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老子32(1 / 1)

引用卷 第三十三章 (一)

實則我有自知之明

青年毛澤東最早運用老子“自知者明”的名言,是與孔子反省內求的思想結合起來,用其自查缺點不足,自我修養。

1918年,由毛澤東、蔡和森和肖子升等一批進步青年,在湖南長沙共同發起組織新民學會。這是一個革命團體。

學會最初的宗旨是“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後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方針。1920年有一些會員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參加了在湖南建立共產黨的活動。

1921年1月28日,毛澤東致信長沙文化書社、亦是俄羅斯研究會的朋友彭璜,詳談了他對處世的諸多見解。

彭璜(1896—1921年),又名蔭柏,湖南湘鄉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919年6月與毛澤東等發起成立湖南學生聯合會,被推選為會長。不久加入新民學會,同毛澤東成為誌同道合的好友。1920年夏,協助毛澤東創辦成立長沙文化書社,並組織俄羅斯研究會。同年11月前後,參加毛澤東、何叔衡等六人發起成立湖南共產黨組織的簽字活動,成為長沙共產主義小組最早成員之一。

早在湖南一師畢業前夕,毛澤東即已確立了遠大的誌向。新民學會成立後,蔡和森、彭璜等一代意氣風發的進步青年,協助毛澤東積極從事社會活動。麵對動蕩的時局,毛澤東深感吾輩責任之重大。他經常省察自我。在致彭璜的信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

毛澤東致彭璜的信,篇幅不長,但內涵豐富,主題鮮明。重點圍繞如何增強“自我修治功夫”,內省反思,深刻檢討,筆鋒犀利,觸及靈魂。

信中說:“一個人,才有長有短,性情習慣有惡點亦有善點,不可執一而棄其一。”毛澤東認為:一個人要善於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能揚長避短,這是很重要的。在信中他對自己的長短進行了認真的剖析:對自己“論理執極端,論人喜苛評,而深刻的自省功夫幾乎全廢。”這點很不滿意。

這裏,“極端”“苛評”都是修養不夠的表現。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對任何事、任何人,既要看到其肯定的一麵,也要看到其否定的一麵。要能在成功的時候看到失敗的陰影,在極端困難的時候看到希望的曙光。

毛澤東直言不諱地指出彭璜的十個缺點中自己有七個。

“一、言語欠爽快,態度欠明決,謙恭過多而真麵過少。二、感情及意氣用事而理智無權。三、時起猜疑,又不願明釋。四、觀察批判,一以主觀的而少客觀的。五、略有不服善之處。六、略有虛榮心。七、略有驕氣。八、少自省,明於責人而暗於責己。九、少條理而多大言。十、自視過高,看事過易。”這十條中,除第一、三、五這三條青年毛澤東自信所犯不多外,其餘自己一概都有。

毛澤東還特別指出自己

有一最大缺點即意弱是也。兄常謂我意誌強,實則我有自知之明:知最弱莫如我之意誌!我平日態度不對,向人總是圻圻,討人嫌惡,兄或謂為意強,實則正是我弱的表現。(《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版,第18頁)

如何才能做到意誌堅強,青年毛澤東提出了加強修養之法。那就是“有自知之明”,要正視自己的缺點,“虛其心受天下之善”。他在信中深刻自省:“天下惟至柔者至剛,久知此理,而自己沒有這等本領,故明知故犯,不惜反其道而行之,思之悚栗!”自己的長處:“略可自慰者,立誌真實(有此誌而已)。”

現實中,許多人暗於知己,都有這種“明知故犯”的缺點,體現在日常行為中,就是學歸學,講歸講,但沒有下苦功夫去踐行。這是典型的意誌薄弱的表現。改進的方法,就是經常深刻反省、自我檢討,對自己的不良言行,隨時痛加訓斥。如此日積月累,終能鑄成堅強的意誌。

毛澤東在致彭璜的信中,以老子“自知者明”的態度,善於解剖自我,反思自我;看到短處,彌補自己,完善自我,正確了解和認識自身,這是十分可貴的。

毛澤東認為,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關鍵是要知道自己的缺點,並下決心克服。隻有不斷改過,才能樹立根本,實現宏大致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