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 3)

第十三章

1什麼是健康人

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健康人,其標誌不僅僅是身體、生理上的健康,還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社會適應能力。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肌體健康的概念並不陌生,而心理健康就不是那麼容易說清楚了。關於心理健康的標準國內外學者有過許多論述,從綜合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麵:

1正常的心理狀態;2協調的人際關係;3完善的社會適應能力。

所謂正常的心理狀態是指一個人應具有健康的情緒、健全的意誌和協調的行為,它是處理好人際關係和社會適應的基礎。

協調的人際關係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時態度真誠,善於理解他人的需要,而不事事以自我為中心。

完善的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環境而有效地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或態度的能力。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際交往、友情、尊重名譽及取得成就的願望和需要,這些需要的滿足都依賴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隻有較全麵地了解社會條件、自覺地遵守社交規範,而且對自己和他人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有正確的認識,對自己的能力能做出適度的評價,才能有效地達到社會適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為社會作出貢獻。

2健康要訣十四條

第1條 A型人要注意的事項。

這裏說的不是血型的A型,而是指美國弗雷德曼博士等人在對性格類型分類時說的容易患心髒病類型的人。A型人的特點是:

1總是把日程安排得滿滿的,整天忙忙碌碌;

2對事物專心致誌,精力旺盛地工作,不願休息;

3好勝心強,和周圍的人競爭等等。

據說這種人易患心肌梗塞等病,其死亡率比悠然自得的B型人高2倍以上。

第2條 要有平衡的飲食生活。

鹽分是高血壓的元凶。吃鹽過多會得腦溢血、腦血栓等症。一日的攝取量應在10克以下。糖也是一樣,如果人體內中性脂肪增加,就會引起動脈硬化。

第3條 調查家族中是否有遺傳性的危險因子。調查一下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人中是否有突然死亡者,他們中間是否有人在比較年輕的時候就由於患心髒病和腦血栓而死。據說,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疾病與遺傳因子有關。

第4條 不要抽煙。

第5條 飲酒要適度。

第6條 睡眠不足是大敵。

第7條 要避免過獨身生活,包括一個人離家去外地工作。

飲食沒有規律,到外麵吃飯的次數增加,營養往往失調。由於日常生活中瑣事多,再加上孤獨,疲勞很難消除。

第8條 到了中老年之後,調動工作要予以慎重考慮。對於不熟練的工作所產生的緊張感,會使精神上的疲勞倍增。

第9條 一日散步1小時,以清醒大腦。

第10條 必須接受體格檢查。

第11條 不要輕視“危險征兆”。  許多專門醫生指出,雖說是突然死亡,但是在死亡之前也有某些前兆。據大阪大學調查,在突然死亡的人中,每3人中就有1人在死亡的前一天至一周內,都向其家屬訴說有感冒的症狀、感到疲勞、胸痛、食欲不振等異常情況。

第12條 不要過分相信自己的體力和運動能力。

第13條 要輕鬆愉快地進行體育運動。

第14條 運動要充分注意應與每天的身體狀況相適應。

如果感到有點感冒、頭痛、發燒、腹瀉、睡眠不足等情況,總之是在不舒服的時候,就要停止運動或作輕微的運動。

3保持身心健康的七點建議

身體健康的秘訣是什麼?遺傳因子優良和避免風險因素,如煙酒及高膽固醇食物等都很重要,但並非僅此而已。很多科學家認為,我們也應該培養各種有益身心的性格和習慣。專家根據最新“身心健康之道”研究的結果,提出以下七項建議,能幫助你保持青春,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注射防疫針 成年人應該像兒童一樣注射預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或風疹等病的疫苗,要不然就有可能染上這些“兒童”病。紐約州立大學內科學係的皮爾斯·加德納醫生說:“我們應像重視兒童的防疫注射一樣,重視成年人的防疫注射。”在世界各地,每年有成千上萬成年人死於流行性感冒、肺炎、乙型肝炎並發症等等通常打防疫針就可預防的病。

友愛待人 大多數身體健康、活力充沛的人都朋友眾多,且關心別人。研究顯示,人如果有親友關懷支持,懷孕期間出現並發症的可能性較低(分娩時陣痛的時間也較短),免疫能力較強,戒煙較易成功,運動較能持之以恒,甚至戰勝癌病的機會也較大。

睡眠充足 人玩得開心或努力工作的時候,很容易忘記身體需要休息。適量的睡眠,即每晚睡七到九小時,能使你看來神采奕奕,而你也會自覺精神飽滿。

睡眠充足還能延年益壽。美國加州衛生廳的研究指出,每晚睡眠不足六小時的人,死亡率較每晚睡七、八小時的人高出70%。

注意身體反應 你的身體常常透過各種疼痛和我們稱之為直覺的隱約感覺向你“說話”;你要留心“聽”。

美國華盛頓州的馬莉安·唐莎娜30歲時,“隻知道”自己右胸有點不妥。她去做乳房X射線檢查,結果顯示她完全健康。她去向另一位醫生示診,結果仍是一樣。直至去找第三位醫生診斷,才證實了她的直覺沒錯:她的右乳房裏有晚期癌,左乳房也有癌症前期征象。由於她年輕,乳房組織緊密,所以在愛克斯射線照片上看不到她的癌。她隨即開刀切除了兩個乳房。現在唐莎娜35歲,這幾年來癌症一直沒有複發。

《心身醫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留意身體所發信號的人,比那些忽略自己身體問題的人少病。

開開心心工作 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會使你總是精神緊張,看來精疲力竭、萎靡不振,容易生病。

數年來,美國西北國家人壽保險公司的研究發現,工作時精神壓力大的人有半數經常頭痛、傷風、消化不良、支氣管發炎,甚至感染肺炎。洛杉磯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從事精神壓力大的工作已達十年的人,和那些喜愛本身工作的人比起來,得結腸癌和直腸癌的機率高出5倍。

飲食清淡 近年來我們常聽到說我們吃的食物是“有害健康”的,害得我們加一日三餐也難以吃安心。我們該怎麼辦呢?不妨放鬆一點,試一下像地中海一帶的人那樣吃東西。

雖然很多研究都已證實地中海食譜有益健康,但沒有人能精確地指出這種食譜的好處來自什麼成分。可能是因為它含有豐富的全穀類食物和新鮮蔬果,隻含少量紅肉,含大量的大蒜。

愛護配偶,少吵架,俄亥俄州立大學以新婚夫婦為對象的研究發現,夫婦倆談論彼此間的問題時如果針鋒相 也許有朝一日你可以最佳地利用特的生物周期,來安排你的專業和個人生活。透過生物鍾的運轉,許多日常生活都受它影響。

半夜到淩晨4點:身體大部分的功能處於最低潮,但聽覺處於最靈敏狀態。史前的人類就是靠他們的這個“雷達”在睡眠時保護自己的。

早上7點:腎上腺激素達到最高潮,心跳加快,體溫上升,血液加速流動,這是一種天然的自身警報。

早上9點:對痛覺最不靈敏,這時最不需要止痛劑。

上午10點:注意力和記憶力在此時達到高峰。如果你是內向性格者,學習新事物此其時矣。

中午:對酒精的效應最易感受。這就是午餐時一場酒席對人下半天的工作造成重大損失的原因。

下午兩點:幾乎每個人都會感到午飯後的精神困倦。這與所吃的午飯關係不大,而與中午正常的激素變化有關。

下午3點:對外向性格者這時是他們進行分析和創造最旺盛的時刻,而且持續幾個小時。內向性格者此時則處於退潮時刻。

下午4點:臉部潮紅,出汗,胸部憋氣。這是由於下午工作耗費精力而出現的體內代謝的變化。

下午5點:嗅覺和味覺處於最敏銳的時刻(對控製體重的人要加倍小心)。聽覺處於一天中的第二次高潮期。

下午6點:耐人尋味的是,當我們絕大部分人正乘車下班的時刻,體力活動的潛力正處高潮時刻,可是精神因素能削弱這種精力。

晚上7點:由於激素變化,脾氣急躁者容易爆發,血壓達到高潮,情緒最不穩定。

晚上8點:當天的食物和水份都已充分貯備,所以體重已達到最大限度。

晚上10點:激素水平及體溫均下降,呼吸減緩,身體的各種功能處於低潮。

半夜:身體開始其最繁重的工作,更換已死亡的細胞,建立新的細胞,為下一天做好準備。

對而且怒氣衝衝,血壓和心搏率都會升高,而那些以互相體諒、幽默態度來解決問題的夫婦則不會這樣。憤怒也會引致免疫係統機能減弱。

反過來說,幸福的婚姻能保障健康。

4人的五種年齡

日曆年齡:人們的日曆年齡隨著時間的消逝均等地增長著,不管你如何善於保養,也無論你怎樣懂生活,在日曆年齡的增長麵前,任何人的歲月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

外貌年齡:由於遺傳因素和後天保養的差異,日曆年齡相同的人其外貌年齡也會大不相同。

生理年齡:人們生理年齡不一定相同,有些人未老先衰,百病纏身;有些人則寶刀不老,青春常駐。

心理年齡:人們在心理年齡麵前並不是平等的。有些年輕人,在心理上卻老得多,遲鈍、保守、僵化;有些人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也童心未泯,難得胡塗,“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社會年齡:社會年齡是與人們的經驗、知識和才能積累成正比的。有些人年紀一大把,辦起事來卻幼稚可笑;有些人則“人小鬼大”,老謀深算。活動廣泛,經驗豐富,知識淵博,才華橫溢,能言善辯,思想深刻,足智多謀是社會年齡高的標誌。

5掌握人體生物鍾,因時製宜樂無窮

也許有朝一日你可以最佳地利用特的生物周期,來安排你的專業和個人生活。透過生物鍾的運轉,許多日常生活都受它影響。

半夜到淩晨4點:身體大部分的功能處於最低潮,但聽覺處於最靈敏狀態。史前的人類就是靠他們的這個“雷達”在睡眠時保護自己的。

早上7點:腎上腺激素達到最高潮,心跳加快,體溫上升,血液加速流動,這是一種天然的自身警報。

早上9點:對痛覺最不靈敏,這時最不需要止痛劑。

上午10點:注意力和記憶力在此時達到高峰。如果你是內向性格者,學習新事物此其時矣。

中午:對酒精的效應最易感受。這就是午餐時一場酒席對人下半天的工作造成重大損失的原因。

下午兩點:幾乎每個人都會感到竿飯後的精神困倦。這與所吃的午飯關係不大,而與中午正常的激素變化有關。

下午3點:對外向性格者這時是他們進行分析和創造最旺盛的時刻,而且持續幾個小時。內向性格者此時則處於退潮時刻。

下午4點:臉部潮紅,出汗,胸部憋氣。這是由於下竿工作耗費精力而出現的體內代謝的變化。

下午5點:嗅覺和味覺處於最敏銳的時刻(對控製體重的人要加倍小心)。聽覺處於一天中的第二次高潮期。

下午6點:耐人尋味的是,當我們絕大部分人正乘車下班的時刻,體力活動的潛力正處高潮時刻,可是精神因素能削弱這種精力。

晚上7點:由於激素變化,脾氣急躁者容易爆發,血壓達到高潮,情緒最不穩定。

晚上8點:當天的食物和水份都已充分貯備,所以體重已達到最大限度。

晚上10點:激素水平及體溫均下降,呼吸減緩,身體的各種功能處於低潮。

半夜:身體開始其最敏重的工作,更換已死亡的細胞,為下一天做好準備。

6保持健康“七字訣

健康是生命力的基礎。如何獲得和保持身體健康?新 就是新觀念。健康並非指生理上無災無病,還包含強壯的體力、充沛的精神、正常的心理活動和對疾病的強抵抗力,對社會的環境變化高度適應等,使自己對健康的認識從過去的“經驗型”轉變到今天的“科學型”。

實 就是實事求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要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追求“高消費”,避免造成身心健康的不良影響。片麵強調補品補藥的作用,而忽視生理功能上的客觀需要和所達到的平衡作用,也影響健康。

樂 就是豁達樂觀。樂觀的情緒對人體健康十分重要。要學會自我調節情緒,善於從各種複雜的情況下創造出自己所需要的樂趣。遇事不躁不怒,即便得了病,也要盡力消除一切精神和神經上的緊張,使情緒活動放鬆。

忌 就是忌戒。在生活上講科學,忌吸煙、偏食、暴食暴飲,還忌邊吃飯邊看書報,忌平時自尋煩惱,忌飯後立即洗澡,忌每日攝入鹽的量過多,忌過多的攝入維生素。

保 就是保健。保健在預防,有病早就醫。平時飲食要規律。勞逸結合,不忘鍛煉。

平 就是平衡。平衡是人體各種生理功能正常運行的基本保證。要注意隨時調節心理與生理上的不平衡因素,使心理和生理保持平衡狀態。

活 就是活動。“生命在於運動”。常參加活動和體育鍛煉是保持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第一要素。根據自己的生理特點和愛好選擇一種適合於自己的最佳活動方式。

7日常生活保健的“最佳點”

最佳時間。洗澡時間:以晚上臨睡前洗一次溫水浴為最佳,能促使全身肌肉、關節鬆弛,血液循環加速,有利於消除疲勞,助你進入甜美的夢鄉。

美容時間:皮膚的新陳代謝在晚上12點至淩晨6點最為旺盛,因此睡前使用護膚保養品效果最佳,能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和保護皮膚。

散步減肥時間:飯後45分鍾,以每小時48公裏的速度散步20分鍾,熱量消耗最快,最有利於減肥。

睡眠時間:午睡從午後1點開始最好,這時人體感覺自然下降,很容易入睡,晚上以10點左右上床為佳,因為從夜裏10點至淩晨2點為睡眠的“黃金時間”,此時,人的體溫、呼吸、脈搏及全身狀態都處於最低潮,人在上床後一個半小時即進入深睡狀態,對人體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刷牙時間:每次進食後3分鍾內刷牙最佳,有保護牙齒作用。因為飯後3分鍾口腔內的細菌開始分解食物殘渣中的酸性物質,溶解牙釉質,可導致齲齒或牙釉質過敏症的發生。

開窗通氣時間:每天上午9—11點,下午2—4點開窗透氣效果最好。此時氣溫升高,逆流層現象也已消失,大氣底層的有害氣體逐漸散去。

最佳溫度。

洗腳水溫:洗澡水的最佳溫度是35℃—38℃之間,因為這個溫度與正常體溫近似,感覺十分舒服。

洗澡水溫:睡前洗腳水的最理想溫度是40℃—℃50(水要浸沒於雙足的踝部),因為這個水溫最能使足部的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使大腦得以休息,有利於入睡。

泡茶水溫:泡茶時開水的最佳溫度為70℃—80℃,這樣泡出來的茶色、香、味俱佳。 8中年人的自我保健

擴大愛好和興趣,陶冶情操。一些中年人,尤其是知識分子,終日伏案,辛勤工作,因活動少,各種疾病會乘虛而入。因此,八小時之外,應培養起各種興趣和愛好,如下棋、散步、養花、釣魚,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等。體質增強了,工作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

祛除心理壓抑,戒掉不良嗜好 人生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各種困難、坎坷和挫折隨時在考驗著人們,對於中年人來說更不例外。由此產生的壓抑感,最好的辦法是化憂愁為樂觀,力爭在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以求得勝利的歡樂而將痛苦衝淡。俗話說:“心胸豁達則百病除。”此外,中年人應摒除一些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等,以免身受其害。

熱情社交、誠摯交友,中年人往往埋頭工作,天長日久,孤獨之感便會產生,煩惱、苦悶等不良心態便會找上來。甚至易患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為此,在工作之餘,人們應主動結交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互相來往,取長補短。這樣,既能調劑精神得到歡樂,又對健康大有裨益。

做感情的主人,做生活的強者。人過“不惑之年”,應學會用理智駕馭情感,遇事“三思而後行”。達到頭腦冷靜,審時度勢,力爭妥善解決問題。“生活從四十歲開始”,讓我們身體力行,深刻理解其中的哲理吧。

9談談“瘦人”的保健

所謂“瘦人”,是指體質瘦弱者,其體重低於正常體重的20%。正常體重的計算方法是:身高(厘米)減去105後,再乘以2。

瘦人類似於祖國醫學所說的“陰虛”、“血虛”體質之人,其體質特點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精、血、津液的嚴重不足,而精、血、津液的虧損,會影響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體瘦的危害性。即使是對於老年人來說,也並非“千金難買老來瘦”。國外某研究機構對5000多人作了長達30多年的追蹤觀察後發現:不管是胖人,還是瘦人,其死亡率都大大高於不胖不瘦的人。那些體重最輕、身體最瘦的人,其壽命也最短。瘦人的體質特點:時常口燥咽幹,手足心熱,午後麵色潮紅,睡眠少,大便幹、小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少,舌紅少苔。

瘦人的保健需注意:

1精神調養。瘦人由於陰虛火旺,故性情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瘦人多火”。因此,瘦人平素必須加強自我涵養,尤應遵循《黃帝內經》所說的“恬澹虛無”、“精神內守”之養神大法,自覺地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在生活和工作中,對非原則性問題,少與人爭,以減少激怒;要少參加互爭勝負的文娛活動。

2健脾益胃。中醫養生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的生長發育、維持生命的一切營養物質,都要靠脾胃供給。若脾胃虛弱,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健脾益胃,是體瘦之人必須重視的。若飯後腹脹,大便稀者,說明吸收功能不好,責之於脾。可吃點補氣的藥,如補中益氣丸之類,並注意平時不要吃寒涼或油膩的食物。若不能吃,責之於胃。當注意補胃,可吃些香砂六君子丸之類。若既不能吃,又消化不好,則須脾胃雙補。

3飲食調理。基本原則是既要營養充足,又要易於消化。之所以要多吃些營養豐富的食物,是因為體瘦本身就是營養不良所造成的。這裏所說的營養豐富是指能夠起到補精、補血、增津液的作用,如芝麻、蜂蜜、乳品、甘蔗、魚、豆腐等。條件許可者可食用燕窩、銀耳、海參、淡菜、龜肉、鱉肉、老雄鴨等。但對於蔥、薑、蒜、韭、薤、椒等辛辣燥烈之品則應少吃,以免火上澆油。

4環境調攝。瘦人因屬陰虛體質,而陰虛陽氣偏亢,故時常多炎,表現為手足心熱,口咽幹燥,常畏熱喜涼,冬寒易過,夏熱難受。因此,在炎熱的夏季,應注意避暑,有條件的最好到海邊、高山之地旅遊。秋天,氣候幹燥,而“燥邪傷陰”,故瘦人在秋天更要注意養陰。居室環境應安靜,最好住坐北朝南的房子。

5提高睡眠質量。因為睡眠時,人體基礎代謝率降低,體內合成增加。經常夜不能寐的人,往往是體瘦者。因此,體瘦者要睡好覺。

10老年高血壓患者如何保健

老年高血壓是老年常見病,並且很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但隨著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條件的改善,做到健康生活方式和日常的保健習慣,高血壓會遠離我們。

〈1〉要控製“發福”。科學研究證明,超重是發生高血壓病的一個危險因素,肥胖者的高血壓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6倍,並且與脂肪的分布有很大關係。

〈二〉堅持適宜的體力活動。有句老話“生命在於運動”,堅持運動可控製和預防高血壓。研究證明,體力活動少的人,發生高血壓的危險為體力活動多的人的15倍。老年人不宜進行激烈運動,應選擇簡化太極拳和散步等慢運動為宜,每天堅持步行一萬步,運動量就足夠了。

〈三〉要保持有規律的生活,定時睡覺起床,切忌過度興奮和悲傷,多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書法繪畫陶冶性情,有益於身體健康。

〈四〉選擇合理的保健品,從預防入手。一般人認為:有病治病,恰恰忽視了沒病防病這個關鍵之處。人體就像一部機器,隨著年齡增長,各部件就會鬆動,運轉到一個階段,就應大修理一次。隨著我國生物工程的開發,人體內所需要的許多物質,都可以從動植物中提煉出來,補充給人體,延長人類的壽命。

11心腦血管病人的夏季保健

在夏季病情比較平穩,患者便時常對自己的病情放鬆警惕,忽視了日常保健和調理。實際上炎熱季節尤其是三伏天,經常出現持續高溫、無風、潮濕、氣壓低等各種複雜氣候,加之酷熱難熬睡眠不足,常導致精神不振、鬱悶煩躁,這對身體調節和適應能力均較差的心腦血管病人更易發生意外。因此,患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在炎熱的夏季,更要時刻注意防範,謹防發生意外:

1盡力改善悶熱環境,保證充足睡眠,避免情緒鬱悶、煩躁,適當參加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既不消耗過多的體力,又能怡情養性,自得其樂。

2注意冷暖變化,及時添加衣服。溫差驟然變化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心髒工作量突然加大,冠狀動脈突然遇冷則發生痙攣,致使心肌缺血,誘發心肌梗塞造成嚴重後果。

3食物應以清淡為主,切忌暴飲暴食。攝入過多高脂肪食品,常成為夏季發生心肌梗塞的誘因。在炎熱的夏季,肌體所需熱量很少,胃腸分泌功能減弱,消化功能降低,暴飲暴食必然加重胃腸道和心髒負擔,致使冠狀動脈血液供應減少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此外,還要特別注意食品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4力戒煙酒。吸煙是冠狀動脈痙攣、心絞痛發作和心肌梗塞的易患因素。夏季人們出汗較多,而飲酒時血液循環加快,出汗量大大增加,此時若補水不足可使體內血容量減少,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導致血栓在心腦血管中形成。

12糠尿病人的自我保健

由於糖尿病是一種慢性持續性疾病,血糖值高低與患者的衣、食、住、行及精神情緒密切相關。所以,病人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學會日常生活的自我保健方法十分重要。

下麵介紹有關常識:

1保持樂觀情緒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應該懂得,隻要控製好病情,同樣能健康長壽。

2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定時定量進餐、運動、工作和就寢,因為它們直接影響到用藥劑量和時間。

3飲食宜淡、多樣,不要過鹹和偏食,忌高甜食。食量按每日所需總熱量計算,不要貪飽,宜少吃多餐。

4運動宜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不宜空腹運動,不要過度疲乏。

5要了解和掌握低血糖反應的知識,尤其外出活動時或運動量大時要隨身攜帶食品,及時加餐,預防低血糖反應。

6應戒煙忌酒,尤其不要空腹飲酒及飲烈性酒。飲用啤酒要適量,並且要減少主食。

7注意足部衛生,堅持每晚用溫水洗腳。因通常足部感覺遲鈍,所以水溫不要過熱以免燙傷。鞋襪要鬆緊合適,不要穿硬質鞋襪。冬季要注意足部保暖。

8注意口腔及眼部衛生。早晚洗漱,避免視力疲勞。

9每日自測4次尿糖,即三餐前及睡前記錄檢測結果,尤其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應該堅持。血糖和尿糖不平衡的患者應常測血糖。如用試紙測尿糖,應注意測定時間的準確及看試紙是否過期、失效。有條件的患者可購袖珍血糖儀,方法簡便迅速,有利於病情控製。

10定期到醫院檢測肝、腎功能、血脂、糖化血紅蛋白、尿常規、血壓、心電圖及眼底,根據病情可3~6月檢測1次。血糖、尿糖應常測,即使病情穩定者,也至少每月1次進行空腹血糖及餐後2小時血糖檢測。

13夜班工作者的自我保健

由於社會不斷發展,工作環境和時間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需要做夜班工作。夜班工作者為了保證身體健康和適應工作需要,應當注意自我保健。

1合理膳食,營養均衡。夜班工作之前飲食不宜太飽,尤其是重體力勞動之前一定要嚴禁吃過多的食物。人體的胃腸機能有一定的規律,夜班工作者常會出現飲食不準時,所以,飲食過量則易引起腸胃不適症狀。因此,應多吃些具有色、香、味,易消化的食物,輔以新鮮蔬菜、水果。這些果蔬中含有磷、鐵、鋅等微量元素,對腦神經組織細胞的更新、供氧和代謝都極為重要。水果中的有機酸可刺激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如果是前夜班工作,晚餐應少吃一些;若是後夜班工作,則早餐應少吃一些。

2多做運動,保持活力。夜班工作者要注意進行各種輕鬆的運動鍛煉,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夜班工作比白天工作消耗體力大,所以,應盡量爭取時間鍛煉身體,保持充沛的精力。

3爭取較完美的睡眠時間。從睡眠所要達到的目的來看,安排睡眠在白天或晚上並不重要,人們養成的夜晚睡眠的習慣可以通過自身調節來改變和適應。為了睡好覺首先要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睡前不吸煙,不喝濃茶和咖啡;睡前聽聽輕音樂,以及用熱水洗腳均有助於入睡。

4保持生活規律。工作單位安排白班與夜班的輪轉時應盡量做到相對穩定。因為人們具有自幼就形成適應日間工作的晝夜節律,一般需要四天才能適應晝夜節律的變化。隻有順應節律,合理安排,才能保證夜班工作者的身體健康。

14春季養生保健

春回大地,陽氣升發,萬物複蘇,生機勃勃,人體陽氣亦順應春陽之氣向外疏發。根據春季春陽升發,乍暖還涼等特點,要科學、合理地調節人們的精神、衣著、飲食、運動等,以達到養生健身,預防疾病的目的。

在精神上,因春季屬肝木之令,保持精神情誌的舒暢,則能促進肝氣的疏泄,有助於肝氣的升發與春陽升發相統一,從而增強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春日漸長,老年人不要孤眠獨坐,自生鬱悶。改善不良情緒的最佳方法是培養陶冶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懷,在陽光明媚的春日,可約上親朋好友外出遊春賞花,踏青問柳,臨溪戲水,散步練功等,有助於振興精神,忘卻煩惱之事。

在起居上,宜“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即適當晚睡,早起,外出散步,以適應春季勃勃生機,吸取大自然的活力,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

由於陽氣升發,人體氣血趨向於表,循環係統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及汗腺分泌增多,各組織器官負荷加重,於是中樞神經係統產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使身體困乏,早晨不易醒來,醒後又昏昏欲睡,這種現象俗稱“春困”。要適應這種生理變化,就當早起,舒展形體。年高多病者可適當早睡。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各種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開始生長繁殖、傳播疾病,所以要注意室內外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預防春季兒童常見的流感、流腦、腮腺炎、麻疹、猩紅熱等傳染病的發生。

在衣著上,春天雖暖和,但別急著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特別是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髒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至。故當此之時,應防風禦寒,時備夾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頓去。春季衣著款式應寬鬆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衣的合適選料。

在飲食上,宜選甘、辛、溫之品,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粘硬食物。由於春天人體新陳代謝加快,營養消耗相應增加,因此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營養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柑桔、蔥、薑、蒜、香菜、蜂蜜之類;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聚積一冬的內熱要散發出去,所以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頭、香椿頭等。這對於因冬季過食膏梁厚味導致內熱偏勝者,還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明目、消腫利尿、增進食欲等作用。對於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等,應禁食含異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豬頭、雞頭、海腥魚、蝦、蟹之類。

春季一般無進補的必要,但對體虛乏力,氣短懶言,動則汗出者,可用黨參、黃芪各20克,雞肉250克,紅棗5枚,生薑三片,加水燉熟,食鹽少許調味,飲湯吃肉,可經常服用。

在運動上,動作宜舒展、暢達、緩慢,猶如百草萌芽,風擺柳絲,蜻蜓點水。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大汗淋漓而傷陽氣,以運動後精力充沛,身體輕鬆、舒服為度。一般可選擇簡單易行而富有興趣的活動為好,如散步、慢跑、春遊、乃至放風箏、蕩秋千等,老年人還可選擇一些簡單的保健功法,如八段錦,十二段錦,易筋經等。

15立夏話保健

從立夏到立秋這段時間,其氣候特點是酷熱多雨,人體陽氣此時最易發泄 ,新陳代謝也極其旺盛。《理虛元鑒》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這是夏天養生的基本指導思想:第一,要防止暑熱之邪傷人;第二,不要為了避暑而傷了人體陽氣,即還要注意養陽氣。

1、注意居室涼爽。

夏天,一定要將多餘的或暫時不用的家具搬掉,從而使居室擁有較寬敞的空間。每天,將南北兩向的門窗打開,空氣對流而生的自然風,可使居室滿屋生涼透爽。

將向陽的外窗戶上方裝上涼蓬,這樣能將烈日直射帶來的熱量阻之窗外。用淡綠、淺藍、瓦灰、乳白等色彩裝飾牆麵、天花板、窗簾、沙發套,可令人覺得清涼爽氣,這是因為冷色調的色彩,可使人心理滋生涼爽感。若在牆上掛一幅《冰上雪峰圖》或《秋山楓葉紅》的油畫,能達到心底生涼的效果。

2、重視飲食養生。

在菜和菜湯中要適量加點鹽,這是由於高溫下,大量出汗,體內有相當量的鹽分隨汗排出。鹽的供給量,包括普通飲食中的食鹽在內,每日有20—30克即可,也不能太多。

其次,要多喝點飲料,但飲水需注意多次少量飲用,每次不超過300—500毫升,清涼飲料溫度以10攝氏度為宜。茶葉、可可、咖啡、綠豆湯、烏梅湯,除能補充水分外,還有輕度興奮作用,有助於解除疲勞,改善食欲。在夏天,最好多吃點西瓜,又解渴,又祛暑。

還有,適當補充維生素。應首先考慮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一般認為,每日飲食中最好含有維生素B105毫克,維生素B203克—05毫克,維生素C150—200毫克。

最後,要多食些水果、蔬菜、瘦肉、動物內髒、雞、鴨、蛋等。相反,脂肪的供應量應適當減少,若過於油膩,就會引起厭食。夏天,往往食欲下降,所以,在飲食中要注意色、香、味,並適當吃些粗糧。酸味和辛辣的調味品,有增進食欲作用,可適當多食。

3、不可忽略睡眠保健。

夏天,體內物質和能量一般消耗較大,因此,睡好覺就顯得十分重要。古人雲:“能眠者,能食,能生長。”這一點在夏天對於一些身體虛弱的人、高溫作業下工作者,尤其不能忽視。睡眠保健的另一方麵,是要節製性生活,以免損傷人體陰精。

4、身體鍛煉講方法。

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生火”,因而,這時的健身應以避暑熱而從清爽為主。俗話說:“心靜自然涼”,保持精神上的自我寧靜,便是炎夏保健的一個重要內容。旅遊、避暑、遊泳等諸項活動,是暑天健身的有益活動。這些活動的好處在於:置身於自然之中,精神輕鬆愉快,既能避暑消夏,又可鍛煉身體,確實是盛夏有益的健身活動。

祖國醫學認為,夏天人體陽氣最易向外發泄,故應該“夜臥早起,無厭於日”,迎著初升的太陽堅持室外鍛煉。若在夏季能進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分鍾左右,所得的紫外線能使用一年。

5、防病保健。

夏令酷熱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造成苦夏、中暑。苦夏的主要表現是胸悶、胃納欠佳、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此病主要反映了胃腸消化功能減退。故減少食量、少吃油膩、減輕胃腸負擔,是預防苦夏的主要措施。中暑大多因為較長時間的日光暴曬或高溫而引起,預防的辦法是多喝些防暑飲料,如酸梅湯、西瓜汁等,野外作業者要戴帽子,避免暴曬。

16秋令時節話保健

秋令,天高氣爽,氣候逐漸轉涼,民間有“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之說。秋季晝夜溫差大,後半夜氣溫比較低,若防備不好容易著涼感冒或導致腹瀉,故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尤其要保護好腹部。民間又有“秋不忙加冠,春不忙減衣”之說,即“春捂秋凍”。這是說秋季的著裝不要一下穿得太多,趁天氣不太冷時,適當地“凍”著點,這樣有益於提高身體的耐寒和抗寒能力,以適應冬季不良的氣候條件,但也不是說,天氣很涼了還要穿著薄單衣,這樣超過了身體的抗寒限度,反而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對於秋季的養生保健,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已有專門的記載。它提倡人們:“秋三月,此為客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比較詳細地論述了人體必須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適當地增換衣著,保持精神愉快、情誌安定,以及順應四時而養生的方法。秋季的鍛煉甚為重要,要常用冷水洗手、洗臉,有條件的亦可進行冷水浴,這些都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同時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清晨堅持到戶外活動,均能提高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秋季又為燥氣之令,燥傷津液,人們會感到咽幹鼻燥,皮膚幹澀,口渴欲飲。故秋季的飲食應以清淡滋潤為宜。豆漿、稀粥、牛奶是必要的飲料,並適當地多飲開水。蔬菜應選用新鮮汁多的蘿卜、冬瓜、西紅柿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香蕉。梨有“百果之宗”之稱,中醫說它:“生者能清六腑之熱,熟者能滋五髒之陰。”梨是秋季的保健佳品。藥食兼優的芡實,有生津開胃、滋陰止渴之效。用銀耳泡發後煮爛加糖服食,亦是秋季的潤補之品。百合,既是佳蔬,又是良藥,能夠清熱生津、潤肺止咳。取百合適量與大米同煮,文火(即小火)熬到爛熟,加入適當的白糖,即是“百合粥”,對秋燥幹咳者,頗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