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卷 第三十三章 (四)
人貴有自知之明
希望別人有“自知之明”,自己更要有“自知之明”。尤其身處高位的政治生活中,自知之明可以使頭腦清醒,看透假象後麵的本質,正確地看待自己,正確地認識客觀事物。
地位越高,“自知”越不易,然而價值也越大。
毛澤東的自知之明,是他在被“神化”時的頭腦清醒。
1966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五·一六通知》後不久,毛澤東又一次回到故園湖南韶山。這是毛澤東繼1959年後的第二次回鄉。毛澤東這次回韶山沒有公開接見群眾,消息也一直沒有對外公布。因此一切都是“保密”的。
這一次,他在韶山的滴水洞住了十多天。所謂滴水洞,其實並沒有天然的洞,隻是山穀中有數條小溪向下流來,彙聚成一溝流水。由於有一個較大的落差,形成了一個洞。人們就把這個洞叫作滴水洞。
毛澤東就住在滴水洞別墅一號樓。這是一個環境優雅、清靜的所在。這個兩華裏深的山穀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毛澤東身居這清幽之地,頗有些悠然自得。
然而,他心中並不平靜,他時刻在思考著國家大事。他心情不好,國家經濟的不景氣,國內“階級鬥爭”的激烈,國際上霸權主義和“修正主義”的咄咄逼人,以及身體的衰弱……使他的心境每況愈下。他需要休息,需要有一個安靜的處所,需要去思考。
後來,他在寫給江青的信中透露,他“在西方的一個山洞裏住了十幾天”。指的就是韶山滴水洞,6月28日去了“白雲黃鶴”的地方即武漢。
1966年7月8日,毛澤東給江青寫了一封長信,信中說:
“我的朋友的講話,中央催著要發,我準備同意發下去,他是專講政變問題的。這個問題,像他這樣講法過去還沒有過。他的一些提法,我總感覺不安。我曆來不相信,我那幾本小書,有那樣大的神通。現在經他一吹,全黨全國都吹起來了,真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我是被他們逼上梁山的。看來不同意他們不行了。在重大問題上,違心地同意別人,在我一生還是第一次。叫作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吧。”
毛澤東在信中繼續寫道:
“人貴有自知之明。今年4月杭州會議,我表示了對於朋友們那樣提法的不同意見。可是有什麼用呢?他到北京5月會議上還是那樣講。報刊上更加講得很凶,簡直吹得神乎其神。這樣我就隻好上梁山了。我猜他們的本意,為了打鬼,借助鍾馗。我就在20世紀60年代成了共產黨的鍾馗了。”(《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二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71—72頁)
毛澤東這裏所說的“朋友”,是指林彪。
林彪,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湖北黃岡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
大革命失敗後,選擇了革命道路,參加了南昌起義。後隨起義隊伍上了井岡山,成為中央蘇區的開創者之一。參加了紅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等職,指揮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
解放初期,林彪由於身體等方麵的原因,沒有擔任什麼重要職務。雖然他在十位元帥中是最年輕的,但由於健康狀況欠佳,一直深居簡出,很少拋頭露麵和參加社會活動。
從1958年起,開始逐漸活躍。同年5月參加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和八屆五中全會,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廬山會議”,彭德懷受到錯誤批判,林彪接替彭德懷擔任國防部長。隨後,中共中央組成新的軍委,被任命為軍委常委、副主席,主持軍委日常工作。提出並推行一整套“左”的東西,打擊、迫害、排擠一些與他意見不同的同誌。
同時,林彪大搞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把毛澤東思想簡單化、庸俗化。1964年,抓住全軍大練兵和“大比武”中的某些缺點大做文章,說搞軍事第一、技術第一,是推行“資產階級軍事路線”,“衝擊了政治,衝擊了學習毛主席著作”。隨後,他又說軍隊工作要“突出政治”,“軍事訓練、生產等需要占一定的時間,但不應衝擊政治。相反,政治可以衝擊其他”。林彪的這些主張,遭到總參謀長羅瑞卿等人的抵製。1965年冬,以“篡軍反黨”等罪名誣告羅瑞卿,並提出所謂突出政治的“五項原則”,將全軍群眾性的“大比武”運動壓了下去,同時解除了羅瑞卿的職務。
1966年5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林彪第一個發言,首先指控了“彭、羅、陸、楊”說:“他們幾個人的問題的揭發、解決,是全黨的大事,是保證革命繼續發展的大事,是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