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篇現代養生方法(2 / 3)

⑥無病也主動求醫。主動求醫,指無論是否患病,都定期檢查身體,做到有病早治療,無病早預防。定期做體檢,對於早期發現髒器組織的隱患、跟蹤觀察病變和治療的結果,為防病治病提供依據,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極其重要的。一般來說,40歲以上的人最好每年定期測血壓,做1次胸透、B超或甲胎蛋白測定以及血脂、血糖測定,每半年做1次大便隱血試驗,嗜煙者應每年做一次胸部攝片。

節食養生法

節食養生法,指節製飲食、減少熱量攝入以養生延年的方法。飲食無節製,攝取熱能過剩,會導致肥胖,進而引起許多疾病發生,嚴重影響健康和壽命。適當節製飲食,限製熱量攝入,但保證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則能改善機體的代謝功能,激發體內的潛能,增強免疫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從而延長壽命。

平衡養生法

平衡養生法,根據天人合一論與平衡飲食論的觀點,強調人體的衣、食、住、行及攝入飲食的質與量等多方麵,都要保持相對平衡、協調,無使太過,也無使不及,這樣才有利於健康。飲食過飽,損傷腸胃,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胃擴張等;飲食過少,營養不良,可引起機體功能減退,體力下降;飲食偏嗜,營養素攝入不平衡,可致某些營養素缺乏症。平衡養生法,要求膳食平衡,即膳食中應包括有人體需要的多種食物及所有的營養素,而且各種營養素的數量和比例適當,與機體的需要基本保持平衡。也就是說,首先要食物多樣化,沒有多樣化就談不上平衡;其次要求營養素的種類全,如品種單一,無法平衡;最後是營養素之間的比例,要與人體組織的需要相統一,不協調也就不平衡。隻有堅持平衡膳食,才能維持人體健康,才是科學的膳食。平衡養生法,要求人與自然環境保持協調,天冷加衣,小便增多,出汗減少;天熱減衣,出汗增多,小便減少。如果違背自然界的四時變化規律,人體就會患病。

微量元素養生法

微量元素養生法,指在測定人體內各種微量元素含量的基礎上,針對機體微量元素水平的差異,運用食物、藥物、日光浴、礦泉浴或其他方法,調節人體微量元素水平,使之達到協調與平衡,從而保健抗衰、防病治病的養生方法。人與自然界密切相關,人體和地殼幾十種元素的平衡含量是一致的;人的血液和海水中幾十種元素的平衡含量也是一致的。人體內若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或某些微量元素含量過多,平衡失調,都會產生疾病,甚至可引起死亡。如各種心髒病與體內鈷、鉻、錳、銅等微量元素不平衡有關;高血壓與體內鈉高、鉀低、鎂不足有關;腦血管疾病與體內鈣、鎂、硒、鋅含量不足而銅含量過高有關;肝癌與體內錳、鐵、鋇含量低而銅含量高有關;鼻咽癌與體內鎳含量高,硒、錳含量低有關;肺癌與體內鎳、鉻含量高,硒、錳、鋅含量低有關;克山病和大骨節病與體內硒缺乏有關等等。幾乎所有疾病都與無機鹽、微量元素不平衡有關係。保持膳食平衡,針對性的有規律的運用微量元素保健食品、飲料及藥物,可以調節人體內微量元素水平,使其達到平衡,以維護機體的健康。

交替運動養生法

交替運動養生法,指對人體各係統生理功能進行交替鍛煉,達到強身保健目的的養生方法。交替運動養生法包括多方麵,通過經常性的鍛煉,可以調節並改善全身各髒器組織的生理功能,提高機體的反饋、控製及應變反應能力,強身健體,防治疾病。如:

①體腦交替。既進行跑步、爬山、遊泳、練健身操、體力勞動等體力鍛煉,又進行弈棋、看書、寫作等腦力鍛煉,交替進行。

②動靜交替。勞動及用腦一段時間後,休息片刻,全身放鬆,靜神默思,意念集中於肚臍,使體腦歸於平靜。

③左右交替。平時習慣用右手寫字畫圖者,練習改用左手;平時習慣用左手者,練習改用右手;平時善用左腿(足)活動者,練習改用右腿(足);平時習慣用右腿(足)活動者,練習改用左腿(足)。

④上下交替。習慣於用手寫字繪畫者,練習用足趾寫字繪畫;因平時用腳走路,可練習做倒立運動。

⑤前後交替。一般習慣向前走,可練習倒走;頭部一般前傾看書寫字,可練習向後仰。

⑥冷熱交替。先洗熱水浴,然後用冷水浴等等。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替運動鍛煉,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爬行運動養生法

爬行運動養生法,即四肢著地,在地麵上爬來爬去,以養身健體、防病治病的方法。爬行運動,即用四肢著地行走,可以使身體恢複到原始的本性,內髒的負重減小,全身肌肉、骨骼都能得到鍛煉,血液循環改善,疲勞可以消除,疾病也可得到緩解。爬行運動,使脊椎骨恢複到原位,能消除腰及背部肌肉的疲勞,使腰部血脈暢通,防治腰痛;爬行運動,還能改善肩部的血液循環不良狀況,消除肩臂酸痛;爬行運動,也可以加強腹肌力量,使胃壁血液循環暢通,提高胃的消化能力。爬行運動每次2~5分鍾,每天1~2次。具體方法:

①鍛煉腰肌和背肌。四肢及雙膝著地,抬起頭,盡量把背向左右方向扭轉,然後使背蜷屈。交替做這兩個動作,每日2~3次,每次2~3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