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健康養生禁忌(2 / 3)

古代的“養生十六宜”中就有“發宜常梳”。“頭為諸陽之會”,頭部分布著眾多重要的穴位,梳頭時梳子反複經過百會、率穀、上星、太陽、玉枕、風池等穴位,可起到良好的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息風,止痛明目。因此,古代養生家十分重視梳理頭發。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被貶到邊遠地區後,由於嚴重的精神創傷和生活驟變,使他形容憔悴,精力衰退,未滿60歲,人已須發蒼白,牙齒鬆動,老態龍鍾了。為了使精神和體力迅速恢複過來,蘇東坡除了每天堅持不懈地鍛煉外,還經常在明月下散開發髻,用木梳反複梳理頭發,梳頭發時一種清涼感流遍全身肌骨,令人心曠神怡。僅半年多時間就逐漸從精神壓抑和體力衰退中恢複過來。

梳發講究方法,一般以順經絡的走向為宜。從額前正中開始,以均勻的力量(不感到疼痛為宜)向頭頂、枕部、頸項順序梳劃,然後再梳劃左右側頭頂,並使梳齒與頭部表麵垂直,動作稍快為好。一般每次梳100下左右,如頭皮發癢或出現少量脫發,可每次增加100下。使用的梳子以木製品為最好,梳頭時用力要適中,不要硬拉,以免損傷毛囊,使頭發折斷、脫落。

冬天忌緊閉門窗來保暖

冬天溫度低,寒風刺骨,呆在室內的人往往習慣於把門窗緊閉以保暖。關上門窗後暖和是暖和了,但卻會帶來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後果。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密不透風的居室裏,或十分擁擠的車船及其他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常常可嗅到一股撲鼻難聞的異味,這就是“人味毒”汙染空氣所致。所謂“人味毒”,即人體排放出的有害、有毒氣味。人體氣味中所含的物質多達530多種,包括由皮膚汗腺中排出的有150多種,由呼吸係統排出的有120多種,從肛門排出的有近200多種。“人味毒”的主要成分有胺、醛、甲烷、烴丙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氧化乙烯等,其中汗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含量最多,肛門排出的有毒物質次之。俄羅斯科研人員實驗證明,“人味毒”的毒性,隨著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而相應增大。當二氧化碳的含量為0.07%時,少數敏感者就能聞到不良氣味,並有不適感;含量為0.1%時,空氣的性質就開始惡化,人會出現明顯不舒服的感覺;含量為2%時,人會感到頭痛;含量為3%時,人的呼吸開始感到困難;含量為6%時,人的視覺會被損害;含量達10%時,人就昏迷而神誌不清了。

其次,人體依賴氧氣而存活,尤其是腦組織、心肌更需要充足的氧維持其功能。腦耗氧占全身量的25%,一旦血流中斷,氧將在8~12秒之內耗盡,心髒剩餘的氧也隻夠心髒跳動幾下。人類最適宜的生存環境是空氣中氧的含量為21%左右。一旦缺氧,人就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唇幹,並有反應遲鈍、嗜睡、氣短、乏力等症狀。但日常生活中缺氧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而正是這種不受重視的因素導致了老年人的多種疾病,直接加快了衰老。冬季氣溫低,人們長久地呆在封閉的房間裏,就容易缺氧。特別是患有器官功能性疾病的老年人,如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死等疾病,經常處於缺氧狀態,會引起病情的反複複發、加重及惡化。

由此可見,無論是居家還是在旅行中住宿,都應經常打開門窗,使空氣的汙染程度迅速降低,保證室內有充足的氧氣,以確保身體健康。

姑娘忌將手機胸前掛

大部分年輕女性喜歡將手機掛在胸前,理由是:時尚、美觀、方便。但這種時尚和美觀卻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眾所周知,手機是有輻射的。

因此,手機的安全標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專家指出,電磁波輻射的功率越大、距離越短、照射時間越長、間隔時間越短,對人體造成的損傷就越大。北方交大的一項研究表明,手機的電磁輻射,有一半是被人體所吸收的。根據專業部門的了解和檢測表明,目前大部分手機的輻射都超標,一般超標幾倍至十幾倍,最高可達200多倍。正是由於手機的電磁輻射超標,一些較敏感的人便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緊張、頭痛、頭漲、失眠、多夢、反應遲鈍、四肢無力、心血管係統紊亂等現象,嚴重危害了人體的健康。盡管世界各國目前對手機的電磁輻射究竟對人體有多大損害還尚無準確定論,但專家們一致認為,手機掛在胸前或放在上衣口袋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尤其是那些心髒不好或戴心髒起搏器的人,更不應將手機掛在胸前或緊貼心髒部位。因為它不僅對心髒有影響,還會幹擾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細腰”須忌緊束

妙齡少女或風韻少婦,為了身材苗條,喜歡穿緊身衣褲,並緊束腰部;開始發胖的女性,為了讓身體重新苗條起來,也喜歡用束腰與腹帶來緊束腰腹部。殊不知,這種健美方法帶來的很可能是對健康的損害。

從醫學角度來說,腰勒得太緊或經常束腰,勢必影響胸腹的呼吸,使呼吸不能正常進行;同時還會妨礙腹腔髒器的血液循環,影響胃腸蠕動,容易引起腹脹、消化不良、便秘及慢性胃炎等疾病;過分束腰對排尿功能也有影響,在大笑、噴嚏、咳嗽、行走、跳躍時,尿液會不由自主地流出,令人十分難堪。束腰使尿液自行流出的原因是,正常女子尿道與膀胱連接處的後角為90°~100°,上尿道軸與站立位垂直線之間的尿道傾斜度約為30°,這樣的角度不利於尿液輕易地從膀胱溢出。束緊腰部後,會使腹內血壓升高,把膀胱壓向前下方,致使上述兩個角度都會增大,在大笑、噴嚏、咳嗽、行走、跳躍等情況時腹壓進一步升高,致使尿液自行向外流出,而長此以往還會使腎功能受到損害。

高跟鞋忌常穿

穿高跟鞋是女性的最愛。現在,穿高跟鞋這種潮流不僅沒有降溫之感,且鞋跟之高還有不斷升級的趨勢。從健康角度看,高跟鞋對人體容易造成損傷。常穿高跟鞋有可能引起“高跟鞋病”。

在人體各部位中,腳被稱為“第二心髒”,其健康狀態可以直接影響身體機能。如果穿的鞋不合適,就會壓製腳部神經,從而阻礙血液循環,造成的短期反應是足部疲勞疼痛,長期則會引起神經痛、關節炎等病症。其原因是穿高跟鞋時人體為了保持平衡,身體會向前傾,背部肌肉、腰肌、髂腰韌帶、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以及大腿、小腿後麵的肌肉群始終保持著收縮的緊張狀態,久而久之,會產生腰痛。如果走路時不小心還容易造成腳扭傷甚至踝關節骨折。穿高跟鞋,身體重量集中在腳趾和前腳掌上,易造成足畸形,足趾長期受擠壓使局部血液循環不暢,有可能發生足趾潰瘍和壞死。而又尖又窄的高跟鞋,可造成腳拇指外翻和錘狀指畸形。這些症狀即是所謂的“高跟鞋病”。

對年輕少女來說,更不宜穿高跟鞋。少女時期骨盆骨質還比較柔軟,容易受外力的影響而變形。常穿高跟鞋,身體前傾,腰前凸增加,臀後部加大,人體重力線前移,上身重量不再經骨盆傳導到膝、小腿、踝、足而至地麵,而是直接由骨盆傳導到雙腳。這樣,會使骨盆負擔加重,骨盆上口變窄,結婚後會造成分娩困難。

忌常噴發膠

噴發膠因能起到固定和美化發型的作用而受到人們的青睞,但若不合理使用,或缺乏自我保健意識,也會給健康帶來危害。發膠大多含有溶劑和具有致癌作用的乳膠微粒,並以氟利昂、二氯甲烷作助噴劑。而發膠在使用過程中,有害化學物質會產生大量微細粒浮遊於空氣中,對眼睛、鼻腔、咽部、氣管以很強的刺激,不僅能引起眼睛畏光、流淚、疼痛、充血等角膜刺激症狀,還可破壞呼吸道上皮細胞和纖毛係統,使黏膜組織發生炎症和反應,削弱局部抵抗力,誘發或加重過敏性鼻炎、氣管炎、咽炎和哮喘。一些發膠所含有機溶劑還具有麻醉和較強的致癌作用,長期習慣性吸入其溶劑或氣體,有可能導致成癮或引發肺癌。

因此,人們應該盡量減少使用發膠次數,縮短噴射時間;避免噴射到眼睛、鼻子、嘴唇等處;患過敏性鼻炎、哮喘和上呼吸道疾病期間不要使用;睡前要及時“卸妝”,以減少發膠在人體滯留時間。放長假須忌“玩個痛快”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每次長假過後上班時,反而覺得身體乏力,精神不集中,工作或學習效率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節日長假中生活不規律,娛樂過度或飲食不節造成的。用醫學上的術語來說,就是人們在長假中打亂了自身的生物鍾。

在我們每個人的體內,都有一座肉眼看不到的生物鍾,它指揮、調節著人體的生命活動。人之所以到一定時間會發困,很快入睡,到一定時間又會自己從睡夢中醒來,都是生物鍾的功勞。平時,人們雖然從事各種不同的工作和學習,但大都是晨起晚睡,一日三餐。這種有規律的生活和工作,與人體內各係統和主要器官的功能活動是相協調的,從而有益於健康。

長假期間與平時就大不一樣了。首先,幾乎每個人都停止了原來的工作或學習,沉浸在節日氣氛中,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打破往日的生活節律。由於早上不用上班,早晨醒得很晚,平日的晨練中止了;白天與晚上和家人或朋友、同事一起縱情歡娛,甚至通宵達旦;外出旅遊到處是人山人海,休閑放鬆的初衷變成了“趕景點”的疲憊;一日三餐不能定時,飲食的質量也發生顯著變化,等等。這種反常的生活方式,勢必擾亂人體原有的生物鍾節律,影響各係統、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從而引起節後身體感覺異常。同時,這也是一些人在節日期間患病的主要原因。

現在休閑娛樂的方式很多,有些“節目”可以放在平時享受,不必都留在放長假期間“玩個痛快”。即使因為平時較忙無法安排,放長假時希望好好娛樂一下,放鬆放鬆,也應“玩”得適度,尤其是應保證睡眠時間,切忌情緒過激和波動過大,以免影響健康。

養寵物防惹病上身

近年來,家庭飼養寵物流行,但應該重視的是,養寵物要注意別惹病上身。

懷抱小貓可引起潰瘍病,這是瑞士沃多瓦大學中心醫院一研究小組得出的結論。研究人員發現,一位有複發性消化不良史的牙科醫生被發現有10處胃潰瘍和三種不同株的螺旋菌感染,他和他養的兩隻貓的螺旋菌反應試驗顯示,它們是高度同源的。類似的其他感染者也都有與動物的密切接觸史。

如果被貓抓傷,還容易發生貓抓病。貓抓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感染性疾病,但人們對它比較陌生,很少有醫生能正確診斷這種病。其典型臨床表現是在被抓後的1~2周,抓傷部位出現丘疹或硬結,之後會出現淋巴結腫痛或化膿。

貓、狗身上寄生有親動物性真菌,人因與它們直接接觸或它們汙染了人的生活用品而感染。人被感染後在頭皮、額頂、頭頂部出現大小不等的白色鱗屑斑片,頭皮瘙癢明顯,局部因抓、撓可出現感染、糜爛等。成人頭皮會自然溢出油脂,產生脂肪酸抗體,受真菌感染機會少,兒童免疫力相對低下,容易受到感染。有調查顯示,2~14歲兒童頭癬發病率最高。由於這種真菌傳染性強,極易在兒童集中的幼兒園、學校內流行。

因此,有寵物的家庭,應注意盡量不要同貓狗逗弄嬉戲,也不要讓寵物跳上床,更不要摟著寵物睡覺,以免傳染上病菌和寄生蟲。

運動健身禁忌

晨練忌常空腹

晨練時常見有老年人感覺頭暈、心慌,有的還感到腿軟、站立不穩,甚至突然摔倒。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是空腹晨練造成的。對老年人來說,空腹晨練潛伏著危險。在經過一夜睡眠之後,不進食即進行一到兩小時的鍛煉,腹中已空,熱量不足,再加上體力的消耗,會使大腦供血不足,哪怕時間很短也會讓人產生不舒服的感覺。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頭暈,嚴重的會感到心慌、腿軟、站立不穩,心髒原來有毛病的老年人會突然摔倒甚至發生猝死的意外事故。其次,人在空腹運動時,血液中的遊離脂肪酸會明顯增高,脂肪酸的來源如果過量,就會出現損害心肌的“毒物”,引起心律失常。而50歲以上的老年人利用遊離脂肪酸的能力較年輕人降低,危險也就更大。

老年人的運動項目一般都不劇烈,晨練前少量進食不會有什麼影響,也不會耽誤太多時間。胃部常有不適的老人,晨練前適量進食則相當於一種不錯的治療方法。

晨練前的進食,應以鬆軟、可口、溫熱的食物為宜,如熱豆漿、熱牛奶、點心、藕粉、發糕、粥、雞蛋餅、燕麥片等。

鍛煉忌偶爾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是人人懂得的道理。很多工作忙的人也很想運動,但總是抽不出時間,因此隻能在有空的時候,偶爾運動一下。而且要麼不運動,要運動就是來個大運動量,以此作為對平時不運動的彌補。初看起來這種鍛煉方法似乎無可指摘,但實際上卻是錯誤的,且對健康反而會造成損害。

美國醫學家對哈佛大學的16936名畢業生進行了16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偶爾運動的人在運動時所吸入體內的氧氣比長期堅持適度運動的人要多,但隨著呼吸的加快,各種組織代謝加快、耗氧量增加,細胞的衰老和生命器官的磨損也加快,導致壽命縮短。據此,有關專家提出了溫和運動的新觀點。溫和運動就是一種低強度、低能量消耗的運動模式,也稱“適度運動”。所謂適度,就是每周消耗8364千焦熱量的體育鍛煉,相當於每天打2~3小時的乒乓球,或是每天累積相當於半小時的活動量。美國一位大學副教授經過多年潛心研究,設計出了一個測定個人運動量的方法,可供需要的讀者參考:

①睡眠。睡眠1小時記0.85分。

②靜止活動。包括案頭工作、閱讀、吃飯、看電視、坐車等。這些活動的運動量最低,把消耗在這些活動上的時間加起來,每小時記1.5分。

③步行。如果是悠閑緩慢的散步,每小時記3分;如果是快步走,每小時記5分。

④體育活動。慢跑每小時記6分;快跑每小時記7分;遊泳、滑冰每小時記8分;各種球類運動和田徑運動每小時記9分;騎自行車每小時記4分;做體操、跳舞每小時記3分。

⑤家務勞動。每小時記5分。把以上的分數加起來,如果獲得的總分數是45分以下,說明運動量不夠,應設法增加運動量;如果總分數在45~60分之間,說明運動量正合適;如果總分數超過了這個限度,說明運動量已經過度,應該適當減少運動量。

體育鍛煉忌呼吸方法不對頭

全民健身已深入人心,但若一味地隻重視運動而忽視運動中呼吸方法的配合,會使鍛煉效果大打折扣。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人體的呼吸運動是一種隨意運動。人們可以有意識地控製呼吸的節奏,調節呼吸的深度和改變呼吸的方式,從而使機體保持良好的運動狀態,提高運動的質量和效果。

深呼吸最重要。一般的呼吸隻是抵達胸部,而深呼吸則是深達腹部,有利於最大限度地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要。少年兒童呼吸機能較弱,在運動中表現為呼吸頻率快而呼吸深度淺。由於他們既不會很好地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又不注意呼吸的深度,因此在較長的緊張活動中,自然而然會出現呼吸表淺而急促,在影響換氣量的同時,會使胸部脹滿難受,透氣困難,影響運動效果。深呼吸的基本要領是:深、勻、綿長,最好能鼻吸口呼,更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注意呼吸與運動動作的配合。兩者配合得好,可以使人在運動中變輕鬆,提高運動量。在進行耐久跑鍛煉時的呼吸節奏,一般是三步一呼,三步一吸,並保持呼吸的深度和均勻。徒手操鍛煉時,凡擴胸、伸展、兩臂上舉的動作,一般胸廓擴大,肺內壓降低,此時應配合以吸氣;而與其相反的動作,則配合以呼氣。這樣做將有利於機體動作和呼吸機能合理地協調運動,提高鍛煉的效果。

心理保健禁忌

男人忌有淚“不輕彈”

男人比女人辛苦……這是生活中大家都認可的現實。據北京的一項調查,男性的平均壽命為70歲,比女性的平均壽命少4歲。社會工作的繁重,家庭生活的重負,一般情況下,男人都要比女人承受的多,身體和心理的壓力自然也要大得多。但大多數男人又有一種習慣,那就是“男人有淚不輕彈”。不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在單位裏受到多麼大的挫折或委屈,不論家裏有多大的惱心事、傷心事,都是自己默默地忍受著。如果他是一個胸懷豁達的人還不要緊,會自己進行心理調節,但如果他隻是強忍著不表露出來,把不輕彈的“淚”咽到肚子裏去,這就於身體和心理健康大有危害了。至少會食不香,睡不安,而把“憤恨”或“怒氣”悶在心中,遲早是要憋出病來的。那麼,有了氣惱以後怎麼辦?既不能向家中親人發泄,也不能憋在心理損害自身,這個“氣”又不會很快消失,該如何對待才符合養生之道呢?答案是:學學阿Q!

魯迅筆下的“阿Q”是舉世聞名的典型人物。“阿Q精神”是民族劣根性的一個方麵,所以魯迅加以批判。但在某些情況下,“阿Q精神”可以起到減輕心理壓力,保持心理平衡的特殊作用。譬如,阿Q挨了別人的打,自言自語罵一聲“兒子打老子”,他出氣了,心理平衡了,不再感到痛苦了。假如他不罵那一聲,而把憤怒憋在心裏,長此以往,恐怕遲早是要憋出病來的。從這個角度說,人心中有了氣,是應該要發泄的。發泄後有益於身體健康,也有益於工作。因此,“阿Q精神”近年來傳播到世界各地,而最活學活用的要數日本人了,他們用“阿Q精神”來推動生產提高工效,值得我們借鑒。

日本的有識之士領悟到,在錯綜複雜的人際交往中,上下級長期相處,難免產生矛盾。下級受了上級的氣,敢怒而不敢言,心理上感到壓抑,如果不及時把壓抑釋放出來,會產生負麵效應,極不利於工作或生產,又會激化上下級之間的矛盾。於是頭腦精明的企業領導便想出一個高招:將自己的形象做成橡皮模具,置於一間“出氣室”內,凡心中有氣沒處發泄的工人或職員,都可到“出氣室”內對上司的模具拳打腳踢和大聲怒罵,將自己心中的怒氣統統爆發出來。出了氣,心理平衡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了。一家工廠作了統計:自從設立了“出氣室”後,該廠的生產效率比原先提高了7.9%,真是受益匪淺。

當然,對付憤怒或氣惱,還有很多調節方法,但都不外是為憤怒找到一個安全的發泄渠道。許多人采取的有效而又簡便的方法是,用劇烈運動如打球、奔跑、拳擊沙袋等,通過大量消耗體力的活動,使肌肉緊張得到放鬆,將憤怒時積聚的能量排放出來,從而平息憤怒。另一個有效對應策略是寬恕,人人都可能犯錯誤,寬恕別人是高尚的品格。實行寬恕是人類的愛和同情心的表現。“惟愛釋恨”,說明培育愛心,可以消除憤恨。用這樣的消解方式來對付憤怒和氣惱,顯然比將“淚”咽下肚裏去要高明的多了。

“空巢”老人忌憂悶

隨著子女的長大,上學、工作、結婚、離家,一些獨守空巢的老年夫婦會發現,伴隨著孩子成長而來的不隻是欣喜,還有孤獨和憂傷。這就是所謂的“家庭空巢綜合征”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情緒上出現持久、強烈的鬱悶、悲哀等消極情緒反應;在認識上會因過去有對不起孩子之處而感到自責或因子女忙於自己的事而感到強烈的失落;行為方麵變得不願意與人交往,活動興趣降低,食欲不振和出現睡眠障礙等。國內一則調查顯示,目前老年家庭的空巢現象在我國相當普遍,約有1/3的老年家庭出現空巢現象,其中天津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率為55%,北京為34%,上海為37%。而且空巢現象已經從老年家庭擴展到許多中年家庭。有專家預測,由於獨生子女的普遍化,50年後,我國老年家庭的空巢率將達到90%。“空巢”引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將更加突出。上海的一項調查表明,上海5%~15%的老人有寂寞、孤獨、抑鬱等心理問題。可見,“空巢綜合征”已是社會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了。除了社會的幫助和子女們的理解外,作為居於“空巢”中的老人來說,通過自身的心理調適是完全可以擺脫上述種種消極心理而度過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的。

老人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年輕一代永遠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的意願生活。父母如果把所有的生活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就極易感到不如意,感到空虛和失落,找不到自己的生活了。過分依戀子女是缺乏生活自信和精神衰老的表現。老年人應多依靠自己的能力把生活安排得豐富些,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時,再取得子女的支持,這會使家庭變得更融洽。

父母對子女的愛與子女對父母的愛是有區別的。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奉獻,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情感和心血。子女對父母的愛同樣出於親情,但卻有著更多的責任和義務的成分。兒女永遠不可能報答盡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會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即父母的孫輩那裏,去彌補乃至超越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是帶有普遍性的規律,一代一代人都是這麼過來的。老年人若是理解了這一點,心理就會平衡得多。

子女在家時,老人往往把孩子作為“愛”的重點,其實,夫妻雙方才應是愛的重點,對老年人來說尤其如此。因此,在“空巢”以後,老年人應積極進行心理調節,構築充實的兩人世界。要有意識地將家庭關係的重點由親子關係向夫妻關係轉移,尋找子女“離巢”後的替代角色,建立起新的生活支撐點。

同時老人可以將生活的重心轉到鄰裏、社區、老年朋友上,培養良好興趣和愛好,重新進入社會生活。這時又會發現,原來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大有發揮自己特長的天地,為他人、為社會貢獻自己的餘熱;可以做一些原來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事情,以圓以往的“夢寐以求”;田園村野的安寧、獨處的清靜,是過去想像不到的舒適和諧……

老年人的“空巢”雖然是一種無奈,但變換一種思路和看問題的角度,卻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積極感受。精神的樂觀,會帶給空巢老人人生的快樂。

忌經常夜深苦思

很多知識分子有在夜裏工作的習慣,因為晚上安靜,思想容易集中,工作和思考特別有效率。確實,這些人在養成習慣以後,一到晚上,就特別有精神,深更半夜也不覺得累,如果早一點上床,反而會睡不著覺。但這種習慣對健康是有著極大損害的。

人的手腳運動是靠人主動去指揮的,而心髒的跳動、肺的呼吸、肝和腎的活動則不受人主觀因素控製,它們服從的是自主神經係統的指揮。要做健康的人,自主神經係統就應當與工作節律同步。否則,這個係統始終處於緊張狀態,最終失調,導致嚴重疾病。

俄羅斯醫學科學院西伯利

亞分院地區病理學和病理形態學科研所的科學家做了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對兩組人群進行隨訪觀察。第一組是在北極地區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他們三天工作,一天休息,而且工作時間僅在白天。第二組是計算機程序師,工作時間不固定,每周休息兩天。每天對跟蹤人群測量6次數據:心髒跳動次數、體溫、血壓等等。第一組的人每周開始時,這些重大指標都恢複到了正常值。第二組人即使在每周的開始,這些指標也都不正常,這正是失調的典型表現。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計算機程序師不隻工作時間在考慮,不工作的時候也在思考。夜間思考打亂了人的生物節律,而且夜間思考問題時,人體作出的消耗更大,因此對身體健康顯然是有害的。

忌抽煙緩解心理壓力

生活中常可見到有些吸煙者在工作緊張或心理壓力大的時候,會比平時抽更多的煙。他們對此的解釋是覺得抽煙似乎可以緩解緊張的心情。然而醫學專家告誡吸煙者,在精神集中或精神緊張狀態下一再吸煙,吸煙者可能感覺精神舒暢,但會明顯增加心髒的負擔,有發生高血壓和心髒病的潛在危險。

臨床心理學家在研究中讓十幾位男性煙癮者玩一種電腦遊戲比賽,並設下成果獎金,使遊戲氣氛緊張並帶有一定壓力。在遊戲過程裏,研究者通過電子儀器記錄這些人吸煙(即尼古丁)量和心髒變化情況。結果發現,對於隻是“抽煙”或者隻是“比賽”的人,會明顯增添各自的心率,但對血壓的影響不大;而對於一麵“抽煙”又一麵“比賽”的人,他們的心跳增加了兩倍以上,與此同時,他們的血壓也有明顯的提高。對此研究結果,吸煙者應予以重視。

防病用藥禁忌

切忌“慢性疲勞”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疲勞的感覺,但很少有人把疲勞看作是一種病。當在充分休息後仍然感到體力難以恢複,並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話,這種疲勞可被稱為“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指健康人不明原因地出現嚴重的全身倦怠感,可伴有低熱、頭痛、肌肉痛、抑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有時還有淋巴結腫大,並因此影響生活的一種疾病。以前由於對這種疾病認識不足,往往被診斷為神經衰弱。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可能和患者的免疫係統功能失調有關,或可能是一種尚未查清的神經病毒感染所致。大多患者均與長期工作緊張、競爭壓力大、生活事件影響以及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和生活不規律有一定關係。就性別而言,中、青年女性患者居多。假如出現疲勞症狀且持續時間較長,最好到醫院請醫生檢查,不要輕易給自己下一個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結論,以免貽誤一些器質性疾病的治療。

甲亢病人忌多吃海帶

甲亢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在一些缺碘的地區尤為多見。很多甲亢病人認為吃海帶可以治療甲亢,因此就大量進食海帶,結果非但未痊愈,病情反而加重了,這是為什麼呢?

甲亢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簡稱,其緣由是各種因素引起的大腦皮質機能失調後,致腺垂體分泌過多的促甲狀腺素,使甲狀腺組織增生、腫大和分泌過多的甲狀腺激素所致。正常情況下,甲狀腺能攝取碘,合成甲狀腺激素,從而調節和維持人體的生理功能、新陳代謝。甲狀腺激素合成多少,與人體攝入碘的量有關。常吃含碘多的食物如海帶等,就為生產甲狀腺激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這就是人們認為多吃海帶可以治療甲亢的由來。

人體攝入碘超過一定限度時,會暫時抑製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這是因為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量,除了受碘攝入量的影響外,還受到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的製約。甲狀腺和垂體的功能是互相依賴又互相製約的,當血液中甲狀腺激素濃度升高時,會抑製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這就使甲狀腺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減少,這也是中醫利用海帶等含碘多的藥物改善甲亢症的道理。但這種作用卻不能持久,因為甲狀腺會很快適應這種高碘狀態,醫學上把這種適應稱為“脫逸現象”。脫在後,甲狀腺激素在甲狀腺內的合成又會加劇,大量的甲狀腺激素釋放入血後,即引起全身代謝亢進、某些係統的器官功能異常,以致原有的甲亢病情加重,或延長了控製甲亢的療程,甚至可以引起甲亢複發,而且複發後的病情比過去更重。這時,如果再用甲亢藥物治療,劑量要加大,療程也會延長。所以,應避免攝入大量的碘,不能多吃含碘豐富的海帶、紫菜等食物。

忌一感冒就用抗生素

感冒、發燒、咳嗽使用抗生素,在許多人看來已經不足為奇。一些性急的病人,一上來就要求醫生用高級或昂貴的抗生素,理由是一般的抗生素已經都耐藥了。有些醫生也迎合病人的要求,對感冒病人,從抗生素肌肉注射到打點滴,青黴素不靈了,用先鋒黴素,先鋒不靈了,又用頭孢菌素……這種用抗生素治療感冒的方法,不僅不能起到應有的治療效果,反而會對人帶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