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韓非子68(3 / 3)

但是,墨子及其後學隻是天才地猜測到認識對客觀存在的依賴,朦朧地意識到檢驗是非要憑曆史經驗、現實經驗和實際效果,環境和視野迫使他們不可能把握認識“兩個飛躍”的客觀規律。這就是毛澤東所評價的,他們也“沒有講清楚”認識“兩個飛躍”的基本規律。

在《毛澤東品老子》一書的有關章節,已解釋過毛澤東對認識“兩個飛躍”的理論探索過程。這裏隻是再把毛澤東關於認識總的規律迻錄於此,看毛澤東是怎樣“講清楚”這個問題的。

《實踐論》係統地闡明了人類認識在實踐基礎上有規律的發展過程。在文章最後,毛澤東作了小結:

“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複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296—297頁)

1963年5月,毛澤東寫作了《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一文。他又指出:

“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這是一個認識過程。這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即由客觀物質到主觀精神的階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

“人們的認識經過實踐的考驗,又會產生一個飛躍。這次飛躍,比起前一次飛躍來,意義更加偉大。因為隻有這一次飛躍,才能證明認識的第一次飛躍,即從客觀外界的反映過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的辦法。而無產階級認識世界的目的,隻是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無別的目的。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複,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毛澤東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321頁)

這就是說,傳統哲學中的認識論問題,即“知行”關係問題,直到《實踐論》和《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產生以後,才講清楚。

毛澤東研究哲學,特別注重認識論。五四運動以後,他很少講宇宙觀、本體論。從革命實踐的需要出發,他自始至終緊緊抓住認識和實踐,亦即知行關係問題。在關於阪田文章的談話中,他甚至說:“什麼是哲學?哲學就是認識論,別的沒有。”這句話是即興而發,並未得到學術界的認同。但如果單說毛澤東哲學思想的中心問題是認識論,這一點是無可疑問的。

毛澤東對墨子哲學還是高看一眼。他認為先秦諸子中老子、莊子、墨子和兩漢以後的一些古代哲學家都“沒有講清楚”人類認識的總規律“兩個飛躍”,但是墨子“講了認識論方麵的問題”。這是墨子高於其他哲學家的地方,也是毛澤東與他產生學術共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