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慢性扁桃體炎的治療是長期的,故需堅持治療。平日應保持口腔清潔,每天睡前刷牙,飯後漱口,以減少口腔內細菌感染的機會。
1西醫藥治療
〈1〉含漱法:可選用含碘片,每次1~2片,每日3~4次含化。用淡鹽水漱口,簡單又方便,可於飯後及睡前,取溫開水一杯,加少許食鹽,口感有鹹味即可,反複漱口,每次5分鍾左右。
〈2〉藥物治療:可長期服用維生素C,每次1片,每日3次。非急性發作時,不要濫用消炎藥。
〈3〉有下例情況之一者,可選擇手術治療:
1扁桃體過度肥大,妨礙呼吸、吞咽者。
2反複急性發作,每年4~5次以上,或有扁桃體周圍膿腫病史者。
3長期低熱,全身檢查除扁桃體炎外無其它病變者。
4由於扁桃體炎而導致的腎炎、風濕等病,應在醫生指導下擇期手術。
至於慢性扁桃體炎的病人具體何時手術為宜,應由醫生決定。
2中醫藥治療:中醫認為慢性扁桃體炎與體質虛弱,髒腑虛損有關,主要與肺、腎陰虛有關,治療上多用滋補肺腎,生津利咽的方法。
常用方藥:玄參12克、麥冬10克、生地12克、知母10克、黃柏6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
有消化不良,不思飲食者加陳皮10克、砂仁6克、焦三仙各10克。四肢乏力,精神疲倦,大便溏泄者,則應改服中成藥參苓白術丸,每次6克,每日2次。
【注意事項】
1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隨季節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去除室內潮濕的空氣,都是重要的。對於患病兒童,應養成不挑食、不過食的飲食習慣。
2堅持鍛煉身體,提高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不過度操勞,若勞累後應及時調整休息。戒除煙酒。
3患扁桃體急性炎症應徹底治愈,以免留下後患。
22急性扁桃體炎
急性扁桃體炎為一常見多發病,為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齶扁桃體急性炎症。
本病多發生於青少年,春、秋時氣溫變化大的季節容易發病且有一定的流行性。輕症患者全身症狀不明顯,扁桃體充血腫脹;重症時全身症狀明顯,扁桃體紅腫並有化膿及滲出。
【臨床表現】
1常發生於勞累和受涼之後,起病急,突然發冷發熱,幼兒可產生抽搐。
2咽痛明顯,吞咽時疼痛加重並可放射到耳部。
3扁桃體及其周圍粘膜充血腫脹、扁桃體上有膿點或膿性滲出。
4下頜角淋巴結常有腫大及壓痛。
【治療方法】
1抗炎治療:
青黴素首選,一般用80萬u肌肉注射,每日2次,重症者可靜脈點滴大劑量青黴素,連續用5日~10日。
口服複方新諾明,每日2次,每次2片。
以上藥物過敏者可用紅黴素及其它廣譜高效抗菌素。
2局部治療:
複方硼砂液或淡鹽水含漱,以保持咽部清潔。
多貝爾氏液含漱,每4小時1次。 3中醫驗方:
銀翹散加減:連翹、菊花、荊芥、桔梗、射幹、大青葉、蒲公英各10克,金銀花、牛蒡子、玄參各15克。
清咽利膈湯加減:連翹、荊芥、防風、玄參、梔子、大青葉、蒲公英各10克,牛蒡子、黃芩、射幹各15克,大黃8克(後下)。
取成熟大黃瓜1條,切開頂端,剜去瓜瓤及種子,填入明礬令滿,蓋上頂蓋,用竹簽釘牢,將瓜裝入網線袋中,掛在陰涼通風處,數天後瓜皮下不斷冒出白霜,用幹淨鵝毛將霜掃下,裝瓶中。用此霜吹喉,每日數次。
【注意事項】
1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
2患者宜臥床休息,多喝水,進食有營養而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3急性喉炎
本病常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主要表現為喉部粘膜的急性炎症病變。小兒在患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的過程中,常易同時伴發本病。急性喉炎也可由吸入過多的粉塵及有害氣體所致。此外,用嗓音過度、發聲不當亦可引起聲帶急性充血。
【臨床表現】
本病常伴有急性鼻炎、咽炎。全身可有發熱、畏寒,但一般熱度不高。聲啞為主要症狀,重者可有失音。此外,可伴有喉部不適、疼痛、咳嗽並咳出膿性分泌物。兒童患者病情往往嚴重,可出現“犬吠”樣咳嗽,坐臥不寧,如治療不及時可因喉梗塞而有生命危險。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保持室內適當溫度和濕度。
〈2〉霧化吸入治療,用1%~2%慶大黴素溶液加入5~6滴地塞米鬆霧化吸入,每次10~15分鍾,每日2次。 2中醫藥治療:
中醫認為急性喉炎多屬實證,常為風寒或風熱犯於人體,使氣道內痰熱交阻,肺失宣降所致。
治法:疏風宣肺,化痰清音。
方藥:玉蝴蝶10克、蟬衣10克、防風10克、杏仁10克、黃芩10克、公英10克、川貝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
【注意事項】
1患者不宜過多講話,忌食油膩辛辣食物,多飲開水。
2保持居住環境空氣流通、濕潤,發熱的患者可適當給予退燒藥物。
3積極治療和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
4避免接觸有害氣體及粉塵,忌煙酒。積極治療扁桃體炎、咽炎、鼻炎、鼻竇炎等病症。
5糾正不正確的發聲方法和姿式,不過度發音,減少喉部機械性損傷。
24慢性喉炎
本症多見於成年人,是一種喉粘膜的慢性炎症。如急性喉炎反複發作,而未及時徹底治愈,常可演變成慢性喉炎。此外,一些用嗓音過多的職業,也極易引發此病。其它如有害氣體刺激,長期煙酒,鄰近組織的炎症亦可導致本病。
【臨床表現】
發病初期病人常有分泌物粘附於喉腔,說話時需先將嗓子“清理”一下,不然聲音不清晰。如不及時治療,可逐漸變啞,上午較輕,下午較重,早期為間歇性,晚期變為持續聲啞。此外,有些病人可伴有喉部幹燥不適,喉痛,並經常咳嗽等。
【治療方法】
1西醫藥治療
〈1〉喉部可蒸氣吸入、霧化吸入或超短波理療,也可用離子透入療法,如1%碘化鉀、2%水楊酸鈉等。
〈2〉對較大的聲帶小結或息肉,可以手術摘除。
2中醫藥治療:
中醫認為此病多屬虛證,常因肺腎陰虧,虛火上灼咽喉,喉失滋養,或用聲過度,肺氣耗損而失聲。治宜益氣養陰,潤肺化痰為主。
〈1〉陰虛型:聲啞伴咽幹微痛,午後潮熱,痰少而粘,不易咳出,聲帶慢性充血、肥厚或有小結。
方藥:生地10克,元參10克、知母10克、射幹6克、玉蝴蝶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
〈2〉氣虛型:聲啞伴少氣乏力,多話或勞累後聲啞加劇。聲門閉合不全。
方藥:太子參12克、炙黃芪10克、南沙參10克、淮山藥10克、鳳凰衣6克、玉蝴蝶6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
【注意事項】
1患者應盡量少說話,減少聲帶運動。
2禁吸煙,不吃刺激性強的食物,不接觸空氣汙染的環境。
3以食指和拇指在喉結兩側上、下輕輕按揉,每日2次,每次10分鍾。
25齲 齒
齲齒俗稱蟲牙,是牙齒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造成牙組織脫礦缺損的一種疾病。病變發展嚴重時,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頜骨炎症等並發病。
【臨床表現】
1當病變發展到牙本質深層時,患牙遇冷、熱、酸、甜等刺激會感到酸痛難忍;當病變進一步發展至接近牙髓腔時,細菌進入引起牙髓炎,此時除了外界刺激引起疼痛外,還可自發性疼痛。病變進一步發展,牙冠可全部損壞。
2病變初起時,牙釉質呈白堊狀或淺褐色,表麵粗糙。病變進一步發展,可見病牙的硬組織有大小不一、邊緣不整的洞形缺損,多呈黑色。
【治療方法】
1當齲齒未發生牙髓炎以前,去除腐敗組織,用適當的材料充填齲洞;如已引起牙髓炎或牙周炎,先應進行消炎治療,待炎症消失後再行填補。
2喪失咀嚼功能,無保留價值的牙齒;牙冠缺失過多或殘根均應拔除。
3中醫驗方:
白僵蠶(炒),蠶蛻紙(燒)各等分。共研細末,擦齲齒患處,良久,鹽湯漱口。
雄黃末5克,棗肉5克,冰片2克,香油少許。上藥共為丸,塞牙縫內。
露蜂房、白芷、細辛各等量。煎水含漱。
黃芩45克,紫花地丁30克,玄參15克。煎水含漱。
擦牙:取細辛、生半夏、生草烏、生南星各5克,薄荷、樟腦各4克。共研細末,置入100毫升75%酒精中浸泡3天,取浸泡液擦患處。
【注意事項】
1保持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
2睡前忌吃甜食。
3如發現齲齒,應及早治療。
4治療期間,忌食過冷、過熱、過酸、過甜之物。
26急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又稱牙神經病,多由齲齒發展到牙本質深層,細菌通過牙本質小管,或由穿通的齲洞進入髓腔所致。
【臨床表現】
本病的主要症狀為劇烈的牙痛,牙痛性質為自發性、陣發性痛,夜間尤甚。開始時疼痛時間短,但隨著病程的進展,疼痛時間逐漸加長,間歇時間隨之縮短,最後演變為持續性牙痛。疼痛常為放射性或牽引性痛,放射至同側上、下牙及頭麵部。急性牙髓炎時,冷熱刺激均可激發患牙引起劇痛。
【治療方法】
1用牙鑽就齲洞最深處鑽穿髓腔,常可達到立即止痛和防止炎症擴散的目的。
2清潔並揩幹齲洞,以蘸丁香油的小棉球填塞。
3急性炎症嚴重時可全身應用磺胺類藥及抗菌素,待炎症控製後,進行牙髓治療。因齲齒而引起的牙痛須用適當的材料充填齲洞。
4中醫驗方:
金銀花、黃芪、白芨各30克、乳香、沒藥、連翹各20克,黃連15克,1%地卡因液5毫升,蜂蜜適量。先將前7味中藥搗研,過7號篩取細末,後與地卡因液、蜂蜜混合,消毒備用。用法:取米粒大小緊貼髓頂。
巴豆1個去皮,斑蟊1個去翅,研為細末,加冰片3克配製而成。用小棉球蘸藥末置齲洞處,或以絹包藥末放患牙處咬緊,不可吞入,不痛後以冷水漱口。
含漱法:用漱口方或淡鹽水含漱。
外敷:腫連腮頰者,用如意金黃散調水局部外敷。
【注意事項】
見“齲齒”相關內容。
27牙 周 炎
牙周炎是牙周較深層組織的一種慢性破壞性疾病。本病多發生在中年以上患者。
【臨床表現】
患者可有牙齒咀嚼無力,動搖,牙齦縫隙裏有膿液溢出和口臭等。牙齦常易出血、浮腫,有時成為牙齦膿腫。疼痛的程度輕重不等。可見牙齦紅腫,擠壓牙齦時有膿液自牙齦縫隙溢出,牙齦下有褐色堅硬的結石,不易剔除。
【治療方法】
1本病根除治療比較困難,但對局部有關的病因可以改正,如注意口腔衛生,除去牙結石,消除菌斑和修改或重新調整不適合的假牙。固定鬆動的牙齒,調整各個牙齒的咬合關係等。
2如與全身性疾病有關者,應積極治療全身疾病。
3中醫驗方:
六味地黃丸加減:枸杞、杜仲、山藥、丹皮、澤瀉、山茱萸、穿山甲、皂角刺、白芷各10克,熟地黃、龜板各30克。
八珍湯加減: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當歸、赤芍、血餘炭、茜草、枸杞、杜仲、陳皮各10克,熟地黃、阿膠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生地黃、山藥、玄參、牛膝各12克,澤瀉、茯苓、赤芍、白芍、茜草各10克,山萸肉、丹皮各6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用。
【注意事項】
1保持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
2早晚用手指或牙刷按摩牙槽2~3分鍾,每日對合叩齒30~50下。
3積極治療全身性疾病。
28複發性口腔潰瘍
本病為口腔粘膜周期性反複發作的局限性潰瘍。這是粘膜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好發於唇、頰、舌緣等部位。在粘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現,但在角化完全的附著跟、硬齶處則少見。可發於任何年齡段,但以女性較多,一年四季均能發生。潰瘍有自限性,能在7~10日左右自愈。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該病有關的因素有:免疫學異常、心理與社會因素、遺傳因素、感染因素、營養缺乏等。
【臨床表現】
1發病前驅症狀為敏感、不適、有觸痛或燒灼感,大約24小時後局部水腫、充血、呈一小紅點或丘疹狀。
21~3日後上皮破損,繼發炎症反應,形成小潰瘍,此時疼痛加重,潰瘍麵逐漸擴大,直徑約為2~4mm,為一小圓形或橢圓形,在唇頰溝處則為條狀,潰瘍邊緣整齊,有約1mm寬的紅暈,基部不硬,中心呈凹陷狀,其上覆以灰黃色或淺黃白色纖維素假膜,疼痛日益加重。
3此後紅暈逐漸消失,潰瘍愈合 ,稱為自限性,愈後不留瘢痕,感染後則潰瘍加深。
【治療方法】
本症的治療可分為局部和全身治療。局部治療可使藥物直接作用於粘膜的病損部,緩解疼痛,促進愈合。局部治療的方法有:
1外用:養陰生肌散、西瓜霜等,塗於患外,每日6次。
2膜劑:口腔潰瘍膜等。
3含漱劑:1%~2%普魯卡因含漱止痛,使潰瘍表麵蛋白凝固。
全身治療主要針對複發頻繁或長期不愈的潰瘍,用左旋咪唑、轉移因子等提高和調節免疫功能,此外,中藥的調理也有療效。
【注意事項】
1注意口腔衛生,飲食宜清淡,多食水果蔬菜。
2保持心態平衡,注意勞逸結合,勿過度勞累。
29口腔扁平苔蘚
本病為口腔粘膜上出現的白色網狀或條紋狀,伴有充血、疼痛的表淺的非感染性疾病,可單獨發生於口腔,也可與皮膚扁平苔蘚同時發生。病因一般認為與神經精神障礙、病毒感染或與自身免疫有關。此外,應用鏈黴素、異煙肼、氯磺苯脲、甲磺丁脲等可發生扁平苔蘚樣皮疹,或促使本病加劇。
【臨床表現】
口腔粘膜損害主要特征為珠光白色條紋,白紋可以向各個方向延伸,整個線條不被紅紋切割,損害往往具有明顯的左右對稱性,粘膜柔軟,彈性正常,但有粗糙感,輕度刺激痛。
1網狀損害:較多見於磨牙區與前庭溝,常自後向前蔓延,損害區粘膜的柔性與彈性基本正常,病人自覺粘膜表麵粗糙,口唇活動時受牽拉與進食時有輕度刺激痛,可形成上皮下水皰,水皰極易破裂而迅速成為淺表糜爛,通常經局部治療糜爛即可愈合而白紋重新出現。
2丘疹:狀如針頭大小,微隆,偶見於伴白紋的頰粘膜。
3斑塊:圓或橢圓形多見,常位於舌背中份或兩側,基本保持對稱,損害區乳頭消失而平伏。
4水皰:一般為粟粒狀,多見於軟齶,水皰容易破裂,在一晝夜間又重新出現。
5糜爛:範圍廣泛,疼痛劇烈,糜爛愈合後白色損害重新出現。
【治療方法】
1凡損害無糜爛且範圍局限者,可酌給2%~4%碳酸氫鈉溶液與02洗必泰溶液交替含漱,每日數次,每月複查1次,著重對危險區域的檢查。
2去除不良機械刺激因素。
3發生局部糜爛時可撒敷複方類固醇粉、養陰生肌散、冰硼散等,每日數次。
4口服維生素A與維甲酸。
5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治療是比較有效的方法,小劑量與短療程較為適宜。
6中醫藥調理(略)。
【注意事項】
1忌煙酒,少食刺激性食物。
2保持口腔衛生,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30口腔粘膜白斑
本症是指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過度角化的斑塊狀損害,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口腔各部粘膜均可發生,尤以頰、舌、唇部多見,患者以中老年較多,長期局部刺激因素在白斑發病中起重要作用,吸煙是普遍原因。
【臨床表現】
1口腔粘膜上出現白色或灰白色的表麵變厚較硬的斑塊,質地緊密,舌舔有粗糙感,一般無自覺症狀。
2白斑形態與麵積不局,有局限性和彌漫性的,表麵有溝紋,顆粒狀、皺紙狀,形狀不等,有的形成潰瘍而發生疼痛。
【治療方法】
1去除刺激因素,戒煙酒,少吃燙、辣食物,去除殘根、殘冠、不良修複體,嚴禁用苛性藥物如酚類、硝酸銀等處理白斑。
2口服維生素A,每日5萬μ,或維甲酸35~50mg/日,初期可能發生頭痛、頭暈,可酌減劑量,從第2~3周起,逐漸增加至每日30~60mg,分3次服,療程約1~2個月。
3可長期使用魚肝油塗擦白斑,每日2~3次,1~2個月為一個療程。
4已證實癌前改變的損害,應及早手術切除。
【注意事項】
1盡早徹底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殘根、殘冠、不良修複體、下垂過長牙等)。
2忌煙酒,定期複查,疑有癌變傾向應早期手術。
31唇 裂
唇裂俗稱兔唇,是頜麵部常見的先天發育畸形。唇裂可由於胚胎早期胎兒口腔唇部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正常組織發育受阻所致。一般認為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關係最為密切。
1唇裂患兒的父母或親屬中有相似的畸形。
2妊娠期母體營養如鈣、磷、維生素等缺乏,母體受到外傷或病毒感染均可致嬰兒唇裂。
3某些藥物可通過胎盤進入胚胎而致畸形,如抗惡性腫瘤藥,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4內分泌因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可致畸形。
【治療方法】
唇裂修複術是以手術方法恢複唇部正常解剖形態和吮吸功能。
手術時期選擇:一般單側唇裂修複術適合年齡為出生後3~6個月左右。雙側唇裂因手術複雜且出血較多,宜在出生後6~12個月進行。
唇裂手術要求切口整齊,對位準確,分層縫合,使用細針、細線,動作輕柔,盡量減少術後瘢痕。
唇裂術後仍有缺陷者,應在12歲以後施行二期整複術。
【注意事項】
婦女妊娠期應注意營養攝入平衡,避免感染病毒,勿使用影響胚胎發育的藥物。妊娠早期要避免一切不良精神刺激,避免接觸放射線,避免外傷。有糖尿病、貧血、婦科病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疾病的孕婦,要盡早治療。
32齶 裂
齶裂是頜麵部常見的先天畸形多與唇裂伴發。齶裂發生原因與唇裂相同。
【臨床表現】
1齶裂在臨床上分為四類。
〈1〉軟齶裂:隻有懸雍垂或軟齶裂開。
〈2〉部分齶裂:軟齶完全裂開並有部分硬齶裂,牙槽突未裂。
〈3〉單側完全齶裂:一側齶裂、牙槽突裂。
〈4〉雙側完全齶裂:雙側齶裂、牙槽突裂,常伴雙側唇裂。
2齶裂造成鼻腔、口腔相通,導致吮吸功能障礙,影響進食。
3空氣直接由口腔進入,失去鼻腔的過濾加溫作用,易發呼吸道感染。
4嚴重影響發音。
【治療方法】
齶裂整複術目的是恢複齶部正常解剖形態及生理功能,重建語音、吞咽等功能。
1手術年齡,一般多在5~6歲進行修複,也有人將年齡提前至1~2歲。
2齶裂術後應進行語言訓練。
3除手術治療外,還要重視患兒聽力、智力、心理因素的影響,以獲得滿意的遠期療效。
【注意事項】
參見“唇裂”相關內容。
性功能發生問題,會影響正常的性生活,因此,發現問題應及時治療。常見的男性性功能障礙有陽痿、早泄、性欲低下、遺精、不射精、逆行射精、射精疼痛、陰莖異常勃起;常見的女性性功能障礙有性冷淡和性感缺乏、性高潮缺乏、性交疼痛、陰道痙攣、性交出血、性欲亢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