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這毛澤東笑了,“小鬼,什麼時候把我研究了一番?嗯,可是我喜歡你呢,想要你來呢。怎麼辦?總得有一個人妥協吧。”
“那就隻好我妥協了。”
“不能太委屈你,我們雙方都作一些妥協。”毛澤東認真地望著李銀橋說,“大道理不講不行。你到我這裏來,我們隻是分工不同,都是為人民服務。可是,光講大道理也不行。三八式,當我的衛士,地位夠高,職務太低。我給你安個長,做我衛士組的組長。”毛澤東略一沉吟,做了個手勢,說,“半年,你幫我半年忙,算是借用,你看行不行?”
轉眼,半年臨近。一天,毛澤東傳喚來李銀橋,要跟他談談。他望著李銀橋,遲疑一下,小聲試探:“你,還想走嗎?”
毛澤東一直記著他與李銀橋“借用半年”的約定!李銀橋聽了心裏一熱,垂下了頭,沉默片刻,小聲說:“想走。”毛澤東神情顯出悵然若失。李銀橋接著說:“如果主席需要……”
“不,咱們有言在先。”毛澤東做出一個斷然的手勢,說:“你是老實人,工作兢兢業業,對我照顧得很好。我喜歡你,但我不食言。你可以走了。”
毛澤東是感情豐富的人,李銀橋也不是沒有感情的人。雖然毛澤東已經同意讓他走,但李銀橋沒有走。他與毛澤東又重新約定半年。毛澤東笑了,說:“好,就半年。你再幫我半年忙,看我徹底打敗胡宗南。”
後來毛澤東對李銀橋有了感情,李銀橋也舍不得離開毛澤東。毛澤東還為李銀橋的婚事牽線,多次從經濟上支援他們。
1962年李銀橋離開毛澤東。調天津工作,臨行前,他站在毛澤東的床前。毛澤東一隻手拉著他,另一隻手在他的背上輕撫,誰也不說話。李銀橋哭了,毛澤東也跟著落淚,說了許多難舍難離的話:
“你在我身邊工作,一直兢兢業業,使我工作很順利,省了不少心,可是……你老跟著我怎麼行啊?我死了怎麼辦?
“我也舍不得你走啊。我和我的親人,和我的孩子們一年也見不上幾次麵。你在我身邊工作,我們每天在一起,朝夕相處,你比我的孩子還親啊……。
“我得為你的前途著想,我不能誤你的前途。”
這是發生在領袖與衛土之間的一個小故事。但是這個小故事卻跨越了漫長的十五年,它所滲透的生活哲理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是叫“銀橋”還是叫“金橋”,並沒有多大差別。但是細心睿智而又話語幽默的毛澤東,立即從中發現新來的衛士“有自知之明”,並引證老子的名言給年輕人以肯定讚揚。
兩人麵對的難題是毛澤東希望李銀橋長期在身邊當衛士,而已經幹了十年勤務工作的李銀橋卻急著到部隊去快發展。但是,李銀橋並不固執,不隻是打自己的小算盤,也充分考慮工作需要,服從組織決定,適當化解自己的情緒,可謂“自知者明”;毛澤東並不隻顧自己需要,而是信守諾言,屆期兌現,同時情理並用,耐心說服,感動李銀橋逐漸改變了初衷,踏實侍衛十五年,可謂“知人者智”。
人在生活中能有自知之明,容易心靜眼明,氣順神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