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卷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
先秦許多思想都在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遠景,老子也不例外。老子的理想國,主要記載於《老子》一書的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這裏說的“國”,是分封建立的侯國,即奴隸製末期的城邦。老子的意思是說:國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多種多樣的器具而不使用;使人民愛惜生命而不向遠方遷移。雖有船和車,卻無必要乘坐;雖有鎧甲士兵,卻無須去排兵布陣。使人民恢複到使用結繩記事的遠古時代。使人民都有甘美的飲食、華麗的衣服、安適的住所和歡樂的風俗。鄰國之間能相互望得見,雞鳴狗吠之聲能互相聽得到,但大家相安無事,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這一章是老子對他設想中的理想國家的生動描述。古今學者們一般理解其是老子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老子“小國寡民”模式的設想,曆來學者們爭議頗多。如馬恒君《老子正宗》一書認為,縱觀《老子》一書,核心問題是講“道”和“德”。《老子》差不多每章都要說“天下”。要說老子的理想社會,應當是把大道推行於天下的社會。隻不過是這個理想在當時的情況下還無法實現,隻能從小處做起,所以才講“小國寡民”。不能說“小國寡民”就是老子的理想社會。有的學者也由此認為老子主張複古倒退。
對於這個問題,在前人的注釋中有比較多的解釋。宋代蘇轍認為老子生活在衰落的周朝,痛感時俗的澆薄,希望得到一個小國讓他治理一下試試。恐怕這點要求也達不到,當然就不能提大國了。清代姚鼐說,上古的時候本來就國小民少,老子想恢複純樸之風,當然就得說小國,不能說大國。魏晉時的王弼說:“國既小,民既寡,尚可使反古,況國大民眾乎,故舉小國而言也。”應該說王弼點中了要害。他的意思是說,國小民少都可以反歸古代的純樸,更何況是國大民多呢,所以舉小國來說。也就是說,舉小國寡民更能鮮明地說明問題。
其實老子這樣說,主要是針對當時各諸侯國都嫌自己的國家小、人民少,拚命地去爭奪地盤說的。老子覺得國家小、人民少同樣可以推行大道,並不是說國家小、人民少是理想。總的說,老子舉上古原始公社時期的例子,欣賞的是古代樸質無爭的風氣道德,要返回去的也是這些東西,而不是讓國家形態也逆轉回去,要說老子的理想就得說是返歸純樸,至於大國小國,是不是完全按古人的方式去生活,這都不是老子要說明的問題,僅是他所舉的例證。在原始社會那樣一種落後狀態下,人還可以純樸,到了老子生活的時代,社會發展了幾千年,反而變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老子當然要欣賞小國寡民的時代。但這不能說是老子的理想,隻不過是認為那樣也很好。老子真正的理想是要人們用大道治理天下,這是《老子》全書裏再清楚不過的事實。