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老子44(1 / 1)

引用卷 第六十七章

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第六十七章說: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老子大意是說:我有三樣法寶,小心地掌握並保存著:一是慈愛,二是節儉,三是不敢在天下爭先。慈愛,所以才能勇往無前;節儉,所以才能用處廣大;不敢在天下爭先,所以才能成為萬物之長。現在如果舍棄慈愛而勇往無前,舍棄節儉而廣為使用,舍棄退讓而去爭先,那就必死無疑了。

老子說明人應具備的三大德行:慈愛、節儉、不敢為天下先。慈愛則不凶殘,節儉則不放縱,謙讓則不爭奪,這正是老子有感而發,一再強調的聖人具有的品德修養。

這裏,強調三者在軍事、政治生活中的積極作用,顯然是針對當時殘酷無情的暴政和燒殺搶掠的戰爭而言。

“不敢為天下先”就是老子經常提到的“不爭先”。不爭先是一種美德,老子自有說明,它的基本精神是不出頭,不搶先,以退為進,後發製人。所以老子認為能退守才算勇敢,能收縮才算展開,不出頭搶先才能走在最前麵。

這裏有辯證法思想。不能把“不爭先”理解為退縮不前,不求進取。不爭先用現代的話說略等於謙讓,謙讓的基礎是先人而後己的修養,也不是表麵的虛套。

“不敢為天下先”,毛澤東將其作為一種戰略和鬥爭策略,廣泛地應用於革命戰爭和社會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