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韓非子67(1 / 2)

附錄卷 找出了中國的赫拉克利特 (六)

墨子“突不得黔”

毛澤東首次拿墨子說事,是1939年在延安大生產運動中;毛澤東再次引墨子說事,則是在1957年全黨整風當中。這次,毛澤東把墨子、孔子等人作為古人“好大喜功”的例證舉了出來。

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麵對國內外強大的敵人,總是告誡全黨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不要大意輕敵,不要腐化墮落,不要喪失鬥誌。

在延安整風時期,他看到郭沫若寫的《甲申三百年祭》總結李自成農民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意識到此文對警惕全黨不要驕傲自滿,保持革命鬥誌十分重要,立即印發,作為整風必讀文件。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他強調了不要因為勝利而驕傲,務必使同誌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誌們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這被概括為“兩個務必”的光榮傳統。

在進入北京時,他又提醒自己和全黨,防止勝利衝昏頭腦,“決不當李自成”!

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沒有管理全國經濟的經驗,他小心謹慎,強調向蘇聯學習。第一個五年計劃輪廓草案出來後征求蘇聯的意見。蘇聯很認真地對待這件事,經過專門班子研究後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見,認為工業每年增長20%、農業每年增長7%的速度過高過快。建議工業每年增長14%~15%為宜,提出要注意發展農業,大力發展手工業、小工業,注意克服冒進情緒、局部觀點和依賴思想。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成功的,但毛澤東不滿足,決心探索一條新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希望比蘇聯搞得好一些、快一些。

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結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順利實行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較快完成,黨內也逐漸滋生驕傲情緒和主觀主義作風。

1957年上半年全黨整風時,黨外人士曾尖銳批評共產黨有驕傲自滿情緒。張奚若指出:這種驕傲自滿情緒主要表現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視既往,迷信將來。”陳銘樞也批評說:共產黨“好大喜功,偏聽偏信,喜怒無常,輕視古董。”羅隆基則說:1956年以來經濟建設中主要是冒進,而不是保守。這不是哪個人的問題,也不是哪個部的冒進。

對這些逆耳之言,毛澤東不僅沒有認為是“忠言”“良藥”,以此引起自己的警惕、自戒,反而視為右派言論,在黨內外的會議上多次批駁。

1958年1月30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說:

“好大喜功”,看好什麼大,喜什麼功?是反動派的好大喜功,還是革命派的好大喜功?革命派裏兩種,是主觀主義的好大喜功,還是合乎實際的好大喜功。我們是好六萬萬人之大,喜社會主義之功。

3月22日,在“成都會議”上,毛澤東又說:

張奚若批評我們“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視既往,迷信將來”。無產階級就是這樣嘛!任何一個階級都是好大喜功的,不好大喜功,難道“好小喜過”?禹王惜寸陰,我們愛每一分鍾。孔子“三日無君則惶惶如也”。孔子“席不暇暖”,墨子“突不得黔”。這都是急功近利。我們就是這個章程。水利、整風、反右派,六億人口搞大運動,不是好大喜功嗎?我們搞平均先進定額,不是急功近利嗎?不鄙視舊製度、反動的生產關係,我們幹什麼?我們不迷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幹什麼?我們錯誤是有的,主觀主義也是有的,但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視既往,迷信將來”是正確的。(許全興:《毛澤東晚年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1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