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成藥:可口服防風通聖丸、荊防敗毒丸、銀翹解毒片、浮萍丸等。
【注意事項】
(1)盡可能避開過敏原,對可疑過敏物質應慎用。
(2)由感染病灶引起的蕁麻疹,應首先控製感染;對慢性蕁麻疹反複發作者,應查找病因並去除之。
(3)飲食宜清淡,忌食魚蝦蟹等發物。
6過敏性皮炎
本病是由於不明原因引起全身泛發對稱性、皮疹性的急性皮膚炎症反應。其病因可能與感染、食物或藥物等引起的過敏反應有關。
【臨床表現】
(1)皮疹形態為紅斑、斑丘疹、丘疹或丘皰疹、水皰等,疹形比較一致,有密集融合成片傾向。
(2)急性發病,頭麵、軀幹及四肢均可發疹,但以屈側麵為主。
(3)瘙癢劇烈、灼熱及脹感等,少數患者可伴發熱、畏寒、惡心、心悸等全身症狀。
【治療方法】
(1)局部治療;對無滲液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外搽;有滲液者可用2%~4%硼酸液或生理鹽水作冷濕敷,滲液減少後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如01%去炎鬆霜等。
(2)全身治療:
1皮疹較輕者,予抗組織胺藥口服及鈣劑等,如撲爾敏、去氯羥嗪、安他樂、特非那丁、仙特敏口服,或10%葡萄糖酸鈣或硫代硫酸鈉靜脈注射,或5%~10%葡萄糖加維生素C靜脈滴注。
2皮疹泛發嚴重者,可同時短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口服強的鬆或肌注地塞米鬆或靜脈滴注氫化可的鬆等。
7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是以陣發性瘙癢和皮膚苔蘚為主症的慢性皮膚炎症,發病和神經精神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關。慢性經過,不傾向濕潤,易於反複發作。
【臨床表現】
1基本損害多是圓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搔抓後皮膚肥厚,皮溝加深,皮脊隆起,極易形成苔蘚化,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2皮損初起為有聚集傾向的扁平丘疹,幹燥而結實,皮色正常或淡褐色,表麵光亮。久之丘疹融合成片,逐漸增大,皮膚增厚幹燥成席紋狀,經常搔抓形成皮膚苔蘚化。
3自覺陣發性奇癢,入夜更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緒波動時,瘙癢隨之加劇。
4本病好發於頸後及兩側、肘窩、尾骶等處。皮疹不甚廣泛或僅限於上述部位時,稱局限性神經性皮炎;皮疹分布廣泛,除局限型所涉及的部位外,眼瞼、頭皮、軀幹及四肢之一部或大部受累時,則稱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5本病好發於青年和成年人。病程常遷延數年之久,雖經治愈,容易複發。
【治療方法】
1內服抗組胺藥(見蕁麻疹)和鎮靜藥,如安定5mg或舒樂安定1mg、多慮平25mg,每晚睡前口服。
2封閉治療:泛發性神經性皮炎可用025%鹽酸普魯卡因靜脈封閉。局限型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局部封閉,可選用去炎鬆或強的鬆龍,並加入鹽酸普魯卡因,作局部皮下封閉。以強的鬆龍為例,每次用量不超過25mg,每周1~2次。
3外用藥物:可選用地塞米鬆煤焦油搽劑、地塞米鬆丙二醇、膚輕鬆醑、氫萬等;各種皮質激素霜劑等;軟膏:5%~10%糠餾油軟膏、黑豆餾油軟膏等;貼膏:膚疾寧、皮炎靈等。
4中醫驗方:
當歸、川芎、赤芍、牛膝各10克,生地、丹參、生苡仁各30克,白蘚皮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藥浴:可選用楮桃葉、苦參、龍葵各適量,煎湯泡洗。
外擦:可選皮炎寧酊、舒膚特、普癬水、皮癬水、斑蝥醋、羊蹄酒,外擦患處,每日2~3次;或鮮石榴皮,蘸明礬末,外擦患處。
中成藥:可選用當歸片、清解片、地龍片、烏梢止癢丸等。
【注意事項】
(1)生活起居應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
(2)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盡量減少搔抓、摩擦、熱水洗燙。
(4)勿濫用藥,不喝濃茶。
8牛 皮 癬
牛皮癬是一種常見並易複發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確,學說眾多,主要有遺傳學說、免疫功能紊亂學說、感染學說、代謝障礙學說等。此外精神創傷、外傷、手術、月經、妊娠和食物等可為誘發因素或使皮損加重。
【臨床表現】
1初發為針頭至扁豆大的炎性扁平丘疹,逐漸增大為錢幣或更大淡紅色浸潤斑,境界清楚,上覆多層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表麵鱗屑,則露出一層淡紅色發亮的半透明薄膜,稱薄膜現象。再刮除薄膜,則出現小出血點,稱點狀出血現象(即Auspitz現象)
2本病的發展過程中,皮損形態可表現為多種形式。急性期皮損多呈點滴狀,鮮紅色,瘙癢較著。靜止期皮損常為斑塊狀或地圖狀等。消退期皮損常呈環狀、半環狀。少數皮疹上的鱗屑較厚,有時堆積如殼蠣狀。
3皮損可在身體任何部位對稱性發生。好發於肘、膝關節伸側和頭部。少數病人指(趾)甲和粘膜亦可被侵。
【治療方法】
(1)去除誘發因素,如慢性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應予有效抗生素治療。有明顯瘙癢者,可給予抗組織胺類藥口服。
(2)進行期銀屑病的治療:
如有扁桃腺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可選青黴素、牛西西或維生素B12肌肉注射。
2皮損可用複方煤焦油洗劑洗頭、洗澡,每日1次,5%硼酸軟膏或5%水楊酸軟膏外用,每日1次。發生在麵部或皮損局限性患者,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製劑,如去炎鬆、地塞米鬆霜或軟膏,每日1~2次。
3同時配合內服中藥,如消銀片,5~7片,每日3次口服,複方青黛丸,6克,每日2~3次口服。
4待基本控製新發皮疹後,采用下列方法:
繼續用複方煤焦油洗劑洗頭、洗澡。外用藥可改用5%水楊酸軟膏、5%白降汞軟膏等量混合外用,每日1次,煤醑每日1次外用。
(3)靜止、消退期銀屑病治療:以外用藥治療為主,可選擇下列藥物:
110%水楊酸軟膏、5%~10%白降汞軟膏(或二者等量混合)、10%煤焦油軟膏、10%黑豆餾油軟膏、10%魚石脂軟膏或0.1%~1%蒽林軟膏。
2對頭麵部皮損可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或霜劑,每日1~2次。
3皮損數量較少,但肥厚且頑固者,可用5%5氟尿嘧啶軟膏、0.1%維甲酸霜等外用或膚疾寧、皮炎靈等含皮質類固醇激素的硬膏外貼。
4繼續配合用複方煤焦油洗劑洗頭、洗澡。
【注意事項】
1急性期病人一般不宜飲酒及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2避免物理性、化學性和藥物的刺激,防止外傷和濫用藥物。
3要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清除感染性病灶。
4消除精神創傷,解除思想顧慮,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9黃 褐 斑
黃褐班是一種麵部發生黃褐色斑片的皮膚病,又稱作妊娠斑和蝴蝶斑等。
本病十分常見,常發於青壯年,女多於男,妊娠期婦女尤為常見。妊娠期婦女出現的黃褐斑,一般分娩後幾個月自行消退,這種情況不可視為病態。若半年至1年仍未消退者,可視為黃褐斑病。男子和未婚女子也可患此病。
本病發病原因和機理複雜,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內分泌變化是導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中醫稱本病為“麵塵”、“黧黑斑”等。
【臨床表現】
常見症狀:皮損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形如地圖或蝴蝶,大小不等,邊緣不整,境界清晰,常對稱分布於額、眉、頰、鼻、上唇等處,重者可累及整個麵部。斑區表麵光滑、無鱗屑,無自覺症狀。
【治療方法】
1中成藥
本病可分肝鬱、痰濕、腎虛3型辨治。
肝鬱型。麵部褐斑,伴見性情急躁,或抑鬱不舒,胸脅脹悶,婦女則月經不調,舌紅苔白,脈弦或沉弦。
治宜疏肝理氣。可選用逍遙丸、舒肝丸、白鳳丸等。
痰濕型。麵部褐斑,兼見胸悶脘痞,納呆,舌白潤滑,苔膩,脈濡滑或沉弦。
治宜除濕化痰。可選用通宣理肺丸或藿香正氣丸內服。
腎虛型。麵色黑濁,兼見腰膝酸軟,四肢不溫,舌淡胖,脈沉弱。
治宜補腎溫陽。可選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滋補肝腎丸等。
2飲食療法
肝鬱型。
柴胡飲:柴胡、白芷各6克,赤芍10克,水煎代茶。
紫白飲:紫蘇葉10克,白芷6克,丹參10克,水煎代茶。
痰濕型。
蘇白茶:蘇葉、蘇子各10克,白芷6克,水煎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