情趣,陶冶情操,並在練習書畫之時,使身體經常處於內意外力的“氣功狀態”,使人神形統一,並能令人靜思凝神,心氣內斂,這也是排除不良因素幹擾的一個重要方麵。且習書作畫不僅意在心中,還須力在筆端,這又鍛煉了筋骨,使氣血流通。總之,書畫健身養性之理在於增加情趣,身心兼顧,意氣相會,神形統一。
練習書法或作畫,也十分強調情緒好壞。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字畫作品的效果。精神愉快,心有所悟,雅興勃發,自然就能在作書畫時盡興發揮自己之所長。反之,情緒不舒,即便寫字作畫,往往也未必會成優良之作,更談不上於身體有益。因而,要作書畫,就要注意自己的心情,若情緒不良,不必勉強。因而,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勞累之時或病後體虛不必強打精神。本已氣虛,再耗氣傷身,會加重身體負擔,不易恢複。
②大怒、驚恐或心情不舒時,不宜立刻寫字作畫。氣機不暢,心情難靜,此時一則不會寫出好字、繪出好畫,二則也傷身體。
③飯後不宜馬上寫字作畫。飯後伏案,會使食物壅滯胃腸,不利於消化吸收。
④“功到自然成”,不可操之過急,要持之以恒,堅持經常練習。
弈棋健身
下棋是一種外靜內動的活動,需要凝神靜氣、全神貫注,神凝則心氣平靜,專注則雜念全消。而棋局的變化可以鍛煉人的應變能力,既可以休息、消遣,又可以益智養性。
下棋是一種有興趣有意義的腦力活動,棋盤上瞬息萬變的形勢,要求對弈者全力以赴,開動腦筋,以應不測。兩軍對壘,這是智力的角逐;行兵布陣,這是思維的較量。經常下棋能鍛煉思維,保持智力聰慧不衰。
下棋固然是有益的活動,但不掌握適度,以致廢寢忘食,反而有損於健康,故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飯後不宜立即弈棋。飯後應稍事休息,以便食物消化吸收。若飯後即刻麵對棋局,必然會使大腦緊張,減少消化道的供血,導致消化不良和腸胃病。
②不要時間過長。下棋不適度,會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不暢,出現下肢麻木、疼痛等症。故應適當活動,不要久坐。
③下棋時不要情緒波動。過分緊張、激動,對老年人十分有害,往往可誘發卒中、心絞痛。下棋應以探討技藝為出發點和目的,不爭強好勝,不計較得失,才能心平氣和。
④不要挑燈夜戰。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容易疲勞,且不易恢複,若夜間休息不夠,身體抵抗力下降,就容易發生疾病。
喝茶養生
飲茶可以長壽,因為茶葉中含有種類繁多的有機物與無機物,其中有些是人體所必需的,一旦人體缺少了這些成分,就會顯出病態;茶葉中的另一些成分並非人體生理所必需,但可以借助它來防治某些疾病。
飲茶的保健作用,自古以來就有記載。早在古時人們就發現茶樹的鮮味可解毒,作為藥材使用。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茶與健康的關係十分關注。研究結果表明,飲茶可降低人體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減少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降低血清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預防心血管疾病,並有抗衰作用。
茶葉中的咖啡因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循環。飲茶能使人的思維活動迅速、清晰、精神振奮。咖啡因能興奮骨骼肌,消除肌肉疲勞。茶堿能幫助溶解脂肪,可消食、解膩、減肥。咖啡因和茶堿均能擴張心髒冠狀動脈及支氣管,對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及支氣管痙攣引起的氣喘有好處。
茶葉中的鞣酸對胃腸黏膜有收斂作用,還能凝固細菌蛋白,有效抑菌止瀉。此外,鞣酸還能中和堿性食物,對酒精中毒有解毒作用,故有茶解酒之說。
目前,國內外許多學者研究發現:綠茶、烏龍茶、紅茶、花茶以及新提取的茶葉成分如茶多酚、兒茶素等,對致癌物質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而且對香煙濃縮物、烤魚所生的致變物也有抑製作用。
氟是人體所需微量元素之一,缺氟會影響骨骼和牙齒的健康,而茶葉是含氟較多的天然飲料。因此,飲茶可以防齲齒。茶葉中的兒茶素可中和放射元素鍶和減少原子輻射傷害的作用,故茶水被譽為“原子時代的飲料”。
盡管飲茶的好處很多,但並非“有百利而無一弊”。如過多飲茶可引起貧血。這是因為茶中的鞣酸在腸道內可與鐵生成不溶性的鞣鐵鹽,鐵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久而久之就出現了貧血。由此可知,飲茶必須得法,若飲用不當,非但無益於健康,反會禍及身體。飲茶需注意九不宜:
①空腹不宜。因為空腹喝濃茶,會抑製胃液分泌而阻礙消化,甚至引起眼目昏花,心慌心悸,胃腸不適等“茶醉”現象。
②睡前不宜。臨睡前喝濃茶會使神經過度興奮,引起失眠或加重神經衰弱等症狀。
③便秘者不宜。因為茶中的鞣酸有收斂和減緩腸蠕動的作用,便秘者飲用會使排便更困難。
④發熱時不宜。飲濃茶後,茶堿成分會提高人體溫度,加劇發熱。
⑤服藥後不宜。由於茶中的鞣酸很容易與藥物中的蛋白質、含鐵化合物等產生化學作用而降低藥效,因此不宜用茶水衝服藥物或藥後立即喝茶。
⑥胃病不宜。茶中的咖啡因會刺激胃腸黏膜,增加胃腸不適,從而加重胃病,而且茶中的咖啡因絕大部分經肝髒代謝,肝病患者飲茶過濃,也會加重對肝組織的損害。
⑦心悸不宜。因為茶中的咖啡因直接作用於人體,從而加重心腎負擔,重者還易誘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⑧孕婦不宜。因為茶中的咖啡因、茶堿能促使心跳加快,使患者常處於興奮狀態而得不到良好的休息。
⑨兒童不宜。濃茶中多酚含量太高,常飲會引發兒童缺鐵性貧血。
集郵養生
集郵是一種老幼皆宜的文化娛樂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各級集郵組織9000多個,集郵愛好者600多萬人。集郵不僅能豐富人們的科學文化生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而且還能調劑人們的精神有助於身心健康。
自從小巧玲瓏的郵票問世以來,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郵票雖小,卻是國家的“名片”和一卷卷的百科全書,也是珍貴的曆史文物。
郵票色彩繽紛,圖案絢麗,無數的郵票設計師們為設計郵票費盡了心血,使它們帶上了濃厚的藝術色彩,但欣賞郵票,還不能隻是單純的看,隻把注意停留在畫麵上,而應透過畫麵去思索,以發現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還要展開聯想,細細地體驗、品嚐、回味。隻有這樣才可領略到郵票所包含的生活內容、思想感情和藝術風格,才能得到完美的享受,心情更會無比暢快。
此外,經過觀察,發現經常翻閱集郵冊上的郵票,能夠調節神經係統的功能,使過度興奮的神經受到抑製,使過度抑製的神經得到興奮。而神經係統是身體的主宰,指揮著身體的一切器官,神經係統的功能增強之後,循環、呼吸、消化、內分泌各個係統的功能也就會相應增強。所以,愛集郵的人們新陳代謝旺盛、精神振奮、體力充沛、對生活充滿了樂觀情緒,有助於健康長壽。
不僅如此,集郵之樂還有助於疾病的康複。因為在集郵的過程中,美好的藝術享受會使疾病帶來的痛苦也隨之減輕。集郵帶來的良好心境,無疑是促使疾病康複的良藥。那麼,該如何進行集郵呢?
第一,向郵票公司或郵局設的集郵門市部開戶預訂,這樣,就不必在每次發新郵票時東奔西跑了。
第二,若親朋故舊多而通信頻繁的,也可收集舊票。但是,全憑個人機遇,集得的品種一定很不平衡。因此,最好是有計劃地選購成套新票。
第三,集郵冊是集郵者必備的用品和工具,若是老年人還需配備一個放大鏡。
第四,真正的集郵樂趣,要在購買和收藏之外的整理過程中去覓取。一般可以結合本人的專長與興趣,選擇題材,集取有關郵票,充分發揮個人的創造才能,在貼票頁上配上適當的說明文字或綴以詩、畫、金石,組成和諧的藝術作品。
養花健身
鮮花以其顏色、馨香、風采及它的風格而深受人們的喜愛。鮮花不僅能美化環境,淨化空氣,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還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資源。
種植、觀賞花木可使人心情舒暢,其香能令人心醉神往,而且人們不斷學習有關知識,掌握新技術,更可以活動筋骨、豐富生活情趣、調暢情誌,具有神形兼養之功。
科學家研究證明,每日到園林或綠色地帶活動,可使耐力增加15%,使消除疲勞的時間縮短80%,在綠色的花園裏,皮膚溫度可降低1~2℃,脈搏每分鍾可減少6~8次,呼吸慢而均勻,血流減慢,緊張的神經可以鬆弛下來,嗅覺、聽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性得到增加。據研究發現,樹葉可吸收聲波,減低噪聲;樹葉的光合作用又可淨化空氣;夏天樹葉還可蒸發水分,降低空氣溫度,吸收熱量;其綠色還可調節神經的疲勞,保護視網膜,同時還有緩和神經緊張,使人安靜的效能。現代人的生活,無不受噪聲所汙染,如能在庭院或陽台種些樹木、花草,既可調劑生活、美化環境,又能學到一些科學技術知識,提高藝術文化的素養,增添家庭樂趣。
鮮花不僅以它的顏色令人賞心悅目,更主要的是,在花的香味中,含有一種既能淨化空氣,又能殺菌滅毒的物質……芳香油。當芳香油的氣味和人鼻腔內的嗅覺細胞接觸時,立即通過嗅覺神經傳遞到大腦皮質,使人產生“沁人心脾”的快感,令人氣順意暢,血脈調和。據研究,不同的花朵能產生不同的芳香。如蘿卜花、南瓜花、百合花的香味,可治療糖尿病;天竺花香可鎮靜神經、促進睡眠,並有良好的健腦作用;豆蔻的花香能治胃病;蘇合花香對高血壓、冠心病很有療效。另據研究發現,文竹、仙人掌、秋海棠、天竺葵等還可以分泌出植物殺菌素,把某些細菌致死。還有些花草的氣味具有驅散蒼蠅、蛾子、蚊蟲的作用。
家庭養花是一件富有情趣的活動,但也應注意以下幾方麵:
①若在室內養花,應根據居室條件,不要影響陽光對室內的照射。
②有些花草分泌的香精油會使某些人頭痛,或使患有支氣管哮喘的病人發病,尤其有對花粉過敏的人,室內不宜放花,還有些花如天竺葵、金盞花、報春花等不可用手去摸,以免患過敏性支氣管炎或濕疹。
盆景藝術
“盆池咫尺連東海,奇山幽情藏五嶽”。盆景乃中華民族培育的一簇古老的藝術之花,它以盆為紙,以樹、石為墨彩,經過精心設計,巧奪天工,集中再現大自然的山林水色,佳地勝景,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說它是詩,卻寓意於丘壑林泉之中;說它是畫,又富於生命特征,因時而變。盆景是活的藝術品,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融合,是情思的物化。盆景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它是大自然的縮影和再現。觀賞、製作精美的盆景,可使老年人身臨其境,產生許多詩情畫意的聯想。它給人以生命的感染力,使人童心不泯,青春常在。
可滿足老年人心理需要
製作、觀賞盆景,由上而下,由近及遠,層次不同,有起伏有發展,有高潮有轉折,有明顯的節律感,故有人稱之為“凝固的音樂”。當優美盆景節律與老年人生命節律取得和諧時,則產生愉悅心理。
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盆景既不像瞬逝的音樂、舞蹈,又不像一成不變的詩畫,而是隨著朝夕晴雨變化無常。若欣賞春夏秋冬異彩紛呈之景藝,則令人樂而不倦,廢寢忘食;若深秋早春,徘徊於深山老林采石挖樁,則令人覺得空氣清新,視野開闊,色彩斑斕,心胸坦蕩;若走在山間羊腸小道,攀登於坎坷不平的小山土崗,則磨煉人的性格,增強人的體魄。
充實老年人的頭腦
知識就是力量,人若能經常接受新知,給自己以心理慰藉,可延年益壽。老年人在盆景的養護和享受過程中,不斷熟悉植物生命規律,用多方麵的科學知識充實頭腦,則能增加晚年生活的信心。美化、淨化室內外環境
在室內擺幾盆盆景,盆景植物淨化空氣,盆景藝術給人以美感,增強室內氣氛,顯得生機勃勃。陽台上擺幾盆盆景,更具有詩情畫意,美不勝收。
垂釣養生
釣魚是一項十分適合老年人養生的活動,它有許多益處:
鍛煉身體
釣魚往往要遠足水邊,才能找到垂釣的好地方,不論是步行還是騎車前往,這本身就是一種身體鍛煉。魚兒上鉤的喜悅也能給人以愉悅感。
陶冶情趣
垂釣的環境多處於群山環抱、綠林深處或秀水清溪地,這種環境使人擺脫了城市的喧鬧及空氣汙染,令人安靜,悠然自得。
練意養神
垂釣時身體極度放鬆,這是形鬆體靜,但另一方麵,思想必須集中。若思緒紛雜,即使有魚也難釣到。釣魚時應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眼、腦專注於浮標,形體雖靜,而內氣實動,這種動靜結合使一小部分神經活動,而大部分腦神經得到充分休息,有利於提高視覺和頭腦靈敏性。
磨煉意誌
釣魚需要耐心和細心。穩坐釣魚台的穩字,就是一個很好的概括。釣魚不可性急,不求收獲,但求意境。若一味追求釣到大魚,反而心躁性浮,於健康不利。應將釣魚視為磨煉意誌、克服急躁情緒、培養穩重性格的手段。
旅遊保健
養生家多提倡遠足郊遊,而道家、佛家的庵、觀、寺廟也多建立在環山抱水、風景優美之處,以得山水之清氣修身養性。旅遊不僅可以一覽大好河山的壯麗景色,而且還能借以舒展情懷、開闊心胸、鍛煉身體、增長見識。
現在,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正在掀起一股旅遊熱。隨著旅遊活動的蓬勃開展,旅遊保健也越來越被重視起來。隻有旅遊保健工作做好了,人們才能真正達到旅遊的目的。
旅遊不僅僅是“遊山玩水”,實質上是一項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充實生活、活動筋骨,對人體身心健康極其有益的活動。但必須注意旅遊保健。如有的人患有暈動病,若不懂得克服暈車暈船的知識,又怎能玩得開心呢?坐飛機旅遊已成為時尚,但一些人卻不適宜乘飛機。比如,現在不少人喜歡野遊,但在荒山野嶺中如何避免蛇的咬傷,野蜂的蜇傷,也是旅遊者必備的常識。此外,旅遊中得了病怎麼自救?旅遊中又怎樣注意衣食住行?這些都是旅遊保健學研究的問題。可見,旅遊保健學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它包括養生學、康複學、運動學、氣象學、地理學、性學、心理學諸多學科的內容,不僅從事旅遊工作的同誌需要了解,普通旅遊者也應略知一二。總之,旅遊離不開保健,旅遊需要保健。旅遊保健學是人們的良師益友,是旅遊者的保健參謀和顧問。
旅遊保健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①形神兼養。旅遊活動不僅做到了“動形以健身”,還可以借其舒展情懷,修身養性,即形神兼養。
②因人、因地、因時旅遊。所謂因人旅遊,是說人們年齡、性別、體質、職業不同,所選擇旅遊的地點、項目、季節,要有所差異。所謂因地旅遊,是說旅遊的地點不同(指地理環境、氣象條件的不同),衛生保健的方法應不同。所謂因時旅遊,是說隨著季節的變化,衛生保健亦應有別。
③暢通經絡。中醫學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隻有氣血調和,人體才能健康無病。因此,如何保持經絡通暢,這是旅遊保健學的一條重要原則。
④綜合調養。旅遊活動是集衣、食、住、行為一體的綜合活動,無論哪一個環節發生了障礙,都會影響旅遊活動的正常進行,旅遊保健必須從全局著眼,注意到各個環節,全麵考慮、綜合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